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迷與悟/印光大師()

(一)

明白了、覺悟了,

原來

自己本來是佛。

==============

無始劫來,輪迴六道,

顛倒夢想於

"惑業苦"三障,

總由煩惱惡業,

感斯生死苦果,

無救無歸,無依無託,

盲無慧目,不能自出。

"印光大師"開示:

(二)(三)

信願念佛,

求生於自己

心具心造心作心是

之西方。

=================

信願念佛,

求生於自己

心具心造心作心是

之西方。

十界,迷悟之差別,

一一無非

心具心造心作心是。

(一)

明白了、覺悟了,

原來

自己本來是佛。

==============


無始劫來,輪迴六道,

顛倒夢想於

"惑業苦"三障,

總由煩惱惡業,

感斯生死苦果,

無救無歸,無依無託,

盲無慧目,不能自出。


"印光大師"開示:


衆生者,未悟之佛。

佛者,已悟之衆生。


"心性本體",

平等一如,無二無別。


苦樂之受用,

天地懸殊者,

稱性順修,背性逆修

之所致也。


其理甚深,不易宣說。

欲不費詞,姑以喻明。


節錄自

"印光大師"

文鈔菁華錄/一七五頁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二)

信願念佛,

求生於自己

心具心造心作心是

之西方。

=================


"印光大師"開示:


此心(即自性)

周徧常恒,如虛空然。

吾人

由"迷染"故,

起"諸執著"。


譬如虛空,以物障之,

則便不周徧,不常恒矣。


不周徧,不常恒者,

乃"執著妄現",


豈"虛空果"

隨彼所障之物,

遂不周徧,不常恒乎。


是以"凡夫之心",

與"如來所證"

之不生不滅之心,

"了無有異"。


其異者,

凡夫"迷染"所致耳。

"心體"原有改變也。


***********************

彌陀淨土,

總在

吾人"一念心性"之中。

"蕅益大師"

所謂信"自性"中,

實有

西方現成佛道

之彌陀如來。

唯心中實有

莊嚴之極樂世界。

深心弘願。決志求生。

即是此意,編者敬註。

***********************


則阿彌陀佛,

我心本具。

既是我心本具,

固當常念。


既能常念,

則"感應道交",

修德有功,性德方顯;

事理圓融,生佛不二矣。


故曰:

以我具佛之心,

念我心具之佛,

豈我心具之佛,

而不應我具佛之心耶。


節錄自

"印光大師"

文鈔菁華錄/一七0頁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三)

信願念佛,

求生於自己

心具心造心作心是

之西方。

=================


"印光大師"開示:


此之心性(即自性),

具無量德(萬德)。

不變隨緣,隨緣不變。

在凡不減,在聖不增。


"迷悟"之不同,

"十界"之差別。


即此十界,

一一無非

心具心造心作心是。


求生西方,即真無生。

以生乎

心具心造心作心是之西方,

非彼執理廢事,空有其名,

實無其境之西方也。


決定生、

而無有生相,

決定無生、

而無有無生之相、

之生無生也。


"信願念佛",

求生於

"自己"

心具、心造、

心作、心是、

之西方,

雖生

而無有生相,

雖無生

而"不住"無生之相。

"生無生論"之大旨也。


節錄自

"印光大師"

文鈔菁華錄/一七一頁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此心(即自性)

周徧常恒,如虛空然。

吾人

由"迷染"故,

起"諸執著"。


譬如虛空,以物障之,

便不周徧,不常恒矣。


不周徧,不常恒者,

"執著妄現",

虛空果

隨彼所障之物,

不周徧,不常恒乎。


是以

凡夫之心,

如來所證

"不生不滅"之心,

"了無有異"。


其異者,

凡夫"迷染"所致耳。

"心體"原有改變也。


***********************

彌陀淨土,

總在

吾人"一念心性"之中。

蕅師

所謂信"自性"中,

實有

西方現成佛道之彌陀如來。

唯心中實有

莊嚴之極樂世界。

深心弘願。決志求生。

即是此意,編者敬註。

***********************


阿彌陀佛,我心本具。

既是

我心本具,固當常念。

既能常念,

"感應道交",

修德有功,性德方顯;

事理圓融,生佛不二矣。


故曰:

以我具佛之心,

念我心具之佛,

豈我心具之佛,

不應我具佛之心耶。


(文鈔菁華錄/170頁)


此之心性(即自性),

具無量德(萬德)。

不變隨緣,隨緣不變。

在凡不減,在聖不增。


"迷悟"之不同,

"十界"之差別。


即此十界,

一一無非

心具心造心作心是。


求生西方,即真無生。

以生乎

心具心造心作心是之西方,

非彼執理廢事,空有其名,

實無其境之西方也。


決定生、

而無有生相,

決定無生、

而無有無生之相、

之生無生也。


"信願念佛",

求生於

"自己"

心具、心造、

心作、心是、

之西方,

雖生

而無有生相,

雖無生

而"不住"無生之相。

"生無生論"之大旨也。


(文鈔菁華錄/17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