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三世諸衆生悉在五蘊中

"宣化上人"開示:

老老實實觀自在

不怕辛苦觀自在

度一切苦厄觀自在

===============

廣結善緣】

【照見五蘊皆空】

中國有一部家傳戶曉的佛經,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開始的一段文字是「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什麼是照見五蘊皆空?什麼是五蘊?

芸芸眾生每一個人都是由五蘊累積和合而成。「五蘊」就是色、受、想、行、識。 「色」是物質,「受」、「想」、「行」、「識」是精神, 每一個人就是物質同精神的和合結構。/詳見後

三世諸衆生

皆住在五蘊中

為五蘊諸法所纏縛

不知幻住虛擬

八大痛苦纏縛

隨波逐流

顛倒夢想

被業力因果枷鎖

生滅滅生因果果因

恩怨沒完沒了

發覺悟心

向內觀心觀慧

學做觀自在菩薩

遣除

分別執著取相之病

人生八大痛苦: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

愛別離苦、怨憎會苦、

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

"般若心經"曰: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

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


三世諸衆生,

皆住在五蘊中,

爲五蘊諸法所纏縛。


不知幻住虛擬,

八大痛苦纏縛。


人生八大痛苦: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

愛別離苦、怨憎會苦、

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


隨波逐流,顛倒夢想,

生滅滅生,因果果因,

被業力因果所枷鎖,

恩恩怨怨,沒完沒了。


發覺悟心,

看破虛妄之幻相,

放下染念歸淨念。


向內觀心、觀慧,

"學做觀自在菩薩",

遣除

分別執著取相之病,

戰勝

無始貪瞋癡之習氣。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金剛經"曰:

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

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


心佛衆生,三無差別

阿彌陀佛,即是我心,

我心即是,阿彌陀佛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諸法一如,法爾如是,

生佛同體,平等無二,

人無貴賤,法無好醜,

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了了常明

一切諸相,一切衆生,

五蘊(色受想行識)所變現。

=====================


"般若心經"云:

觀自在菩薩,

行深

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行深般若:

即遣執著,

除我法二執是。


我執:煩惱障是。

法執:所知障是。


"二執遣盡,我法雙空",

皆是一如(平等無二)矣。


證得

"諸法一如",

謂之"法無我"。

通達

"一如之諸法",

謂之"無我法"。


"金剛經"曰:

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

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照見五蘊皆空,

即證悟"五蘊非有"。


五蘊是色受想行識。

色從四大假合而有,

受想行識由妄念所生。


故此"五蘊諸法",

如幻如化,從因緣生,

本無實性,沒有主體,

當處出生,當處滅盡,

當體即空,了不可得,

生住異滅,剎那相續。


"金剛經"曰:

何以故。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度一切苦厄,

了生死,出輪廻耳,

返本還源,回歸自性矣。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一切法相,皆是假名。


四大假合的身體

不是真的我,

六塵緣影也不是我,

這身心不是我。


什麼是真正的我。

能現的心是自己。

所變的識是自己。

哪一法不是自己。


你真的覺悟了,

你的清淨慈悲心

就會從

自性裡面流露出來。


換言之,

不取見相二分,

而能

"返本還原,轉識成智",

那就是"妙蓮花"。


修行者,若想要

止息內在粗細的苦,

同於諸佛,

第一步要識別

自心取自心的內在活動;

第二步要漸漸

止息心自我緣取的舉動。

完成這兩步,

跨到佛門裡,坐到如來座。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五蘊皆空,五蘊非有,

五蘊如幻,五蘊空寂。

五蘊是色受想行識,

色從四大假合而有,

受想行識由妄念而生,

故此五蘊諸法,

如幻如化,從因緣生,

本無實體,當體即空。

一切衆生,一切諸相,

皆是同體之性所現。

故莫不有即是空,

空即是有也。

俗眼觀之,宛然現有,

道眼觀之,

除五蘊變現外,實無可得。

當下即空,生而無生。

一切衆生界,皆在三世中,

三世諸衆生,悉在五蘊中,

諸蘊業為本,諸業心為本,

心法猶如幻,世間亦如是。

大方廣佛華嚴經

夜摩宮中偈讚品

譬如工畫師,不能知自心。

而由心故畫,諸法性如是。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

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大方廣佛華嚴經

覺林菩薩偈

如心佛亦爾,如佛衆生然。

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

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

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

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

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大方廣佛華嚴經

覺林菩薩偈

"般若心經"云:

觀自在菩薩,

行深

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

"大方廣佛華嚴經"曰:

觀五蘊衆法,

觀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

想如熱時燄,諸行如芭蕉,

心識猶如幻,示現種種事,

如是知諸蘊,智者無所著。

"宣化上人"開示:

老老實實觀自在,

不怕辛苦觀自在,

度一切苦厄觀自在。

================


"觀世音菩薩",

因為

他能"反聞聞自性",

所以他才自在,

才得到這"觀自在"。


*******************

所謂自在,

就是一種

無人、無我、無衆生、

無壽者的境界。

*******************


因為

聖人是

無人相、無我相、

無衆生相、無壽者相,

所以

他能得到自在。


凡夫

為什麼沒有自在?

因為凡夫

又有人相、

又有我相、

又有衆生相、

壽者相那更不用提了。


學佛法的人

學來學去,

也是有人相、

也是有我相、

也是有衆生相、

也是有壽者相。


因為

這四相不能空,

所以

始終得不到自在。


你想要自在,

一定要

"掃三心,非四相"。


*******************

你能

三心不可得,空四相,

就是

觀自在菩薩。

*******************


這觀自在菩薩,

沒有一定的名。

所謂

一切衆生都是觀自在。


不但

觀世音菩薩,

和我們是一個,

十方諸佛、十方菩薩

和我們都是一個。


不過

菩薩和我們是一個,

可是我們呢,

沒有和菩薩一個!


我們的法身父母

就是

十方諸佛菩薩。


*********************

我們想要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就要回過頭來,

找著

我們那個法身的父母。

*********************


所謂無人相,

是要你心裏

沒有人見、我見、

沒有衆生見、

沒有壽者見。


沒有這個"見",

才沒有這個"相"。


所以

在沒有四相的時候,

也沒有"我執"了。

也沒有"法執"了。


連我執、法執都空了,

你想不自在也不可能了,

一定會自在!


為什麼?


你既然

沒有人、我、衆生、壽者,

也沒有

一個我執、也沒有法執,

這就是

"真正自在"。


*******************

也是

真正逍遙、真正快樂,

也是

"真正得到真智慧了"。

*******************

廣結善緣】

【照見五蘊皆空】

中國有一部家傳戶曉的佛經,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開始的一段文字是「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什麼是照見五蘊皆空?什麼是五蘊?

芸芸眾生每一個人都是由五蘊累積和合而成。「五蘊」就是色、受、想、行、識。 「色」是物質,「受」、「想」、「行」、「識」是精神, 每一個人就是物質同精神的和合結構。

再詳細解說,「色」是由「四大」、「五根」聚積而成的身體。「四大」是地、水、火、風,四種元素。

「地」屬堅性,是人的骨骼、頭髮、牙齒等等。

「水」是濕性,是人體的血液和水份。

「火」是暖性,是人體的溫度。

「風」有流動性,人體裡面的空氣。

人的色身除了包括「四大」之外,還有「五根」。即「眼」、「耳」、「鼻」、「舌」、「身」。

人除了物質之外,還有精神這一部分,就是「五蘊」之中的「受」、「想」、「行」、「識」。

「受」蘊就是五官的感受,眼感受色,耳感受聲,鼻感受香,舌感受味,身感受觸。

「想」蘊是由「意」識與外界的「六塵」和合,而產生思想上的分別。

意識執著色,就是想識。執著聲,就是想聲。執著香,就是想香。執著味,就是想味。執著觸覺,就是想觸。

「行」蘊就是自己的心意識,思惟分別外境,而造善惡兩業。如是者眾生分別妄想執著,念念不停,付諸在言語行動上,就成為行為。

最後的「識」蘊,就是我們「分別」、「妄想」心的本體。執著一切善惡、不善不惡的種子和合積聚為「識」。

各位,我們每一位眾生都是由「五蘊」,色、受、想、行、識和合積聚而成,是因緣所生法,有緣則聚,無緣則散,是沒有獨立存在永恆不變的自性。但是芸芸眾生不斷執著五蘊為自我的實體,一切貪、嗔、癡、殺、盜、淫、妄都是由於執著我而產生。

所以觀世音菩薩勸導世人,要觀照思惟自己的身體,只不過是由五蘊累積而成,沒有實在的自性,是無常的,苦、空,所以稱為「照見五蘊皆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