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Q666常常薰修重要PO

有人問釋尊.佛法在那裡.

尋尋又覓覓.一年復一年.

汝不知佛法.就在內心中.

若是悟心性.不再煩惱轉.

大地及山河.皆是如來現.

我心若清淨.佛在我心中.

流星劃黑夜.靈山放毫光.

南無阿彌陀佛普愿諸位!

佛子如理思維如法而行!

持之以恆方能安心如意!

行解相資究竟常樂我淨!

(一)

修淨業的念佛人,

"印光大師"文鈔,

不可不讀,

此乃

淨土念佛人的寶藏。

求生淨土,依教修行,

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

**************************


''印光大師''開示:


無論在家出家。

必須上敬下和。

忍人所不能忍。

行人所不能行。

待人之勞。成人之美。

靜坐常思己過。

閒談不論人非。

行住坐臥。穿衣吃飯。

從朝至暮。從暮至朝。

一句佛號。不令間斷。

或小聲唸。或默唸。

除唸佛之外。不起別唸。

若或妄念一起。

當下就要教他消滅。

常生慚愧心及懺悔心。

縱有修持。

總覺我功夫很淺。

不自矜誇。

只管自家。不管人家。

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

看一切人都是菩薩。

唯我一人實是凡夫。

果能依我所說修行。

决定

可生西方極樂世界。


************************

諸惡莫作。衆善奉行。

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


珠海合十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二)

修淨業的念佛人,

"印光大師"文鈔,

不可不讀,

此乃

淨土念佛人的寶藏。

求生淨土,依教修行,

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

**************************


"印光大師"開示:


衆生者,未悟之佛。

佛者,已悟之衆生。


"心性本體",

平等一如,無二無別。


苦樂之受用,

天地懸殊者,

稱性順修,背性逆修

之所致也。


其理甚深,不易宣說。

欲不費詞,姑以喻明。

(稱性順修,即合覺離塵)

(背性逆修,即離覺合塵)


諸佛

致極修德,徹證性德。


譬如

大圓寶鏡,其體是銅。

知有光明,日事揩磨。

施功不已,塵盡光發。

高臺卓豎,有形斯映。

大而天地,小而塵毛。

森羅萬象,炳然齊現。


************************

正當

萬象齊現之時,

而復

空洞虛豁,了無一物。

諸佛之心,亦復如是。

************************


斷盡煩惱惑業,

圓彰智慧德相。

盡來際以安住寂光,

常享法樂。

度九界以出離生死,

同證涅槃。


衆生

全迷性德,毫無修德。

譬如

寶鏡蒙塵,不但毫無光明,

銅體亦被鏽遮,而不復現,

衆生之心,亦復如是。


若知

即此銅體不現之廢鏡,

具有照天照地之光明。


從兹

不肯廢棄,日事揩磨。

初則

略露銅質,

次則

漸發光明。


倘能極力儘磨,

一旦塵垢淨盡,

自然遇形斯映,

"照天照地"矣。


然此光明,鏡本自具。

非從外來,非從磨得。

然不磨,

則亦無由而得也。


衆生"背塵合覺",

返妄歸真,亦復如是。

漸斷煩惑,漸增智慧。


迨至

功圓行滿,

斷無可斷,證無可證。

圓滿菩提,歸無所得。


神通智慧,功德相好,

彼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了無異致"。


然雖如此,

但復本有,別無新得。


唯任性德,不起修德,

則盡未來際,

常受

生死輪迴之苦,

永無

復本還元之日矣。


節錄自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一七五頁


珠海合十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三)

修淨業的念佛人,

"印光大師"文鈔,

不可不讀,

此乃

淨土念佛人的寶藏。

求生淨土,依教修行,

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

**************************


"般若心經"云:

觀自在菩薩,

行深

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印光大師"開示:

(節錄)


又,二空(二執),

我空(我執),法空(法執)。


我空(我執)者:

謂於五陰,

色、受、想、行、識中,

了知

若色、若心,

(色即色法,下四即心法)

悉皆因緣和合而生,

悉皆因緣別離而滅,

了無

主宰之"實我"可得。


法空(法執)者:

於五陰法,

了知

當體全空。

心經''照見五蘊皆空",

即是其義。


只此

法空之理,即是實相。

破無明,證實相,

故曰

度一切苦厄也。


實相者:

法身理體。

圓離

生滅、斷常、空有等相,

而為

一切諸相之本,

最為真實,故名實相。


此之實相,生佛同具。

而凡夫,二乘,

由迷背故,不能得其受用。


喻如

"衣裏明珠",

由不知故,不免貧窮;

非曰

在迷凡夫與證真諦之二乘,

無此"理體"也。


悟者/

了了分明,

開門見山,撥雲見月;

又如

明眼之人,親見歸路;

亦如

久貧之士,忽開寶藏。


證者/

就路還家,息步安坐;

亦如

持此藏寶,隨意受用。


悟/

大心凡夫,能與佛同。


證/

初地不知二地

舉足下足之處。


************************

識此悟證之義:

自然

不起上慢,不生退屈;

求生淨土之心,

"萬牛亦難挽回"矣。

************************


節錄自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一八三頁


珠海合十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四)

修淨業的念佛人,

"印光大師"文鈔,

不可不讀,

此乃

淨土念佛人的寶藏。

求生淨土,依教修行,

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

**************************


"般若心經"云:

觀自在菩薩,

行深

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印光大師"開示:


衆生一念,與佛無二,

由迷而未悟,

"全智慧德相",

"煩惱業苦海"。


心本是一,

迷悟/殊,

苦樂/異矣。


是知

"一念心性",

本是智慧功德海,

煩惱障蔽,無智慧照了,

則全體成煩惱業苦海。


智慧覺照之,

即"煩惱業苦海",

成"智慧功德海"。


''華嚴經''云:


一切衆生,

皆具如來智慧德相,

但以

妄想與執著,

(我法二執是)

而不能證得。


若離妄想,

則一切智,

無礙智,則得現前。


是知

最初一著,

唯"智慧"為要。


有智慧則,全妄即真;

無智慧則,全真成妄。

慧海之義,如是如是。


節錄自

"印光大師"文鈔三編238頁


**************************

"放下就是,放下智慧"。

轉煩惱業苦海(緣起法),

為智慧功德海(法身偈)。

**************************


珠海合十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五)

修淨業的念佛人,

"印光大師"文鈔,

不可不讀,

此乃

淨土念佛人的寶藏。

求生淨土,依教修行,

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

**************************


"印光大師"云:


一切衆生,皆有佛性。

佛與衆生,心行受用,

絕不相同者,何也。


以佛則背塵合覺,

衆生則背覺合塵。

佛性雖同,

迷/悟迥異。

故致

苦/樂,昇/沈,

天淵懸殊也。


==============

若能

詳察"三因佛性"之義,

則無疑不破,

無人不欲修習矣。

==============


三因者,

正因,了因,緣因也。


(一)

正因佛性


吾人即心本具之妙性,

諸佛所證真常之法身。

此則

在凡不減,在聖不增。

處生死而不染,

居涅槃而不淨。

衆生徹底迷背,

諸佛究竟圓證。

迷證雖異,性常平等。


(二)

了因佛性


此即

正因佛性所發生之正智。

以或由知識,或由經教,

得聞正因佛性之義,

而得了悟。


知由

一念無明,障蔽心源。


不知"六塵境界",

當體本空,認為實有。


以致

起貪瞋癡,造殺盜淫。

由惑造業,因業受苦。


反令正因佛性,

為起惑/造業/受苦/之本。


從兹了悟,

遂欲

反妄歸真,冀復本性也。


(三)

緣因佛性


緣即助緣。

既得了悟,

即須修習種種善法,

以期

消除惑業,增長福慧。


必令所悟本具之理,

究竟親證而後已。


請以喻明。

正因佛性,

如鑛中金,如木中火,

如鏡中光,如穀中芽。


雖復本具,若不了知,

及加烹煉鑽研磨礱

種植雨澤等緣,

金火光芽,

永無發生之日。


是知

雖有正知,若無緣了,

不能得其受用。


此佛

所以視一切衆生皆是佛,

而即欲度脱。


==================

衆生由不了悟,

不肯修習善法,

以致

長劫輪迴生死,莫之能出。

==================


如來於是

廣設方便,隨機啓迪。

冀其

返妄歸真,背塵合覺。


節錄自

"印光大師"

文鈔菁華錄/一七八頁


珠海合十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六)

修淨業的念佛人,

"印光大師"文鈔,

不可不讀,

此乃

淨土念佛人的寶藏。

求生淨土,依教修行,

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

**************************


"印光大師"開示:


此心(即自性)

周徧常恒,如虛空然。

吾人

由"迷染"故,

起"諸執著"。


譬如虛空,以物障之,

則便不周徧,不常恒矣。


不周徧,不常恒者,

乃"執著妄現",


豈"虛空果"

隨彼所障之物,

遂不周徧,不常恒乎。


是以

"凡夫之心",

"如來所證"

之不生不滅之心,

"了無有異"。


其異者,

凡夫"迷染"所致耳。

"心體"原有改變也。


***********************

彌陀淨土,

總在

吾人"一念心性"之中。

"蕅益大師"

所謂信"自性"中,

實有

西方現成佛道

之彌陀如來。

唯心中實有

莊嚴之極樂世界。

深心弘願。決志求生。

***********************


則阿彌陀佛,

我心本具。

既是我心本具,

固當常念。


既能常念,

則"感應道交",

修德有功,性德方顯;

事理圓融,生佛不二矣。


故曰:

以我具佛之心,

念我心具之佛,

豈我心具之佛,

而不應我具佛之心耶。


節錄自

"印光大師"

文鈔菁華錄/一七0頁


珠海合十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七)

修淨業的念佛人,

"印光大師"文鈔,

不可不讀,

此乃

淨土念佛人的寶藏。

求生淨土,依教修行,

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

**************************


信願念佛,

求生於"自己"

心具心造心作心是

之西方。


"印光大師"開示:


此之心性(即自性),

具無量德(萬德)。

不變隨緣,隨緣不變。

在凡不減,在聖不增。


"迷悟"之不同,

"十界"之差別。


即此十界,

一一無非

心具心造心作心是。


求生西方,即真無生。

以生乎

心具心造心作心是之西方,

非彼執理廢事,空有其名,

實無其境之西方也。


決定生、

而無有生相,

決定無生、

而無有無生之相、

之生無生也。


"信願念佛",

求生於

"自己"

心具、心造、

心作、心是、

之西方,

雖生

而無有生相,

雖無生

而"不住"無生之相。

"生無生論"之大旨也。


節錄自

"印光大師"

文鈔菁華錄/一七一頁


珠海合十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