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界/生滅滅已寂滅為樂(一)

修行中的三種錯亂過失/詳見後

學會「想」。/詳見後

關掉生死業力的開關

淨界法師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前面是一個修行的因地,我們透過無常,透過無我,觀照生滅法,外調,對外境的愛取,內調,對自我的愛取,那麼最後的結果,生滅的因緣結束以後,出現不生不滅的寂滅,這個是究竟的快樂。

所以你造善業成就安樂的果報,這種是一種不安穩的快樂,就像一個在三界起火燃燒當中的一個快樂,這個快樂是可破壞的。那麼涅槃寂靜樂是不可破壞的,你得到以後,永久受用。

我們從人天的安樂要轉成大乘的菩薩道,這個寂靜樂是很重要的,它雖然不圓滿,但是它是趨向大乘真空妙有一個很重要的一個過渡。諸位,我們要知道,安樂道,解脫道,菩提道,它是後後,後後一定包含前前,後後涵蓋前前,它是一個一個系統上去的。

我們可能要把這個寂靜的觀念說一下。我們會總是覺得說,人生要去追求才會有快樂,其實你是多事了。從《楞嚴經》的角度,你不追求,你該有的快樂還是有,但是你是自在,叫做不隨妄轉即能轉物,就是說,你不去追求它,它就會來追求你,是這個概念,這個概念你們聽得懂嗎?

我們為什麼在三界裡面弄得焦頭爛額,活得很不自在,其實你不能把所有的過失都推給業力,那佔一半而已。我們去執著它,弄得我們很被動,所以我們變成被動式,我們現在變成心隨境轉,其實境是不能主導我們,是我們自己去攀緣它。

所以《楞嚴經》意思就是說,為什麼佛陀那麼自在呢?為什麼佛陀的心到了廁所的時候,他能夠把廁所的臭味轉成甘露呢?阿難尊者問說為什麼?佛陀說,我不為它所轉,所以它要聽我的,它就被我所動。為什麼佛陀在受馬麥的痛苦的時候,那個馬麥入佛陀的嘴巴,入此人口成甘露味,為什麼?他同樣有一顆心,我們也有一顆心,為什麼他那個心能夠做如此的操作?為什麼我們轉不過來?

我們內心的功能,跟佛陀的功能從潛在的功能沒有太大的差別,但是我們的操作,我們的內心操作錯誤。我們把內心用來攀緣,結果弄得自己很被動,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搞得全身是業障,這是我們的錯誤的思考。

所以我們現在要導正我們的錯誤,就是說當你不求的時候,你的人生慢慢慢慢你開始可以去主導外面了。你去求外境的時候,那就是外境來掌控你了。所以我們人生只有兩種情況,看是人生來掌控你,還是你在掌控人生,這兩種情況而已,看是心隨境轉,還是境隨心轉。這兩種的差別在於你對外境的追求,你求得多,你人生就越被動,你就越不自在。所以這個人生是有規則的,你的心就是說,你操作錯誤你的心就充滿了業障,一念迷,生死浩然,你的心操作正確,一念的悟,輪迴頓息。

如果我們把心當作一台機器的話,其實這個機器是很好用的,你看佛陀操作的很好,萬德莊嚴。但是我們操作錯誤的時候,把自己弄得六道輪迴了。其實同一台機器,我們的功能一點都沒有減少,所以我們成佛之道就是說,當然我們不可能馬上做到,但是至少你要知道我們問題出在哪裡。我們不是馬上能夠做到佛陀的操作方式,但是我們要知道他為什麼可以做到這一點。事出必有因,因為佛陀的心在跟外境接觸的時候,他選擇不迷,不取,不動,他安住在寂靜,我們多事,我們去取,然後又創造另外一層業力,然後就生死輪迴了。所以這個生滅滅已,寂滅為樂這個很重要,它可以把整個生死業力的開關把它關掉。

修行中的三種錯亂過失

淨界法師

在修行當中,我們一般凡夫有三種過失。

第一種人,凡夫的過失。這個凡夫,指的是造惡凡夫。說,一切的凡夫眾生,他的特性就是跟著感覺走,跟著妄想走。他想幹什麼、他就去幹什麼,也沒人可以管得住他。那麼這種人他的生命是什麼相貌呢?「從無始劫來,是種種顛倒,業種自然」。這種人他內心當中,基本上是住在五欲:財、色、名、食、睡,住在五欲當中,他就會生起顛倒,這個顛倒指的是煩惱、起惑、貪慾。貪不到就瞋恚,就是這樣子。貪得到就是享受、就是放縱自己;貪不到就是瞋恚,這兩個都是煩惱。那麼「業種」煩惱活動以後,當然他要造業了,造了很多殺盜淫妄的罪業。「自然」是果報,造了罪業當然就到三惡道受果報了。

這種安住五欲的顛倒眾生,他的惑業苦就像「惡叉聚」。「惡叉聚」是印度的水果,它生出來就長三顆,這三顆連在一起。也就是說,我們一般住在五欲的人,他就是為了追求五欲!那麼這種人他是怎麼情況呢?他是起煩惱,造了一個業力,這個業力得一個果報,這個果報又帶動另外一個煩惱,又造業力又得果報,所以他的生命當中,只有三種事情會出現,第一個煩惱,第二個罪業,第三個痛苦,就這樣。他的生命歷史就不斷的重複,不斷重複,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佛法,了解後,他才可以做改變,否則他也沒辦法改變,這第一種人。

第二種人,外道之過。這種人算不錯,造善凡夫。這種人他也知道因果的道理:造善成就安樂的果報;造惡招感痛苦的果報,他有因果的思想。但是他的心沒有安住真如,還是根據攀緣心。所以他就變成外道,外道就是道在外面,心隨境轉。他是心隨境轉,但他有善心,他也會佈施、持戒、忍辱,所以他成就諸天,或者變成魔王跟魔王的眷屬。依止妄想造善業,就變成天魔外道,這個是住在善法。前面是住在五欲。

第三種人,「諸修行人,不能得成無上菩提,乃至別成聲聞緣覺。」這個是住在空性。二乘人他依止出離心修習四諦、十二因緣,知道這個生命有苦集的流轉門,跟滅道的還滅門。這當中沒有一個真實不變的自我,生命就是一個緣生緣滅的一個假相而已,所以從四諦十二因緣成就我空的真理,就住在我空,而變成聲聞緣覺。

那麼這三種人,一種人是造惡凡夫住在五欲;一種造善凡夫他住在佈施持戒的善法;二乘人安住在偏空的真理,這三種人的共同點是什麼呢?「皆由不知二種根本,錯亂修習!」因為他根本就不知道,我們當中你這心要怎麼安住?這個生命是有根本的。那結果就是錯用了心。依止生滅心,依止有所得的攀緣心來修學,這種情況「猶如煮沙欲成嘉饌」,你把沙放在電鍋里面去,希望它變成白米,變成米飯,煮了塵點劫的時間,它還是一個熱沙,因為你本質沒有變!

也就是說:如果你今天還是喜歡用攀緣心,用住在外境的心去修習善法,那你永遠跟聖道完全沒有關係。你今生永遠跟出離道沒有關係。那你就準備再輪迴了,就這樣子!因為你用生滅心,不可能成就不生滅的道,不可能,本質不同!你要煮飯你要拿米去煮飯,因為這個因地是很重要的。

你依止一個生滅的因地,你怎麼去創造一個不生滅的果呢?世間上哪有這種事情呢!因果不符!所以在這個地方就是說,我們今天為什麼學佛這麼久,還是煩煩惱惱?關鍵在於「錯亂修習」。不是說你的福報修得不夠大,而是你錯用了心。你用那個沙想要煮飯,根本不可能。

學會「想」。

上淨下界法師

感受是看過去,想像就看你的未來,所以這個「想」就很重要了。「想」它有二個相貌:第一個於境取相。感受是沒有相狀的,它是一個快樂跟痛苦的感受,這種直覺的感受。這個想陰它開始去攀緣一個相狀,他心中肯定有一個相狀,可能是一個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等,有各式各樣的相狀,然後在這個相狀裡面,開始施設名言。

這個名言就是分別,產生善良的分別,產生邪惡的分別。身為一個想象,第一個捏造一個相狀出來,第二個在上面不斷的分別。然後開始準備造業了。「想」就到了「思」,「行陰」就開始造業了。這個想陰對我們影響是太大了,尤其是你的未來就在你一念的想象力。

所以我們改變不了外境,但是你經常要作正面的思考,這一部分是你可以做主的。在修學中,你想要讓你今生活得安樂,更重要的是要創造美好的未來,你的想象力很重要。你有財富的時候,你用什麼方式來想象,你喜歡跟人家分享還是獨自佔有,這樣的一個想象開始運轉的時候,其實你來生的相貌就開始出現了。我們的想陰會決定我們今生的苦樂,也會決定你來生的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