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體會功德力用之力

體會

"功德"力用之力

心之本體,如一張白紙。

"心之作用,善惡因果",

畫佛畫地獄,各隨心現。

其本體雖同,

其造詣迥異。

故曰:

唯聖罔念作狂,

唯狂克念作聖。

====================


十界:

地獄、餓鬼、畜生、

阿修羅、人、天、

聲聞、緣覺、菩薩、佛。

前六是六凡法界,

後四是四聖法界。


''印光大師''云:


夫"心"者,

即寂即照,不生不滅,

廓徹靈通,圓融活潑,

而為

世出世間一切諸法之本。


雖在

昏迷倒惑具縛凡夫之地,

直下

與三世諸佛,

"敵體相同,了無有異"。


故曰

"心佛衆生,三無差別"。


但以

諸佛究竟證得,

故其

功德力用,徹底全彰。


凡夫全體迷背,

承此

功德力用之力,

於六塵境,

起貪瞋癡,造殺盜淫。


因惑造業,因業感苦。

惑業苦三,互相引發。

因因果果,相續不斷。

經塵點劫,長受輪廻。

縱欲出離,末由也已。


喻如暗室觸寶,

不但不得受用,

反致被彼損傷。

迷心逐境,背覺合塵,

亦復如是。


(文鈔菁華錄/175頁)

佛光者,

十法界凡聖生佛,

心本具之"智體"也。


此體,

靈明洞徹,湛寂常恆。

不生不滅,無始無終。


豎窮三際,

而三際由之坐斷。

横徧十方,

而十方以之消融。


謂之為"空",

萬德圓彰,

謂之為"有",

一塵不立。


即一切法,離一切相。

在凡不減,在聖不增。


雖則

五眼莫能覷,四辯莫能宣。

而復

法法承他力,處處得逢渠。


但由

衆生從未悟故,

不但不得受用,

反承此不思議力,

(功德力用之力)

起惑造業,由業感苦。


致令

生死輪迴,了無已時。

"常住"之真心,

"生滅"之幻報。


譬如

醉見屋轉,屋實不轉。

迷謂方移,方實不移。


"妄業所現",

了無

"實法可得"。


以故

我釋迦世尊,示成佛道,

徹證佛光時歎日:

奇哉奇哉,一切衆生,

皆具如來智慧德相。

但以

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若離妄想",

則一切智,自然智,

無礙智,則得現前。


*******************

"楞嚴經"云:


妙性圓明,離諸名相。

"本來"

無有世界衆生,

因妄有生,因生有滅。

生滅名妄,滅妄名真。

是稱

如來無上菩提,

及大涅槃,二轉依號。

*******************


盤山云:


心月孤圓,光吞萬象。

光非照境,境亦不存。

心境俱亡,復是何物。


溈山云:


靈光獨耀,迥脱根塵。

體露真常,不拘文字。

心性無染,本自圓成。

但離妄念,即如如佛。


是知

佛祖種種言教,

無非指示:

衆生本具心性,

令其

返迷歸悟,

復本還元而已。


(文鈔菁華錄/180頁)


一切衆生,

具有佛性常光。

舉凡

明暗通塞遠近,

悉皆徹照無遺。

不假日月燈明,

方能有見也。


無奈衆生

迷昧本性,背覺合塵。

佛性常光,

變作

煩惱無明。


不但

暗塞遠處不能見,

即近在目前,

若無日月燈光,

亦不能見,況其他乎。


由是

輪迴生死苦海,

如盲無導,了無出期。


(文鈔菁華錄/181頁)


衆生者,未悟之佛。

佛者,已悟之衆生。

心性/本體,

平等一如,無二無別。


苦樂之受用,

天地懸殊者,

稱性順修,背性逆修

之所致也。


(文鈔菁華錄/177頁)


一切衆生,皆有佛性。

佛與衆生,心行受用,

絕不相同者,何也。


以佛則背塵合覺,

衆生則背覺合塵。

佛性雖同,

而迷/悟迥異。

故致

苦/樂,昇/沈,

天淵懸殊也。


(文鈔菁華錄/178頁)


觀無量壽佛經"云: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作佛者,

謂觀想佛像,

憶念佛德及與佛號。


是佛者,

謂當觀想憶念之時,

佛之相好莊嚴,

福德智慧,神通道力,

悉現於

觀想憶念者之心中。

如鏡照像,敵體無二。


則心不作佛,

則心不是佛。


心作三乘。

則心是三乘。

心作六道,

則心是六道矣。


心之本體,如一張白紙。

"心之作用,善惡因果",

(功德力用之力)

畫佛畫地獄,各隨心現。

其本體雖同,

其造詣迥異。


故曰:

唯聖罔念作狂,

唯狂克念作聖。

吾人

可不慎於

所念所作乎哉。


(文鈔菁華錄/94頁)


此之心性,具無量德(萬德)。

不變隨緣,隨緣不變。

在凡不減,在聖不增。


"迷悟"之不同,

"十界"之差別。


即此十界,

一一無非

心具心造心作心是。


(文鈔菁華錄/171頁)


十界:

地獄、餓鬼、畜生、

阿修羅、人、天、

聲聞、緣覺、菩薩、佛。

前六是六凡法界,

後四是四聖法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