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一

***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中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2處

***生無所住心放下萬緣

***應無所住生其心/緣起中道實相觀行

ps:

中道義/中道觀

修鍊"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此是本心、心性、心體、理體。

亦是菩提心、如來藏心、自性心。

亦是阿彌陀心、真如心、清淨心。

亦是佛性、覺性、法性、真實性。

(異名同義)(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

我有明珠一顆塵盡光生。

以果地覺為因地心念佛。

六祖壇經瞭知廻光返照。

調心猶如調水澄入實相。

對境遇緣管控妄心意識。

發現提婆達多洞達無我。

法無頓漸有利鈍名頓漸。

超越二元對立放下我執

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緣起中道實相行"

"非真非假名悟道"。

有即非有,非有而有;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六度萬行,慈悲喜捨。

"有心去求",決定求不到;

"無心去求",也求不到;

必須將

有心/無心都離開(不住空有/一道清淨)

(色空雙泯/雙彰)(空有雙離/雙融)

真如本性/本來現成/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法身緣起,一即一切;

緣起法身,一切即一。

萬事萬物,合而為一。

性本同體,諸法一如。

無有分別,無有執著。

人人本具

如如不動之自性。

無明為障,

(即業因果報之劇本)

致"妄心生滅不停"。

================


"金剛經"曰:

所以者何。

我相即是非相。

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即是非相。

一切法相,

皆是幻相,本非真實。

正明其「有即是空」也。

所以可離。

(有即非有,色即是空)


譬如

翳眼見空花,

花處即是空處。

何必滅花而別取空。

翳淨則花自無。此亦如是。


約(真)性,

一真法界,本無差別,

本來常恒。那有我人眾壽諸相。


約(妄)相,

五蘊本空,

我、人、眾生,

莫非五蘊假合,本來皆空。


所謂"壽者相",

是"念念遷流",

剎那生滅之相續,

亦即是非相。


**********************

"與人無爭,與世無爭",

遏止生滅不停的妄心。

猶如翳淨則花自無也。

清心自在耳。

古德常言: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此是"遣執破我",

最親切有效的修行方法。

***********************


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這是

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不可思,亦不可議也!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一切萬象、諸法,

五蘊(無明業識)所變現。

五蘊"緣生性空",

相有體空,當體即空,

唯是"因緣果報"

剎那生住異滅遷流相。

本是把不住,抓不著的。

====================


"法無定法",

隨緣受用即是妙法。


緣起中道觀照修行。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既不分別,亦不執著。


無住而住,真空妙有;

住而無住,妙有真空。

真空不空,才能妙有;

妙有非有,才是真空。


有即非有,非有而有。

非空非有,即空即有。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不落二邊,圓融無礙。


進入真空妙有的境界。

有即非有,非有而有。

*********************

藍色的天空

飄著朵朵白雲,

心情是粉紅色的,

很美。

感恩

我生命中的每一個人,

不論在未來的時空

是否還會相逢

都是美好感恩的。

*********************


如來之法義:

離一切法

差別(不平等)之妄相,

證一切法

一如(平等不二)之真性。


離開對待法的境界裡,

契入絕待法的境界上,

進入真空妙有的境界。


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這是

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不可思,亦不可議也!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古高僧云: 91025

前世修來此報身,

百鍊千鎚作完人 ;

自身識得娘生面 ,

轉勸他人認主人。

娘生面: 明心見性。

没有生,没有滅,

没有去,也没有來,

這就是你的佛性。

没有是非,沒有對錯,

故"應無所住"。

==================


覺悟的人

能在自我身上

找到真如佛性。

(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佛性是什麼?

佛性是"空無",

如如不動(不取於相)。


動是什麼?

你們生出來就有佛性,

你們的佛性就没有動過,

每個人

都有善良的心,

没有動,没有靜,

没有生,没有滅。


因為

本來就擁有的東西,

"怎麼會有生滅呢"?


没有生,没有滅,

没有去,也没有來,

這就是你的佛性。

没有是非,沒有對錯,

故"應無所住"。


***********************

體證無相無不相真實性體。

回歸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

***********************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無住生心/詳見後

「 心無所住 」是身在紅塵能不受紅塵困擾,

「 生其心 」是出入紅塵還能救濟紅塵中的眾生為他們說法。

「 無住 」是什麼呢?就是不在一個念頭或任何現象上產生執著,牢牢不放。

比如受了打擊,被心外的事物所困擾,那叫心有所住。

又比如貪男女色的,心就注意男女色;貪名的,心注意名;貪財的,心注意財;貪美食的,心注意美食。

這些人若沒有女色、男色就活不下去,沒有名、沒有財就渾身不對勁,沒有美食也不能過日子,心中老是牽掛著這些東西,這就叫「 有所住 」。

至於心無所住呢?美色當前也當作是平常事。

《 維摩經 》中的天女散花,又是美女又是鮮花,菩薩們看了若無其事,認為是天女自己在散花罷了,跟菩薩們不起關聯;可是那些阿羅漢對美女和鮮花還存有潛在的厭離心,所以花落到他們身上就掉不下來了,這是因為心有所住。

因此,

「 心無所住 」是身在紅塵能不受紅塵困擾,

「 生其心 」是出入紅塵還能救濟紅塵中的眾生為他們說法。

這個心就是慈悲心和智慧心,是佛和菩薩們的境界。

我們凡夫也不妨練習「 無所住而生其心 」,最初可能比較困難,但是時間久了,就會把世間的人、事、物看作如幻如夢如演戲。

你會非常認真地演好目前的角色,但很清楚自己是在演戲,那就不會受到利害、得失、你我、是非的影響而煩惱不已。

文 : 聖嚴說禪 27

"止觀雙運,定慧等學"。念佛/轉識成智耳。

************************************

*******覺照本性(內心),

是在本源上用功,

是"修定"(修止)。

*******(不為心念所擾)

(心淨則佛土淨)

*******觀一切法(外境),

是在境緣上用功,

是"修慧"(修觀)。

*******(不為境相所迷)

(魔境隨佛心轉)

******************


約內心外境以明"正知",

「無境唯識,心外無法」

之義也。


"對境遇緣,不為所轉"也。

皆以

"如夢幻泡影"等道理印之。

(微密觀照自我煩惱習氣)


"緣生之法,當體皆空"。


凡夫

之所以為凡夫,無他。

誤認

一切有為法(緣生之法)

為真實。

由是愈迷愈深,

不肯回頭,永被輪轉矣。

極樂世界我本有家園/心何物心在何處

以智慧"明鑒"本心(亦名真如),

以禪定"安樂"本心(亦名自性),

以精進"堅固"本心(亦名實相),

以忍辱"滌蕩"本心(亦名法身),

以持戒"清淨"本心(亦名寂滅),

以布施"解脫"本心(亦名涅槃)。

菩提自性本來清淨空寂/無念無相無住

一眼覰向法本不生處/觀心過空性智慧

"華嚴經"曰:

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覺性,

但以妄想執著所障,不能證得。

"妄想",分別心是。"執著",我法二執是。

放下"妄想執著"煩惱/放下"貪瞋癡"三毒

障除心空,三障既除,三空齊朗。

"金剛經"曰:

應云何住。

云何降伏其心。

"金剛經"曰:

應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詳見後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緣起中道實相觀行

住而無住/無住而住/無住而住住而無住入而不入/不入而入/不入而入入而不入空而不空/不空而空/不空而空空而不空二而不二/不二而二/不二而二二而不二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觀照正念真如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知幻即離不取

一念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六道

離相觀性/覺照正念真如始能遠離諸幻/

萬法一如法爾如是/空有不二性相一如

觀心過空性智慧生活(一A)/降伏這顆心

處處相處處無相/菩薩願行長期薰修

不求真不斷妄入如來相A/(捨識用根)

其心禪寂A/菩薩願行鍊心A/廻光返照A

觀心/觀空的道理/心性智慧/四念處觀

"觀心觀慧解慧"(一)(三)/"金剛經講義"/觀心過空性智慧生活

"世尊一切有部律"偈頌:

調伏"寂靜"持淨戒,常以"妙法"自莊嚴

於諸"含識"無害心,是謂"沙門"苾芻行

(戒定慧/聞思修)。

"無量義經"德行品第一曰:

是諸菩薩。莫不皆是法身大士。

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之所成就。

其心禪寂常在三昧。恬安澹泊無為無欲。

顛倒亂想不復得入。靜寂清澄志玄虛漠。

守之不動億百千劫。無量法門悉現在前。

得大智慧通達諸法。

曉了分別性相真實,有無長短明現顯白。

我們今天學華嚴經,要用在哪裡?

性相理事因果/實踐、實證、超越習氣/

證佛陀所說、真實不虛、

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龙泉寺贤信法师佐治亚理工讲座-2017年8月11日)

觀看次數:4,490次2017年8月15日


華嚴經/普賢之行

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無量壽經

永嘉大師證道歌詮釋

◎唐慎水沙門玄覺 撰

一九六五年十二月宣化上人詮釋於

美國加州三藩市佛教講堂

君不見

絕學無為閑道人 不除妄想不求真

無明實性即佛性 幻化空身即法身

法身覺了無一物 本源自性天真佛

"五蘊浮雲空去來" "三毒水泡虛出沒"

詳見後/

永嘉大師證道歌詮釋

◎唐慎水沙門玄覺 撰

一九六五年十二月宣化上人詮釋於

美國加州三藩市佛教講堂

不求真 不斷妄 了知二法空無相

"無相"無空無不空 即是如來真實相

詳見後/

"金剛經"曰:(首)

應云何住。

云何降伏其心。

"金剛經"曰:

應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

"金剛經"曰:(尾)

所言法相者。

如來說

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一切『法相』,

皆是假名。

本來即非。生即無生也。

此明

"不生法相"之所以然。

(放下萬緣,一念不生)

(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一心念佛,念佛一心)

(佛在心中,心中有佛)


所謂

「不生法相」者,

乃是

一切法相,本為緣生。


"緣生之法",

當體即空,本性無故。

既本性無,則不生亦亡,

生即無生故。乃為真不生義。


一切發心者,

當在「一如皆是」上,

"知見信解"。


自性空寂,本無有念。

諸法緣生,本來無生。

當體即空,生即無生。

無境唯識,心外無法。

心生法生,心滅法滅。


諸法一如,一切皆是。

性本同體,諸法一如。

人無貴賤,法無好醜。

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心佛衆生,三無差別。


此正「降伏」,

此即「無住」。

果能

知見信解"如是如是"。


則雖"法相熾然",

初何嘗生,

以本性不生故。

則不降伏而降伏。

無住而住,住而無住。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證入

無相無不相之真實性矣。


此正是結顯經初

應如是住,應如是降伏"之義。

"全經義趣",至是而包舉無遺,

"首尾完成"矣。

你想了生脫死嗎?請牢牢記住這10個重點! 慧律法師

觀看次數:43,434次2021年3月5日

一個念頭阿彌陀佛,

一個方向極樂世界,

一個目標求生淨土,

一個願望萬法平等。(空有不二,性相ㄧ如)

迴光返照/內觀觀心觀慧"捨識用根"

內心柔和質直(不變)/外境隨緣妙用

威儀有則/代衆生苦"念念不覺衆生

內觀內覺彌陀心,

廻光返照自性心。

"觀心觀慧解慧",

觀"空性"的道理,

過空性智慧的生活。

處世要當機立斷用真智,

(正念、覺照真如本性)

修道宜韜光養晦學大愚。

(修行、念佛廻光返照)

內修、內明、內思、內觀、內照、觀心、觀慧、解慧的成就。

向內追尋,找到自己真正的素質(本源)與素養(大悲大願行)。

從修德中,恢復性德。滋養法身,恢復清淨法身、真如法身。

長期薰修,久而久之,自自然然就會出現"潛移默化"的效果。

我們今天學華嚴經,要用在哪裡?

性相理事因果/實踐、實證、超越習氣/

證佛陀所說、真實不虛、

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龙泉寺贤信法师佐治亚理工讲座-2017年8月11日)

觀看次數:4,490次2017年8月15日


華嚴經/普賢之行

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無量壽經

(一)(七)91013

在這世界上、

唯一不能

放棄的是回家的路!

極樂世界

才是我本有的家園。/詳見三後

永嘉大師證道歌詮釋

◎唐慎水沙門玄覺 撰

一九六五年十二月宣化上人詮釋於

美國加州三藩市佛教講堂

不求真 不斷妄 了知二法空無相

"無相"無空無不空 即是如來真實相

不求真不斷妄者:謂此無心道人,已悟無生,不受後有,故無真可求,無妄可斷耳。了知二法空無相者:謂洞了真妄二法、色心二法、有無二法等,俱皆空而無相,豈可追逐幻塵,虛擲時光哉?

無相無空無不空者:謂既無相可得,更無空可言,所謂「口欲言而辭喪,心欲緣而慮亡」,故云無不空也。即是如來真實相者:謂此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之境界,不可思議,超倫絕待,乃諸佛法身,菩薩學處,亦即是如來真實之相云爾。

永嘉大師證道歌詮釋

◎唐慎水沙門玄覺 撰

一九六五年十二月宣化上人詮釋於

美國加州三藩市佛教講堂

君不見

絕學無為閑道人 不除妄想不求真

無明實性即佛性 幻化空身即法身

法身覺了無一物 本源自性天真佛

"五蘊浮雲空去來" "三毒水泡虛出沒"

詳見後/

君不見者:具二義。一謂諸君不見乎?二謂諸君難見矣。絕學者:已經盡其所學矣,又絕待之學也。無為者:無不為也,又無所為也,謂所作已成也。閑道人者:謂清閑無欲悟道之人也。

不除妄想者:妄想已盡,故不須再除。不求真者:因真已證,故不須更求。無明實性即佛性者:謂眾生無明實性中,即具足佛性,非離無明外,別有佛性也。

幻化空身即法身者:謂即此幻化空身內,即具有法身,非向空身外,更覓法身也。法身者何?本無形相,故曰法身覺了無一物:乃本源自性天真之佛耳,故曰本源自性天真佛。

五蘊浮雲空去來者:謂色受想行識,皆無自性,當體本空,猶如浮雲遊於太空任運來去,既非造作,更無主宰,而被支配也。

三毒水泡虛出沒者:謂貪瞋癡,雖然烈於漏脯、鴆酒、鴉片諸毒,幸而亦無自性,概由習染而來,猶如水泡,自生自滅,倏有倏無,虛妄出沒不實耳。

無住生心

「得一切法,如無法想」,這個很重要!這就是什麼?這就是無住生心。那我們今天怎麼?我們今天有得有失,這是什麼?你心有住。心只要是有住,你所居住的地方,心有住,就是凡聖同居土。如果你說,「得一切法,如無法想」,諸位同學想想,他住在哪裡?他不是在凡聖同居土,他也不是在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連個念頭都沒有,他還有念頭,他在哪裡?方便有餘土,換句話說,他在四聖法界,他不是在一真法界,他離開我們六道輪迴了。我們是受大乘佛法長時間的薰修,所以對這些東西一看就明瞭。

  但是習氣還有,你看,「知一切法,本性空寂」,這是分別,「若言有法,而可證得,則為虛妄,故雖有所證,而無能證之想,於法融通,自在無礙」,這是已經入了佛門了,而且證阿羅漢以上了。為什麼?阿羅漢雖然見思煩惱斷了,習氣還有,還有習氣,那個習氣會產生障礙,不像無始無明,無始無明的習氣沒有障礙。這東西就是,分別執著的習氣都有障礙,嚴重的障礙,他還會犯錯誤,但是他犯錯誤他知道,他知道懺悔,所以他的業障很容易懺除。凡夫犯了過錯的時候他不知道,他不知道,所以古人叫不通懺悔。這個不通的含義很廣,也就是說他沒有辦法把業障懺除。為什麼沒辦法?歸根結柢來說,他沒有誠意,也就是他不是真誠懺悔。

  「誠」這一個字不得了!你看古人講「誠則靈」,靈是什麼?通了,上跟諸佛如來通了,下跟天地鬼神通了,誠就通。那麼換句話說,誠,雖然妄想分別沒有完全放下,他很淡薄,所以他才能產生這樣好的效應,這也就是經典上所說的,古大德常常教人的,「煩惱習氣薄一分」,淡薄一分,「真誠智慧就長一分」,這是互相消長,就跟明暗一樣。我們今天是在暗,迷是暗,覺就明了。凡聖沒有別的,覺悟不一樣而已,除這個之外其他的,絲毫差別都沒有。真正覺悟了才曉得,六道十法界所作所為,都是空寂的。這個地方有一句話說,「知一切法,本性空寂」,這一句話說,說得好!問題就在覺,一覺,他就放下了。放下造不造?不造了,他不會起心動念了,至少在一切法裡面,他把分別執著放下了,不再有分別執著,這是清淨心真的現前了。清淨心現前,智慧就現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