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我有明珠一塵盡光生

唯心淨土/自性彌陀(一~三)

法本來常自寂滅相總檔B

南懷瑾/金剛經的精神/善護念(善咐囑)(十善業/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

長期薰修/至誠感通/感應道交不思議也(日日薰修/常常溫習/學而時習之悅乎)

我有明珠一顆塵盡光生。

以果地覺為因地心念佛。

六祖壇經瞭知廻光返照。

調心猶如調水澄入實相。

對境遇緣管控妄心意識。

發現提婆達多洞達無我。

法無頓漸有利鈍名頓漸。

超越二元對立放下我執

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緣起中道實相觀行。

..........................。

"非真非假名悟道"。

有即非有,非有而有;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六度萬行,慈悲喜捨。

"有心去求",決定求不到;

"無心去求",也求不到;

必須將

有心、無心都離開,

"真如本性"本來現成。

法身緣起,一即一切;

緣起法身,一切即一。

萬事萬物,合而為一。

性本同體,諸法一如。

無有分別,無有執著。

人人本具如如不動之"自性"。

無明為障,致妄心生滅不停。

應"廻光返照",不向外馳求,

應"返觀內照",息分別執著,

"返聞聞自性,反念念自性"

時時念、時時聞,

遣除我法二執,我法雙空,

則返本還源,轉識成智矣。

即見諸法實相,則見如來。

=======================

我有明珠一顆,

久被塵勞關鎖;

今朝塵盡光生,

照破山河萬朵。

宋朝一茶陵郁

"藕益大師"云:

打破虛空笑滿腮,

玲瓏寶藏豁然開,

直饒空劫生前事,

六字洪名畢竟該。/詳見後

自性彌陀不外尋,

妙轉如來正法輪,

如日中天遍法界,

非真非假名悟道。

人人本具如如不動之"自性"。

無明為障,致妄心生滅不停。

應"廻光返照",不向外馳求,

應"返觀內照",息分別執著,

"返聞聞自性,反念念自性"

時時念、時時聞,

遣除我法二執,我法雙空,

則返本還源,轉識成智矣。

即見諸法實相,則見如來。

=======================


一切外境

皆來自內心念頭的投射,

"無境唯識心外無法"之義,

心外無法,

故法法不外一真如。


放下

妄想分別執著,回歸自性。


持戒為本,

觀心(自性)為要,

華嚴為宗,淨土為歸。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念佛成佛,信願行三,

"西方極樂是我家鄉"。


*********************

修淨業的念佛人,

"印光大師"文鈔,

不可不讀,

此乃

淨土念佛人的寶藏。

"印光大師"乃

西方三聖大勢至菩薩

乘願再來應化身。

求生淨土,依教修行,

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

*********************


***********************

"生死妙法"

貪瞋癡三,為生死根本。

信願行三,為了生死妙法。

欲捨彼三,須修此三。

此三得力,彼三自滅矣。

***********************


****************

人身難得今已得,

佛法難聞今已聞,

此身不向今生度,

更待何生度此身。

****************


讚佛偈

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

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

四十八願度眾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回向偈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華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

大慈大悲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珠海合十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一)

我有明珠一顆,

久被塵勞關鎖;

今朝塵盡光生,

照破山河萬朵。

宋朝一茶陵郁

(二)

"藕益大師"云:

打破虛空笑滿腮,

玲瓏寶藏豁然開,

直饒空劫生前事,

六字洪名畢竟該。

(三)

"慧律法師"開示:

"開悟"

不是從外在去找尋,

而是不斷觀照內心,

才有可能獲得結果。

(四)

自性彌陀不外尋,

妙轉如來正法輪,

如日中天遍法界,

非真非假名悟道。


本心(真如自性)者,

人皆有之,

非自己修,非自己造,

晶瑩皎潔,天真自然。


我們

晝也用,夜也用,

"之所以不識",

只因"心"

時時向外緣求也。


***********************

若能息了

向外攀緣妄求的心,

向內

觀心、觀慧、思惟修,

假以時日,自識此心也。

***********************


人的心念,無法清淨,

客塵所擾,妄想非真,

迷相即著,認假為真,

無明業識,糾結纏縛。


鏡花水月當體空,

幻相塵埃身邊繞,

內外無塵清靜閒,

永恆安住極樂國。


身在紅塵娑婆中,

心在佛國極樂界。

外無塵事到心田,

步步無非極樂蓮。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四)

"慧律法師"開示:

"開悟"

不是從外在去找尋,

而是不斷觀照內心,

才有可能獲得結果。

(悟後起修,全修在性)

(執持名號,一心不亂)

==================


廻光返照,返觀內照,

覺了

宇宙人生真實相,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諸法一如、一切皆是,

五蘊緣生,當體即空,

諸法空相,生即無生,

萬物同體,平等無二,

自性性體唯一清淨心。


人人本具如來藏,

無上菩提本具足,

若將無明妄念除,

無無明盡顯本真,

自然明心見如來,

契入真如達佛境,

與道合一啟佛智,

成就般若如來藏。


本心(真如自性)者,

人皆有之,

非自己修,非自己造,

晶瑩皎潔,天真自然。


我們

晝也用,夜也用,

"之所以不識",

只因"心"

時時向外緣求也。


**************************

若能息了

向外攀緣妄求的心,

向內

觀心、觀慧、思惟修,

假以時日,自識此心也。

**************************


"楞嚴經"云:

狂心頓歇,歇即菩提。


人的心念,無法清淨,

主要來自,妄想執著。


客塵所擾,妄想非真。

迷相即著,認假為真。

無明業識,糾結纏縛。

苦苦分別,牢牢執著。


鏡花水月當體空,

幻相塵埃身邊繞,

內外無塵清靜閒,

永恆安住極樂國。


般若無心便是道,

隨緣不變清淨行。

隨緣不變觀無常,

不見一物名為道。


身在紅塵娑婆中,

心在佛國極樂界。

外無塵事到心田,

步步無非極樂蓮。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一)(三)

以果地覺,為因地心。

即以如來之萬德洪名,

熏修自己之無明業識,

久而久之,習以成性,

潛通佛智,暗合道妙。

念佛轉識成智,

證入極樂淨土也。

一念相應一念佛,

念念相應念念佛。

感應道交難思議也。

==================

[大勢至菩薩開示淨土法門念佛心法]

⋯⋯在《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裡面,有記載我向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報告念佛的心法與心得。

那念佛就是要攝心,攝心就是攝我們六根。 六根、六塵都要收攝在一句佛號裡面;讓它能夠達到一心不亂,念佛打成一遍,無有間斷;以清淨心、無間斷,佛號一句一句把它稱念出來。

念佛最重要的也是在心,收攝六根達到一心不亂,這樣以清淨心稱念佛號,就與佛相應。

那如果我們用憶念,憶念阿彌陀佛,用心收攝六根打成一片的清淨心去憶念阿彌陀佛;那這樣,同樣能夠與阿彌陀佛相應。

因為佛具足神通,神通自在。我們一般講六神通: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最後漏盡通,斷除煩惱。

佛具足六神通,所以你以音聲稱念佛號,或以淨心憶念阿彌陀佛、或是其他如來;那這樣,同樣能與佛相應,與阿彌陀佛相應。就是說,阿彌陀佛都能夠很清楚、知道你在憶念祂。

淨土法門稱念佛號,發願往生極樂淨土,三大要點:

頭一項:深信不疑。

第二項:要切願往生極樂淨土。

第三項:稱念佛號。

那稱念佛號有四種方式。

頭一項:持名念佛。這是現在世間入淨土法門,求往生極樂淨土的眾生,最多、最普遍的稱念佛號的方式。 持名念佛因為較簡單,所以就較多人以持名念佛來稱念佛號。

再來,觀想念佛。

第三項:觀相念佛。

這兩種的念佛方式,就是在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有所記載。因為以這兩種方式來稱念佛號,是有比較複雜,不是多數人能夠依這兩種方式去稱念佛號;所以在目前世間的眾生稱念佛號,很少用這兩種方式來稱念佛號。就是觀相念佛、觀想念佛。

第四種:實相念佛。 實相念佛就是要稱念佛號的人,已經有禪的功夫。有體會心性、參悟聖道,已經悟明心性,甚至已經明心見性、開悟見性,成就佛道。

本來禪與淨就是不二,同樣都是要回歸心性。禪是佛的心、佛的心性;以佛的本心來稱念佛號,才能叫做實相念佛。

實相念佛的意思,就是說你對實相,對宇宙的真理、世間的實相,都相當的深入。

實相就是無相,就是空相、空性。因為空性就是達到佛的心性,也可以說佛的心性就是空性。

因為所有的相、所有的法都是空無自性;所以無相能夠通達無相之理,來稱念佛號叫做實相念佛。

那通達實相之理,就是你已經悟明心性,甚至開悟見性,能夠明白自心就是佛的心,就是你已經有禪的功夫。

所以實相念佛,就是你能夠攝心,能夠以清淨心、一心不亂來稱念佛號;能夠不起妄想,以直心來稱念佛號,就能與佛相應。

不管是以音聲來稱念佛號,或是以清淨心來憶念阿彌陀佛,都能夠與阿彌陀佛相應,那這樣念佛就是叫做有夠功夫,有夠得力。

念佛主要在心法,所以能夠以清淨心、一心不亂來稱念佛號,或是憶念佛號,都能夠與佛相應。那你每一句念出來的佛號就是一尊佛。

那以清淨心、一心不亂來稱念、憶念佛號,與佛相應,這要心就是佛、佛就是心。

清淨心稱念佛號,那時候你與佛相應,你的心就是佛,阿彌陀佛就在你一念清淨心當中有顯露。所以心即是佛、佛即是心,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就是這個道理。

以上大勢至菩薩開示、教導的淨土法門念佛心法,在教化眾生稱念佛號,可以來靈活應用。⋯⋯

南無大勢至菩薩(壬寅年 2022 04 15)

學人黃峻榮 合十感恩

常念【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即是無量壽、無量光。光和壽~即包括了無量美好的、殊勝的時間與空間。

《阿彌陀佛》,這句佛名,是萬種功德的結晶,具有不可思議的大威神力。

佛法是透過「心念 + 實踐」的改變,進而讓人從內在到外在的一切產生改變,進而「改變命運」。

《南無阿彌陀佛》: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度眾生成佛道的第一法門,沒有比這個更殊勝。「念佛」是整個佛法的大總持法門。

《南無阿彌陀佛》;稱為萬德洪名,具足無量義、無量壽、無量光、無量清淨、無量莊嚴、無量智慧,乃至無量的無量。

名號含攝一切法,虛空法界無有一法不包括其中,它超勝了無量無邊的法門;十方三世一切的法門,都離不開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想要改造命運,需要靠自己,每天不忘「念佛」,積功累德,它是生死苦海中的慈航,是慢慢長夜裏的明燈。

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是所有三藏十二部教典的極致精華,能量奇大,最簡單,也最珍貴,最易受持,也最難參悟。

念佛之人,「阿彌陀佛」,常住其頂,放大光明,日夜守護,菩薩相隨,天神擁護;現世安穩利樂,臨終往生淨土。

常念:「南無阿彌陀佛」有十種利益~

1. 晝夜常得諸天大力神將,並諸眷屬,隱形守護。

2. 常得二十五大菩薩,如觀世音等,及一切菩薩,常隨守護。

3. 常為諸佛晝夜護念,阿彌陀佛常放光明攝受此人。

4. 一切惡鬼若夜叉羅剎皆不能害,一切毒蛇毒龍毒藥悉不能害。

5. 一切火難、水難、冤賊、刀箭牢獄、杻械橫死、枉死,悉皆不受。

6. 先所作罪,皆悉消滅,所殺冤命,彼蒙解脫,更無執對。

7. 夜夢正直,或復夢見阿彌陀佛,勝妙色像。

8. 心常歡喜,顏色光澤,氣力充盛,所作吉利。

9. 常為一切世間人民所恭敬供養,歡喜禮拜,猶如敬佛。

10. 命終之時,心無怖畏正念現前,得見阿彌陀佛,及諸菩薩聖眾,手持金台,接引往生西方淨土。盡未來際,受勝妙樂。

念佛的威力就是這麼大,所以我常說:世間最珍貴的音聲,莫過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一心常念「阿彌陀佛」,可令煩躁的心平靜下來了,清洗心靈的污濁,從而使人的面相變得美麗、慈善、莊嚴。共勉~

迴向:

願生西方淨土中,

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

不退菩薩為伴侶。

《 南無阿彌陀佛合十 》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用自性清淨心念佛

================


"念佛心要頌"


無邊剎海"海涵空",

海空全是"蓮華宮"。

蓮宮周遍"遍空海",

空海獨露"彌陀容"。

阿彌陀佛"不生滅",

難覓難拈"水中月"。

絕非離句"如是身",

如是感通"如是說"。

我與彌陀"本不二",

背覺潛生"忽成異"。

從今掃盡"空有塵",

父子天然"兩相值"。

誓修三福"勤六念",

身口意業"無瑕玷"。

我今以此"念彌陀",

不見彌陀"終不厭"。

(一直念到見了彌陀)

================


一說/

"釋迦如來"說,

"阿彌陀佛"是法界身。


二說/

天台"智者"又言,

"實相"為體。


憑玆二說

"以為心要"。


則十萬億剎,

若臨明鏡矣。


宋/草庵法師/著作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發現

你的"提婆達多",

珍惜你

所遇到的一切逆境,

照破

在你身上發生的一切,

覺悟這一切

都是

佛為你做的最好安排。

在他們身上"突破自我",

"洞達無我(法、法無我先)",

這就是你的修行。/詳見後

了了常明

諸佛大菩薩真實際:

真實際:

又曰真際,實際。

真實者,真如也,

窮極真如之源底曰

真實際。

"無量壽經"上曰:

分別顯示真實之際。

一片葉,落在哪裡都是歸宿。

一朵花,開在哪裡都是芳香。

一雙腳,走到哪裡都是道路。

一顆心,安到哪裡都是幸福。

心中有陽光,

照到哪裡都是溫暖。

眼中有慈悲,

落在何處皆是摯愛。

變化中的一切,

全然接受,

於歡喜而不執,

於恐懼而無憂,

於逆境而不拒,

用心生活每一天。/詳

自性彌陀不外尋,

妙轉如來正法輪,

如日中天遍法界,

非真非假名悟道。

==============


一切大乘經,

皆以"諸法實相"為體。

佛四十九年所說,

無非宇宙人生真相而已。


實相即是非相,

此中非字,

是一切俱非,

空、有、雙亦、

雙非之諸相俱非,

非亦不立。


諸法實相,

本來如是,真實如是。

無以名之,強名實相耳。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真實際:

又曰真際,實際。

真實者,真如也,

窮極真如之源底曰

真實際。

"無量壽經"上曰:

分別顯示真實之際。


了了常明

諸佛大菩薩真實際:


一片葉,落在哪裡都是歸宿。

一朵花,開在哪裡都是芳香。

一雙腳,走到哪裡都是道路。

一顆心,安到哪裡都是幸福。


心中有陽光,

照到哪裡都是溫暖。

眼中有慈悲,

落在何處皆是摯愛。


變化中的一切,

全然接受,

於歡喜而不執,

於恐懼而無憂,

於逆境而不拒,

用心生活每一天。


弟子問佛:

您既神通又慈悲,

為何還有人受苦?


佛說:

我雖有最大的神通力,

但依然有四件事情是

做不到的。


第一、

因果不可改:

自因自果,

別人是代替不了的。


第二、

智慧不可賜:

任何人要開智慧,

離不開自身的磨練。


第三、

妙法不可說:

宇宙真相

用語言講不明白,

只能靠實證。


第四、

無緣不能度:

無緣之人,

他是聽不進你的話的。

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

佛門廣大,難度無緣之人。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一)

以果地覺,為因地心。

即以如來之萬德洪名,

熏修自己之無明業識,

久而久之,習以成性,

潛通佛智,暗合道妙。

念佛轉識成智,

證入極樂淨土也。

一念相應一念佛,

念念相應念念佛。

感應道交難思議也。

==================


"法華經"

方便品曰:


我雖說涅槃,是亦非真滅,

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

(應無所住,有即非有)

(妙有非有,才是真空)


"法華經"

方便品又曰:

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

於道場知己,導師方便說。

(而生其心,非有而有)

(真空不空,才能妙有)


"龍樹菩薩"云:

萬法為緣起,

猶如水中月,

非真亦非假,

悟此一切者,

不為見所欺。


"金剛經"曰"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這是

不生貪瞋癡三毒煩惱

的般若智慧心。

實相無相,無所不相,

此乃真實的智慧。


無相無不相,

正自性性體之真實相狀。

相不相俱離,

如來藏之真實相狀。


佛法無他,

唯在令人

"澄入"諸法實相而已。

淺言之,

即真實

"覺了"

宇宙人生之真實相耳。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二)

以果地覺,為因地心。

即以如來之萬德洪名,

熏修自己之無明業識,

久而久之,習以成性,

潛通佛智,暗合道妙。

念佛轉識成智,

證入極樂淨土也。

一念相應一念佛,

念念相應念念佛。

感應道交難思議也。

==================


行深般若,

超越對待法;

(不落空有兩邊)

到絕待法的境界上。

(證入極樂淨土)


一切諸相,一切衆生,

五蘊所變現。

五蘊假合,五蘊非有。


四法印: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

涅槃寂靜,緣起性空。


說"心行不可得",

"能執"之意,當下即空。

說"諸法緣生",

"所執"之法,當體是空。


能所雙亡,我法雙空,

了達

諸法一如,一切皆是。

便"恍然大覺",

本是一真法界,

本無人我差別。

(證入極樂淨土)


一切事莫非對待,

有對待便有能所。

有能所便有分別,

有分別便有執著。


少有分別,便是第六識,

所謂我相是也。

少有執著,便是第七識,

所謂我見是也。


放下分別,轉第六識;

放下執著,轉第七識;

二識既轉,我法雙空,

諸法一如,一切皆是。


離相觀性,頭頭是道。

融相歸性,斷妄歸真,

返本還源,復本心性,

回歸

平等一如無二之性體。

(證入極樂淨土)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三)

以果地覺,為因地心。

即以如來之萬德洪名,

熏修自己之無明業識,

久而久之,習以成性,

潛通佛智,暗合道妙。

念佛轉識成智,

證入極樂淨土也。

一念相應一念佛,

念念相應念念佛。

感應道交難思議也。

==================


"徹悟禪師"開示:

真為生死,發菩提心,

以深信願,持佛名號。


''印光大師''開示:


淨土法門,

以"信願行"三法為宗。


必須要

真為了生脱死,

以發

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之大菩提心。


以"深信切願",

念佛

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回歸平等之真如自性)


所謂

以果地覺,為因地心。


如來之"萬德洪名",

熏自己之無明業識。

久而久之,習以成性,

潛通佛智,暗合道妙。


念佛轉識成智,

證入極樂淨土。


一念相應一念佛,

念念相應念念佛。


"大般若經"曰:

一切法

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


不住空有,一道清淨,

念佛轉識成智,

感應道交,難思議也。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2022農曆新年

即將來臨,

祝願大家皆能

學習佛法殊勝的智慧、

淡定從容、清心寡慾,

都能平平安安

渡過疫情終結前的熬煎。

(有驚無險安然的度過)

====================


我有明珠一顆,

久被塵勞關鎖;

今朝塵盡光生,

照破山河萬朵。

宋朝一茶陵郁


分享

學佛心得報告:

一位長時期薰修

正知正見佛法

的學佛者,

由於

佛法的真諦(真實義),

常常為人扭曲與誤解,

為此

他寫下了他的學佛心得

分享給大家如下:


(一)

當我虔誠恭敬

學習般若智慧時:

不是說

我比别人更純潔善良!


而是

我有太多的無明、

無盡的煩惱需要遣除,

因此

我急迫需要

佛陀的智慧

來薰修淨心,

轉變、化解、調伏

我的煩惱習氣業障!


(二)

當我虔誠恭敬

學習般若智慧時:

不是說

我比别人更具足智慧!


而是

我被太多的

傲慢與偏見

所枷鎖與纏縛,

我需要

用謙卑、誠敬、

更廣大的心,

來體會、了悟

無數無邊無際的法界!


(三)

當我虔誠恭敬

學習般若智慧時:

並不是因為

我比别人

好或壞、

優或劣、

高或低!


而是

我明白、相信了

心佛衆生,三無差別,

衆生與諸佛

本來一體平等無二耳!


(四)

當我虔誠恭敬

學習般若智慧時:

因為我只能

愛自己所愛的人,

而佛陀却能

愛自己所恨的人,

並使他們

具足智慧與慈悲,

所以我選擇了學佛!


(五)

當我虔誠恭敬

學習般若智慧時:

不是為了

富貴雙全!


而是為了能夠

及早斷除自己

對一切

名利欲望堅固的執著!


(六)

當我虔誠恭敬

學習般若智慧時:

不是為了人生的

飛黃騰達、一帆風順!


而是為了願意

坦然接受無常與無定,

在任何殘酷的境遇下,

皆能

安忍順受、從容安祥,

猶如諸佛菩薩!


(七)

當我虔誠恭敬

學習般若智慧時:

不是

以愛的發心

來掌控他人!


而是為了

用週到圓融的智慧,

"隨順因緣"、

自利利他、自覺覺他、

以利益一切眾生是也!


(八)

當我虔誠恭敬

學習般若智慧時:

並不是因為

我要逃避人世,

追求空無!


而是深知

日常生活,

處處是道場,

活在當下,

時刻都是在修行!


(九)

當我虔誠恭敬

學習般若智慧時:

我的生命,

並非從此

不再遭遇挫折!


而是

有了佛法的相伴隨,

雖然挫敗與折磨、

盡多不如人意,

但皆能夠

一一善巧的轉化

以成就我的般若修行

"歷事鍊心"!


(十)

當我虔誠恭敬

學習般若智慧時:

我心中

充滿著無盡的感恩!


不但

今生有緣身而為人,

並具備修行的能力,

又有機會遇善知識,

得以"聽聞佛法",

內心感動和愉悅無比,

"學佛因緣"

真是不可思議也!


(十一)

最後、

我學佛後

收穫最大的是

當我虔誠恭敬

學習般若智慧時:

並不是

因為外在有一個神!


而是我發現了:

原來

我本就

具有佛性、

清淨光明體、

如來藏妙真如性!

亦稱為"真如自性"。


**************

我有明珠一顆,

久被塵勞關鎖;

今朝塵盡光生,

照破山河萬朵。

宋朝一茶陵郁

**************


珠海合十/整理編輯


感恩

佛法的殊勝與相應。


南無阿彌陀佛!

打破虛空笑滿腮。玲瓏寶藏豁然開。直饒空劫生前事。六字洪名畢竟該。

  這四句偈意思很深很廣,前面兩句是形容修行人大徹大悟的樣子。『打破虛空』,今天科學家知道時間跟空間都不是真的,說在某種狀況之下等於零,空間沒有遠近,時間沒有前後。科學家現在發現這個理論,但做不到,如果他做到之後,一定是『笑滿腮』「笑滿腮」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法喜充滿,無量歡喜!真的,無始劫以來都侷限在時空裡面,一絲毫都不能轉動。沒有覺悟的人,沒有徹悟的人,在空間有遠近,在時間有前後,前一天,後一天,這是時間。我們講昨天、明天,時間!你不能再回到昨天,你現在也沒有辦法想提前入明天。但是到你功夫成就,科學家講這某種條件你已經取得了,你可以回到過去,也可以看到未來;遠近沒有了,空間維次突破了,這個時候你說多快樂!

  佛法用什麼東西來突破?『打破虛空』。「打破虛空」這一句話不是假設的,是事實,今天科學家為我們做證明。他說在某種條件之下,佛法這個條件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心性裡面沒有遠近,心性裡面沒有先後,心性裡面找不到一樣東西是對立的,所以,心性裡面沒有生佛(眾生跟佛對立),無佛無眾生,一體。這裡頭沒有真妄,沒有邪正,沒有是非,沒有善惡,所以叫一真法界。這個「一真」從理上講,是你心性裡面真的達到清淨寂滅,一念不生,我們常講不起心、不動念,確實。既然不起心、不動念,哪來的分別執著?分別執著是起心動念的粗相,細相都沒有哪來的粗相!遍法界虛空界是一個清淨法身,你證得了。

  所以第二句說『玲瓏寶藏豁然開』,玲瓏是比喻玲瓏剔透寶藏,「玲瓏寶藏」都是講的真心、本性「豁然開」,見性了。心性裡面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才藝,無量的相好,無量的福報,統統現前了。這不是修來的,這是自性本具的,一切眾生平等平等。像山河大地美好風光,凡是住在大地上的人平等的享受,決定沒有絲毫分別執著。一切眾生是一家人,是一體,各個都知道,所以互相尊敬,互相敬愛,互相關懷,互相合作,你說那個世界多美好!那是一真法界。在這個裡面沒有煩惱,沒有災障,沒有苦難,只有天天增長智慧。天天消,還有一點點餘習,那就是什麼?無明煩惱,四十一品無明沒有斷盡。斷無明、開智慧、增福德,天天幹這個,一直達到究竟圓滿,就證得如來果地!「玲瓏寶藏豁然開」。所以這一句是講開悟。真正把自己找到,佛門裡面常講的回頭是岸,這真的回頭了。你找到岸了,才知道這個岸原來這麼樣的豐富,這麼樣的圓滿,一絲毫欠缺都沒有。

  第三句是講的果德,『直饒空劫生前事』,無量劫之前的事情你全都見到,無量劫以後的事情你也見到了。為什麼?時間沒有了。無量劫中迷惑顛倒,過去生生世世迷惑顛倒,造業受報,六道輪迴哪一道都去過。這個時候統統見到了,才知道從前愚昧無知,怎麼會搞這些東西!現在統統明瞭了,明瞭之後再仔細觀察,還有許許多多眾生還沒有覺悟,還沒有回頭,還在繼續搞這些事情,大慈悲心自然生起來。那就赴感應群機,這裡面的眾生有感,你當然就有應。應的時候不是起心動念,如果起心動念那你是凡夫,你已經迷惑了;沒有起心動念,自然的感應。

  感應非常奇妙,跟我有緣的眾生感,我就會應。跟我沒有緣的眾生,他感,我不會應,另外一個人跟他有緣的,他應,我不應。就像什麼?就像我們今天電視裡頭頻道一樣,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頻道,各個不相同。他的感是哪一個頻道的,那個頻道的相自然就顯現出來,這就是佛法裡面常說的,「佛不度無緣之人」。這樣一說我們這些眾生好像都沒有希望了,不是的。每個人都有跟你有緣的佛菩薩,跟你有緣的佛菩薩未必跟他有緣,他也有跟他有緣的諸佛菩薩,所以一切眾生沒有一個不得度。

  這個道理要懂,佛菩薩絕對沒有起心動念,絕對沒有我愛你,我喜歡你,我來度你;那個我討厭,我不喜歡去度他,不是的,這裡頭沒有厭惡,就是過去生中曾經跟你結過緣,那就叫有緣人。這個緣不管是善緣是惡緣都是緣。善惡不要緊,到這個時候善惡沒有了。就怕你不結緣,沒有緣就不行。你要知道這個事實真相,你自自然然會跟一切眾生廣結善緣。為什麼?善緣最好度,結惡緣也是緣,但是我們不再給眾生結惡緣,從今而後與一切眾生結善緣!培養自己純淨、純善的心境,不生煩惱,不再起心動念,不再分別執著,要曉得這個道理,要曉得這個意思。

  最後一句,方法,『六字洪名畢竟該』,這是說一切法門總歸念佛。無量無邊的法門到最後都歸到這個法門,這在什麼地方看?在《華嚴經》上你就看到了。無量法門,八萬四千法門,到究竟圓滿的成就都歸華藏。就是將來你離開六道輪迴,離開六道當然到四聖法界,離開四聖一定到華藏,一真法界。你見到毘盧遮那如來,見到文殊、普賢菩薩,這個時候文殊、普賢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所以最後還是「六字洪名畢竟該」。我們在這個時候得到這個訊息,這個訊息太寶貴。如果善根深厚,福德圓滿,一聽就明白,一聽就接受,一聽世出世間法統統放下,死心塌地念下去,就成功了。

  世出世間法再好再多,到極樂世界去學去。在這個地方我們沒有那麼長的壽命,沒有那麼多的精力,學不了。學太多了對念佛法門產生障礙,所以徹底放下,這一句彌陀念到底,他就成功了。印光大師教我們這個方法,那是諸佛菩薩「一從心向」。他老人家教我們的方法,小道場,不要搞大道場,大道場你要操心,你要分心,小道場容易維持,搭個小茅蓬都行,那都是無比殊勝的道場。二十個人在一起共修,不化緣,頭一條。為什麼?化緣你沒有辦法離貪瞋癡,頭一個,不化緣,不做會(不做法會),不傳法(不收徒弟),不傳戒,不應酬經懺佛事,也不講經。為什麼?統統放下,世出世間法都放下,專一念佛。每天功課跟普通佛七相同,這就是真正懂得「六字洪名畢竟該」,這六字洪名統攝一切佛法,一切佛法的精髓!你還搞別的幹什麼?

  但是問題在哪裡?必須真正明瞭通達,他才肯修。要教人明瞭通達,不講經不行,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講了四十九年,四十九年講經的目的都是勸我們念佛。所以勸導我們念佛求生淨土,在世尊的經典當中,我們中文翻譯的大概將近有兩百種經論,都講到求生淨土。專講求生淨土的是三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專講。附帶講的,古人講千經萬論,我們千經萬論是沒有看到,但是看到現在中文流通的經典裡面將近兩百種。可見得佛勸導人往生淨土,常常講,常常說。

  佛一生所說的經大部分沒有流傳到中國來,這是因為當時交通非常不方便,路途這麼遠。無論是印度的高僧大德,還是中國的法師到印度去取經去的,總是精挑細選適合中國人口味的,中國人很愛好、喜歡的,挑這些東西先傳來。所以傳到中國來的很有限,不是完全傳到中國來。歷經將近三千年,許許多多典籍都失傳,很幸運的,傳到中國來保存下來了。以後一部分傳到西藏,傳到西藏比較晚,唐朝文成公主嫁到西藏,西藏的佛法是文成公主帶去的。所以它比我們中國差不多是晚一千年。

  西藏距離印度近,所以這些梵文經典傳到西藏。西藏是高山,運輸也非常艱難,這是我們能夠想像得到的,所以也不是全部傳到那邊去的,也是一部分。藏傳的經典跟漢傳的經典,兩下比較大致相同。藏文有的,漢文也有,只有極少數,漢文有的,藏文沒有,藏文有的,我們漢文沒有。但是在過去通過互相翻譯,藏文沒有的從漢文翻譯,翻譯成藏文,漢文沒有的,從藏文翻譯成漢文,現在大致差不多平衡。

  最後你看看歸華藏,華藏歸淨土,特別在《華嚴經》上我們讀到的,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六字洪名畢竟該」!許許多多人把這一句阿彌陀佛忽略了,認為這個很普通,這個不希奇,三歲小孩也會念,老太婆也會念,「南無阿彌陀佛」有什麼希奇!真的不希奇。什麼原因?輕慢心!我們記住,世尊給我們講了一句真理、真話,「一切法從心想生」。你的心尊重,這一句名號產生的效果不可思議。你的心地很輕慢,根本沒有瞧得起它,隨便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它就不起作用。雖然不起作用,但是這一稱南無阿彌陀佛,你阿賴耶識裡頭落個種子,這個種子無比珍貴,這個種子永遠不壞。不知道到哪一生哪一劫,你遇到善緣,你的業障消得差不多了,這個種子起現行,你還是念佛往生淨土,不可思議!

  「名號功德不可思議」,這一句話很多人聽得耳熟,但是並不懂。名號究竟有什麼利益,不懂!我們在講經的時候講過不少遍,希望大家要記住,希望大家細心去體會。我們在這一生中無比的幸運,明白了名號功德。如果能夠信願受持,那你這一生超凡入聖,這一生永脫六道十法界,這還得了!你今天成就不了,是什麼?你對於六道十法界放不下,那你就去不了,這就把你這一生耽誤掉了!所以我常常給同學們說,發心講經好,難得,諸佛讚歎;發心進念佛堂,那你成佛去了。所以在念佛堂領眾念佛的功德超過講經法師。

  講經法師天天勸,人家未必相信。念佛堂是已經相信,不相信他怎麼會進念佛堂?只有信的程度差別不一樣,總有一兩個程度好的,念佛堂真往生了。一個往生就是一個成佛去了。你看大慈菩薩勸人念佛的偈子,你能勸兩個人念佛,就是兩個往生,你所勸導的人裡頭有兩個人真正念佛往生,那個功德就勝過你自己念佛。如果你所勸的人有十幾個人往生,你的福德就無量無邊。能有幾百個、上千人,你所勸的這些人往生了,你是真正的菩薩。能夠上萬的人,那你是阿彌陀佛再來的。大慈菩薩勸人念佛的偈子!茗山老法師,是我請他寫的,寫了我們印出來,現在在我們的齋堂前面掛了一張。

  講經是勸導、是接引,很重要。為什麼?沒有人講經沒有人知道念佛的好處,不知道西方世界跟娑婆世界的真相。講經的法師把它講清楚、講明白,讓大家省悟過來,省悟過來最重要的是要到極樂世界去。到極樂世界去不是在講堂,在念佛堂,所以大家千萬不能夠輕視;講經的法師好,我們大家尊敬他,念佛的法師瞧不起他,這顛倒!信、解、行、證,講經的法師是幫助人「信解」,念佛堂裡面這些法師是幫助大家「行證」。由此可知,信解行證要相輔相成。講堂跟念佛堂不能對立,對立兩面都破壞,要知道它是一體,所以要互相讚歎。若要佛法興,除非僧讚僧。若要淨土興,講經法師要知道讚歎念佛堂的法師,念佛堂的法師要懂得讚歎講經的法師,淨土就興起來了。信解行證,缺一不可。

  所以,這首偈二十八個字,義理、境界無窮無盡,這是理一心不亂的境界。諸佛菩薩、真善知識,希望我們在這一生當中都能夠契入這個境界。

淨空老和尚開示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200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