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p華嚴自性念佛福慧雙修

古德修行,

必須

"先悟"本性(真如自性)。

古人"證道"比今人多者,

其最要原因,實在於此。

一五一、的示修功

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1、「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八個字,直將性體顯示出來,俾大眾開眼認明。即復將修此證此之功夫,的的指出,令大眾舉步,方能達到目的也。

2、古德修行,必須先悟本性。古人證道比今人多者,其最要原因,實在於此。

3、以無我修一切善法。是明任是何法,平等平等。以此平等心,觀一切法,隨應而修,不可存高下心也。『善法』,即指布施。布施攝六度萬行。

4、以無分別執著心,『修一切善法』。則合於諸法如義,成法身之因也。福慧雙嚴,成報身之因也。圓修一切,得方便智,成應化身之因也。既是稱性圓修,故能性德圓明,三身顯現,而成無上正等覺。故曰『得』也。

5、行廣大行者,先於境緣上一切法不住。後則於起心動念時,一切法不住。使知能執者,乃不可得之妄念,非真心也。又說諸法緣生,使知一切法,皆是幻有,了不可得。

6、發廣大願,則不取法。行廣大行,則不取非法。法與非法,既皆不取。則我人眾壽,四者皆無。則法與非法,了不可得矣。而常住真心,所謂「是法平等無有高下」者,便了了而得。即「信心清淨則生實相」是也。

一五二、結無能所

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非善法。是名善法。

1、以無我修一切善法。是約能修邊遣。非善名善,是約所修邊遣。有能有所,便是分別執著。我相我見仍在。故當遣之罄盡。要用無分別執著之心去修,便得菩提。

2、法即無法,無修而修。修一切善法時,便觀照非善名善。若其心中見有善法,即是我見。即非以無我修一切善法。

3、此節經文,實乃結示開經以來諸義。即是開經以來所說諸義,無非令以無我修一切善法,以證平等之性。至此乃為點明耳。

4、此經最初「發大願、行大行」兩段,是開章明義。以後約略計之,結示已有五次。前後自有其淺深次第。

第一次(三○節),「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結度生不住相,布施不住相之義。

第二次(五一節),「應如是生清淨心」一段。結廣行六度應無所住。為令空有不著,俾如實空如實不空之自性清淨心現前耳。

第三次(八六節),「應離一切相發菩提心」一大段。結離相方是發菩提心。不但二邊不著,並不著亦不應著。

第四次(一二○—一二三節),「諸法如義,無實無虛,一切皆是等」一大段。結約果位,以示證得清淨心者之境界,是一法不住的、法法皆如的、是無我的。一塵不立,將微細之分別執著遣除淨盡,乃能證佛所證耳。

第五次(一五○—一五二節),今次乃是明白開示,一切法性本來平等,無有高下。故一一法皆不可分別執著。菩提法如是,一切善法亦如是。

5、用無分別執著之心,修無有高下、平等平等之一切善法,便契法性,便見寂照同時之本來面目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