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風不動無住八面玲瓏生心3

什麼是八風不動?/這才是正解

不爲八風動,則"不生憎愛"。

智者於"苦樂","不動"如虛空。

"般若"就是真正的智慧和定力。

得失從緣/心無增減 喜風不動/冥順於道

禪修的第一步:永嘉大師的四料簡「惺惺寂寂是,惺惺妄想非;寂寂惺惺是,寂寂無記非」來檢驗自己的修行

觀看次數:461次


/詳觀影片/

我的師父上惟下覺大和尚為確保我們體會是否正確,又特別提出永嘉大師〈四料簡〉:「惺惺寂寂是,惺惺妄想非;寂寂惺惺是,寂寂無記非」來檢驗自己的修行。「惺惺」表示心的清楚明白;「寂寂」表示心中沒有妄念、一念不生、寂然不動。所以我們修行要時時刻刻保持清楚明白且寂然不動的心,亦即覺性的存在。大和尚常講的一句法語:「在靜中養成,在動中磨練」,確實是修行上的工夫。

禪修/第六意識/釋惟覺師父/釋見透

什麼是八風不動?許多人都把佛陀的話給理解錯了,這才是正解

2020-12-06 如釋我聞

蘇東坡與佛印禪師一屁過江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了。

大文豪蘇軾學佛參禪已久,於是就喜滋滋地寫了一首詩:「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隨後就差遣書童把詩送給佛印禪師,讓他評一評自己的禪定功夫。

蘇東坡與佛印禪師一屁過江的故事

可誰知佛印禪師看過後,笑了笑,只在蘇東坡的詩上寫了兩個大字:「放屁」,然後交給書童帶了回去。

蘇東坡看到後大怒,立刻過江去找他理論,而此時佛印早已鎖門出遊去了,只在門板上寫了一句:「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

蘇軾自愧不如,自己並沒有真正做到「八風吹不動」。

那麼,所謂的「八風」究竟是指什麼呢?「八風不動」又到底是什麼意思?

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在佛教里的「八風」即:稱、譏、毀、譽、利、衰、苦、樂。

「稱」──就是稱讚,例如有人說你的修行很好、看起來很莊嚴、很有悟性等,這些稱讚,讓人聽了心裡很高興,就是被「稱」風吹動了;本來平靜如水,卻泛起了波浪,這就是衆生境界。

「譏」──是譏笑、諷刺,甚至是責罵。這些舉動會讓人感到羞辱,心裡也因此而憤憤不平,即是被「譏」風吹動。

「毀」──是毀謗。聽不得別人說自己的壞話,甚至報復心重。一旦有人毀謗自己,心裡就十分不爽,這即是受到「毀」風吹動。

「譽」──是稱譽。當有人對我們進行褒獎、稱譽,甚至是戴「高帽子」時,我們會對這種名聲和榮譽感到沾沾自喜,覺得自己很了不起,這就是被「譽」風吹動了。

不爲八風動,則不生憎愛

「利」──是利益。當眼前收穫了金錢利益,或者突然轉運,事業成功能給自己帶來利益的時候,必然感到喜出望外而失去了原本內心的平靜,這就是被「利」風吹動。

「衰」──是衰敗、失敗。當我們遭受生活中的各種失敗,事業、家庭、人際交往,甚至遭遇病痛和挫折等等,情緒一落千丈,這就是被「衰」風吹動。

「苦」──是苦受、煩惱。當一個人身臨苦境,或者他的煩惱太多,以至於身心難以繼續承受,內心就不再安寧,這就是「苦」風。

「樂」──是快樂或快樂的感受。當人的身心感到快樂,是一種享受,尤其是家庭、事業等各方面都順風順水的時候,往往容易得意忘形,迷失初心,即受到「樂」風吹動。

智者於苦樂,不動如虛空

在生活中,這「八風」於人是不可避免的。

《大寶積經》云:「不爲八風動,則不生憎愛。」

又云:「智者於苦樂,不動如虛空。」

外在環境往往會給一個人帶來很大的影響,順喜逆憂是人之常態,因「八風」吹動而產生貪、瞋、癡、慢、疑等各種煩惱,因此憎愛不斷,煩惱不息。

那麼我們能從佛經中得到哪些啓示呢?

「般若」就是真正的智慧和定力

《心經》中的觀世音菩薩,即觀自在菩薩,其名號的由來和意義是什麼呢?

「觀」可分爲內觀與外觀:內觀——觀自在,外觀——觀世音。

「自在」是指自身的解脫無礙。「世音」是所觀之境,包括了一切衆生種種的音聲,是一切在苦惱中的衆生稱念菩薩求救之聲音。

正是因爲菩薩有大慈悲和大定力,才能做到絲毫不爲「八風」所動,自在清明,悉聽世音。

《心經》中所說的「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般若」就是真正的智慧和定力。

得失從緣,心無增減,

學佛修行,就是要學般若的智慧,無論順境逆境都能以平常心對待,內心清明不爲外物所動,才能真正的超凡入聖,獲得解脫和自在。

正如《達磨二入四行觀》所說:

得失從緣,心無增減,

喜風不動,冥順於道。

做人切忌起惡念,只動善念且不執著,心中無喜無悔,不受波動,就是聖人的心和菩提心。這樣的真心修行才是「冥順於道」。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脫,達到超凡入聖的境界。

相關焦點

  • 心境:八風吹不動
    有一天,蘇東坡認爲自己對於禪已經領悟到一定程度了,於是便寫了一首詩,來闡述自己對於禪道的理解,然後送給佛印禪師印證。 詩是這樣寫的: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 就「八風吹不動,一屁過江來」所感
    例如,有一天蘇東坡靈感來了,寫了一首五言詩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他自感得意,認爲這首頗具修持工夫的創作,如果讓佛印禪師看到,一定會大加讚賞,就趕緊派書童過江,專程送給佛印禪師去欣賞印證。誰知佛印看後,一笑,略一沉吟,只批了兩個字,便交給書僮原封帶回。

  • 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
    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稽首」是禮拜的意思,「天中天」是指佛,「毫光」是指佛的慈光普照三千大千世界。而這個「八風」是指什麼呢?就是指「利衰毀譽,稱譏苦樂」。也就是無論別人稱讚我還是譏諷我,無論是別人毀謗我,還是給我很好的名聲,無論我是處於上升時期,還是處於下降時期,無論是在苦中,還是樂中,我都不爲這些外境所動,保持著一種如如不動的平和心態。

  • 林中路|八風吹不動-立冬一碗茶
    在霞幕山的竹林里,也有無數條林中路,各自延展,卻都被這片竹林滋養著。望雲山居 茅草庵林中有一條路通向望雲山居,山居的主人望雲在感懷自己的山居生活時,總是念及一圍爐火提供的無限溫情,「圍爐烤火,有許多好時節,比如雪夜圍爐,外邊是冰冰冷冷的,屋裡是暖暖和和的,里外的反差成全一個豐富又詩意的世界,也讓人更加懂得珍惜當下。」他說啊,不燃一爐火,總覺得沒有依靠,太過冷清。

  • 八風吹亦動
    張君燕佛家有句術語叫「八風不動」。所謂的「八風」,是指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四順四逆共八件事。佛家教導說,應當修養到遇八風中的任何一風時,情緒都不爲所動,這就是八風不動。

  • 佛法開示:從零學佛很重要,學佛就是歸零,八風不動
    佛陀在《金剛經》中說:「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裡佛陀爲什麼要在生其心之前先說無呢?其實這啊就是歸零。讓我們先將眼、耳、鼻、舌、身、意這外放且到處攀緣的六根先放下。只有把塵心放下,從自我固有的偏見執著中走出來,才不會當局者迷。才能看清一切的實質。

  • 蘇東坡:八風吹不動,一屁過江來
    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他自認爲寫的不錯,便讓小書童坐船到江對岸,將詩稿送給佛印禪師品鑑,佛印看了微微一笑,就在詩稿的背面寫了兩個字:狗屁,然後讓小書童帶回去。蘇軾看了先是一驚,然後一怒,氣急敗壞的去找佛印理論,誰知佛印已在江邊等候多時。

  • 蘇東坡: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禪師回兩字:放屁
    但是文人有一個嗜好,就是喜歡跟別人分享自己的文章作品,蘇東坡也不例外。這麼一天,東坡大人靈感一發,寫了一首詩,「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寫完以後,東坡看了好幾遍覺得相當滿意,連忙派自家童子乘船從江北瓜州送到江南,給金山寺的佛印禪師鑑賞。禪師看完以後,拿出筆來題了兩個字:放屁。交給童子帶回給蘇東坡。

  • 佛教中的「八風吹不動」,是指哪八風?
    所謂的八風,就是對人生最常遇到的八種境界,亦稱四順四逆。這八種境界,就像八種有力的風,可以將人的身心吹動。對於一般人而言,遇到別人的稱譽就歡喜,遇到譏毀就煩惱,就表現了「定」的功夫不足,容易被「八風」所吹動。大文學家蘇軾素來對於佛學十分感興趣,有一定的研究。他平時喜歡打坐入禪,有一次打坐後興來而作了一首詩:「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 佛陀大弟子阿難尊者的感嘆,難道「生滅法」比不上水老鶴?
    ,佛涅槃後,佛教的經典結集都是由阿難尊者先背誦出來,然後再由大家考證整理,阿難尊者背誦出來的經典幾乎和佛當時說的一模一樣,沒有什麼錯誤。可見他對佛法的證悟和理解都是沒有什麼偏差的。一天,阿難領導教團去傳佛法,而親近過佛陀的大弟子們只剩下阿難一個人了,那時他也一百二十歲了。他經過一片竹林,聽到一羣青年比丘正誦讀佛陀講過的偈語,而他們誦讀的是:「若人生百歲,不見水老鶴,不如生一日,而得能見之。」

  • 你的修行是否也是,八風吹不動,一屁過江來?
    八風,又叫「世八法」。指塵世間煽惑人心的八件事: 利、衰、毀、譽、稱、譏、苦、樂。詳見《釋氏要覽·澡靜》。八風吹不動,一屁過江來,是蘇東坡與佛印法師的故事,據說蘇東坡寫了一首詩大概意思是自己的禪定功夫了得,八風吹不動。想讓佛印法師點評一下自己的境界,佛印寫了回復了一個屁字。

  • 禪宗公案:八風吹不動
    八風吹不動(圖片來源:資料圖)蘇東坡在江北瓜州任職時,和一江之隔的金山寺住持佛印祥師是至交,兩人經常談禪論道。一日,東坡居士自覺修持有得,即撰詩一首: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 淨空法師:【念佛伏見惑,八風吹不動】
    三昧,最淺是功夫成片,世間法講八風吹不動。自然災害不動心,與我無關,人爲毀譽也不動心,讚美我,與我不相干,我都沒有,誰受讚美?毀謗、侮辱也不動心。就是一句佛號,除一句佛號之外什麼都沒有,這叫功夫。說穿了沒有別的,就是對世出世法不動心,心真的定了。外面境界稍稍動一動,心水就波動,依然是凡夫,這不行。只可以說跟西方極樂世界結個善緣,這一生決定不能往生。爲什麼往生的人不動心?他把世間統統舍掉了,與我不相干,好也好,歹也好,我只是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

  • 佛法開示:什麼是信佛,信爲道源功德母,很多人理解錯了
    說到修行佛法,很多初學佛人並沒有真正地理解這個信佛的意思,往往成了妄執心,成了流於片面,非常偏執的我見。真正的信佛的意思,其實是體悟、信解的意思,什麼是體道,就是悟道。親自悟到菩提真義,見到這個世間一切的實質。

  • 「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淡定、豁達的人生更精彩
    做人就要學會寵辱不驚,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敗則繼續努力,無論怎樣的上升和降落,都應泰然處之,從容淡定地面對人生。02.「急什麼,前面不也在下雨嗎?」有一則有趣的笑話:下雨了,大家都匆匆忙忙地往前跑,唯有一人不急也不慢,在雨中踱步。旁邊跑過的人十分不解,說:「你怎麼不快跑呢?」此人緩緩地答道:「急什麼,前面不也在下雨嗎?」

  • 常誇人八風不動,「八風」具體是什麼你知道嗎?
    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二字 囑書童攜回 東坡見後大怒 立即過江責問佛印禪師 禪師對他說: 「 從禪偈中看 你的禪定功夫已經非常了得 既已八風吹不動

  • 蘇東坡出上聯:八風吹不動!佛印看給出「粗俗」下聯,真乃高僧也
    話說江南才子蘇東坡和高僧佛印乃是一對好朋友,不過這對好朋友都是飽讀詩書之人,自然平日裡難免爭奪個高下之類的。於是他們就時不時的互相考一考對方,鬥來鬥去,相互之間都出了很多醜,誰也沒有占到便宜。但是兩個人樂此不彼,也許這就是人家交朋友的一種方式吧!

  • 劉素雲老師:茶餘飯後 第三集「八風吹不動 智慧在心中」
    劉素雲老師:茶餘飯後 第三集【八風吹不動 智慧在心中】茶餘飯後(第2集)八風吹不動 智慧在心中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今天,我和同修們分享交流的題目是「八風吹不動,智慧在心中」。這個題目是某一位法師在他所寫的一本書里有這個話,我很喜歡這本書,也很喜歡這句話。書,我拜讀過了,很受啓發和教益。借用這句話作爲我今天和大家交流分享的題目,沒有經過法師的同意,深表歉意。懇請法師海量,允我借用,不勝感恩。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八風吹不動」的來歷。

  • 佛陀在菩提樹下,「悟」了什麼?據說是這三種智慧,如何理解
    因爲歷代以來,不僅僅是佛陀有「悟」,許多修行者也都曾有過「悟」這樣的時刻,即在瞬間感覺到宇宙與自身通徹無礙。那麼,佛陀在菩提樹下,「悟」了什麼?據說他在徹「悟」的時刻,擁有了這三種智慧。關於這三種智慧,佛陀曾如此回憶道:"當我了知一切衆生的死生時,我看見一切衆生的死而復生以及世代輪迴,也就是見到了一切衆生,包括卑賤和高貴的、美好和醜惡的、幸福和不幸的,他們都隨順著各自所作的『業』而表現……"也就是說,在十界之中,即佛、菩薩、緣覺、聲聞、天、人、阿修羅、畜生等,佛都可以看到他們世代的輪迴,當然也包括開始與結束

  • 東坡說他已達到「八風吹不動」的禪修境界,佛印是這樣回復的
    東坡說他已達到「八風吹不動」的禪修境界,佛印是這樣回復的 2020-06-28 11: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什麼是八風不動?許多人都把佛陀的話給理解錯了,這才是正解

2020-12-06 如釋我聞

蘇東坡與佛印禪師一屁過江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了。

大文豪蘇軾學佛參禪已久,於是就喜滋滋地寫了一首詩:「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隨後就差遣書童把詩送給佛印禪師,讓他評一評自己的禪定功夫。

蘇東坡與佛印禪師一屁過江的故事

可誰知佛印禪師看過後,笑了笑,只在蘇東坡的詩上寫了兩個大字:「放屁」,然後交給書童帶了回去。

蘇東坡看到後大怒,立刻過江去找他理論,而此時佛印早已鎖門出遊去了,只在門板上寫了一句:「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

蘇軾自愧不如,自己並沒有真正做到「八風吹不動」。

那麼,所謂的「八風」究竟是指什麼呢?「八風不動」又到底是什麼意思?

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在佛教里的「八風」即:稱、譏、毀、譽、利、衰、苦、樂。

「稱」──就是稱讚,例如有人說你的修行很好、看起來很莊嚴、很有悟性等,這些稱讚,讓人聽了心裡很高興,就是被「稱」風吹動了;本來平靜如水,卻泛起了波浪,這就是衆生境界。

「譏」──是譏笑、諷刺,甚至是責罵。這些舉動會讓人感到羞辱,心裡也因此而憤憤不平,即是被「譏」風吹動。

「毀」──是毀謗。聽不得別人說自己的壞話,甚至報復心重。一旦有人毀謗自己,心裡就十分不爽,這即是受到「毀」風吹動。

「譽」──是稱譽。當有人對我們進行褒獎、稱譽,甚至是戴「高帽子」時,我們會對這種名聲和榮譽感到沾沾自喜,覺得自己很了不起,這就是被「譽」風吹動了。

不爲八風動,則不生憎愛

「利」──是利益。當眼前收穫了金錢利益,或者突然轉運,事業成功能給自己帶來利益的時候,必然感到喜出望外而失去了原本內心的平靜,這就是被「利」風吹動。

「衰」──是衰敗、失敗。當我們遭受生活中的各種失敗,事業、家庭、人際交往,甚至遭遇病痛和挫折等等,情緒一落千丈,這就是被「衰」風吹動。

「苦」──是苦受、煩惱。當一個人身臨苦境,或者他的煩惱太多,以至於身心難以繼續承受,內心就不再安寧,這就是「苦」風。

「樂」──是快樂或快樂的感受。當人的身心感到快樂,是一種享受,尤其是家庭、事業等各方面都順風順水的時候,往往容易得意忘形,迷失初心,即受到「樂」風吹動。

智者於苦樂,不動如虛空

在生活中,這「八風」於人是不可避免的。

《大寶積經》云:「不爲八風動,則不生憎愛。」

又云:「智者於苦樂,不動如虛空。」

外在環境往往會給一個人帶來很大的影響,順喜逆憂是人之常態,因「八風」吹動而產生貪、瞋、癡、慢、疑等各種煩惱,因此憎愛不斷,煩惱不息。

那麼我們能從佛經中得到哪些啓示呢?

「般若」就是真正的智慧和定力

《心經》中的觀世音菩薩,即觀自在菩薩,其名號的由來和意義是什麼呢?

「觀」可分爲內觀與外觀:內觀——觀自在,外觀——觀世音。

「自在」是指自身的解脫無礙。「世音」是所觀之境,包括了一切衆生種種的音聲,是一切在苦惱中的衆生稱念菩薩求救之聲音。

正是因爲菩薩有大慈悲和大定力,才能做到絲毫不爲「八風」所動,自在清明,悉聽世音。

《心經》中所說的「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般若」就是真正的智慧和定力。

得失從緣,心無增減,

學佛修行,就是要學般若的智慧,無論順境逆境都能以平常心對待,內心清明不爲外物所動,才能真正的超凡入聖,獲得解脫和自在。

正如《達磨二入四行觀》所說:「得失從緣,心無增減,喜風不動,冥順於道。」

做人切忌起惡念,只動善念且不執著,心中無喜無悔,不受波動,就是聖人的心和菩提心。這樣的真心修行才是「冥順於道」。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脫,達到超凡入聖的境界。

相關焦點

  • 心境:八風吹不動
    有一天,蘇東坡認爲自己對於禪已經領悟到一定程度了,於是便寫了一首詩,來闡述自己對於禪道的理解,然後送給佛印禪師印證。 詩是這樣寫的: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 就「八風吹不動,一屁過江來」所感
    例如,有一天蘇東坡靈感來了,寫了一首五言詩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他自感得意,認爲這首頗具修持工夫的創作,如果讓佛印禪師看到,一定會大加讚賞,就趕緊派書童過江,專程送給佛印禪師去欣賞印證。誰知佛印看後,一笑,略一沉吟,只批了兩個字,便交給書僮原封帶回。

  • 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
    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稽首」是禮拜的意思,「天中天」是指佛,「毫光」是指佛的慈光普照三千大千世界。而這個「八風」是指什麼呢?就是指「利衰毀譽,稱譏苦樂」。也就是無論別人稱讚我還是譏諷我,無論是別人毀謗我,還是給我很好的名聲,無論我是處於上升時期,還是處於下降時期,無論是在苦中,還是樂中,我都不爲這些外境所動,保持著一種如如不動的平和心態。

  • 林中路|八風吹不動-立冬一碗茶
    在霞幕山的竹林里,也有無數條林中路,各自延展,卻都被這片竹林滋養著。望雲山居 茅草庵林中有一條路通向望雲山居,山居的主人望雲在感懷自己的山居生活時,總是念及一圍爐火提供的無限溫情,「圍爐烤火,有許多好時節,比如雪夜圍爐,外邊是冰冰冷冷的,屋裡是暖暖和和的,里外的反差成全一個豐富又詩意的世界,也讓人更加懂得珍惜當下。」他說啊,不燃一爐火,總覺得沒有依靠,太過冷清。

  • 八風吹亦動
    張君燕佛家有句術語叫「八風不動」。所謂的「八風」,是指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四順四逆共八件事。佛家教導說,應當修養到遇八風中的任何一風時,情緒都不爲所動,這就是八風不動。

  • 佛法開示:從零學佛很重要,學佛就是歸零,八風不動
    佛陀在《金剛經》中說:「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裡佛陀爲什麼要在生其心之前先說無呢?其實這啊就是歸零。讓我們先將眼、耳、鼻、舌、身、意這外放且到處攀緣的六根先放下。只有把塵心放下,從自我固有的偏見執著中走出來,才不會當局者迷。才能看清一切的實質。

  • 蘇東坡:八風吹不動,一屁過江來
    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他自認爲寫的不錯,便讓小書童坐船到江對岸,將詩稿送給佛印禪師品鑑,佛印看了微微一笑,就在詩稿的背面寫了兩個字:狗屁,然後讓小書童帶回去。蘇軾看了先是一驚,然後一怒,氣急敗壞的去找佛印理論,誰知佛印已在江邊等候多時。

  • 蘇東坡: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禪師回兩字:放屁
    但是文人有一個嗜好,就是喜歡跟別人分享自己的文章作品,蘇東坡也不例外。這麼一天,東坡大人靈感一發,寫了一首詩,「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寫完以後,東坡看了好幾遍覺得相當滿意,連忙派自家童子乘船從江北瓜州送到江南,給金山寺的佛印禪師鑑賞。禪師看完以後,拿出筆來題了兩個字:放屁。交給童子帶回給蘇東坡。

  • 佛教中的「八風吹不動」,是指哪八風?
    所謂的八風,就是對人生最常遇到的八種境界,亦稱四順四逆。這八種境界,就像八種有力的風,可以將人的身心吹動。對於一般人而言,遇到別人的稱譽就歡喜,遇到譏毀就煩惱,就表現了「定」的功夫不足,容易被「八風」所吹動。大文學家蘇軾素來對於佛學十分感興趣,有一定的研究。他平時喜歡打坐入禪,有一次打坐後興來而作了一首詩:「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 佛陀大弟子阿難尊者的感嘆,難道「生滅法」比不上水老鶴?
    ,佛涅槃後,佛教的經典結集都是由阿難尊者先背誦出來,然後再由大家考證整理,阿難尊者背誦出來的經典幾乎和佛當時說的一模一樣,沒有什麼錯誤。可見他對佛法的證悟和理解都是沒有什麼偏差的。一天,阿難領導教團去傳佛法,而親近過佛陀的大弟子們只剩下阿難一個人了,那時他也一百二十歲了。他經過一片竹林,聽到一羣青年比丘正誦讀佛陀講過的偈語,而他們誦讀的是:「若人生百歲,不見水老鶴,不如生一日,而得能見之。」

  • 你的修行是否也是,八風吹不動,一屁過江來?
    八風,又叫「世八法」。指塵世間煽惑人心的八件事: 利、衰、毀、譽、稱、譏、苦、樂。詳見《釋氏要覽·澡靜》。八風吹不動,一屁過江來,是蘇東坡與佛印法師的故事,據說蘇東坡寫了一首詩大概意思是自己的禪定功夫了得,八風吹不動。想讓佛印法師點評一下自己的境界,佛印寫了回復了一個屁字。

  • 禪宗公案:八風吹不動
    八風吹不動(圖片來源:資料圖)蘇東坡在江北瓜州任職時,和一江之隔的金山寺住持佛印祥師是至交,兩人經常談禪論道。一日,東坡居士自覺修持有得,即撰詩一首: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 淨空法師:【念佛伏見惑,八風吹不動】
    三昧,最淺是功夫成片,世間法講八風吹不動。自然災害不動心,與我無關,人爲毀譽也不動心,讚美我,與我不相干,我都沒有,誰受讚美?毀謗、侮辱也不動心。就是一句佛號,除一句佛號之外什麼都沒有,這叫功夫。說穿了沒有別的,就是對世出世法不動心,心真的定了。外面境界稍稍動一動,心水就波動,依然是凡夫,這不行。只可以說跟西方極樂世界結個善緣,這一生決定不能往生。爲什麼往生的人不動心?他把世間統統舍掉了,與我不相干,好也好,歹也好,我只是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

  • 佛法開示:什麼是信佛,信爲道源功德母,很多人理解錯了
    說到修行佛法,很多初學佛人並沒有真正地理解這個信佛的意思,往往成了妄執心,成了流於片面,非常偏執的我見。真正的信佛的意思,其實是體悟、信解的意思,什麼是體道,就是悟道。親自悟到菩提真義,見到這個世間一切的實質。

  • 「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淡定、豁達的人生更精彩
    做人就要學會寵辱不驚,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敗則繼續努力,無論怎樣的上升和降落,都應泰然處之,從容淡定地面對人生。02.「急什麼,前面不也在下雨嗎?」有一則有趣的笑話:下雨了,大家都匆匆忙忙地往前跑,唯有一人不急也不慢,在雨中踱步。旁邊跑過的人十分不解,說:「你怎麼不快跑呢?」此人緩緩地答道:「急什麼,前面不也在下雨嗎?」

  • 常誇人八風不動,「八風」具體是什麼你知道嗎?
    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二字 囑書童攜回 東坡見後大怒 立即過江責問佛印禪師 禪師對他說: 「 從禪偈中看 你的禪定功夫已經非常了得 既已八風吹不動

  • 蘇東坡出上聯:八風吹不動!佛印看給出「粗俗」下聯,真乃高僧也
    話說江南才子蘇東坡和高僧佛印乃是一對好朋友,不過這對好朋友都是飽讀詩書之人,自然平日裡難免爭奪個高下之類的。於是他們就時不時的互相考一考對方,鬥來鬥去,相互之間都出了很多醜,誰也沒有占到便宜。但是兩個人樂此不彼,也許這就是人家交朋友的一種方式吧!

  • 劉素雲老師:茶餘飯後 第三集「八風吹不動 智慧在心中」
    劉素雲老師:茶餘飯後 第三集【八風吹不動 智慧在心中】茶餘飯後(第2集)八風吹不動 智慧在心中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今天,我和同修們分享交流的題目是「八風吹不動,智慧在心中」。這個題目是某一位法師在他所寫的一本書里有這個話,我很喜歡這本書,也很喜歡這句話。書,我拜讀過了,很受啓發和教益。借用這句話作爲我今天和大家交流分享的題目,沒有經過法師的同意,深表歉意。懇請法師海量,允我借用,不勝感恩。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八風吹不動」的來歷。

  • 佛陀在菩提樹下,「悟」了什麼?據說是這三種智慧,如何理解
    因爲歷代以來,不僅僅是佛陀有「悟」,許多修行者也都曾有過「悟」這樣的時刻,即在瞬間感覺到宇宙與自身通徹無礙。那麼,佛陀在菩提樹下,「悟」了什麼?據說他在徹「悟」的時刻,擁有了這三種智慧。關於這三種智慧,佛陀曾如此回憶道:"當我了知一切衆生的死生時,我看見一切衆生的死而復生以及世代輪迴,也就是見到了一切衆生,包括卑賤和高貴的、美好和醜惡的、幸福和不幸的,他們都隨順著各自所作的『業』而表現……"也就是說,在十界之中,即佛、菩薩、緣覺、聲聞、天、人、阿修羅、畜生等,佛都可以看到他們世代的輪迴,當然也包括開始與結束

  • 東坡說他已達到「八風吹不動」的禪修境界,佛印是這樣回復的
    東坡說他已達到「八風吹不動」的禪修境界,佛印是這樣回復的 2020-06-28 11: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