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虛/一法不捨/一法不立

"印光大師"開示:


法根源既得,法滅心亦泯。

五蘊既空寂,一真亦不立。

圓滿菩提道,度一切苦厄。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大智度論云:般若要旨,在離一切法,即一切法。

8、即一切法,離一切相。復能離一切相,行一切法。果能如是奉持,方於世出世法,究竟達其本末邊際,謂之『波羅蜜』。

19、般若無言無說,境智一如,非實有一法。而法法皆般若之意,以明諸法一如。

20、若悟得細而微塵、大而世界,緣生無性,當體即空,皆是假名。則塵塵剎剎,莫非般若。所謂「坐微塵裏轉大法輪,於一毫端建寶王剎」。盡十方世界是自己光明。又曰,「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

皆境智一如之義。

一二二、明一如

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

1、『如來所得』者,唯一『無實無虛』,即是「諸法如義」。

2、如來所得之法,乃是實相。實相者,無相無不相。無相,『無實』也。無不相,『無虛』也。若究竟言之,相不相皆無,故曰『無實無虛』。虛實皆無,是為真實之法。以證成上文真實之說也。

3、阿耨菩提,即真如覺性之異名。如來即諸法如義,稱為如來,因其已證真如覺性。足證如來所得,「無實」,覺性空寂。「無虛」,覺性圓彰故。

4、一法不生,實無有法也,故無實。無法不現,諸法一如也,故無虛。

5、『無實無虛』,即《起信論》「如實空」義,「如實不空」義。如實即是真如,因真如為真實之性體,故曰如實。如實空者,無實也。如實不空者,無虛也。空而不空,無實即復無虛。不空而空,無虛即復無實。此是一切法,如如不動之真體。

6、不空是由空來,可知無虛是由無實來。諸法一如,是由實無有法來。

7、無實,可指諸法言。諸法緣生,故無實。無虛,可指「如」言。真如不空,故無虛。『如來所得』,但證諸法如義耳。

8、無實無虛,是空有一如,性德本然。如來證此,說此。令眾生覺此,修此。若觀一切法唯實,凡夫也。若觀一切法唯虛,二乘也。即觀一切法實中有虛,虛中有實,亦是權教菩薩。佛與諸大菩薩,觀一切法無實無虛,是整個的。無實即無虛,無虛即無實。諸法一如,空有同時。

9、佛事門中,不立一法,無實也。不捨一法,無虛也。應無所住,無實也。而生其心,無虛也。無實無虛,即是諸法實相。應如是覺,如是修。云何修?生無所住心,離一切相行布施六度,以利益一切眾生是也。

九三、明法真實

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

1、此是如來所證,其深無底,包羅萬象。所得之法,正指性言。猶言稱為『如來』者,以其證得無實無虛之性耳。

2、『如來』是性德之稱。『無實無虛』,乃性德之容。「無實」者,生滅滅已,凡情空。無智亦無得,聖解亦空。「無虛」者,寂滅現前,體現。能除一切苦,用現。質而言之,無實無虛,猶言寂照同時。寂則無實、照則無虛。心清淨,無實也。生實相,無虛也。

3、約凡夫妄心言,亦復無實無虛。覓心了不可得,無實也。一念具足十法界,無虛也。由是可知凡聖同體矣。

4、全經主旨,在於「應無所住」。世尊言此之意,是令以無實之觀,成就無虛之果。無實觀者,即最後所云,觀一切法,如夢如幻是也。常作此觀,執情自遣。此是破一切凡情之總觀、要觀。萬不可須臾離者。

5、『無實無虛』,最要之義有三。(一)是形容性德。(二)是形容如何得性德。(三)是形容如何修性德。理、事、性、修、因、果,罄無不盡。故此一語,不但將本經所說道理,賅括無遺。並將大小乘佛法,總括無遺。故曰:「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6、不但此也,一切凡夫心相,一切世間法相,一切因果法相,亦莫不盡括無遺。此正是《法華經》所謂:「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此之謂諸法實相。故此一語,真乃大乘法印。

法根源既得,法滅心亦泯。

五蘊既空寂,一真亦不立。

圓滿菩提道,度一切苦厄。

=====================


"印光大師"開示:


世出世間法,

唯是"一心'作。

心生則法生,心滅則法滅。


欲得"滅心法",

須知"法根源"。


***********************

法根源既得,法滅心亦泯。

五蘊既空寂,一真亦不立。

圓滿菩提道,度一切苦厄。

***********************


大乘百法明門論者,

天親菩薩

欲令世人咸知

心之本體"不生不滅",

常住不變,故造此論。


以明

世出世間所有諸法,

舉其大數,厥目有百。


此百法中,

唯有

真如一法,為其主體。

其餘諸法,皆依此立。


若能了知

一切諸法,本自不生。

一切諸法,皆是真如。

法法圓通,頭頭是道。

寂照雙融,左右逢源。


隨機以利生,

萬德圓彰。


冥心以契理,

一法不立。


觀世音菩薩

深般若

照見五蘊皆空。


**************

五蘊

百法之略稱耳。

**************


既見其空,

五蘊

悉成深般若矣。


佛光一照,羣暗皆消,

更無少暗之或留者。


學道之士,識此關要,

性相顯密,悉是一如。


否則

隨語生執,了無指歸。

入海算沙,徒勞辛苦。


欲閱者

同開"真正知見"。

同悟"唯心法門"。


同於百法中

證"本具真如"。

同於五蘊中

見"諸法空相"。


學者

果能於

博中得約,衆中識主。


不但

諸法不可得,

真如空相亦不可得。


方可

慶快平生,無所事事。


(文鈔三編七七二頁)

覺了宇宙人生真相(一)/印光大師文鈔精要(一)

自性空寂,本來真我,

清淨平等,無念無物。

萬法一如,一如皆是,

心佛衆生,三無差別。

自性迷失,變成衆生,

煩惱差別,苦空無常。

生佛同體,同體平等,

一念不覺,遂成妄我。

放下妄想,分別執著,

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廻光返照,歸心三寶,

返本還源,回歸自性。

返妄歸真,求生淨土,

西方極樂,是我家鄉。

====================


''印光大師''云:


吾人之心,

與菩薩之心,同一體性。

吾人

由迷悖故,仗此心性,

起惑造業,受諸苦惱。


若知

此起"貪瞋癡之心",

即是菩薩

圓證"戒定慧之心"。


"起心動念",

何一非

菩薩顯神通,

說妙法乎?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六十五頁)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