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二

"嚴法師"慈悲開示,/重要文章(四)

【 了義 】—— 眾生本來是佛/見後

(1)金剛經講義/永嘉大師"證道歌"/六祖壇經/

達摩祖師"悟性論"/先以直心"正念真如"

(2)華嚴經/普賢之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

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無量壽經

(3)

去,要在不來不去上"體認真如佛性"

不來不去,在來去"做出念佛功夫成片"

此是"念佛求生之要訣"。

得此要訣,決定往生,決定見佛。

(4)

以如來之"萬德洪名",

熏自己之"無明業識"。

久而久之,習以成性,

潛通佛智,暗合道妙。

以果地覺,為因地心。

因賅果海,果徹因源。

(5)

聞思修/戒定慧/念佛轉識成智

菩薩願行/四大菩薩/觀音文殊普賢地藏

大悲/大智/大願/大孝行

隨緣妙用無方德/威儀住持有則德/賢首

柔和質直攝生德/普代衆生受苦德/四德

日常於生活工作待人接物/行此四德/

即是"性德起用 同佛應化"

(6)

迴光返照/內觀觀心觀慧"捨識用根"

內心柔和質直(不變)/外境隨緣妙用

威儀住持/普代衆生/念念不覺苦難衆生

(7)

觀內覺彌陀心,

廻光返照自性心。

"觀心觀慧解慧",

觀"空性"的道理,

過空性智慧的生活。

(8)

世要當機立斷用真智,

(正念、覺照真如本性)

修道宜韜光養晦學大愚。

(修行、念佛廻光返照)

(9)

內修、內明、內思、內觀、內照、觀心、觀慧、解慧的成就。

向內追尋,找到自己真正的素質(本源)與素養(大悲大願行)。

從修德中,恢復性德。滋養法身,恢復清淨法身、真如法身。

長期薰修,久而久之,自自然然就會出現"潛移默化"的效果。

(10)行深般若放下萬緣制心一處/南無阿彌陀佛華嚴自性念佛心

古高僧云: 91025

前世修來此報身,

百鍊千鎚作完人 ;

自身識得娘生面 ,

轉勸他人認主人。

娘生面: 明心見性。

没有生,没有滅,

没有去,也没有來,

這就是你的佛性。

没有是非,沒有對錯,

故"應無所住"。

==================


覺悟的人

能在自我身上

找到真如佛性。

(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佛性是什麼?

佛性是"空無",

如如不動(不取於相)。


動是什麼?

你們生出來就有佛性,

你們的佛性就没有動過,

每個人

都有善良的心,

没有動,没有靜,

没有生,没有滅。


因為

本來就擁有的東西,

"怎麼會有生滅呢"?


没有生,没有滅,

没有去,也没有來,

這就是你的佛性。

没有是非,沒有對錯,

故"應無所住"。


***********************

體證無相無不相真實性體。

回歸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

***********************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一)

了義:

一一衆生本來是佛。

"梵網經"云,

我是已成佛,

汝是未成佛,

若能如是信,

戒品已具足。

=================


生活即是禪修,

安住當下,便是淨土。


"聖嚴法師"慈悲開示:


長期投入安寧照顧

的許禮安醫師,

在《生死習題》

推薦序中

分享個人的時間觀:


*******************

從現在往後看,

每個人好像有

無限寬廣

與遙遠的未來;

*******************


************************

但是

從死亡終點往前看,

我們都

只擁有"短暫的現在"。

************************


生與死,

並非遙遙相望

的二個靜止點,


它們

相互信賴、共存、

進化的精密程度,

超乎

人為設計的想象。


* 注:

“了義”

指的是講得非常清楚、

毫無保留的

說出了事實的真相,

"最圓满的義諦"。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二)

了義:

一一衆生本來是佛。

"梵網經"云,

我是已成佛,

汝是未成佛,

若能如是信,

戒品已具足。

=================


生活即是禪修,

安住當下,便是淨土。


"聖嚴法師"慈悲開示:


細胞,

是構成生物

的最小單位,

人體的細胞

總數目前尚無定論,


預估

約有40兆至

300兆同時協作,

依照

組織、器官、系統

各有

"新陳代謝的週期"。


每一秒,

我們體內

約有5千萬個老化

或受損細胞凋亡,

另由

5千萬個新細胞取代,


************************

在持續修復與再生的

過程中,

極少人因此有

"悲喜或得失的感覺"。

************************


*****************

多數人

只是在概念上,

強行

將老、病、死

排除在"幸福"

的時空之外。

*****************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三)

了義:

一一衆生本來是佛。

"梵網經"云,

我是已成佛,

汝是未成佛,

若能如是信,

戒品已具足。

=================


生活即是禪修,

安住當下,便是淨土。


"聖嚴法師"慈悲開示:


禪的生命觀,

立足於

"緣起性空與衆生與佛不二"

的體悟。

(心、佛、衆生,三無差別)


從片段片段看,

身心現象是無常的;


*************************

但從

"法性"看,

三世流轉是永恆的,

過去無始,未來無終,

一期生命的結束,

即是

另一期生命的開始。

(十二緣起與三世因果)

************************


******************************

連貫

生生世世的(無明)業識,

其實

是念念變化的相似的(妄)我;

******************************


**************************

(般若)無我的佛性,

才是自我的(諸法)實相。

**************************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四)

了義:

一一衆生本來是佛。

"梵網經"云,

我是已成佛,

汝是未成佛,

若能如是信,

戒品已具足。

=================


生活即是禪修,

安住當下,便是淨土。


"聖嚴法師"慈悲開示:


眾生本來是佛,

是大乘佛教的了義。


*******************

「自性覺」

的潛能與普遍性,

不受善惡、輪廻、

無明波動等影響。

*******************


然而,凡夫

必須"明心見性"

才能"超越生滅法",

透澈

無為法身的解脫自在。


如同

"維摩經"弟子品說:


不斷煩惱

而入涅盤,是為宴坐。


*************************

生活即是禪修,

安住當下,便是淨土。

*************************


***************************

不立一法,

(應無所住)

是般若的自受用(自覺);

不捨一法,

(而生其心)

是般若的他受用(覺他)。

**************************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金剛經"曰:(首)

應云何住。

云何降伏其心。

"金剛經"曰:

應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

"金剛經"曰:(尾)

所言法相者。

如來說

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一切『法相』,

皆是假名。

本來即非。生即無生也。

此明

"不生法相"之所以然。

(放下萬緣,一念不生)

(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一心念佛,念佛一心)

(佛在心中,心中有佛)


所謂

「不生法相」者,

乃是

一切法相,本為緣生。


"緣生之法",

當體即空,本性無故。

既本性無,則不生亦亡,

生即無生故。乃為真不生義。


一切發心者,

當在「一如皆是」上,

"知見信解"。


自性空寂,本無有念。

諸法緣生,本來無生。

當體即空,生即無生。

無境唯識,心外無法。

心生法生,心滅法滅。


諸法一如,一切皆是。

性本同體,諸法一如。

人無貴賤,法無好醜。

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心佛衆生,三無差別。


此正「降伏」,

此即「無住」。

果能

知見信解"如是如是"。


則雖"法相熾然",

初何嘗生,

以本性不生故。

則不降伏而降伏。

無住而住,住而無住。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證入

無相無不相之真實性矣。


此正是結顯經初

應如是住,應如是降伏"之義。

"全經義趣",至是而包舉無遺,

"首尾完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