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覺林菩薩諸法性如是@(一)

"華嚴經"曰:

一切法從心想生。

(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性相一如,因果不二)

(理事一如,真妄不二)

(無二之性,即是佛性)

=========================

當你體悟了

"佛心即為己心"。

(妄心幻影無常假名,佛心空寂恆常真我)

摘自 宣化上人《華嚴經淺釋》/詳見後

普遍觀察十方一切眾生的因緣,

(十二因緣與三世因果)

用偈頌來説明佛的境界。

[分佈諸彩色],這是"依他起性"。

[虛妄取異相],這是"遍計執性"。

[大種無差別],這是"圓成實性",

根本沒有什麼分別。

這個大種,叫譬如真如,

眾生的形形色色,顛顛倒倒,

沒有離開"常住真心"。

也就是沒有離開如來藏性,也即是大光明藏。

在這裏有"真空妙有"

眾生就是顛倒相,不應做而做,應做而不做;

不應取而取,應取而不取;不應説而説,應説而不説。

眾生就是這樣的顛倒,是非不分,黑白不分。起惑、造業、受報、輪轉不已。

這就是"依真起妄"的道理。

在真如自性中,

本來什麼也沒有,是空白的。可是依真生出妄來。

本來在真裏沒有妄,所謂[真不起妄],

所以才説色中無大種。這個妄不能生真。

雖然説

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

這好像

煩惱即是菩提,生死即涅槃一樣的道理。

摘自 宣化上人《華嚴經淺釋》/詳見後

【偈雲: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

所謂[佛説一切法,為度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這首偈頌是説眾生的心是重重無盡,佛才説重重無盡的法。好象心和佛是這樣,好像佛和眾生也是這樣。應該知道佛和自己的生滅心,體性都是無窮無盡的。

【偈雲: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

假設有人知道心和思想是這樣,

能普遍造出一切世間的境界。

若能在俗諦中找到真諦

在妄上找到真,返本還原,

這個人就能見到佛,

而明瞭佛的真實體性。

【偈雲: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所謂[常住真心,性淨明體。]

也就是真如,也就是如來藏性

這個心,不在身內,不在身外,也不在中間,

所以才説[心不住於身]。

身是有形相,心是無形相,遍一切處。

也就是[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道理。

不離大種 ,而有色可得。也可以説[心中無彩畫]。

冰不是水,水不是冰。

可是由水能變成冰,由冰能變成水。

所以説[真中有妄 ,妄不現真。]

在真心中有妄心,在妄心中不會現出真心。

所以才説[身亦不住心。]

可是身和心互相依持,而能做出種種佛事。這是事理無礙,圓融周遍的法,自在未曾有的境界。

摘自 宣化上人《華嚴經淺釋》/詳見後

編輯

爾時覺林菩薩.承佛威力.遍觀十方.而説頌言:

譬如工畫師.分佈諸彩色.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

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

心中無彩畫.彩畫中無心.然不離於心.有彩畫可得.

彼心恆不住.無量難思議.示現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畫師.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畫.諸法性如是.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藴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

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

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大方廣佛華嚴經夜摩天宮偈贊品——覺林菩薩偈淺釋

在夜摩天宮寶莊嚴殿中,有十位大菩薩,用偈頌來稱揚讚歎釋迦牟尼佛的功德。

下面是覺林菩薩贊佛偈頌的淺釋。

【偈雲:爾時覺林菩薩,承佛威力,遍觀十方,而説頌言】:

在這個時候,這位覺林大菩薩,仰承着釋迦牟尼佛的大威神力,

普遍觀察十方一切眾生的因緣,

(十二因緣與三世因果)

用偈頌來説明佛的境界。

【偈雲:譬如工畫師,分佈諸彩色,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

人的心好像畫師一樣,想畫畫的時候,在心中先思量一番,在紙上畫些什麼?

如何來配合青黃赤白黑諸彩色?

[分佈諸彩色],這是"依他起性"。

依一張白紙和種種彩色,繪出依他起性的畫。

[虛妄取異相],這是"遍計執性"。

怎樣畫?畫些什麼?其實畫什麼都是虛妄不實的。

[大種無差別],這是"圓成實性",

根本沒有什麼分別。

這位畫師,想畫山水 ,或畫人物,或畫花卉,或畫飛禽走獸、昆蟲魚蝦等的異相,可是這張白紙沒有什麼分別,而是所有的彩色不同,所取的相不同,所以畫出來的畫也不一樣。

這個大種,叫譬如真如,

眾生的形形色色,顛顛倒倒,沒有離開常住真心。

也就是沒有離開如來藏性,也即是大光明藏。

在這裏有真空妙有

眾生就是顛倒相,不應做而做,應做而不做;

不應取而取,應取而不取;不應説而説,應説而不説。

好像天降冰雹,粒粒是明體。愚痴人認為是珍珠,見它玲瓏可愛,

乃撿起很多粒,放在箱中,不久冰雹便化成水。

這是不應取而取的過失。

後來,這個愚痴人遇到真的珍珠,

他又想:[這是冰雹,會溶化成水,不可取之。]

這是應取而不取的道理。

眾生就是這樣的顛倒,是非不分,黑白不分。起惑、造業、受報、輪轉不已。

【偈雲: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

在紙的裏邊本來是沒有彩色。

或者用多一種彩色,或者用少一種彩色,

所畫出來的畫,就有彩色了。

這就是依真起妄的道理。

在真如自性中,

本來什麼也沒有,是空白的。可是依真生出妄來。

本來在真裏沒有妄,所謂[真不起妄],

所以才説色中無大種。這個妄不能生真。

越畫這個彩色越不同,把本來的白紙蓋住了。好像從真如中生時無明。無明生出煩惱,貪瞋痴都現出來了。畫這畫,

雖然説

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

可是這個色也沒有離開這個大種,也就是説離開真也沒有妄。若是離開大種,離開真如自性,一切的一切煩惱無明都沒有了。這是我們真心現出的一種妄想,可是妄想中不會現出真心。妄想也沒有離開真心。

這好像

煩惱即是菩提,生死即涅槃一樣的道理。

茲舉出"譬如"來説明真如的道理,

所以才説[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

不是離開真如自性而有煩惱及妄想。

妄想是依真起妄。可是妄不現真,

因為有了妄,真也不現。

【偈雲:心中無彩畫,彩畫中無心,然不離於心,有彩畫可得。】

在心中本來沒有什麼彩畫,了不可得。雖然在心中找不出彩畫,可是在彩畫中也找不出心來。心畫還不能離開,如果離開心,就畫不出畫;離開畫,也就沒有畫畫的心。所以不能離開心,另外有個彩畫。畫彩畫是用心來畫的,雖然用心畫的,但是在畫上並沒有心。

【偈雲:彼心恆不住,無量難思議。示現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畫畫的心,常無所住 ,畫了無量無邊那樣多的畫,想不起來究竟畫了多少畫?在大種中示現一切彩色,每張畫與每張畫,互不相知、互不相識。

【偈雲:譬如工畫師,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畫,諸法性如是。】

好象善於畫畫的畫師,當他在畫畫的時候,只知道一個輪廓,究竟畫什麼?也不詳知,不過隨緣應畫而已。由心想畫而畫。

一切諸法性,也象畫畫的心一樣。

【偈雲: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藴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人的心,好像工畫師,能畫出一切世間的境界—山河大地、森羅萬象,都能畫出來。

色受想行識五藴,也都從心所生,

如同畫畫。

先生出五藴的色法,以後種種法都生出,

所以説"無法而不造"。

【偈雲: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

所謂[佛説一切法,為度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這首偈頌是説眾生的心是重重無盡,佛才説重重無盡的法。好象心和佛是這樣,好像佛和眾生也是這樣。應該知道佛和自己的生滅心,體性都是無窮無盡的。

【偈雲: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

假設有人知道心和思想是這樣,

能普遍造出一切世間的境界。

若能在俗諦中找到真諦

在妄上找到真,返本還原,

這個人就能見到佛,

而明瞭佛的真實體性。

【偈雲: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所謂[常住真心,性淨明體。]

也就是真如,也就是如來藏性

這個心,不在身內,不在身外,也不在中間,

所以才説[心不住於身]。

身是有形相,心是無形相,遍一切處。

也就是[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道理。

不離大種 ,而有色可得。也可以説[心中無彩畫]。

冰不是水,水不是冰。

可是由水能變成冰,由冰能變成水。

所以説[真中有妄 ,妄不現真。]

在真心中有妄心,在妄心中不會現出真心。

所以才説[身亦不住心。]

可是身和心互相依持,而能做出種種佛事。這是事理無礙,圓融周遍的法,自在未曾有的境界。

【偈雲: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假設有人想要明瞭知道十方三世一切佛,應該觀察法界性,法界就是真如實觀。一切的一切的境界,都是唯心所造出來的。

現在講個公案,在唐朝睿宗文明元年(西元六八四年),有位出家人,名叫王明幹,是洛陽人。雖然出家修行,但無戒行,又不修善。有一天,因病尷死,被無常二鬼,引到地獄門前。他遇到一位和尚(地藏王菩薩)教他一首偈頌:[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當如是觀,心造諸如來。]令他念誦,可以解除地獄之苦。於是他專心念誦,來到閻王殿時,閻王見他頭上放光,乃問他:[你在生前作些什麼功德?] 答:[我只念四句偈頌。]閻王又問:[是哪四句?念給我聽聽!] 他念着這四句偈頌的聲音,聽到之處,凡是受苦的人,皆得解脱。閻王因他有此功德,令他還陽,宣説此偈頌。王明乾死後三日又復活,憶記此頌,乃向空觀寺僧定法師詢問,此偈出自哪部經?遂在華嚴經此品查出。諸位試想想:單念華嚴經的一首偈頌,就有這樣大的力量;如果能念會此經裏全部的偈頌,當然有不可思議的功德。 [1]

故事

編輯

唐朝僧人釋僧俊,俗姓王,京師人。他出家後不守戒律,也未曾修善,結果因為患了一點小病就死了,他死後三日又奇蹟般的醒來,啼哭懺悔!自己説他將要死的時候,有冥官二人,追他索命來到一個大城門前,他正在焦急間忽然碰到有一個僧人,對他説:‘我是地藏菩薩,你在京城曾經模寫過我的一個身像,雖然不曾禮供,你投舍大寺後,我卻要報答你模寫的功德。’就教給他一行文句:“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當如是觀,心造諸如來。”(此經晉譯)你如果誦得此偈,就能閉地獄門,開淨土道,能通報命!説完這句話就不見了。

釋僧俊就進入了城中,面見閻王,閻王問他:‘你生時值法,有何功德?’答:‘惟受持一行四句偈。’閻王説:‘你今誦否?’曰:‘憶持!’就完整的背了上面那個偈字,這是凡是他聲音所及的地方,受苦之人皆得解脱。閻王趕忙説:‘止止!不要説了’,於是放還人間,因此得以甦醒。之後他參驗偈文,才知到這是華嚴經夜摩天宮無量菩薩雲集所説的文句,即覺林菩薩偈。自此以後僧人釋僧俊向一切僧人都説這件事,凡是聽聞者都發心信受華嚴。 [1]

凡是聽聞者,都發心"信受華嚴"。

"華嚴經"曰:

一切法從心想生。

(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性相一如,因果不二)

(理事一如,真妄不二)

(無二之性,即是佛性)

=========================

當你體悟了

"佛心即為己心"。

(妄心幻影無常假名,佛心空寂恆常真我)

佛心如太虛空,

真實不虛,如常不變。

虛靈洞徹,澄湛常恆。

即寂即照,非有非空。

絕凡聖之名稱,

無生滅之幻象。

妄心夢幻泡影,

幻有幻住,五蘊無我,

唯是"剎那生住異滅"

因果相續之遷流相也。

緣生之法,相有性無,

生滅變異,虛偽無主。

豁然開朗,恍然大悟/醒,

平等法界,法本無我。

諸法空相,法本無生。

佛在心中,心中有佛。

心佛衆生,三無差別。

踐行

無緣大慈大悲大愛心行。

身來身去本是三昧(夢幻),

身來身去本是菩提(煩惱),

身來身去本是法身(五蘊),

身來身去本是涅槃(生死),

身來身去本是解脫(幻住),

身來身去本是一如(差別),

身來身去本是無生(生滅),

身來身去本是真常(無常),

身來身去本是陽焰(雲煙),

身來身去本是無念(有念),

身來身去本是無為(有為),


**********************

會有甚麼好處呢 ?有!

你這輩子會過著

清淨平等自在安樂的生活!

**********************


(過般若空性智慧的生活)

(華嚴中道無礙圓融境界)

(放下妄想分別執著煩惱)

(慈悲喜捨卻貪瞋悟禪心)

(瞭知轉念工程的重要性)

(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