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十法界理與事

十法界理與事

(即心性與因果)

============


''印光大師''開示:


世出世間之理,

不外

心性二字。


世出世間之事,

不外

因果二字。


心性之''理微'',

聖人猶有所不知。


因果之''事顯'',

愚夫亦可以略曉。


********************

衆生,沈九界,

如來,證一乘,

心性"毫無增減"。


其所以

升沈迥異,苦樂懸殊者。

因地之''修德不一'',

果地之''受用各別'' 耳。

********************


闡揚佛法,大非易事。


唯談心性(理性),

則中下不能受益。


專說因果(事相),

則上士每厭聞熏。


因果與心性,

離之則两傷,

(執理廢事或執事廢理)


合之則雙美。

(性相融通,理事無礙)

(理性事相,一如不二)

''夢東''云:


真法''無性'',染淨''從緣''。


一真

既局舉體成十界,

十界全體即一真。


*****************

是故

善談心性者,

必不棄離於"因果";

深信因果者,

終必大明乎"心性"。

*****************

心佛衆生,三無差別。

一真十界,十界一真。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一為無量,無量為一。

一多無二,一多無礙。

空有同時,萬法一如。

無有分別,無有執著。


萬法同體,同體平等。

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人無貴賤,法無好醜。

法法皆如,法爾如是。


*************

一本散為萬殊,

萬殊還歸一本。

"歸一萬事畢"。

*************


不執事廢理,不執理廢事。

修慧亦修福,修福亦修慧。

理事和合,福慧雙修。

返妄歸真,復本心性。

我法雙空,能所雙亡。

諸法一如,一切皆是。

後記/略說


一切衆生,從本以來,

不了達

十法界理與事,

"唯一真如,同體平等"。


是故,

分別與執著之妄念,

相續不斷,未曾離念,

謂之

"無始無明"。


今欲返本還源,

斷三惑證真如,

故必須從根本解決,

以斷除其無始之妄念。

難哉,難哉。


因其難也,

佛為說種種方便法門,

令其

隨順得入。


"起信論"云:


當知一切法,

不可說,不可念故,

名為真如。

(真如乃心性之異名)


問曰,

若如是義,諸衆生等,

云何

隨順而能得入。


答曰,

若知一切法,

雖說,

"無有"能說可說。

雖念,

"無有"能念可念。

是名隨順。


"若離於念,名為得入"。


真心雖無法,

法從真心生。

(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因諸法一如,故不可說。

因真心無念,故不可念。

名為真如也。

(真如乃自性之異名)

''華嚴經''

夜摩宮中偈讚品云:


一切衆生界,皆在三世中。

三世諸衆生,悉在五蘊中。

諸蘊業為本,諸業心為本。

心法猶如幻,世間亦如是。


此之謂,

三世諸衆生,

都是住在五蘊中。


五蘊所纏縛,

故不得解脫。


業力因果所枷鎖,

故無法自在。

心是六根,法是六塵。


"根塵"

皆空無實體。


"心法"

皆是假名詞。


五蘊色身,乃假合相。

五蘊世界,亦假合相。

莫非

萬法皆''虛妄無實''耶。

妄念,

無明業識,

真如性體,並無是事。


此明,

無明業識紛動。

性淨自若。


"六祖惠能大師"云: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無念、無說、無相、無物)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自性乃心性之異名)


"起信論"云:


一切諸法,從本以來,

離言說相,離名字相,

離心緣相,

畢竟平等,無有變異,

不可破壞,唯是一心,

故名"真如"。


離心緣相,即是離妄念。

心若動念,必有所攀緣。


攀緣,即是妄念。

心緣,即是起心動念,

便落於名字相矣。

(分別我相與執著我見)


"起信論"又云:


當知

染法與淨法,

皆悉相待,

"無有自相"可說。


是故,

一切法,從本以來,

非色非心,非智非識,

非有非無,

"畢竟不可說相"。


有言說者,

當知如來善巧方便,

假以言說,引導衆生。


其旨趣者,

"皆為離念,歸於真如"。


"起信論"又云:


真如本體,

無有可遣,

以一切法悉皆''真''故。

亦無可立,

以一切法皆同''如''故。


"起信論"又云:


不知一法界故,

不覺念起,而有無明,

遂成衆生。


一法界者,一真法界也。

真實不虛,如常不變。


十法界者(一切諸法),

萬象森羅,千變萬化,

非生幻生,生即無生。

(諸法緣生,本來無生)


而真如,

則是''唯一''也,

即一切同體之意。

(性本同體)(諸法一如)

(空有同時)(法法皆如)


一切大乘經,

皆以

''諸法實相''為體。

(真如本性、本心)

佛四十九年所說,

無非

宇宙人生真相而已。


******************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

涅槃寂靜。諸法實相。

(緣起性空)(諸法空相)

******************


佛言:

一切衆生,

皆有如來智慧''覺性'',

但以妄想執著''所障'',

不能證得。

一切衆生,

以"不覺"

十法界同一真如性體,

妄想分別,起人我見,

(分別我相,執著我見)


遂生

貪瞋癡三毒,

造罪受苦,輪迴六道。


愈迷愈苦,愈苦愈迷。


縱有

善根遇善友,

勸令

發菩提心,歸依三寶。


夙世障緣,疊起環生,

欲修不得,修亦難成。


"懺悔業障,極關緊要"。

十方世界,

十法界,百法界,

干法界,三千大干世界,

"皆非定法",


*********************

故知

一切法皆是''假名'',

"無有定法"可得,

所以

不可住。

(不可妄想,分別 ,執著)

*********************


一切法皆是同體,

(同一真如性體)

在性體上原是一個。


若是領會得

唯一之性體,

方知

"心、佛、衆生,三無差別"。


若再領會得

"不一不異,法法皆如",

我見情執之病,既都遣盡。


見相即是見性,

"離相觀性,頭頭是道"也。


故最勝王,

維摩詰等經云:


五蘊即是法身,

生死即是涅槃,

煩惱即是菩提。


皆顯

"法法皆如"之義也。


體會

''一念心性'',

與諸衆生本是一體,

且真如性體本來空寂。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然後

感應神速,成就自易。


古德修行,

必須先悟本性。

(悟真如性體)

(悟後須起修)

古人證道比今人多者,

其最要原因,實在於此。


須知

十方世界,皆在虛空中,

使知

十法界,

同在吾人"一念心中''。


若知得

一切法之真實狀況,

莫不"空有同時"。

上自十方諸佛,

下至一切衆生,

以及

山河大地,情與無情。

莫不

"皆以淨心為體"。

(體唯淨心)


淨心之實相,

(即諸法之實相)

本是空有同時,

謂之

"一真法界,諸法一如"。


一真法界,真如性體,

真如實相,真如法身,

真如法性,真如本性,

諸法實相等,

皆為"心性"之異名也。


妄想,

(我見之別名)

是衆生無始來之病根。


妄想,

乃本心之作用,

不過錯用了,所以成病。


今曰斷除,

是除其病,非除其法。


*************

斷妄想歸真如,

便恍然大覺,

了達萬法一如,

本是一真法界。

本無人我差別,

則"萬念冰消"。

*************

當知

佛之說法,

原為破衆生之執。

(我見,我相)

因偏私固執,

因執而愈偏私。


衆生所以

造業受苦,輪迴不已,

生死不休,全由於此。


世間所以

多煩惱,多鬥爭,

乃至

殺人盈城,殺人盈野,

莫不由此。


故世尊

出世救苦,首須破此。


須知

五蘊六根,

山河大地等一切法,

皆是"唯心所造"。


佛令

一切法不應住著,

是遣除其

分別執著取相之病,

"與一切法不相干"。


取相之病若遣除,

内而五蘊,

外而山河等一切法,


便如

''楞嚴經''所說,

咸是

"妙淨明心,性淨明體"。


"法法皆如"之真實義也。

"楞嚴經"曰:


五蘊,六入,乃至十八界,

如來藏妙真如性。


古德言:


窗外黃花,莫非般若。

庭前翠竹,盡是真如。

(如來藏,般若,真如,

皆是心性之異名)


"楞嚴經"曰:


一切衆生,

從無始來,生死相續。

皆由不知

常住真心,性淨明體。

用諸妄想,

此想不真,故有輪轉。


此文

道盡三界輪迴之真相。


''華嚴經''

離世間品云:


菩薩如珍寶,能濟貧窮厄。

菩薩如金剛,能摧"顛倒見"。


"宣化上人"講述:


菩薩好像珍寶,

能救濟貧窮的苦厄。

菩薩好像金剛,

能摧毀衆生的"顛倒見"。


衆生就是

(1)"苦者"計樂,樂者計苦;

(2)"無常"計常,常計無常;

(3)"無我"計我,我計無我;

(4)"不淨"計淨,淨計不淨。

(四顛倒)


淺而言之,

就是邪知邪見。

(衆生的"顛倒見")

''華嚴經''

入法界品雲:


善男子!

我等證得菩薩''解脫'',

名為:''幻住''。


得此''解脫''故,

一切世界皆幻住/

因緣所生故;

一切衆生皆幻住/

業煩惱所起故;

一切世間皆幻住/

無明,有,愛等展轉緣生故;

一切法皆幻住/

我見等種種幻緣所生故;

一切三世皆幻住/

我見等顛倒智所生故;

一切衆生生滅,生老病死,

憂悲苦惱皆幻住/

虛妄分別所生故;

一切國土皆幻住/

想倒,心倒,見倒無明所現故;

一切聲聞,辟支佛皆幻住/

智斷分別所成故;

一切菩薩皆幻住/

能自調伏教化衆生

諸行願法之所成故;

一切菩薩衆會,變化,調伏,

諸所施為皆幻住/

願智幻所成故。

善男子!

''幻境自性''不可思議。

***************

人身難得今已得,

佛法難聞今已聞;

此身不向今生度,

更待何生度此身。

***************


學佛人,

不妨參考閱讀

"江味農居士的金剛語錄"文章。

以作為

今後自己人生道路上的指標。


節錄

江味農居士的金剛智慧:


全經主旨,

在於"應無所住"。


世尊言此之意,

是令

無實之觀,

成就

無虛之果。


無實觀者,

最後所云,

觀一切法,

如夢如幻是也。

"常作此觀,執情自遣"。


此是

破一切凡情之

總觀、要觀。

萬不可須臾離也。


本經

唯一主旨,

在於"無住",

以"破我"也。


觀上說

如夢之義,

可知

"作如夢觀",

是貫徹到底的。


即是

由粗而細、

由淺而深、

從初學至究竟。


一切行門,

皆不外此觀。


**********

有即非有,

不可著有也。

非有而有,

不可著空也。

**********


"空有"一切如夢。


果能

於一切有為法,

有即非有。

何妨

於一切無為法,

非有而有。


此之謂

"大作夢中佛事"。


學人初下手,

便作

圓頓妙觀,

不執實、不執虛、不執無。


即是本經所說,

無我相、無法相、

亦無非法相。

一空到底矣。


***********

涉有不住有,

行空不住空,

如如不動矣。

***********


便是

止觀雙運,定慧均等。

寂而常照,照而常寂。


一部"金剛般若",

"無住"妙旨,

全在

"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上。


欲達到

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全在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上。


*****************

一切學人,

當從此觀,隨順而入。

此觀,

正是"金剛智慧"。

*****************


如是受持,如是演說。

永永流通

"紹隆佛種"之無上大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