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po行深般若無我法A


(一)(四)

"般若心經"云:

觀自在菩薩,

"行深"

般若波羅蜜多時,

(法無我、無我法)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

"楞嚴經"云:

阿難!汝猶未明,

一切浮塵諸幻化相,

當處出生,當處滅盡,

幻妄稱"相",其"性"

真為"妙覺明體"。

"楞嚴經"又云:

一切衆生,

從無始來,生死相續,

皆由不知

"常住真心,性淨明體",

用諸妄想,此想不真,

故有輪轉。

(一)

"般若心經"云:

觀自在菩薩,

"行深"

般若波羅蜜多時,

(法無我、無我法)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


"楞嚴經"云:

阿難!汝猶未明,

一切浮塵諸幻化相,

當處出生,當處滅盡,

幻妄稱"相",其"性"

真為"妙覺明體"。


"楞嚴經"又云:

一切衆生,

從無始來,生死相續,

皆由不知

"常住真心,性淨明體",

用諸妄想,此想不真,

故有輪轉。


觀心、觀慧、解慧,

觀法緣生,緣起性空,

無常無定,夢幻泡影,

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禪心生活,禪悅為食。

佛在心中,心中有佛。


"華嚴經"曰:

常行柔和忍辱法,

安住慈悲喜捨中。


菩薩願行,六度萬行,

慈悲喜捨,歷事鍊心。

柔和忍辱,微笑沈默,

以利益一切衆生是也。


觀照般若:

"苦而不言,喜而不語"。

(法無我、無我法)


這短短兩句話,

卻統括了做人的最高境界,

亦是昇華人生之最勝磁場。


"大作夢中佛事"。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緣起中道實相觀行。

與道相應,果報殊勝也。

一切皆為利益衆生是也。


空有一切如夢。

一切有為法,有即非有。

(生心無住,修善離相)

同時又於

一切無為法,非有而有。

(無住生心,離相修善)


涉有"不住有",

行空"不住空",

(不住空有,與道相應)

則如如不動矣。


止觀雙運,定慧均等。

寂而常照,照而常寂。

回歸

自性清淨心、無二佛性。


********************

"圓覺經"曰:

知幻即離,離幻即覺。

"金剛經"曰:

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三諦三觀

(一)

觀心、觀慧、解慧,

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觀法緣生,緣起性空。

禪心生活,禪悅為食。

佛在心中,心中有佛。

止觀雙運,定慧均等。

寂而常照,照而常寂。

回歸

自性清淨心、無二佛性。

====================


"般若心經"云:

觀自在菩薩,

"行深"

般若波羅蜜多時,

(法無我、無我法)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二)

觀心、觀慧、解慧,

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觀法緣生,緣起性空。

禪心生活,禪悅為食。

佛在心中,心中有佛。

止觀雙運,定慧均等。

寂而常照,照而常寂。

回歸

自性清淨心、無二佛性。

====================


"般若心經"云:

觀自在菩薩,

"行深"

般若波羅蜜多時,

(法無我、無我法)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諸法緣生,

即是

諸法空相。

相若空時,豈復有取。

則如如不動矣。


佛說

緣生之要義,

令知世出世法,

一切皆空,惟因果不空。

所以因果可畏。

種善因,必得善果。


因緣生法,

謂一切法之生,

不外因緣。


故法

即因緣所生之果。


無異言

一切法不外因果。

故「因果」

攝一切法盡。


佛說一切法緣生,

意在

明其"本不生"也。


『如是』二字,

指所說種種義。

不外緣生性空。


性空不礙緣生,

故成平等法界。

(法本無我)

緣生不礙性空,

故即諸法空相。

(法本不生)


由是"觀"之,

「如是」二字

即顯

諸法一如,一切皆是。


『如是』二字,

亦指如夢如幻等說。


須知

如夢如幻,

正謂

諸法之"相本空"。

亦正謂

諸法之"性一如"。


可見

「如是」一言,

實含有

「一如皆是」意味。


一切法如夢如幻,

即是

一如皆是也。


空有一切如夢。

果能於

一切有為法,有即非有。

何妨於

一切無為法,非有而有。


此之謂

大作夢中佛事。


涉有"不住有",

行空"不住空",

(不住空有,與道相應)

則如如不動矣。


便是

止觀雙運,定慧均等。

寂而常照,照而常寂。

(三)

觀心、觀慧、解慧,

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觀法緣生,緣起性空。

禪心生活,禪悅為食。

佛在心中,心中有佛。

止觀雙運,定慧均等。

寂而常照,照而常寂。

回歸

自性清淨心、無二佛性。

====================


"般若心經"云:

觀自在菩薩,

"行深"

般若波羅蜜多時,

(法無我、無我法)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印光大師"開示:


又,二空,

即我空,法空。


我空者:

謂於五陰,

色、受、想、行、識中,

了知

若色、若心,

(色即色法,下四即心法)

悉皆因緣和合而生,

悉皆因緣別離而滅,

了無

主宰之"實我"可得。


法空者:

於五陰法,

了知

當體全空。

心經''照見五蘊皆空",

即是其義。


只此

法空之理,即是實相。

破無明,證實相,

故曰

度一切苦厄也。


實相者:

法身理體。

圓離

生滅、斷常、空有等相,

而為

一切諸相之本,

最為真實,故名實相。


此之實相,生佛同具。

而凡夫,二乘,

由迷背故,不能得其受用。


喻如

"衣裏明珠",

由不知故,不免貧窮;

非曰

在迷凡夫與證真諦之二乘,

無此"理體"也。


悟者/

了了分明,

開門見山,撥雲見月;

又如

明眼之人,親見歸路;

亦如

久貧之士,忽開寶藏。


證者/

就路還家,息步安坐;

亦如

持此藏寶,隨意受用。


悟/

大心凡夫,能與佛同。


證/

初地不知二地

舉足下足之處。


識此悟證之義:

自然

不起上慢,不生退屈;

****************

求生淨土之心,

萬牛亦難挽回矣。

****************


節錄自

"印光文鈔"菁華錄/一八三頁

(四)

觀心、觀慧、解慧,

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觀法緣生,緣起性空。

禪心生活,禪悅為食。

佛在心中,心中有佛。

止觀雙運,定慧均等。

寂而常照,照而常寂。

回歸

自性清淨心、無二佛性。

====================


"般若心經"云:

觀自在菩薩,

"行深"

般若波羅蜜多時,

(法無我、無我法)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印光大師''開示:


吾人之心,

與菩薩之心,同一體性。

吾人

由迷悖故,仗此心性,

起惑造業,受諸苦惱。


若知

此起"貪瞋癡之心",

即是菩薩

圓證"戒定慧之心"。


"起心動念",

何一非

菩薩顯神通,

說妙法乎?


節錄自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六十五頁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五)

觀心、觀慧、解慧,

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觀法緣生,緣起性空。

禪心生活,禪悅為食。

佛在心中,心中有佛。

止觀雙運,定慧均等。

寂而常照,照而常寂。

回歸

自性清淨心、無二佛性。

====================


"般若心經"云:

觀自在菩薩,

"行深"

般若波羅蜜多時,

(法無我、無我法)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印光大師"開示:


衆生一念,與佛無二,

由迷而未悟,

"全智慧德相",

(真如佛性)

"煩惱業苦海"。

(五蘊衆生)


心本是一,

迷悟/殊,

苦樂/異矣。


是知

"一念心性",

本是"智慧功德海",

(戒定慧/覺正淨)

煩惱障蔽,無智慧照了,

則全體成

"煩惱業苦海"。

(即無明業識)

(貪瞋癡/迷邪染)


智慧覺照之,

即"煩惱業苦海",

成"智慧功德海"。

(念佛轉識成智)

(回歸無二佛性)


''華嚴經''云:


一切衆生,

皆具如來智慧德相,

但以

妄想與執著,

而不能證得。


若離妄想,

則一切智,

無礙智,則得現前。


是知

最初一著,

唯"智慧"為要。


有智慧則,全妄即真;

無智慧則,全真成妄。

慧海之義,如是如是。


節錄自

"印光大師"文鈔三編238頁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無機子"頌曰:

動靜理全是,行藏事盡非,

冥冥隨物去,杳杳不知歸。

"印光大師"云:

一切衆生,

雖未聞佛法,不知修持,

一念心體,仍完全同佛。

迷背自心,作諸事業,

"全不與佛性相應也"。

終日終年,昏昏冥冥,

隨煩惱妄想物欲而行,

從生至死不知返照廻光。

(返本還源,復本心性)

(迷途知返,回歸自性)

(恢復自己本來真實面目)

====================

"無機子"頌曰:

方聽無生曲,始聞不死歌,

今知當體是,翻恨自蹉跎。

''印光大師''云:

但知生死輪迴,無有了期,

今知佛性真常,不生不滅。

既知當體即是"成佛真因",

汲汲修持,

反恨"從前虛度光陰",

以致未能早為證實矣。

====================

"無機子"頌曰:

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塵,

徧觀諸法性,無假亦無真。

''印光大師''云:

依教"修觀",

對治"煩惱習氣"。

瞭知

一色一香,

無非中道,無非佛法。

一切衆生,皆當作佛。

==================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緣起中道實相觀行。


無住而住,住而無住,

不住空有,不落二邊,

一道清淨,圓融無礙。

慈悲喜捨,自利利他,

能見實相,則見如來。


順境離貪,有即非有,

不生上慢,無有留戀,

謙虛寬恕,慈悲喜捨。


逆境離瞋,非有而有,

不生退屈,沈潛養晦,

不起怨尤,吃虧寡言。


離貪離瞋,就無愚癡。

無貪瞋癡,三毒煩惱。

平安健康,幸福快樂。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無機子"頌曰:

從來真是妄,今日妄皆真,

但復本時性,更無一法新。

''印光大師''云:

然此所證之真,並非新得,

不過

復其本具之真如佛性而已。

======================


''印光大師''云:


從來真是妄者,

*********************

"未悟以前",

惟此皆空之五蘊,

而妄生執著,

色法、心法、互相形立,

以致"苦厄隨生"。

*********************


今日妄皆真者,

*********************

"既悟之後",

雖亦惟此五蘊,

全體是一個真如,

了無

色心五蘊之相可得。

*********************


然此所證之真,並非新得,

不過

復其本具之真如佛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