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文鈔精要留言

(一)()

修淨業的念佛人,

"印光大師"文鈔,

不可不讀,

此乃

淨土念佛人的寶藏。

================

"印光大師"開示:


法根源既得,法滅心亦泯。

五蘊既空寂,一真亦不立。

圓滿菩提道,度一切苦厄。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印光大師"開示:


世人食肉已成習慣,

但須知無論任何肉,

均有毒,

是因生物被殺時,

"恨心怨氣"所致。


凡學佛之人,

有一必須注意之事,

"切戒食肉",

食葷能增"殺機"。


人與一切動物

同生天地之間,

心性(自性)"原是相等",

但以

惡業因緣,

"形體大相殊異"。


若今世汝吃牠,

來世牠又吃汝,

"怨怨相報",

世世"殺機"無有已時。


"果能人人茹素",

即可

培養其慈悲心,

"而免殺機"。


否則

縱能念佛,

而仍圖

口腹之樂,大食葷腥,

亦能得

"學佛之利益"幾何哉!


(節錄自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

覺了宇宙人生真相(一)/印光大師文鈔精要(一)

自性空寂,本來真我,

清淨平等,無念無物。

萬法一如,一如皆是,

心佛衆生,三無差別。

自性迷失,變成衆生,

煩惱差別,苦空無常。

生佛同體,同體平等,

一念不覺,遂成妄我。

放下妄想,分別執著,

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廻光返照,歸心三寶,

返本還源,回歸自性。

返妄歸真,求生淨土,

西方極樂,是我家鄉。

====================


''印光大師''云:


吾人之心,

與菩薩之心,同一體性。

吾人

由迷悖故,仗此心性,

起惑造業,受諸苦惱。


若知

此起"貪瞋癡之心",

即是菩薩

圓證"戒定慧之心"。


"起心動念",

何一非

菩薩顯神通,

說妙法乎?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六十五頁)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法根源既得,法滅心亦泯。

五蘊既空寂,一真亦不立。

圓滿菩提道,度一切苦厄。

=====================


"印光大師"開示:


世出世間法,

唯是"一心'作。

心生則法生,心滅則法滅。


欲得"滅心法",

須知"法根源"。


***********************

法根源既得,法滅心亦泯。

五蘊既空寂,一真亦不立。

圓滿菩提道,度一切苦厄。

***********************


大乘百法明門論者,

天親菩薩

欲令世人咸知

心之本體"不生不滅",

常住不變,故造此論。


以明

世出世間所有諸法,

舉其大數,厥目有百。


此百法中,

唯有

真如一法,為其主體。

其餘諸法,皆依此立。


若能了知

一切諸法,本自不生。

一切諸法,皆是真如。

法法圓通,頭頭是道。

寂照雙融,左右逢源。


隨機以利生,

萬德圓彰。


冥心以契理,

一法不立。


觀世音菩薩

深般若

照見五蘊皆空。


**************

五蘊

百法之略稱耳。

**************


既見其空,

五蘊

悉成深般若矣。


佛光一照,羣暗皆消,

更無少暗之或留者。


學道之士,識此關要,

性相顯密,悉是一如。


否則

隨語生執,了無指歸。

入海算沙,徒勞辛苦。


欲閱者

同開"真正知見"。

同悟"唯心法門"。


同於百法中

證"本具真如"。

同於五蘊中

見"諸法空相"。


學者

果能於

博中得約,衆中識主。


不但

諸法不可得,

真如空相亦不可得。


方可

慶快平生,無所事事。


(文鈔三編七七二頁)

(一)

修淨業的念佛人,

"印光大師"文鈔,

不可不讀,

此乃

淨土念佛人的寶藏。

================


西方極樂世界,

原是''唯心淨土''。

導師阿彌陀佛,

原是''自性彌陀''。


"印光大師"開示:


淨土法門,其大無外。


一切法門,

無不從此法界流。

一切行門,

無不還歸此法界。


諸佛圓滿菩提

成始成終之道。


*******************

衆生

仗佛慈力

"即生"了脫之法。

*******************


其理甚深,其事甚易。

致人

多未能"識其底蘊"。


或求人天福報,

不敢直下承當。


或捨信願求生,

專看念佛是誰。


遂將

如來普為

一切上聖下凡

特立"仗佛慈力"

即生

高預蓮池海會之法,

仍成自力。


以既無信願,

縱令親見是誰 ,

只是大徹大悟而已。


***************

倘煩惑未盡,

則依舊輪迴,

濁惡境緣,

迷失者多。

***************


"欲了生死,當在驢年"。

可不哀哉。


節錄自

"印光大師"文鈔三編774頁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二)

修淨業的念佛人,

"印光大師"文鈔,

不可不讀,

此乃

淨土念佛人的寶藏。

================


西方極樂世界,

原是''唯心淨土''。

導師阿彌陀佛,

原是''自性彌陀''。


"印光大師"開示:


"幽溪大師"乘願示生。


教開圓解,宗悟自心。

篤修淨業,普利人天。


********************

愍世之昧者,

不知

西方極樂世界,

原是''唯心淨土''。

導師阿彌陀佛,

原是''自性彌陀''。

********************


捨實事執空理,

(即執理廢事)

令人

念''自性彌陀'',

生''唯心淨土''。


竟將

如來普利聖凡之道,

認作

表法寓言。

只期一悟,餘皆不計。


**************************

致高明者,

反不如

愚夫愚婦顓蒙念佛者,

為能

"潛通佛智,暗合道妙",

"感應道交,蒙佛接引",

即得往生也。

**************************


其病

由於好高務勝,

實未

深明高勝之所以然。


竟致

"弄巧成拙,求升反墜",

甚可悲傷。


節錄自

"印光大師"文鈔三編774頁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三)

修淨業的念佛人,

"印光大師"文鈔,

不可不讀,

此乃

淨土念佛人的寶藏。

================


''印光大師''開示:


淨土法門,

"信願行"三法為宗。


必須要

真為了生脱死,

以發

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之大菩提心。

深信切願,

念佛

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以果地覺,為因地心。

因賅果海,果徹因源。


又在凡夫地,

欲得

真窮惑盡,亦非易易。

如來欲令一切眾生,

同於現生了生脫死,

超凡入聖。


特開一

信願念佛

求生淨土法門,

下手易而成功高,

用力少而得效速。


如來之"萬德洪名",

熏自己之無明業識。

久而久之,習以成性,

潛通佛智,暗合道妙。


所謂

以果地覺,為因地心。

故得

因賅果海,果徹因源,

法門之妙,莫此為最。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

修淨業的念佛人,

"印光大師"文鈔,

不可不讀,

此乃

淨土念佛人的寶藏。

================


''印光大師''開示:


無論在家出家。

必須上敬下和。

忍人所不能忍。

行人所不能行。

待人之勞。成人之美。

靜坐常思己過。

閒談不論人非。

行住坐臥。穿衣吃飯。

從朝至暮。從暮至朝。

一句佛號。不令間斷。

或小聲唸。或默唸。

除唸佛之外。不起別唸。

若或妄念一起。

當下就要教他消滅。

常生慚愧心及懺悔心。

縱有修持。

總覺我功夫很淺。

不自矜誇。

只管自家。不管人家。

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

看一切人都是菩薩。

唯我一人實是凡夫。

果能依我所說修行。

决定

可生西方極樂世界。


*******************

諸惡莫作。衆善奉行。

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


珠海合十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印光大師"開示:


念佛法門,

示修持方法

(示念佛方法)(一)

=============


***************

既有

真信切願,

當修

念佛正行;

''信願''為導,

念佛為''正行'';

信願行三,

''念佛法門''宗要。

***************


有行無信願,不能往生;

有信願無行,亦不能往生;

信願行''三'',具足無缺,

決定往生。


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

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


言念佛正行者,

各隨自己身分而立,

不可定執一法。


如其身無事累,

固當

從朝至暮,從暮至朝,

行住坐臥,語默動靜,

穿衣吃飯,大小便利,

一切時,一切處,

令此

一句洪名聖號,

(南無阿彌陀佛)

不離心口。


盥漱清淨,衣冠整齊,

及地方清潔,則或聲或默,

皆無不可。


睡眠及裸露澡浴大小便時,

及至穢污不潔之處,

只可默念,不宜出聲。


默念功德一樣,出聲便不恭敬。

勿謂

此等時處,念不得佛,

須知

此等時處,出不得聲耳。


睡若出聲,非唯不恭,

且致傷氣,不可不知。


長時念佛,無有間斷,

須於晨朝向佛禮拜畢,

先念阿彌陀經一徧,

往生咒三徧畢,

即念讚佛偈,

即阿彌陀佛身金色偈。


念偈畢,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

大慈大悲阿彌陀佛,

隨即

但念''南無阿彌陀佛''

六字,或一千聲,

或五百聲,當圍繞念。


(須從東至南至西北繞,

為順從,為隨喜。順從

有功德。西域最重圍繞,

此方亦與禮拜均行。)


(文鈔菁華錄/四十五頁)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印光大師"開示:


念佛法門,

示修持方法

(示念佛方法)(二)

=============


閉關"專修淨業",

當以

念佛為正行。


早課

乃照常念楞嚴,

大悲,十小咒。


如楞嚴咒不熟,

不妨日日看本子念,

及至熟極,再背念。


晚課

彌陀經,大懺悔,

蒙山,亦須日日常念。


此外念佛,

宜從朝至暮,

行住坐臥常念。


又立一規矩,朝念一次,

未念前,拜若干拜。


先拜''本師釋迦牟尼佛''

三拜,次拜''阿彌陀佛''

若干拜,再拜觀音,

勢至,清淨大海衆,

各三拜。再拜常住

十方一切諸佛,一切

尊法,一切賢聖僧,三拜。


即念佛,

或一千聲,或多或少。

念畢,再拜若干拜。


午前一次,午後一次,

再歇一刻,做晚課。


初夜念蒙山,

後念佛若干聲,拜若干拜,

發願回向,三皈依,

往心中默念佛號養息。


臥時,只許心中默念,

不可出聲,出聲則傷氣,

久則成病。


雖是睡覺,心仍常恭敬,

只求心不外馳,

念念與佛號相應。


若或心起雜念,即時攝心虔念,

雜念即滅。切不可瞎打妄想,

想得神通,得緣法,得名譽,

想興寺廟,若有此種念頭,

久久必至著魔。


縱令心淨妄伏,亦不可心生歡喜,

對人自誇有一分就說有十分,

此亦著魔之根。


(文鈔菁華錄/四十七頁)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印光大師"開示:


應發切實誓願,

願離娑婆苦,

願得極樂樂。


其願之切,

當如

墮廁坑之急求出離,

又如

繫牢獄之切念家鄉;

己力不能自出,

必求有大勢力者提拔令出。


======================

"生死妙法"

貪瞋痴三,為生死根本。

信願行三,為了生死妙法。

欲捨彼三,須修此三。

此三得力,彼三自滅矣。

======================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印光大師"開示:

心佛衆生,三無差別。

(即自性清淨心)

(這才是自己真正的我)

此"無差別之心",

虛靈洞徹,澄湛常恆,

即寂即照,非有非空,

絕凡聖之名稱,

無生滅之幻象。

(此寂滅解脫涅槃之境界)

====================


"六祖法寶壇經"曰: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空寂)。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無相)。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法身)。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無念)。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無不相)。


自性空寂,本來真我,

清淨平等,無念無物。


萬法一如,一如皆是,

心佛衆生,三無差別。

自性迷失,變成衆生,

煩惱差別,苦空無常。

生佛同體,同體平等,

一念不覺,遂成妄我。


放下妄想,分別執著,

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廻光返照,歸心三寶,

返本還源,回歸自性。

返妄歸真,求生淨土,

西方極樂,是我家鄉。


*********************

"放下就是,放下智慧"。

轉煩惱業苦海(緣起法),

為智慧功德海(法身偈)。

*********************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印光大師''開示:


夫"心"者,

(乃言法性、自性、心性)

即寂即照,不生不滅,

廓徹靈通,圓融活潑,

而為

世出世間一切諸法之本。


雖在

昏迷倒惑具縛凡夫之地,

直下

與三世諸佛,

"敵體相同,了無有異"。


故曰

"心佛衆生,三無差別"。


但以

諸佛"究竟證得",

故其

功德力用,徹底全彰。


********************

凡夫"全體迷背",

反承此

"功德力用"之力,

於六塵境,

起貪瞋癡,造殺盜淫。

********************


因惑造業,因業感苦。

惑業苦三,互相引發。

因因果果,相續不斷。

經塵點劫,長受輪廻。

縱欲出離,末由也已。


喻如

暗室觸寶,

不但不得受用,

反致被彼損傷。


迷心逐境,背覺合塵,

亦復如是。


如來憫之,為說妙法,

令其

"返妄歸真,復本心性"。


初則

即妄窮真,

次則

全妄即真。


風息波澄,日暖冰泮,

波冰以成水,

波冰與水,原非二物。


當其

未澄未泮之前,

校彼

既澄既泮之後,

"體性"了無二致,

"相用"實大懸殊。


所謂

"修德有功,性德方顯"。


唯仗性德,不事修德,

盡未來際,

永作徒具佛性,

無所恃怙之衆生矣。


節錄自

"印光大師"文鈔/八一五頁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印光大師''開示:


"般若心經"云:

觀自在菩薩,

行深

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夫"五蘊"者,

全體

即是"真如妙心",

但由

一向迷背,

遂成幻妄之相。


妄相既成,一真即昧,

一真既昧,諸苦俱集。

風動則全水成波,

天寒則即柔成剛。


照以

甚深般若,

則了知

迷真成妄,全妄即真。

如風息日煖,

復還水之本體耳。


故知

一切諸法,

皆由"妄情"所現。

若離妄情,則當體全空。


*********************

(壇經/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自性體唯一,空寂清淨)

(妄盡情空,復本自性體)

(念佛用清淨心與道相應)

(不會喊破喉嚨也是枉然)

*********************


以故

四大咸失本性,

六根悉可互用。

所以

菩薩不起滅定,

現諸威儀。


眼根作耳根佛事,

耳根作眼根佛事。

入地如水,履水如地。

水火不能焦濡,

虛空隨意行住。

境無自性,悉隨心轉。


"楞嚴經"云:


若有一人發真歸元,

十方虛空,悉皆消殞,

照見

五蘊皆空之實效也。


歸者,歸投,歸還,

返照廻光,復本心性之義。


然欲

返照廻光,復本心性,

非先

歸心三寶,依教奉行不可。


既能

歸心三寶,依教奉行,

自可

復本心源,徹證佛性。


既得

復本心源,徹證佛性,

方知

"自心至寶",

在迷不減,在悟不增。


但以

順法性故,則得受用,

違法性故,反受損傷,

利與害天淵迥別耳。


節錄自

"印光大師"文鈔/八一五頁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印光大師''開示:


"般若心經"云:

觀自在菩薩,

行深

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夫"五蘊"者,

全體

即是"真如妙心",

但由

一向迷背,

遂成幻妄之相。


妄相既成,一真即昧,

一真既昧,諸苦俱集。

風動則全水成波,

天寒則即柔成剛。


照以

甚深般若,

則了知

迷真成妄,全妄即真。

如風息日煖,

復還水之本體耳。


故知

一切諸法,

皆由"妄情"所現。

若離妄情,則當體全空。


*********************

(壇經/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自性體唯一,空寂清淨)

(妄盡情空,復本自性體)

(念佛用清淨心與道相應)

(不會喊破喉嚨也是枉然)

*********************


節錄自

"印光大師"文鈔/八一五頁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印光大師''開示:


吾人之心,

與菩薩之心,同一體性。

吾人

由迷悖故,仗此心性,

起惑造業,受諸苦惱。


若知

此起"貪瞋癡之心",

即是菩薩

圓證"戒定慧之心"。


"起心動念",

何一非

菩薩顯神通,

說妙法乎?


節錄自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六十五頁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印光大師"開示:(上)


衆生者,未悟之佛。

佛者,已悟之衆生。


"心性本體",

平等一如,無二無別。


苦樂之受用,

天地懸殊者,

稱性順修,背性逆修

之所致也。


其理甚深,不易宣說。

欲不費詞,姑以喻明。

(稱性順修,即合覺離塵)

(背性逆修,即離覺合塵)


諸佛

致極修德,徹證性德。


譬如

大圓寶鏡,其體是銅。

知有光明,日事揩磨。

施功不已,塵盡光發。

高臺卓豎,有形斯映。

大而天地,小而塵毛。

森羅萬象,炳然齊現。


*******************

正當

萬象齊現之時,

而復

空洞虛豁,了無一物。

諸佛之心,亦復如是。

*******************


斷盡煩惱惑業,

圓彰智慧德相。

盡來際以安住寂光,

常享法樂。

度九界以出離生死,

同證涅槃。


(上)節錄自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一七五頁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印光大師"開示:(下)


衆生

全迷性德,毫無修德。

譬如

寶鏡蒙塵,不但毫無光明,

銅體亦被鏽遮,而不復現,

衆生之心,亦復如是。


若知

即此銅體不現之廢鏡,

具有照天照地之光明。


從兹

不肯廢棄,日事揩磨。

初則

略露銅質,

次則

漸發光明。


倘能極力儘磨,

一旦塵垢淨盡,

自然遇形斯映,

"照天照地"矣。


然此光明,鏡本自具。

非從外來,非從磨得。

然不磨,

則亦無由而得也。


衆生"背塵合覺",

返妄歸真,亦復如是。

漸斷煩惑,漸增智慧。


迨至

功圓行滿,

斷無可斷,證無可證。

圓滿菩提,歸無所得。


神通智慧,功德相好,

彼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了無異致"。


然雖如此,

但復本有,別無新得。


唯任性德,不起修德,

則盡未來際,

常受

生死輪迴之苦,

永無

復本還元之日矣。


(下)節錄自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一七五頁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印光大師"開示:


衆生一念,與佛無二,

由迷而未悟,

"全智慧德相",

"煩惱業苦海"。


心本是一,

迷悟/殊,

苦樂/異矣。


是知

"一念心性",

本是智慧功德海,

煩惱障蔽,無智慧照了,

則全體成煩惱業苦海。


智慧覺照之,

即"煩惱業苦海",

成"智慧功德海"。


''華嚴經''云:


一切衆生,

皆具如來智慧德相,

但以

妄想與執著,

而不能證得。


若離妄想,

則一切智,

無礙智,則得現前。


是知

最初一著,

唯"智慧"為要。


有智慧則,全妄即真;

無智慧則,全真成妄。

慧海之義,如是如是。


("印光大師"文鈔三編238頁)


*********************

"放下就是,放下智慧"。

轉煩惱業苦海(緣起法),

為智慧功德海(法身偈)。

*********************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一)覺悟的心:

衆生"自性自度"。

四弘誓願:

自性衆生無邊誓願度,

自性煩惱無盡誓願斷,

自性法門無量誓願學,

自性佛道無上誓願成。

一念相應一念佛,

念念相應念念佛。

福慧雙修,解行相應。

==================


佛出於世,教令覺悟,

降六賊、斷三毒、

除人我,破四相,無諸妄念,

"心常空寂,湛然清淨",

(空山悟佛性)

更不停留纖毫滯礙,

(流水識禪心)

即是見性,

實無衆生可化度也。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但求息妄,莫更覓真。

狂心不歇,歇即菩提。

一念相應一念佛,

念念相應念念佛。

念而無念/無念而念。

感應道交,難思議也!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二)覺悟的心:

衆生"自性自度"。

四弘誓願:

自性衆生無邊誓願度,

自性煩惱無盡誓願斷,

自性法門無量誓願學,

自性佛道無上誓願成。

一念相應一念佛,

念念相應念念佛。

福慧雙修,解行相應。

==================


是法平等無有高下者,

凡夫不見自性,

妄識分别,自生高下。


謂佛是高,衆生是下。


菩薩了悟人法二空,

上至諸佛,下至螻蟻,

皆有佛性,無所分别,

故一切法皆平等,豈有高下。


若人

於一切事,無染無著,

於一切境,不動不摇,

於一切法,無取無捨,

於一切時常方便,

隨順衆生,令皆歡喜,

而為說法,令悟菩提真性,

此即名為修善法也。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三)覺悟的心:

衆生"自性自度"。

四弘誓願:

自性衆生無邊誓願度,

自性煩惱無盡誓願斷,

自性法門無量誓願學,

自性佛道無上誓願成。

一念相應一念佛,

念念相應念念佛。

福慧雙修,解行相應。

==================


"大般若經"云:


六道皆空性,聲聞皆空性,

緣覺皆空性,菩薩皆空性,

佛皆空性。

空性者,如如不動也。


"馬祖道一襌師"云:


一切衆生從無量劫來,

不出"法性三昧",

長在法性中著衣吃飯,

言談對答,六根運用,

一切施為盡是法性,

不解返源,所以隨名逐相,

迷情妄起,造種種業,

若能"一念迴光返照"

真如本性(自性心體),

何處不是佛法。


放下就是,放下智慧。

一切法皆是佛法(一道清淨)。

清淨本然,絕非造作。

因法法皆"如",

則法法皆"真"。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四)覺悟的心:

衆生"自性自度"。

四弘誓願:

自性衆生無邊誓願度,

自性煩惱無盡誓願斷,

自性法門無量誓願學,

自性佛道無上誓願成。

一念相應一念佛,

念念相應念念佛。

福慧雙修,解行相應。

==================


出離心、平等心、

慈悲喜捨四無量心。


一心念佛,

別留戀這個假殼子。


古德云:

空空如也何所有,

了了然知卻是無。


放下就是,放下智慧。

一切法皆是佛法(一道清淨)。

清淨本然,絕非造作。

因法法皆"如",

則法法皆"真"。


一切法(緣起法),

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

放下妄想、分別、執著煩惱。


一切法皆是佛法。

不住空有,一道清淨。

心佛衆生,三無差別。

性本同體,諸法一如。

法爾如是,一切皆是。


"華嚴經"曰: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一(法身)(真空)(應無所住)

為無量(緣起法)(妙有)(而生其心),

無量(緣起法)為一(法身)。


一念相應一念佛,

念念相應念念佛。

念而無念/無念而念。

感應道交,難思議也!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真實的

"美夢成真"。

"念佛成佛"。

"踐行(實踐/實行)"

是成功"唯一保障"。

================


覺醒吧!

未悟佛之衆生。


不病不知痛、

不痛不知苦、

不苦不知醒、

不醒不知悟、

不悟不知佛。


須明瞭

人在愛欲之中,

獨生獨死,獨去獨來,

苦樂自當,無有代者。


臨命終時的恩愛别離,

萬般難捨,一别之後,

改頭換面,再相遇時,

"彼此已成不曾相識人"。


過去生中修福,

這一生享受富貴,

猶如做了"一場好夢"。


過去生中

常與人結怨,

這一生冤親債主很多

生活不盡人意,

猶如做了"一場惡夢"。


******************

好夢惡夢,

夢醒時,又是一生。

******************


*********************

不論今生

修了多少善業或惡業,

都離不開六道生死輪廻。

*********************


再好的夢,

如不好好的修行

"斷惑證真"。


換個身,

又是重復...。

不斷的、

繼續好夢富貴、

惡夢受罪的人生。


覺醒吧!

未悟佛之衆生。


發菩提心,一向專念

"南無阿彌陀佛"

才能成就真正的美夢。


信願行三,

念佛

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不再受輪廻生死之苦,

才是真正的美夢成真。


"念佛成佛"

是成就

最完美最真實的夢。


人的心念,無法清淨,

客塵所擾,妄想非真,

迷相即著,認假為真,

無明業識,糾結纏縛。


三世因果,十二因緣,

善惡之報,循環不已,

恩怨酬償,相生相剋,

冤怨相報,沒完沒了。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一)

我有明珠一顆,

久被塵勞關鎖;

今朝塵盡光生,

照破山河萬朵。

宋朝一茶陵郁

(二)

"藕益大師"云:

打破虛空笑滿腮,

玲瓏寶藏豁然開,

直饒空劫生前事,

六字洪名畢竟該。

(三)

"慧律法師"開示:

"開悟"

不是從外在去找尋,

而是不斷觀照內心,

才有可能獲得結果。

(四)

自性彌陀不外尋,

妙轉如來正法輪,

如日中天遍法界,

非真非假名悟道。


本心(真如自性)者,

人皆有之,

非自己修,非自己造,

晶瑩皎潔,天真自然。


我們

晝也用,夜也用,

"之所以不識",

只因"心"

時時向外緣求也。


***********************

若能息了

向外攀緣妄求的心,

向內

觀心、觀慧、思惟修,

假以時日,自識此心也。

***********************


隨緣不變清淨行,

自利利他觀無常,

般若無心便是道,

不見一物即如來。


鏡花水月當體空,

幻相塵埃身邊繞,

內外無塵清靜閒,

永恆安住極樂國。


身在紅塵娑婆中,

心在佛國極樂界,

外無塵事到心田,

步步無非極樂蓮。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