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心猶如調水澄入實相十

*****2022/0502

(一)(七)91013

在這世界上、

唯一不能

放棄的是回家的路!

極樂世界

才是我本有的家園。

/詳見三後???

[大勢至菩薩開示淨土法門念佛心法]/詳見後

"唯心淨土,自性彌陀"。

西方極樂世界,

正自性性體之真實相狀。

娑婆虛妄世界,

吾人五蘊無明業識顯現。

"五蘊皆空,五蘊非有"。

因果剎那生滅遷流循環相。

=====================

"執持名號"。

若一日。若二日。

若三日。若四日。

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

"一心不亂"。

(一)(五)

然若不能

體會一心"以起修",

終亦不能做到執持。

體會"一念心性",

與諸眾生本是一體,

且體(自性)本空寂。

然後

感應神速,成就自易。

===================

節錄自

江味農居士著

"金剛經講義"。

"金剛經"曰: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當何名此經。

"我等云何奉持"。

六道輪迴衆生

之所以"生死流轉":

是因為不相信、

也不能了解

一切法的本性空寂,

(壇經:自性本自清淨)

而在一切法的

本性空寂(自性清淨心)上

起分別執著,為無明所迷,

心身為五蘊(無明業識)顯現。

=======================

覺悟:

衆生"自性自度"。

四弘誓願:

自性衆生無邊誓願度,

自性煩惱無盡誓願斷,

自性法門無量誓願學,

自性佛道無上誓願成。

==================

"心常空寂,湛然清淨",

(空山悟佛性)

更不停留纖毫滯礙,

(流水識禪心)

即是見性,

實無衆生可化度也。

節錄自

江味農居士著

"金剛經講義"。

一切事莫非對待,

有對待便有能所。

有能所便有分別,

有分別便有執著。

我們雖然

不否認"緣起的萬象",

但是我們心境能超越。

叫做面對現實、超越現實,

面對又超越,這樣我們就能解脫。

===========================

若能夠來體會心性、

悟明心性,能夠開悟見性。

不了解

淨土法門入門簡單,

其實也是一樣

要以心法為主,

來"體悟心性",

達到一心不亂、清淨心。

====================

所以

清淨心來念佛,

那這念清淨心

就能夠顯露佛性,

叫做

心即是佛、佛即是心。

佛就是我們

一念清淨心當中來顯露,

所以叫做

"自性彌陀、唯心淨土"。

看完這個視頻你就知道,極樂世界非去不可!【慧律法師開示】

觀看次數:4,436次2022年4月17日

有一個無,你想想看,

世間的修養就夠了。

出世間的法就覺悟了,

在這個世間,能夠空,

那麼求生極樂世界,就在一念之間。

什麼事都加上一個【無】字

慧律法師開示:

教你一個大智慧,

一個無上的法門,一個字,

你什麼事都掛上一個「無」字,

記住!無就是不執著的意思。詳見後/

"佛說阿彌陀經"曰:

舍利弗。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聞說阿彌陀佛。

"執持名號"。

若一日。若二日。

若三日。若四日。

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

"一心不亂"。

其人臨命終時。

阿彌陀佛與諸聖眾。

現在其前。

是人終時。心不顛倒。

即得

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舍利弗。

我見是利。故說此言。

若有眾生。聞是說者。

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我們雖然

不否認"緣起的萬象",

但是我們心境能超越。

叫做面對現實、超越現實,

面對又超越,這樣我們就能解脫。

===========================


若能夠來體會心性、

悟明心性,能夠開悟見性。


了解佛性就是空性,

以清淨心、無所著、

無一物、畢竟空的心法

來稱念佛號,

這樣就是叫做"實相念佛"。


開悟見性,或以清淨心、

一心不亂來稱念佛號,

每一句佛號與佛相應,

每一句佛號就是一尊佛,

那這樣是"實相念佛"。


實相就是無相,

就是無所著、心中無一物、

無所住的心境來稱念佛號。


實相就是無相,

無相就是無所著。


但是

我們畢竟在世間生活;

所以必需也要無不相。

所以

實相就是無相、無不相。


無相就是不著一切相。

金剛經説:

離一切相,即名諸佛。


所以

於相離相、即相離相。

離一切相,就是空相、

就是空性,

這樣就能與佛相應。


無不相就是說:

我們生活在緣起的世間,

面對的一切相,

雖然我們心境上了解

緣起性空、真空妙有的法;

但是我們在世間生活,

畢竟不是自己一個人,

要面對家庭、社會、

種種的對象。


所以

我們不能去否認外相,

這樣

生活在緣起的生活當中,

與人來往,才能和諧相處,

才能

"事事無礙、事理圓融"。


******************************

這樣就是要無不相,

不能否認緣起的外相,

但是我們心境上無相。


了解

緣起都是短暫的

生滅幻相,是無常、無我。


所以我們雖然

不否認"緣起的萬象",

但是我們心境能超越。

叫做面對現實、超越現實,

面對又超越,這樣我們就能解脫。

******************************


所以

實相念佛

必須悟明心性,

甚至開悟見性;

至少要能夠以清淨心、

一心不亂來稱念佛號。


要有這種心境、心法,

這樣才叫做"實相念佛"。


每一句佛號與佛相應,

叫做

"自性彌陀、唯心淨土",

這就是稱念佛號的心法。


轉載/節錄

學人黃峻榮臉書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唯心淨土,自性彌陀"。

西方極樂世界,

正自性性體之真實相狀。

娑婆虛妄世界,

吾人五蘊無明業識顯現。

"五蘊皆空,五蘊非有"。

因果剎那生滅遷流循環相。

=====================


"印光大師"云:

西方極樂世界,

原是"唯心淨土"。

導師阿彌陀佛,

原是"自性彌陀"。


"佛說阿彌陀經"曰:

舍利弗。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聞說阿彌陀佛。

"執持名號"。

若一日。若二日。

若三日。若四日。

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

"一心不亂"。

其人臨命終時。

阿彌陀佛與諸聖眾。

現在其前。

是人終時。心不顛倒。

即得

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舍利弗。

我見是利。故說此言。

若有眾生。聞是說者。

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江味農居士著

"金剛經講義":


欲證性體(自性)。

必須

超越一切對待。

空其虛相,

空其諸法之相,

"泯相入體"之義。


了義經中,

語語能證道,

句句可入門。


以《彌陀經》言之。

執持名號(因)、

一心不亂(果),

兩語。


固然說有前後,

執持是下手處,

一心是執持之功效。


然若不能

體會一心"以起修",

終亦不能做到執持。


然則

一心不亂,

豈可僅"作功效觀之"乎。


**********************

老實念佛,

則能"一心不亂"。

若不斷世間一切染緣,

"攀緣不息,何能老實"。

**********************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一)

然若不能

體會一心"以起修",

終亦不能做到執持。

體會"一念心性",

與諸眾生本是一體,

且體(自性)本空寂。

然後

感應神速,成就自易。

===================


節錄自

江味農居士著

"金剛經講義"。


"金剛經"曰: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當何名此經。

"我等云何奉持"。


實相(自性清淨心)顯現時,

"唯一清淨"(自性本空寂)。

並信心二字,亦無痕迹。

則是

真究竟平等,如如不動矣。


若明佛理,隨拈一法,

皆能

窮其究竟,歸於平等。


是知佛法,

無淺非深,深亦可淺,

"直無淺深次第可說"。


故不可取著其相,

而曰「則非」也。

(無相、應無所住)


然為接引眾生,啟導進步,

又不能不假設一淺深次第,

以及種種莊嚴之事。

故不可斷滅其相,

而曰「是名」也。

(無不相、而生其心)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二)

然若不能

體會一心"以起修",

終亦不能做到執持。

體會"一念心性",

與諸眾生本是一體,

且體(自性)本空寂。

然後

感應神速,成就自易。

===================


節錄自

江味農居士著

"金剛經講義"。


"金剛經"曰: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當何名此經。

"我等云何奉持"。


********************

"無有定法"四字,

"通貫一切"。

會得此義,頭頭是道。

薦得少許,活潑潑地。

於深義趣,自能領會。

********************


因為"無有定法",

所以不可執有,不可執無。

必須離相反照,庶幾證入也。

(證入實相無相,無不相)


即性體之用,

有體必有用。


性相一如(理事無礙),

相何可滅。

則知"欲見本性",

必應"離名絕相",

破其我見。

(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

所謂:

若人欲識佛境界,

當盡其心如虛空。

****************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三)

然若不能

體會一心"以起修",

終亦不能做到執持。

體會"一念心性",

與諸眾生本是一體,

且體(自性)本空寂。

然後

感應神速,成就自易。

===================


節錄自

江味農居士著

"金剛經講義"。


"金剛經"曰: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當何名此經。

"我等云何奉持"。


我見不除,

便生分別心,

而起念即著相矣。


******************

「我見」

是無始病根,

必應依佛所說法,

返觀內照(廻光返照),

息"攀緣妄想"。

******************


遵依

儀軌、持戒、

懺悔、布施等,

求消業障,開發本智。

令信心增長,解行成就。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四)

然若不能

體會一心"以起修",

終亦不能做到執持。

體會"一念心性",

與諸眾生本是一體,

且體(自性)本空寂。

然後

感應神速,成就自易。

===================


節錄自

江味農居士著

"金剛經講義"。


"金剛經"曰: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當何名此經。

"我等云何奉持"。


***********************

體會"一念心性",

與諸眾生本是一體,

且體(自性)本空寂。

然後感應神速,成就自易。

***********************


持此義以為人,

則能"胸襟曠達",

不惹煩惱,而得自在。

亦知"謹言慎行",

不錯因果,而無罣礙矣。


持此義以處世,

則知"萬事皆空",

任他風浪起,與我何干。


亦知

人情世態,紛紜往復,

安危苦樂,隨遇而安。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五)

然若不能

體會一心"以起修",

終亦不能做到執持。

體會"一念心性",

與諸眾生本是一體,

且體(自性)本空寂。

然後

感應神速,成就自易。

===================


節錄自

江味農居士著

"金剛經講義"。


"金剛經"曰: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當何名此經。

"我等云何奉持"。


持此義以

當大任、作大事,

以不著相故,事來即應。


心神泰然,不為所動,

條理秩然,頭頭是道。


********************

世出世法,一切盡攝,

事事奉持,時時皆修,

在在受用,

處處皆是佛法也。

********************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六道輪迴衆生

之所以"生死流轉":

是因為不相信、

也不能了解

一切法的本性空寂,

(壇經:自性本自清淨)

而在一切法的

本性空寂(自性清淨心)上

起分別執著,為無明所迷,

心身為五蘊(無明業識)顯現。

=======================


佛陀所證的"解脫涅槃",

是因為覺悟一切法

的如幻如化(幻有幻住),

而不在一切法的

本性空寂(自性清淨心)上

起虛妄分別、生顛倒夢想、

無常而執常、非我而執我。


了知

空性(即自性清淨心)

為"迷悟所依",

發大菩提心,迴光返照,

行深般若,照見蘊空,

親證空性(即自性清淨心),

即返妄歸真,復本心性矣。

(融相會性/回歸無二之自性)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覺悟:

衆生"自性自度"。

四弘誓願:

自性衆生無邊誓願度,

自性煩惱無盡誓願斷,

自性法門無量誓願學,

自性佛道無上誓願成。

==================


佛出於世,教令覺悟,

降六賊、斷三毒、

除人我,破四相,無諸妄念。


"心常空寂,湛然清淨",

(空山悟佛性)

更不停留纖毫滯礙,

(流水識禪心)

即是見性,

實無衆生可化度也。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但求息妄,莫更覓真。

狂心不歇,歇即菩提。

一念相應一念佛,

念念相應念念佛。

念而無念/無念而念。

感應道交,難思議也!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節錄自

江味農居士著

"金剛經講義"。


一切事莫非對待,

有對待便有能所。

有能所便有分別,

有分別便有執著。


少有分別,便是第六識,

所謂我相是也。

少有執著,便是第七識,

所謂我見是也。


說心行不可得,

說"諸法緣生"。


令知緣生體空,有名無實。

必應步步觀空,層層遣除。

其所以痛遣所邊之法者,

正所以痛遣能邊之我也。


用功之法,

遣能當遣所,

遣所即遣能。

遣能所即是

遣分別、遣執著也。


分別遣盡,則六識轉。

執著遣盡,則七識轉。


二識既轉,則我法雙空,

"諸法一如,一切皆是"矣。

(明"性本同體,諸法一如"之義)

(心佛衆生,三無差別)

(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

"智者大師"曰:

人無貴賤,法無好醜,

蕩然平等,菩提義也。

********************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不了解

淨土法門入門簡單,

其實也是一樣

要以心法為主,

來"體悟心性",

達到一心不亂、清淨心。

====================


所以

清淨心來念佛,

那這念清淨心

就能夠顯露佛性,

叫做

心即是佛、佛即是心。


佛就是我們

一念清淨心當中來顯露,

所以叫做

"自性彌陀、唯心淨土"。


那因為

要來深信不疑的人不多,

所以他們所念出來的佛號,

不能都與佛相應,

這樣叫做

"念佛不得力",

無法與佛相應,

這樣他們要來往生

極樂淨土的機會就不大。


若能夠來"體會心性"、

悟明心性,

能夠開悟見性。


了解佛性就是空性,

以清淨心、無所著、

無一物、畢竟空的心法

來稱念佛號,

這樣就是

叫做"實相念佛"。


開悟見性,或以清淨心、

一心不亂來稱念佛號,

每一句佛號與佛相應,

每一句佛號就是一尊佛,

那這樣是"實相念佛"。


實相就是無相,

就是無所著、心中無一物、

無所住的心境來稱念佛號。


實相就是無相,

無相就是無所著。


但是

我們畢竟在世間生活;

所以必需也要無不相。

所以

實相就是無相、無不相。


無相就是不著一切相。

金剛經説:

離一切相,即名諸佛。


所以

於相離相、即相離相。

離一切相,就是空相、

就是空性,

這樣就能與佛相應。


無不相就是說:

我們生活在緣起的世間,

面對的一切相,

雖然我們心境上了解

緣起性空、真空妙有的法;

但是我們在世間生活,

畢竟不是自己一個人,

要面對家庭、社會、

種種的對象。


所以

我們不能去否認外相,

這樣

生活在緣起的生活當中,

與人來往,才能和諧相處,

才能

"事事無礙、事理圓融"。


***********************

這樣就是要無不相,

不能否認緣起的外相,

但是我們心境上無相。


了解

緣起都是短暫的

生滅幻相,是無常、無我。

***********************


******************************

所以我們雖然

不否認"緣起的萬象",

但是我們心境能超越。

叫做面對現實、超越現實,

面對又超越,這樣我們就能解脫。

******************************


所以

實相念佛

必須悟明心性,

甚至開悟見性;

至少要能夠以清淨心、

一心不亂來稱念佛號。


要有這種心境、心法,

這樣才叫做"實相念佛"。


每一句佛號與佛相應,

叫做

"自性彌陀、唯心淨土",

這就是稱念佛號的心法。


轉載/節錄

學人黃峻榮臉書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淨土法門念佛心法]

雖然現代學佛的人,以淨土法門的人較多。 淨土法門表面上是較簡單,因為它入門的方式以念佛為主,是較簡單。

但是,其實還是以心法為主。那我們要教育人淨土法門,也是要善巧方便,隨順眾生。

因為之前阿彌陀佛也有來提起:淨土法門就是一個難信、易行的法門。

就是說要深信淨土法門、深信不疑的人,畢竟不多。原因就是他們認為只要念佛就可以往生西方極樂淨土,這是太過簡單,也是太過便宜的事情。

所以不只是在家的人相信的很少很少,就是出家僧眾相信的也是不多。

不了解淨土法門入門簡單,其實也是一樣要以心法為主,來體悟心性,達到一心不亂、清淨心。

清淨心就是我們的真心、本心。清淨心裡面智慧無量,能夠顯露我們的佛性。所以清淨心來念佛,那這念清淨心就能夠顯露佛性,叫做心即是佛、佛即是心。佛就是我們一念清淨心當中來顯露,所以叫做自性彌陀、唯心淨土。

自性彌陀:我們一心不亂稱念佛號,清淨心顯露自性佛,叫做自性彌陀。 是自力、他力都有;其實還是以自力為主,他力為輔、輔助,這才是真正淨土法門的心法。

那因為要來深信不疑的人不多,所以他們所念出來的佛號,並不能都與佛相應,這樣叫做念佛不得力,無法與佛相應,這樣他們要來往生極樂淨土的機會就不大。

所以一定要記得:深信不疑就能夠產生力量。切願,願力有多大,力量就有多大、相應力就有多大。

現在都是持名念佛,持名念佛在四種念佛來說,就是最簡單的念佛方式。不必觀相、不必觀想,所以持名念佛就是一種簡單的念佛方式。

若能夠來體會心性、悟明心性,能夠開悟見性。了解佛性就是空性,以清淨心、無所著、無一物、畢竟空的心法來稱念佛號,這樣就是叫做實相念佛。

開悟見性,或以清淨心、一心不亂來稱念佛號,每一句佛號與佛相應,每一句佛號就是一尊佛,那這樣是實相念佛。

實相就是無相,就是無所著、心中無一物、無所住的心境來稱念佛號。

實相就是無相,無相就是無所著。但是我們畢竟在世間生活;所以必需也要無不相。

所以實相就是無相、無不相。

無相就是不著一切相。金剛經説:離一切相,即名諸佛。 所以於相離相、即相離相。離一切相,就是空相、就是空性,這樣就能與佛相應。

無不相就是說:我們生活在緣起的世間,面對的一切相,雖然我們心境上了解緣起性空、真空妙有的法;但是我們在世間生活,畢竟不是自己一個人,要面對家庭、社會、種種的對象。

所以我們不能去否認外相,這樣生活在緣起的生活當中,與人來往,才能和諧相處,才能事事無礙、事理圓融。

這樣就是要無不相,不能否認緣起的外相,但是我們心境上無相。了解緣起都是短暫的生滅幻相,是無常、無我。

所以我們雖然不否認緣起的萬象,但是我們心境能超越。叫做面對現實、超越現實,面對又超越,這樣我們就能解脫。

所以實相念佛必須悟明心性,甚至開悟見性;至少要能夠以清淨心、一心不亂來稱念佛號。要有這種心境、心法,這樣才叫做實相念佛。

每一句佛號與佛相應,叫做自性彌陀、唯心淨土,這就是稱念佛號的心法。

深信不疑要切願

一心不亂佛相應

清淨心念淨土現

彌陀授記心篤定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觀世音菩薩

學人黃峻榮 合十感恩

[大勢至菩薩開示淨土法門念佛心法]

⋯⋯在《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裡面,有記載我向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報告念佛的心法與心得。

那念佛就是要攝心,攝心就是攝我們六根。 六根、六塵都要收攝在一句佛號裡面;讓它能夠達到一心不亂,念佛打成一遍,無有間斷;以清淨心、無間斷,佛號一句一句把它稱念出來。

念佛最重要的也是在心,收攝六根達到一心不亂,這樣以清淨心稱念佛號,就與佛相應。

那如果我們用憶念,憶念阿彌陀佛,用心收攝六根打成一片的清淨心去憶念阿彌陀佛;那這樣,同樣能夠與阿彌陀佛相應。

因為佛具足神通,神通自在。我們一般講六神通: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最後漏盡通,斷除煩惱。

佛具足六神通,所以你以音聲稱念佛號,或以淨心憶念阿彌陀佛、或是其他如來;那這樣,同樣能與佛相應,與阿彌陀佛相應。就是說,阿彌陀佛都能夠很清楚、知道你在憶念祂。

淨土法門稱念佛號,發願往生極樂淨土,三大要點:

頭一項:深信不疑。

第二項:要切願往生極樂淨土。

第三項:稱念佛號。

那稱念佛號有四種方式。

頭一項:持名念佛。這是現在世間入淨土法門,求往生極樂淨土的眾生,最多、最普遍的稱念佛號的方式。 持名念佛因為較簡單,所以就較多人以持名念佛來稱念佛號。

再來,觀想念佛。

第三項:觀相念佛。

這兩種的念佛方式,就是在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有所記載。因為以這兩種方式來稱念佛號,是有比較複雜,不是多數人能夠依這兩種方式去稱念佛號;所以在目前世間的眾生稱念佛號,很少用這兩種方式來稱念佛號。就是觀相念佛、觀想念佛。

第四種:實相念佛。 實相念佛就是要稱念佛號的人,已經有禪的功夫。有體會心性、參悟聖道,已經悟明心性,甚至已經明心見性、開悟見性,成就佛道。

本來禪與淨就是不二,同樣都是要回歸心性。禪是佛的心、佛的心性;以佛的本心來稱念佛號,才能叫做實相念佛。

實相念佛的意思,就是說你對實相,對宇宙的真理、世間的實相,都相當的深入。

實相就是無相,就是空相、空性。因為空性就是達到佛的心性,也可以說佛的心性就是空性。

因為所有的相、所有的法都是空無自性;所以無相能夠通達無相之理,來稱念佛號叫做實相念佛。

那通達實相之理,就是你已經悟明心性,甚至開悟見性,能夠明白自心就是佛的心,就是你已經有禪的功夫。

所以實相念佛,就是你能夠攝心,能夠以清淨心、一心不亂來稱念佛號;能夠不起妄想,以直心來稱念佛號,就能與佛相應。

不管是以音聲來稱念佛號,或是以清淨心來憶念阿彌陀佛,都能夠與阿彌陀佛相應,那這樣念佛就是叫做有夠功夫,有夠得力。

念佛主要在心法,所以能夠以清淨心、一心不亂來稱念佛號,或是憶念佛號,都能夠與佛相應。那你每一句念出來的佛號就是一尊佛。

那以清淨心、一心不亂來稱念、憶念佛號,與佛相應,這要心就是佛、佛就是心。

清淨心稱念佛號,那時候你與佛相應,你的心就是佛,阿彌陀佛就在你一念清淨心當中有顯露。所以心即是佛、佛即是心,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就是這個道理。

以上大勢至菩薩開示、教導的淨土法門念佛心法,在教化眾生稱念佛號,可以來靈活應用。⋯⋯

南無大勢至菩薩(壬寅年 2022 04 15)

學人黃峻榮 合十感恩

什麼事都加上一個【無】字

慧律法師開示:

教你一個大智慧,

一個無上的法門,一個字,

你什麼事都掛上一個「無」字,

記住!無就是不執著的意思。

你回去碰到一些是非,你就告訴自己,無所謂的是,也無所謂的非,是非都是人定出來的,知道嗎?

你碰到人家罵你,四大皆空,五蘊無我,無!沒有所謂侮辱我的事。

今天你做善事佈施,佈施了一了百了,無!加一個無字,沒有所謂的佈施一了百了的事。

為什麼?一切因緣法不可得,求其自性,了不可得。

百年後這個全部沒有,全部消滅。

你今天貧窮,你告訴自己沒有所謂的貧窮;你很富有,加一個無,沒有所謂的富有;你很健康,加一個無;你很病苦,你也不必苦惱,沒有所謂得病苦。

這叫作空一切法。

說法者無法可說,

聽法者無法可聞,

當下不生不滅,

就是我們未來的面目。

你就馬上進入涅槃。

所以,既不高傲,也不自卑,

無所謂的大,無所謂的小,

無所謂的是,無所謂的非,

無所謂的對,無所謂的錯。

保持一個覺悟清醒的心,

那就是空一切法,就是無!

碰到一切好的不執著,碰到人家跟你計較,你今天吃虧,沒有所謂吃虧,吃虧就是佔便宜。

你今天佔便宜,有一天人家就會來報復你,你今天什麼都要贏,有一天你就必須吃盡苦頭。

有一個無,你想想看,

世間的修養就夠了。

出世間的法就覺悟了,

在這個世間,能夠空,

那麼求生極樂世界,就在一念之間。

我們有了無常、苦、空,

還要有個大菩薩的精神,

就是無我!無我就是不自私。

同學們,師父教你一個偉大的思想:你什麼事情都不要考慮到「我」,先考慮整個佛教,整個團體,大無我的精神!

你任何事情都不要顧慮到自己,你的煩惱就少,為什麼?你沒有時間來自私,沒有自私,處處考慮別人,你的煩惱就沒有。

煩惱從那裡來?從一個「我」開始。什麼你今天怎麼對我不滿,我受盡委屈。

無我,你煩惱什麼?處處為別人著想,犧牲奉獻,你想想看,你的煩惱怎麼會多呢?根本不可能。

所以第二個要發覺悟心,

要徹底的覺悟這個世界

是苦的,空的,無常的,無我的。

運用這個智慧在世間,

哇!無往不利!

節錄自《談初發心》

什麼事都加上一個【無】字

"慧律法師"開示:

教你一個大智慧,

一個無上的法門,一個字,

你什麼事都掛上一個「無」字,

記住!無就是不執著的意思。

你回去碰到一些是非,你就告訴自己,無所謂的是,也無所謂的非,是非都是人定出來的,知道嗎?

你碰到人家罵你,四大皆空,五蘊無我,無!沒有所謂侮辱我的事。

今天你做善事佈施,佈施了一了百了,無!加一個無字,沒有所謂的佈施一了百了的事。

為什麼?一切因緣法不可得,求其自性,了不可得。

百年後這個全部沒有,全部消滅。

你今天貧窮,你告訴自己沒有所謂的貧窮;你很富有,加一個無,沒有所謂的富有;你很健康,加一個無;你很病苦,你也不必苦惱,沒有所謂得病苦。

這叫作空一切法。

說法者無法可說,

聽法者無法可聞,

當下不生不滅,

就是我們未來的面目。

你就馬上進入涅槃。

所以,既不高傲,也不自卑,

無所謂的大,無所謂的小,

無所謂的是,無所謂的非,

無所謂的對,無所謂的錯。

保持一個覺悟清醒的心,

那就是空一切法,就是無!

碰到一切好的不執著,碰到人家跟你計較,你今天吃虧,沒有所謂吃虧,吃虧就是佔便宜。

你今天佔便宜,有一天人家就會來報復你,你今天什麼都要贏,有一天你就必須吃盡苦頭。

有一個無,你想想看,

世間的修養就夠了。

出世間的法就覺悟了,

在這個世間,能夠空,

那麼求生極樂世界,就在一念之間。

我們有了無常、苦、空,

還要有個大菩薩的精神,

就是無我!無我就是不自私。

同學們,師父教你一個偉大的思想:你什麼事情都不要考慮到「我」,先考慮整個佛教,整個團體,大無我的精神!

你任何事情都不要顧慮到自己,你的煩惱就少,為什麼?你沒有時間來自私,沒有自私,處處考慮別人,你的煩惱就沒有。

煩惱從那裡來?從一個「我」開始。什麼你今天怎麼對我不滿,我受盡委屈。

無我,你煩惱什麼?處處為別人著想,犧牲奉獻,你想想看,你的煩惱怎麼會多呢?根本不可能。

所以第二個要發覺悟心,

要徹底的覺悟這個世界

是苦的,空的,無常的,無我的。

運用這個智慧在世間,

哇!無往不利!

節錄自《談初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