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老和尚/妄盡還源觀B

淨空法師:【開悟,完全靠戒定慧,十方三世統統在當下】

觀看次數:6,598次2016年11月4日

淨空老和尚開示:覺悟後的境界

觀看次數:197,271次

淨空法師:【藉教悟宗】深信凡聖不二,捨妄歸真

觀看次數:724次2021年11月18日

凡夫,為什麼跟佛有這麼大差別?客塵是煩惱,客比喻外來,不是自己本有,塵是塵土,比喻染汙。我們為塵土染汙,為妄想所覆,外是客塵,裡是妄想。妄想是分別執著,客塵是五欲六塵。五欲,財色名食睡,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叫客塵煩惱。

妄想分別執著,此地妄想代表,把真性蓋覆了,障礙了,所以真性顯不出來。「若捨妄歸真」,把客塵妄想放下,叫捨妄,捨妄就回頭了。「無自無他,凡聖等一」,凡聖原來一樣,等是等同,「此即與理冥符,無有分別」。/詳見後

誰才有機會開悟?

觀看次數:66,995次2010年7月15日

淨空老和尚開示:覺悟後的境界

觀看次數:197,271次


祖師告訴我們悟後起修。信解行證,你能相信、你能理解,這是解悟。


悟了之後怎麼樣?悟了修行。修什麼?


就應當要像《華嚴經》末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歷事鍊心,這是真修。早年方老師把《華嚴經》介紹給我,特別提出這一段,五十三參,真實智慧,這是他老人家講的。那不是假的,不是在書本裡頭的,是在日常生活當中,真的把執著分別這些習氣斷掉。五十三參是什麼?就是我們日常生活,從早到晚,你所接觸一切社會的現象,男女老少,各行各業,每天都在參學,你有沒有在那練功夫?看到這些形形色色,練什麼功夫?練不執著不分別、不起心不動念,就練這個。果然真的不執著,這個不執著是無我,決定沒有自私自利,只要有我就有執著。


阿羅漢不簡單,《金剛經》上的標準,他真正做到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金剛經》上講得很清楚,這是什麼人?須陀洹。須陀洹也在做報告跟我們分享,他說他證得須陀洹,他決定沒有證得須陀洹這個想法,為什麼?他有這個想法就著相了。著相是假的,不是真的,你沒證得;真的證得,痕跡都沒有,心地乾淨,痕跡都沒有。


所以阿羅漢得到什麼?得到清淨心,我們這個經題上「清淨平等覺」,他清淨得到了。如果還有我,那是染污。我是什麼?阿賴耶識裡面末那的染污,末那是意根,染污意,只要有我,就有四大煩惱常相隨;我愛、我痴、我慢,這就是貪瞋痴,貪瞋痴是與生俱來的三毒煩惱,你看這個病多深!


覺悟之後,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對人對事對物沒有貪心,順境沒有貪心,逆境沒有瞋恚心,待人接物沒有傲慢心,你貪瞋痴沒有了。無論在什麼地方,你表現的是心平氣和,處事待人接物是一片慈悲。慈悲是從謙下流露出來的,你自己不能謙虛,不能夠卑下、處處尊重別人,慈悲心沒有了。


我們中國古人講,「學問深時意氣平」,真正有學問、有德行的人,他沒有脾氣,他絕對不會勉強別人,他非常隨和,為什麼?他連我都沒有執著,哪來的我所!我所是什麼?我所有的,他沒有這個。我與我所都沒有了,都放下了,才能成正覺,證得阿羅漢。


證得阿羅漢,給諸位說,六道沒有了,他超越六道輪迴。他在六道裡面是來教化眾生的,也是來修行,修什麼?


因為他執著放下了,分別還沒有放下,他還有分別心。分別比執著要微細,執著相很粗,他分別沒放下。在六道裡面修離分別,比在四聖法界裡面要快得多。這就像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我們學淨土,在此地修行比極樂世界修行還要殊勝,娑婆世界修行一天抵得極樂世界修行一百年,為什麼?這裡是大風大浪,極樂世界那裡沒有風浪,所以他進度就很慢,這個地方進度很快,成就快,墮落也快。


所以十方剎土,不能說哪個地方好,哪裡壞,不能說,沒有好壞。好壞不在外面,好壞在自己,自己要會修,這個境界太好了。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六十集

淨空法師:【開悟,完全靠戒定慧,十方三世統統在當下】

觀看次數:6,598次2016年11月4日


識範圍非常之大,我們不是這一生造作,這檔案,像檔案庫一樣,無始劫以來我們所造的一切業都在這裡頭。所以你只要真正解脫了,證得阿羅漢果,知道過去五百世,不但知道過去五百世,也能知道未來五百世。未來還沒有來,怎麼會知道?阿賴耶裡面的檔案那是因,從那個地方就知道未來的狀況。


所以智慧,對於宇宙人生萬法的通達明瞭,不要去學,科學家是學來的,學得很有限、學得好辛苦,才知道那麼一點點,不要學。所以佛跟中國傳統文化都很高明,教我們什麼?開悟。悟從哪裡來的?悟從清淨心來的、從平等心來的,清淨心是定,平等心是大定。阿羅漢所修的是清淨心,菩薩所修的是平等心,所以阿羅漢只是把執著放下,他還有分別,菩薩分別沒有了。為什麼不能執著?為什麼不能分別?因為它是假的,你分別執著還是假的,假上再加假,你什麼時候能見性?見不了性,必須得放下。阿羅漢放下執著了,他還有分別;再把分別放下,他就是大菩薩,三賢菩薩,大菩薩;三賢菩薩再把無明放下,無明是什麼?無明是動,就是一念不覺,這個放下,就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往生到極樂世界,不必阿彌陀佛加持,他也生實報莊嚴土。他要不到極樂世界去,在我們這個世界,他將來的往生,華藏世界。華藏世界是釋迦牟尼佛的報土,報身佛所居住的地方。


完全靠戒定慧,不需要科學的工具,也無需要科學的知識,你定到一個程度,你眼界就開了,那一個程度都見到了。阿羅漢天眼能看三千大千世界,看得很清楚,如同眼前所見的。法身菩薩,《華嚴經》上告訴我們,圓教初住菩薩,他就不止看一個大千世界,他能看幾十個大千世界、幾百個大千世界、幾千個大千世界、無量無邊的大千世界。也就是說十方三世,在禪定當中,空間沒有了,時間沒有了。我們有過去、現在、未來,他們沒有,過去現在未來統統在當下,同時看到。


----------------------------------------­­­­­­-------------------------

本文節錄自【2014淨土大經科註】341集

----------------------------------------­­­­­­-------------------------

誰才有機會開悟?

觀看次數:66,995次2010年7月15日

我們的老師為什麼限制很嚴,什麼都不准看,都不准聽,都不准去學,怕什麼?怕受干擾。你沒有定性,近朱你就赤,近墨你就黑,那怎麼行?朱墨擺在面前,你盡量接近,絲毫不沾染,那個功夫才能學,才能出去參學。所以參學是有條件的,不是隨便的人都可以去參學,不可以。你看善財童子參學,他是在文殊菩薩會上明心見性,就是得根本智,那就是見性,就是大徹大悟。《般若經》上講「般若無知」,根本智是無知,從無知起作用就是後得智,他這個參學是成就他的後得智,後得智是無所不知。你自己必須到無知的時候,你才能去參學,才去成就後得智。我們沒有得根本智,我去學,不行嗎?你要去,佛對你也沒辦法,你就去吧!你能學到東西嗎?你所學的全是錯誤的知見,沒有一個是正確的知見、是正知正見,這個我們敢講,統統學錯了。必須到清淨心當中一念不生的時候,你接觸的時候才是真智慧,佛知佛見。你沒有到這個程度,你到外面任何地方去參學,學的都是邪知邪見。為什麼?因為你心邪,你心裡會起心動念、會分別執著,所以正法都變成邪法。那個得根本智的人是什麼?他沒有知見,沒有知見就叫正知正見,他沒有邪見,他不迷,所以他一接觸的時候完全跟自性相應,這個時候才有資格出去參學。

  一接觸就明白,眼看就明白,一聽就明白,你像惠能大師給我們所示現的,我們想想行不行?人家沒有學過《法華經》,聽都沒有聽說過。法達禪師念《法華經》念了三千部,《法華經》很長,一天頂多念一部,三千部要十年。念了十年沒開悟,有傲慢習氣,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值得驕傲,他念過三千部《法華經》,《法華經》念得倒背如流。到惠能大師那裡請教,見面,這是後學,給老師頂禮三拜。老師看得很清楚,拜的時候頭沒有著地,這就是什麼?傲慢的習氣,禮拜頭不著地。起來的時候問他,你有什麼值得驕傲的?他就說,他讀過三千部《法華經》。能大師就問他,《法華經》裡講些什麼?他說不出來。他反過來向惠能大師請教,惠能大師說,這個經我沒聽過,我也不認識字,你既然念到三千部了,你念給我聽聽。《法華經》二十八品,他念到第二品,念到「方便品」,能大師說,行了,不必念了,我全知道了。他有這種本事才能參學,給他講,他開悟了,再拜,頭著地了,這沒話說了。參學要有這個本事才行,沒這個本事不能參學,你參什麼?你是凡夫。

  所以善財童子在《華嚴經》給我們表演參學的條件,我們就知道,沒有見性不能離開老師,離開老師問題就來了,你會受染污,你會變成邪知邪見,你會墮落。所以老師是好意,不讓你出去,要跟在身邊。誰才有機會開悟?老實人,跟定老師,老師不害我。自以為聰明的人,他不聽,他覺得你這個老師不錯,還有比你高明的,你這裡不准我學,人家那邊廣學多聞。有,古今中外都有這種人,他離開這個老師,另外去找個老師,完了,一輩子完了。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十四集)2010/4/18 檔名:02-039-0014

禪宗《正宗記》有一段記載。達摩大師在印度,是第二十八代。第一代迦葉尊者,第二代是阿難尊者,傳到達摩,第二十八代,到中國來,是禪宗初祖,慧可是二祖。


達磨大師謂二祖可大師曰:「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種,一是理入,二是行入。理入者,謂藉教悟宗」。藉教下悟入禪宗,所以宗跟教不二。教是經教,禪宗也不能離開經教,大徹大悟之後再讀經,沒有開悟時不讀經。


悟後讀經。幹什麼?在經裡找證據,他所悟的境界跟佛經講的是不是一樣。一樣,真悟入了,不一樣,路走錯了,走上邪道。所以經是印證,不能離開經教。


「深信含生同一真性」,這是悟入根源,決定信,沒有絲毫懷疑。含生是一切眾生,上到諸佛如來,下到地獄眾生,同一真性。「但為客塵妄想所覆,不能顯了」。


凡夫,為什麼跟佛有這麼大差別?客塵是煩惱,客比喻外來,不是自己本有,塵是塵土,比喻染汙。我們為塵土染汙,為妄想所覆,外是客塵,裡是妄想。妄想是分別執著,客塵是五欲六塵。五欲,財色名食睡,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叫客塵煩惱。


妄想分別執著,此地妄想代表,把真性蓋覆了,障礙了,所以真性顯不出來。「若捨妄歸真」,把客塵妄想放下,叫捨妄,捨妄就回頭了。「無自無他,凡聖等一」,凡聖原來一樣,等是等同,「此即與理冥符,無有分別」。


佛對凡夫非常尊重,(生佛)不二。佛在大庭廣眾之下,對一切眾生謙虛,不會輕慢,平等。為什麼這樣做?表現給沒開悟的人看。你們對佛不是那麼景仰嗎?佛謙虛,我傲慢,這個看得順眼,那個瞧不起,怎麼能成佛?這種念頭就是業障,怎麼出得了六道輪迴?


佛慈悲,表演出來。證得究竟圓滿,看一切眾生是平等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不輕慢一個人,對蚊蟲螞蟻都不輕慢,這樣的心態修行,才能成正果,否則你不能成就。


----------------------------------------­­­­­­-----------------

本文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390集

----------------------------------------­­­­­­-----------------

華藏衛視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