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果地覺/為因地心A

調心之道/猶如調水/澄入實相一/五

*****2022/04/10

看完這個視頻你就知道,極樂世界非去不可!【慧律法師開示】

觀看次數:4,436次2022年4月17日

南懷瑾/金剛經的精神/善護念(善咐囑)(十善業/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

長期薰修/至誠感通/感應道交不思議也(日日薰修/常常溫習/學而時習之悅乎)

我有明珠一顆塵盡光生。

以果地覺為因地心念佛。

六祖壇經瞭知廻光返照。

調心猶如調水澄入實相。

對境遇緣管控妄心意識。

發現提婆達多洞達無我。

法無頓漸有利鈍名頓漸。

超越二元對立放下我執

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緣起中道實相觀行。

..........................。

"非真非假名悟道"。

有即非有,非有而有;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六度萬行,慈悲喜捨。

"有心去求",決定求不到;

"無心去求",也求不到;

必須將

有心、無心都離開,

"真如本性"本來現成。

法身緣起,一即一切;

緣起法身,一切即一。

萬事萬物,合而為一。

性本同體,諸法一如。

無有分別,無有執著。

水清澈因,流動不停;停滯的水,藏汙納垢。

人若糾結在人事物中,終為其所纏縛而悵惘。

放下一切的執情罣礙,放下妄想分別和執著。

何期自性:

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無動搖。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心靜如水/清心自在

****************

能執所執若皆離,

法性得證寂然界。

****************詳見後

"活在當下,當下淨土"。

"如實中",我安住了。

"法爾如是",如是、如是。

只需正念/

稱念/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南無阿彌陀佛"

如來之萬德洪名,

就能把我們"帶回當下"。

我已到了,我到家了,

就是此刻,就是如此。

在此時,在此地,

我安穩,我自在,

"如實中",我安住了。

一定要讓這清淨定光“放大”(自性),

一定不要著在任何景物(妄相)上。

即"捨識用根"(觀心、觀慧、解慧)上。

著相修行百千劫,無相修行剎那間。

圓融(諸法一如),

豁達(包容寬恕),

自在(慈悲喜捨),

無礙(利益衆生)。

因閱

"六祖壇經"

忽爾有省,

乃知"行住坐臥"

時時處處皆明示

"迴光返照之道"。

(向內觀照/向內省察/向內覺悟)

(離相觀性/融相歸性/回歸自性)


著相修行百千劫,

無相修行剎那間。

捨識用根/念佛轉識成智。/詳見後/

重視:觀心、觀慧、解慧的成就。

如何顯發超越輪迴的大智慧

六祖在《六祖壇經》裡面講:

“一切萬法不離自心。”

所以,要瞭解自己和宇宙的關係,你就是宇宙的核心。你笑起來,整個世界就笑起來了。希望你們都能記住這些人生的大智慧。/詳見後

"六祖法寶壇經"

頓漸品第八曰:

吾所說法

"不離自性"

離性說法名為相說

"自性常迷"(捨識用根)。


須知一切萬法

皆從自性起用

是真戒定慧法。

....................。


因閱

"六祖壇經"

忽爾有省,

乃知"行住坐臥"

時時處處皆顯示

"迴光返照之道"。

(向內觀照/向內省察/向內覺悟)

(離相觀性/融相歸性/回歸自性)


****************

著相修行百千劫,

無相修行剎那間。

****************


"捨識用根",

念佛轉識成智,

以回歸

平等、一如、不二

之自性性體矣。


重視:

觀心、觀慧、

解慧的成就。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佛說八大人覺經"曰:

世間無常,國土危脆,

四大苦空,五陰無我,

"生滅變異,虛偽無主",

"心是惡源,形為罪藪",

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


講題:

(向內觀照/向內省察/向內覺悟)

(離相觀性/融相歸性/回歸自性)

"從自己的心裡頭",

"把累世的結解開"。

(如何解冤釋結?)


"淨空老和尚"主講:/詳見後

發現你的"提婆達多",

珍惜你遇到的一切逆境,

"照破"

在你身上發生的一切,

"覺悟"

這一切都是

佛為你做的最好安排。

在一切衆生身相上

"突破自我(執),洞達無我(法)",

"這就是你的修行"。/詳見後

整個宇宙(著相修行百千劫、人我是非)

就只有一個大問題,那就是

"自我意識(我法二執/能所二執),

其他沒有什麼問題。

(放下/就是智慧/就是到家)

(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三煩惱)

整個宇宙

就只有一個大問題,

那就是

"自我意識

(我法二執/能所二執),

其他沒有什麼問題。

(放下/就是智慧/就是到家)

(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三煩惱)


****************

能執所執若皆離,

法性得證寂然界。

****************


我們若能瞭解

這內在的"心意識"

緣取外在的境界,

即能執、所執。


我們若瞭解

自然(清淨平等覺)修行,

我們就能將它

遠離了,

法性

就能真正展開

我們的法性真身。


"持戒念佛,轉識成智"。


************

圓融,通達,

自在,無礙。

************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重視

"觀心觀慧解慧"的成就。

觀照

"般若空性"的道理,

實踐

"空性智慧"的生活。

==================


發現你的"提婆達多",

珍惜你遇到的一切逆境,

照破

在你身上發生的一切,

覺悟這一切都是

佛為你做的最好安排。


在一切衆生身相上

突破自我,洞達無我,

"這就是你的修行"。


"慧律法師"開示:


世間所有的痛苦,

都是自己

創造出來的牢獄。


世間所有的牢獄,

都歸結在"自我",

一個私心的自我。


所以

務必要拔除自我愚痴,

所有的牢獄就會消失。


我們製造不幸,

無明製造不幸,

無明也製造牢獄,

我們就活在牢獄當中。


*****************

整個宇宙

就只有一個大問題,

那就是"自我意識",

其他沒有什麼問題。

*****************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能執所執皆離法性得證寂然界,

行者如是觀照時通達諸法即空,

如是不為蘊處能所執之所動搖,

證此寂然界時漸教過二乘境界。


要說我們要知道,日常生活能執、所執,我們凡夫差不多都是「能」、「所」,我是能執,這個東西是我所執著,這叫做「能」、「所」。我看那個東西是「相」,是我所看的,所以我有能看的功能,它有相,是我所看的東西,有這個「能」、「所」,當中就會起執著。這是我喜歡、我所愛,我執著這個東西是我的。因為有「這個東西是我所執著、我所愛」,內在的心境,外在的境界,外在的境界是我們「所執」,我們的六根是「能」,緣外面的境界,「能執」。


我們若能瞭解有這內在的心識緣外在的境界,能執、所執,我們若瞭解,自然修行,我們就能將它遠離了,法性就能真正展開我們的法性真如。


但是,我們若還沒辦法離開能、所執,「能執」、「所執」,這樣我們就無法朗然體會;能夠瞭解能、所執這些法,我們若能瞭解,才能得到寂然界,才有辦法證得寂然界。因為我們的法性,真如本性如如不動,卻是無明緣著外面的境界,外面的境界有很多讓我們起煩惱,讓我們能執著,讓我們所執著等等,所以心分分毫毫在日常生活中,這個寂然的境界,我們無法體會。所以我們必定要先瞭解「能執」、「所執」,我們若能瞭解這些法,我們才有辦法得證寂然,也就是涅槃寂靜的境界。


修行者,「行者如是觀照時」,就「通達諸法即空」。其實,「能執」、「所執」都是執在「有」,「有」,所以我要執著。我們修行若能瞭解,瞭解這些事物終歸於空,天地之間的法則,我們若能都瞭解,自然就會遠離這種天地間一切事物法則,我們能完全將它去除。這是我們修行者要有這樣,很敏銳的心智去觀照。如一面鏡子,大圓鏡智,觀照外面的境界,外面的境界在鏡子裡,雖然是很清楚明朗,除開這些東西,鏡子與境若能這樣分離,鏡子還是歸於清淨。一片鏡面,境來照境,境離皆空,這就是我們要修行的境界。


我們的心雖然緣外面的境,但是不受「能」、「所」執著,就不會鏡子照外面的境,還是這個境常常放在鏡子裡。所以我們行者要瞭解,鏡子本來是一面清淨,空無所有,只是外面的境界來讓我們照。這是行者的觀照,要如那面鏡子一樣。若能這樣,就「通達諸法即空」,鏡離境,鏡子還是回歸這面鏡子的清淨。


「如是不為蘊處能所執之所搖動」,將我們搖動了。「蘊」,那就是「五蘊」,「處」就是「十二處」,也叫做「十二入」。像這樣,與「十八界」,我們的六根、六塵,緣著外面的境界,這個意識都吸收進來,這樣六根、六塵、六識成為十八界。這是我們過去都說過了。所以我們若能將這些境界釐清楚,分析得清楚,「能」、「所」,我們就不會執著,沒有「能執」、「所執」,外面的境界就如鏡面一樣,一切皆空,就不會受外面的境界來誘引我們的心,不會受我們的習氣控制我們的真如本性。我們若對這些法都透徹瞭解,我們就能夠脫離無明網。


總是凡夫受無明覆蔽了,讓我們不得自由,所以好好用心,用在「能執」、「所執」。外面的境界,在眼、耳、鼻、舌、身去緣外面的色、聲、香、味、觸,加上了意,意根與法塵,這樣就是叫做「十二入」。世間一切法則都是無常,我們若能體會,即是「空」,瞭解「空」的道理,自然我們就能「得證寂然界」,心境常常很寂然、很清淨,如那面鏡子一樣。


「證此寂然界時,漸教過二乘境界」。漸教就是初說小乘,小乘所證的是有餘涅槃,還未到究竟寂然的境界,因為小乘還有執,能執、所執,還有這樣的境界。所以我們若能瞭解,漸漸受教,漸漸瞭解,自然脫離二乘的境界,要不然常常執著在二乘法,聲聞、緣覺,雖然體會到法了,但是還是執著在自利,還不想要兼利他人,只想要法自得,還不想要傳法給眾生。這就是他們所證的境界就是到此為止。是漸教。


佛陀就是為了要讓他們瞭解佛法,所以應機逗教,隨著他們的根機,將這樣的法先讓他們瞭解,但是在瞭解的過程中,這個法,他們就這樣執著,執在「四諦」、「十二因緣」法,雖然瞭解了,還無法到六度萬行,他們的境界就是到二乘為止。所以佛陀就要再開大乘法,六度萬行,明顯的教法,人人要走入菩提道,變成三乘。


當然,三乘會入一大乘法,希望從小乘教慢慢讓他們瞭解,這個過程過後就是要接近大乘法時。這是我們要很用心去體會的,同樣是修行很重要的法門要入,但是,不要到了這個門就這樣卡住了,無法再進到大門裡。貧窮子就是這樣,雖然已經接近父親富有的家庭了,在大門外徘徊,看到長者與裡面很多貴族的人,他自己驚惶,就會離開了,這大家應該還記得。所以說,我們不要執著在法,執在其中,我們應該要向前前進,進行我們真正學法的目標。


節錄:20151011薰法香如是我聞思 /慈濟宗

"佛說八大人覺經"曰:

世間無常,國土危脆,

四大苦空,五陰無我,

生滅變異,虛偽無主,

心是惡源,形為罪藪,

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


講題:

從自己的心裡頭,

把累世的結解開。

(如何解冤釋結?)


"淨空老和尚"主講:


我們要盡量的學,

向極樂世界學習,

學什麼?


學我們在境界當中

"學不受影響"。


*****************

我們守住

一個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是至善,

"純淨純善",

用這個心待人接物。

*****************


別人用什麼心

對待我們不要去管他,

我們只用"佛心待人",

為什麼?


我們要到

極樂世界成佛,

道理

就這麼簡單,

就這麼一句話,

我要成佛,

"我用佛心待人接物"。


這個世間有一些

我們常講"冤親債主",

一些不善的人

找麻煩,毀謗、

陷害、欺騙,

幹這些事情對待我們,

"我們怎麼看法"?


*****************

"首先不要怪別人",

他為什麼不對別人,

不毀謗別人,

不陷害別人,

"要對我"?

"你就找這個原因"。

*****************


找不到,

我沒有得罪他,

那前世、

更前世呢?


******************

他來陷害我

"這是果",

果必有因,

"哪有沒有因的果"。

******************


這找不到的,

肯定是宿世前生

我也是這麼糟蹋別人,

今天都得到人身,

遇到了,

他來回報,

這很正常。


你明白這個,

這一報還一報,

清了、帳了了。


你看,

歡歡喜喜,

一絲毫怨恨都沒有。


報過之後,

以後都變成好朋友了,

這是什麼?報掉了。


*********************

"重大的怨恨",

你把他殺掉了,

這個可麻煩大了,

這就不是簡單的事情。

*********************


那要怎麼樣?

要有耐心,不要害怕,

一昧以真誠心對人,

過去

再不好的事情

也都能夠化解。


*******************

決定不可"冤冤相報",

"冤冤相報"沒完沒了,

生生世世雙方都痛苦,

何必?

*******************


*******************

所以

我們一覺悟,

解這個結從哪裡解?

*******************


*******************

從自己心裡頭

去解,

不能要求他,

要求他就錯了;

我的心結解開了,

問題就解決了。

*******************


學佛人

如果說不遭磨難,

得要學這一招,

你的磨難全沒有了。


有神通的看到,

你旁邊

沒有這些惹麻煩的,

"旁邊都是護法神"。


如果

*******************

處處還是顧著自己,

過失都在別人身上,

這個事問題就嚴重了,

"這是真正的過失"。

*******************


************

自己

要承認過失,

要懺悔過失,

要改過自新。

************


方法,真的,

第一個

好方法"就是念佛"。


你真會念,

效果不可思議,

念佛

不但得

阿彌陀佛、釋迦加持,

也得

十方三世一切

諸佛如來的加持,

你說這福報多大!


*************

世出世間

福報最大的,

"念佛的人",

這沒人知道。

*************


******************

念佛看得太平常了,

一定還有好的方法、

妙的方法高過它,

這想錯了,

全想錯了,

那就天天打妄想。

****************


****************

所以

修什麼法門

功夫都不得力。

****************


****************

這是我們

想在一生成就,

決定不能不知道。

****************


節錄自

淨土大經科註 (第198集)


珠海合十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沒有生死!」

感恩淨空老和尚慈悲開示:

我沒有生死。我要有生死,我要是死了,佛也別學了,什麼都不幹,死了一切就完了,搞這個幹什麼?白搞了。就是因為我們永遠不死,這個身是假的,換身體而已。

你看你們死了之後,靈魂過幾天去投胎去了,他又得一個身體,常常換身體,身體像衣服一樣,常常在換。我是不生不滅,這給你講真話。你要真懂了,什麼災難你都不在乎了,你都不覺得可怕了,為什麼?沒關係,我換個身體。

換身體,我得愈換愈好。知道這個事情的人他愈換愈好,不知道的,他恐懼害怕,那愈換就愈壞了,換到畜生道、換到餓鬼道去,那就很苦了。

不驚不怖,歡歡喜喜的換,人是往上升,天道去了、佛道去了,不一樣。所以這個是學佛的好處,學佛的真實利益,不可以不知道。

所以身不是我,身是我所有的。我所有的也不要執著,執著就錯了,不執著就對了。我們用這個身體借假修真,借這個假的身體,真是什麼?把我們的靈性提升,要升等,這就對了。

我們今天遇到這個法門,無比的殊勝,非常特殊。遇不到這個,我們向上提升確實有限度的;遇到這個法門,我們會把它提升到無限度,這個不可思議。所以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天道、諸佛如來的剎土我們全放下了,我們只取西方極樂世界,我們認定一尊阿彌陀佛,我不到別地方去,就到極樂世界去見阿彌陀佛。見到阿彌陀佛你就成佛了。你成佛跟阿彌陀佛一樣,為什麼?那是阿彌陀佛的本願。我們說這些是有根據的,不是隨便說的。所以身見不能有,認為身是自己,錯了。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註(第七十四集)

因閱

"六祖壇經"

忽爾有省,

乃知"行住坐臥"

時時處處皆明示

"迴光返照之道"。

著相修行百千劫,

無相修行剎那間。

捨識用根、觀慧。

==============


"六祖法寶壇經"

頓漸品第八曰:


志誠曰。

戒定慧只合一種。

如何更別。


師曰。

汝師戒定慧接大乘人。

吾戒定慧接最上乘人。

悟解不同。見有遲疾。

汝聽吾說。與彼同否。


吾所說法。不離自性。

離性說法。名為相說。

自性常迷。


須知一切萬法。

皆從自性起用。

是真戒定慧法。


聽吾偈曰。

心地無非自性戒

心地無癡自性慧

心地無亂自性定

不增不減自金剛

身去身來本三昧


誠聞偈。悔謝。

乃呈一偈曰。

五蘊幻身,幻何究竟,

迴趣真如,法還不淨。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如何顯發超越輪迴的大智慧

六祖在《六祖壇經》裡面講:

“一切萬法不離自心。”

所以,要瞭解自己和宇宙的關係,你就是宇宙的核心。你笑起來,整個世界就笑起來了。希望你們都能記住這些人生的大智慧。

我們從生到死的過程中,時刻都生活在煩惱裡,煩惱就是輪迴。其實煩惱本身就是一種能量、智慧,但是它的範圍很小。我們經常會遇到事與願違、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這是因為意識的範圍非常狹隘。如果想要超越輪迴,遠離痛苦,利用意識是辦不到的。

當今只是追求物質來滿足自己的快樂是非常困難的。怎樣才能超越輪迴、超越煩惱呢?必須要顯發自己的大智慧。“智慧”有“思惟的智慧”、“禪修的智慧”和“認識心的光明的智慧”等等,但是只有“認識心的光明的智慧”才是超越輪迴的大智慧。

開發大智慧有很多方法,首先要看清楚自己是誰?自己的心在哪裡?瞭解自己的煩惱根本。世界上每天都在上演著這樣或那樣的不平和事件,這些都是來自人類內心的嗔恨、嫉妒、傲慢。如果人人都有慈悲心,考慮整個宇宙、整個人類,乃至所有眾生的快樂;有大智慧,瞭解人與人、國與國、人與大自然、人與其他生命之間相互依存的關係和重要性,那麼世界上就不會發生這麼多災難和痛苦了。一些痛苦來自於“不瞭解自己”,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瞭解別人是聰明,瞭解自己才是智慧。每個人都有煩惱和負面的情緒,都是因為不瞭解自己的心。在這個世界上,本來沒有過不去的事情,只有過不去的心情,因為我們不知道心情和煩惱的來源,所以深陷在情緒的沼澤裡,看不到外面的世界。我們身體上和精神上的痛苦及快樂都有它的因緣,佛學就是研究痛苦的產生、煩惱的來源,明確學習目標,使人生走上光明的正道。

佛教關心所有眾生的生命,因為眾生追求快樂的願望是平等的,我們的身體雖然有大小,長相也不同,但是精神上的需求沒有差別。我們的成功來自於他人的成功,你怎樣對待世界,世界就會怎樣對待你;你怎樣對待每個人,每個人也會那樣對待你,這是因果的反作用力。所以,有了大智慧,就能瞭解自己和他人的快樂;有了大智慧,我們自然而然會尊敬環境、身邊的人和整個地球。

所以我們需要通過各種領域的知識來增長自己的智慧,特別是佛法。在大乘佛法裡,通過修持慈悲心來開發大智慧。有了慈悲與智慧,生命才有意義。智慧是自己通過修行和淨化心靈而提煉出來的,用任何語言都表達不了。這種大智慧每個人都有,只是我們還沒有發現而已,由於我們沒有認識它,所以才有痛苦、有煩惱。

有些人學佛越久,分別心越多,傲慢心越強,甚至不如沒學佛的人,連最基本的善良人格都沒有。沒慈悲心的人,全身都是疾病。煩惱轉變過來了,世間上一切的負能量都能轉變過來。煩惱來自於光明的智慧,也消失在光明的智慧裡。如果在煩惱生滅的過程中沒有方法,就會帶給我們痛苦、壓力和恐懼,想要更健康、更快樂地生活,就要開發智慧。當煩惱轉變不過來的時候,總覺得生活過不下去,實際上,我們什麼都不缺,智慧也是本來具有的。佛教育我們怎樣做更好的人、過更好的生活,所以,佛陀的教育可以用在我們的工作、家庭和社會裡。傳播大智慧,就不會出錯、被社會歧視,佛法的智慧就是轉變一切不平等的思想,打開狹隘的心。

人生有很多苦,但是總有一個方法能解決,就是大智慧。只要通過大智慧瞭解了自己的情緒和煩惱,自己就能解決煩惱,不需要依靠別人。當一個煩惱生起來的時候,觀察它從哪裡來?到哪裡去?這是一個顯發大智慧的竅訣,只要願意,每個人都有這個條件和能力開顯智慧。人類本有的大智慧是超越文字和語言、超越宗教、超越邏輯推理的。從出生到現在,我們心的本體都是清淨、光明的,它一直都存在於內心裡。偶爾我們會產生煩惱,但是有一個智慧一直都知道,這就是原始光明大智慧。

佛陀清清楚楚地瞭解我們需要什麼、能承擔多少、能得到多少。學佛是為了開發自己的大智慧,不是為了盲目地弘揚佛法;學佛是為了讓我們遠離煩惱,不是為了增加我們的分別心、傲慢、嫉妒。有智慧,就有德行,就有更多的人愛你。個人的世界亮起來了,外面的世界就會亮起來。“德不配位,必有災殃。”拼命得到的不一定適合自己,一定要有德行。我們不缺少外面的物質,而是缺乏內在能量,所以世界上的財富雖然都擺在眼前,但是就是得不到,因為沒有德行。

完善自己是最好的學習。我們的心沒有大小,但是智慧有大小。要培養自己的智慧,看清自心的問題,未來的路才會更順利,更圓滿。培養自己的德行,多站在別人的角度、社會的角度考慮問題,把心胸打開,一切都會有的。

六祖在《六祖壇經》裡面講:

“一切萬法不離自心。”

所以,要瞭解自己和宇宙的關係,你就是宇宙的核心。你笑起來,整個世界就笑起來了。希望你們都能記住這些人生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