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二佛性/生死涅槃(二)



上自下然 和尚 開示/ 開示日期(2021 05 05)不思惡不思善

問:

師父,能給我指示如何快速認識自己的心性本體嗎?還是就像六祖所說的,不要起善念,也不要生惡念,就在這個時候,我的本來面目就現前了?

上自下然法師開示:

上次你自己也知道,《法華經》中講的,諸佛示現都以一大事因緣,為叫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就是站在如是大覺體上的本來面目、根本知見。

所以你說快速,快速,那誰覺得快速?又誰覺得不快速?快速不快速,不就都是現前感受之中的過去的習氣流轉?

但能覺得快速不快速那個覺體,他從來也不會被快速不快速之所束縛,那不就是你的真心本性嘛。

所以祖師講的「不思惡不思善」,那是跟行者,跟一個在覺行者,就是在覺體上念念回光的人說的,他不是跟凡夫說的。

凡夫的「不思惡不思善」,是習慣於在一切感受之中造作,以為是念念之間掐斷一切善惡念頭,就叫做不思。

六祖說的「不思惡不思善」是站在覺體上,覺得善時,跟覺得惡時,善惡二念不過隨緣,但那念覺體從來也不是種種是善是惡。因為他從來不是種種善善惡惡,所以他才能夠隨緣現起種種善善惡惡。

所以現起善善惡惡時,你是那種善善惡惡之中過去的所有一切思想造作嗎?那種叫做思惡思善。

明明是你的大覺本體,也就是六祖跟惠明講的,你要站在如是根本覺明上面念念去如是施行,念念如是長養,才叫惠明,所以才叫「明上座本來面目」。

誰覺得善善惡惡?能覺得善善惡惡的那個明心現前,可曾是一切過去眾生所習慣的思善思惡?這個不是隨隨便便跟你說,你就能懂的。不發真的了斷生死的心,不真發菩提心人,或許聽起來煞是道理,但是離你將來真正發心,還在遙遠。

明白道理,念念歸元(念佛)

(歸真、歸佛、歸一、歸無二)

=========================


- 上自下然大和尚 開示

問:什麼叫做元?

答:元就是根本本來面目,能夠明白這個道理就能夠念念歸元。覺心當下,要是真正知道覺心的作用一樣還能夠起成念頭,就在起成念頭當下,因為明白作用,所以就能夠歸元。也就好像在鏡子當下,要是明白什麼是鏡性,鏡子一定會現鏡色,就在鏡色的變化處、在鏡色的種種的勢力現前處都能夠歸元。這也就是導歸淨土法門,導歸淨土。為什麼他能叫做導歸淨土?因為覺心一定有他的大象的根本。因為大故,能夠現一切相,叫做大。就在現一切相時,要忘記了根本的大,一切相處就是流轉處。就在這一切相處都能夠明白根本的大,叫做導歸,自然就會形成導歸。只要真正知道原來一切念頭當下就是根本的這一念心中大覺心體所成,就在每一個念頭起處你念念之間就跟大覺心體相應。念念之間跟大覺心體相應,也就是淨土宗所講的持名念佛。

不知道賢首,師父講的賢首,這個賢字是在一切功德作用上面說的。雖然賢首宗也是華嚴宗,華嚴是諸佛最初說,最初說的意思就是覺性的最初的根本,也就是大種的大字的根本相。知道這個根本,你就在一切法中都能夠知道他的最初相,一切法中就一定能夠隨你的因緣稱種種緣起、能夠擔當種種作用,就在擔當種種作用當下你也不會忘本。一般凡夫因為忘本故,所以在種種因緣現前處事實上他都不能擔當的。為什麼不能擔當?因為他隨緣都墮,都落在上面,所以不能叫擔當。一個人真正知道根本時,才能夠擔當緣起。就好像真正知道鏡體時,就能夠擔當一切鏡緣的種種鏡色的變化。

這個歸元的元就是導歸的意思,就是接引的意思。不通華嚴根本形不成導歸,要是真正明白自己根本面目,念念之間都叫做供養諸佛,所以《華嚴經》導歸極樂,導歸淨土。假如不通根本,看到世間人念佛的很多,他只能夠結將來生中的因緣。現在念佛因為不通根本故,所以念起來都是委委屈屈的像一般的民間信仰、像一般民間的宗教一樣,好像真的心外有一個佛來幫助他,這樣子越念心中越委屈。反而他念佛,因為不通根本,一點業障都沒有改過。既然如此,為什麼佛經中又說持名念佛是三根普被?雖然他一點業障都沒改,今生在心中雖然沒有很赤誠,但是嘴巴已經會稱念聖人的名號,就從這一點點善根轉他將來無量劫後的業力。突然有一天,因為他稱此念佛的因緣故,有一天會明白了,有一天感受到了,就知道原來他不但只是口念而已,他要心行。就好像一個人剛剛開始心中能夠稱大山的名字,久而久之才會知道原來他不只是稱名而已,他心跟大山相應。從這一個因緣角度上來講也叫做拔濟,因為一般的剛強眾生沒有最前面的這一個漸次的拔濟,也不可能一下子心中發起無上的力量跟智慧,這叫下根。當下根得到拔濟以後,將來自然就能夠成就中根、上根,這也有種子義在上面。所以根器也沒有定根的,從小根之中懂得好好去培養,雖然在小根當下還不知道道理,但懂得培養故、懂得持名故,將來就能夠轉成中根、轉成大根。因為能夠轉成中根、大根,所以有一天會發現原來你是要達本。明白華嚴、明白賢首,才能夠在一切念頭起成處念念之間不失你本來面目的根本佛性的根本洪名。

阿彌陀佛!

「文字初稿節自:2013 自然法師東明開示(2) - 自然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