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全真在妄/所有真實功德就在妄想當中

淨界法師 2020/10/06/佛弟子文庫

出離心、慈悲心、菩提心

黃念祖老居士 2011/07/29/佛弟子文庫

了解自己,看清內心的相貌

淨界法師 2015/10/11/佛弟子文庫

一心念佛,別留戀這個假殼子

2016/08/23/佛弟子文庫

《念佛人不要忽略般若智慧的重要》

慧律法師 2010/10/11/佛弟子文庫

「有因緣碰到佛法的人,也想修行,但是,卻認為自己很行,起大我慢,別人稍微看法跟他不一樣的,就說別人是魔,好像不跟他修同樣的法門,是一種罪過。有的人弘揚了某一個法門,就一直排斥其他的法門,這不是佛陀正確的思想。」

「其實禪跟淨本來就是不二的東西,用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那是一個餌啊,那就像釣魚的一個餌啊!我們釣魚,不是要下一個餌嗎?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句就是餌,告訴你:最方便也是最究竟,念佛總比沒有念好,慢慢有一天,你的經教,你心開意解,漸漸進入狀態,佛陀說:到最後要進入什麼?要三摩地,就是進入三昧的狀態,沒有三昧,不可能成就佛道的。」

「現在末法時期,動不動就說他是觀世音菩薩再來的,有的人自稱,他是六祖惠能大師再來的,有的人自己認為是文殊師利菩薩再來的,這在後面的《楞嚴經》就講得很清楚了,叫做泄佛密因,告訴你:真正菩薩來的,一句都不能講,是佛所禁止的,他是真的菩薩來,他也不能告訴你。千萬不要被外面的五花八門,惑亂你的清淨自性。現在都是這樣子,搞得不倫不類,妖言惑眾,眾生因為沒有正法眼藏,也沒開般若的智慧,分不清楚哪個是正法,哪個是邪法,在某一個時間,某一個空間,他只能接收到某一些少許的法,他就覺得很知足,就覺得這個是一個善知識,是一個大善知識,他就傾心的依附他,不曉得他把你引導,一盲引眾盲,相將入火坑,都不知道!」

「我看有的寫那個註解,寫得多嚴重,說:末法時期不修淨土法門,簡直是喪心病狂!嚴重啊!修念佛法門的人,就好像如果不跟著他一樣,就統統是不足以談,統統把你判作敵對。所以,有一個高僧大德那一句話,我非常的讚歎,他說:一直強調末法時期,忽略了大般若智慧的重要。講得真是好!唉,末法了!這些大般若智慧統統不要研究。以前叫做信解行證,我現在就是念南無阿彌陀佛,誦一部《無量壽經》,再來就等死,等阿彌陀佛來接引。中間的煩惱怎麼辦?不要管它!他不知道說中間這個煩惱,我現在聽了淨土法門,我現在不解究竟的如來實義,我沒有辦法解決這個煩惱,臨命終能做得了主嗎?現在情緒都控制不住,臨命終再加上病痛,你能做得了主嗎?」

「更糟糕的,下焉者不學不修,持一法二法,自以為大,喔!這個太多了,末法時期實在是太多了,只要持一法,一句佛號,一部經論,就認為不得了了,自以為大了!八大宗派都是契入畢竟空嘛,只是手段,方法不一樣而已嘛!是不是?契入究竟三昧畢竟空,答案都是真如自性平等。因此只要動一個念頭說:我修得比你行!這一句就壞了,只要認定說:我這一宗決定比你那一宗還好!動到這個念頭,也壞了清淨心。為什麼?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好好的體悟佛的用心良苦,不能一味的執著自己的法門最高超,最殊勝,讚歎得不得了,把其他的宗派貶低到一文不值,不跟你看法相同,像是罪人,惡人,罪不可赦之人一樣的,這個是哪門子的佛法呢?這連佛的心,門都沒摸著邊兒,是不是?談什麼修行呢?」

「諸位比丘!我們一定要好好的,有骨氣,有志氣,要承擔如來的家業,荷擔其弘揚正法的責任,不可以加自己的種種錯誤的知見,一切講經說法,都必須依佛的知見來弘揚,不可因為個人的情緒,或個人執著某一個角度,不了悟究竟的平等究竟空性的法門,在哪一種知見大做文章,修了這一宗,突顯這一宗,把其他的八大宗派批評得一文不值,諸位!這絕對不是正法。正法絕對不是這樣子的。因為每一個修行人,無論是出家,無論是在家,因為他的時間,空間性不一樣,所以,我們要尊重每一個宗派,八大宗派。」

「我們修大乘佛教,大家都祈求往生極樂世界;但是念佛少了兩種功夫;一,三昧,二,一心不亂,都沒有這種功夫。忽略了這兩種功夫,所以,生死不得自在,念佛不得力,經教不通,心性也不明,也不聽經,也不聞法,關起門來,就是念南無阿彌陀佛;我要了生死,我要往生極樂世界!我也要往生極樂世界,何況你呢!是不是?他們認為:我這樣叫做專修!我說:沒有妄念叫做專修,不是誦一本經叫做專修;也不是念一句佛叫做專修。這一句佛,要念到有三昧的功夫;這一句佛,要念到一心不亂的功夫。很多的大乘法師在弘揚淨土,缺少了這個正確的觀念,所以,看起來很多人都在念佛,了生死自在的,沒有幾個人,問題就出在這個三昧和一心不亂,問題就出在這個地方。我們總認為,念兩,三句佛,拜幾拜佛,拜個八十八佛,就叫做修行;我告訴你:用一句國語的話:差遠了!這個離道十萬八千里。」

「因此如果有人告訴你,經教不要聽,心性不必悟,你就念南無阿彌陀佛!經典也不要看,也不聽經,也不聞法,我說:這個教育是錯的,而且是嚴重錯誤的!除非我們年歲太大了,今天如果說八十歲才聽到佛法,接近黃昏的年齡了,實在沒有辦法,在經教,心性也沒有辦法,這個是迫不得已的,趕最後一班車。」

在座諸位法師和居士,千萬不能說自己證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千萬不能說自己是菩薩再來的。如果有人告訴你,他是文殊師利菩薩,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再來的,你馬上要離開,這個人犯大妄語!知道吧?有人告訴你說:我是六祖再來的!二話不說,聽都不要聽,袖子一卷走人!犯大妄語戒!(中略)

故知,破魔之事無他,也就是:

一,多聞,研求。所以,師父一再開示,不能說一句佛號念到死,一部《無量壽經》誦到死,其他都不聽經,不聞法,這樣子沒有辦法成就,應當理解佛陀的大般若智慧;應當理解佛陀的涅槃妙心,從一實相,然後,好好的來念佛。(中略)

二,持心不貪世間一切,尤其是財,色,名,利,權,位等。(中略)

三,任何時候,境界現前時,立即覺知。

四,持心不動,不信它,不隨它,也不喜歡它,也不悲泣它,(不以所見境界為喜,為悲,乃至自以為尊,為勝等)。就是不能起驕傲的念頭,要牢牢記住這一句話,五十種魔事,奈何不了你。所見一切境界,也不能歡喜得不得了,忘記繼續念佛,繼續求生極樂世界。所以,老實告訴諸位一句,就是,你今天念佛念到見到南無阿彌陀佛,西方三聖,也不可以動一念說:喔!我已經是聖人了,我很有修行了!不可以,這個很容易墮入魔的。見西方極樂世界現前,如是見,如是無所見,一心念佛,還是求生極樂世界,不理它,不管它,臨命終,自然轉化這個清淨念,為極樂世界蓮池裡面的蓮花,蓮花化生。

總而言之,修行者要完全不遇障難,可以說是不可能的;要完全沒有境界現前(不論善境界或惡境界),也不太可能。但我們不能期求完全沒有障難或魔事,而應希望我們有能力剋服障難及破除魔事。又,境界不在善惡,只要自心不貪愛取著,便都不成問題;【只要自心不貪愛取著】,這個要畫雙紅線,這個就是破魔的秘笈,你什麼統統要放下,你管它放光,見佛,見光,見花,聞香,你統統放下,這個就不成問題;要是動一個貪著,就麻煩大!若自心貪著,即使是善境界也會變成魔事。這一點就是佛在本節經文中一再強調的:於每一重陰魔之末,佛都會說:斯但功用,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中略)

現在學佛的,經教不看,心性不明,稍微一點點就不得了,成狂妄之徒。看了《楞嚴經》,生大慚愧心,佛陀教我們,千萬不作聖解。而眾生之所以會得少為足的原因,都是由於在初發心時,沒有依於正信而發大心;而之所以不能發大心的緣故,也都是由於正信,正知見不足。所以,師父告訴大家:這個世界,絕對不是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可以解決的,你一定要記住師父這一句話,信解行證,少一個步驟都不行。你要對佛有信心;你要解如來的真實義,行,就是很重要,要腳踏實地,修行是點滴的功夫,絕對沒有辦法一蹴即成,不可能的!所謂的頓悟,也是由漸悟,福慧慢慢具足,一剎那之間,那個叫做頓悟。(中略)所以,六祖那一種頓悟,不是今生今世,一生一世修來的,那是示現的,知道吧!六祖也是累積百千萬劫,號稱為東方如來,在我們漢地示現頓悟。人家念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五祖教他,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人家就大悟,就成為一代祖師了!六祖怎麼來的,他是累積塵點劫,慢慢慢慢修學,然後,在今生今世來漢地出生,然後,一剎那之間,聽到五祖開示,恍然大悟!(中略)因此我們要了解,修學佛道,絕對不是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誦一句《無量壽經》,就可以搞定它的,這不可能的,這絕對沒有辦法的!果真你也能夠萬緣放下,一念佛號提起,誦一部《無量壽經》,而得成就,我恭喜你,那你是宿世大有善根的,你也不是簡單的人。但是,一般沒有辦法的,說:老實修行,老實修行,老實念佛,老實念佛,你以為這麼簡單喔?什麼叫老實?沒有妄叫做老實嘛!是不是?什麼叫做專一呢?不起分別心叫做專一嘛!是不是?你誦一部經,妄念那麼一大堆,這個叫雜修啊!我誦無量部經,心都專注在不生不滅的真如自性,這叫專修啊,你要弄清楚啊!專修和雜修,還是在心性功夫裡面論斷的。念一部經叫做專,你真的專的下來嗎?那就是以少為足。

以上文字為慧律法師在《楞嚴經》中的開示

全真在妄/所有真實功德就在妄想當中

淨界法師 2020/10/06/佛弟子文庫

蕅益大師這個地方給我們一個什麼樣的觀念?就是說我們一念心性是全真在妄,全妄在真。凡夫一念的迷,所以全真在妄;諸佛菩薩是一念的覺悟,全妄即真。「全真在妄」這句話是值得我們去了解。我們都喜歡把真實的心性找到,說還我一個本來面目,但是本來面目在哪裡呢?本來面目就在妄想當中。

我們那個時候,研究《楞嚴經》的時候我們班上有一個同學,很聰明,這個人非常聰明,很可惜後來修密教去了。他是我的同班同學,也是我師兄弟。

他問海公一個問題,問得很好,他問反聞聞自性。我們這一念心聽到聲音,說你為什麼聽到聲音呢?聽到聲音的,那個能聽的是誰?反聞就聞自性。他問海公說,我們現在沒有自性啊,我們聞到的是自己的妄想啊,那怎麼是反聞聞自性呢?我們現在自性沒有現前,我們迴光返照「你從什麼地方來」,當然我們接觸的是自己的妄想。這個問題諸位怎麼回答?海公實在是高手。

海公說,這個妄想的本質就是自性,全真在妄,不是離開了妄想有另外一個自性,不是這個意思。它是一個妄想,但是你不斷地聞,聞久了它就變化了,就變成自性了,就還它本來面目。你就是不斷地用正法去熏習,不思議熏,不思議變。

我們這樣子想好了。你剛開始就是一念不覺,就是無明熏習真如,就慢慢地變成這個樣子。你現在把它反熏回去,你用正法去熏習它,它就慢慢地開始返妄歸真,還是這一念心嘛!

海公說,你成佛的時候那一念心就是你現在打妄想的心,只是你後來經過佛法的熏修,慢慢地從迷惑轉成覺悟,如此而已。不是說你現在打妄想的心是這個心,然後成佛又換另外一個心,不是這個意思,這樣就不合乎大乘的不二法門了。

比方說,你睡覺的時候是一念的夢心,夢裡明明有六趣,你夢到做一個大國王,內心有不可思議的力量。你醒來的時候,還是一個一般的凡夫。那你做夢的時候那一念心跟醒來的心還是一樣啊,只是一個是在夢,一個是醒過來,如此而已。你躺在床上,你那一念心還是那一念心嘛。

所以你不要以為你現在這個妄想沒有用,你現在的妄想有很大的作用,因為真實的功德就在這一念妄想當中,問題是你怎麼樣去熏修,迴光返照,讓它熏修,讓它不思議熏不思議變,慢慢地把它帶回家去,只就是這一念心。

所以這個地方蕅益大師說,凡夫你要知道一個觀念,全真在妄,所有真實的功德就在你妄想當中,問題是你怎麼把它轉變。這段經文有這一層意思。

了解自己,看清內心的相貌

淨界法師 2015/10/11/佛弟子文庫

在《楞嚴經》裡面,修假觀,第一個,先了解自己,你這個人的優點在哪裡、缺點在哪裡,看你內心的相貌。

智者大師把內心的相貌分成四種。

第一個叫作增上的惡念。

我們心中有很多的念頭,增上就是很堅固的惡念,有些人殺生,有些人偷盜,有些人邪婬,有些人妄語,各式各樣的惡念。你一定先了解自己,才能夠改變自己。你看看你內心當中有沒有哪些是特別堅固的、經常出現的,你這個念頭一起來,你控制不了它的,它要做、你拿它一點辦法都沒有的,這種增上的惡念,先了解自己有沒有這個方面的惡念。

第二個,增上的善念。

我們一個人有惡念,也有善念啊。我們過去生也不是全部做壞事嗎,也有好的功能留下來,比方說,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我們的生命當中也有很多很堅固的善念。你看有些人,小時候他就喜歡把自己東西拿給別人,這種人佈施心特強。

增上的惡念、增上的善念。第三個是出離的心念。

前面兩個都是人天,這個是六道種姓。這個出離心就是有些人他的念頭當中有很強烈的出離心,他看到人世間這個是沒有價值的,榮華富貴對他來說,他根本不當一回事,他要的就是寂靜、涅槃寂靜。這種人過去生一定修過聲聞法。這個是屬於聲聞種姓。

第四個是菩提心。

有些人他就是不忍眾生苦、不願聖教衰,那種大悲心特重——菩提心。

所以,智者大師把我們內心的相貌分成四種,第一個、增上惡念,增上善念,出離的心念,第四個是菩提的心念,四種心念。你要很清楚地看到你自己的好的一方面、壞的一方面,你才知道怎麼去調整。

佛陀滅度以後留下很多的法門,不是所有的法大家都要吃的,不是,你有這個病你才吃嘛。佛陀的藥有人是吃對治的,有人要吃常法,常法當然,《楞嚴經》正念真如,把心帶回家,這個是放諸四海皆準的,每一個人都適合吃的。

但是在假觀當中,有些人是不適合這樣做的。比方說你出離心很重的,你要不斷地修無常觀。

出離心太重有兩個過失,第一個、忘失大悲,第二個、不樂修善,不喜歡修善。所以,在佛陀滅度以後,你再用這個法門的藥你要先了解你自己適合怎麼樣的體質,就是觀你內心的相狀。第三個,有些是取其中道。你太那個,佛陀把它調過來。你太偏右邊了,調過來。

(第二個、如是)性,就是等流習性。這個相狀其實它有它過去的習性,是有它一定的等流習性。

第三個、體。體就是你的習性跟你的色蘊,色、心的和合叫作體。

那麼我們今天的五蘊身心世界裡面有很多善惡的功能,這個地方有所謂的力。力就是潛在的功能。潛在的意思就是說,比方說你這個人有佈施的功能,但是你沒有環境,你沒有錢。你不是不想佈施,你實在是沒有因緣去佈施,你自己都生活沒辦法自保。但是你有力,但是你不一定有作,但是你至少也有這種潛在的功能,就是因緣不具足,但是你那個功能暫時在睡覺,在種子位。

作,就是你因緣具足了,你產生現行,這個種子開始活動。

這種善惡的功能遇到環境具足的時候,產生造作,這個地方一定有它過去的原因,事出必有因,有它過去的因。

第二個,你現在的緣。你事到如今,你有兩個選擇,第一個,把這個相狀把它變得更加強大。就是你隨順它,你不斷地隨順它,不管善念、惡念,它就是像滾雪球,越滾越大。第二個,你抗拒它,佛法叫作對治它,它就是越來越小,就變成不增長業。這就是緣,你今生的抉擇,今生的修持。

從過去的因,遇到現在的緣,最後變成未來的果跟報。果是約著心態,報是約著外相。你有內心的等流的善惡的習性,有外在的果報的相狀。

那麼最後一個就是本末的究竟等。有最初的本,本就是相,末就是報,這個是彼此相應的。你有這個相狀,你就有內在的習性,你就有這樣的功能,你就很容易有這樣的造作,自然有它過去的因,有現在的緣,有未來的果報。

所以,十如是是前後互相呼應的。這個地方當然最重要就是因緣果報這四個。

出離心、慈悲心、菩提心

黃念祖老居士 2011/07/29/佛弟子文庫

第一、出離心。此心雖比後兩者淺近,但它是首要的。常說:高明容易解脫難。要能透脫人世間種種纏縛(妻兒子女、功名富貴、生活享受),談談容易,做到很難。甚至有的出家人,雖然擺脫了世間的家庭眷屬,名譽地位,可是內心仍夾雜著自己想當佛教領袖、眾生導師。於是大佔山頭,大收徒眾,重用親信,宗派相爭,生活享受如同富翁,這與釋尊捨皇位離王宮,林間度夜,托缽乞食,真是鮮明對比。所以世間這些難捨之物,都像癌細胞,是萬萬不能發展的。所以首先要對這些難捨的東西能捨,不再留戀。出離心不是消極厭世,恰恰相反,這是真正的大雄心。為了積極救世,就須輕裝上陣。自己還在昏睡,焉能喚醒別人的酣夢?更切己的是留戀世間,正是最嚴重的執著,那麼你的鏡子就擦不乾淨了。首先要有一個出離心,這是個最根本的。

第二、慈悲心。佛為什麼要出家?首先看到生物互相吞食,你吃我我吃你,這樣來維持生命。眾生非常苦哇!因之發心求道救度,這是慈悲心。在人世之間我們也看到多少災難,多少苦痛。非洲的災情,兩伊的戰爭,多少血淚呀。怎麼能無動於衷?這種同情與救度的心就是慈悲心。佛菩薩看一切眾生與自身如同一體,這就是同體大悲呀。佛看一切眾生如同佛的獨子,這是大慈悲心,是我們學佛的根本。《華嚴經》說:「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所以不管佛教哪一宗,都必須從慈悲心出發。修羅都有本領,所欠缺的就只是慈悲心。所以你沒有慈悲心去修練,總之是盲修瞎練,成為阿修羅而後已。密宗《毗盧遮那經》也說:「大悲為根」,第一句話就是要從大悲心出發,可見顯教密宗同一根本。有人看見密宗金剛像很厲害,令人生畏,而不知這是極度的慈悲。就跟父母要管小孩子一樣,他要生氣,要教導,甚至責打孩子,都是為了要教好他們,並不是要傷害孩子,就是這樣,都是大悲為根。如果沒有慈悲心,只是去修氣,不管修什麼練什麼,最後都要成為魔的眷屬。

第三、菩提心。覺悟的心。《毗盧遮那經》在「大悲為根」之下,緊接著便是「菩提為因」。菩提的意思就是覺悟,也就是佛。一切事從因得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所以種菩提就得菩提,種佛就得佛。「菩提為因」就等於是說,咱們現在播種,你種了一個佛的種子,將來它就要結出佛的果。所以說「大悲為根,菩提為因。」這同《華嚴》說:「因菩提心成等正覺」完全是一味的。菩提心簡單地說,就是大悲大願大智慧相結合的心。《華嚴》說,這三個像是一盞油燈的三個方面,燈油、燈炷與燈光,缺一不可。而關鍵是燈光,不發光的燈有什麼用?燈的光譬喻大智慧。我們看到本來是佛的眾生,因為妄想執著,不能覺悟,冤冤枉枉的在輪迴之中受種種苦,所以要救度,這是悲心廣大。眾生不盡,誓不成佛,這就是大願。大智慧呢?那就是「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正如《金剛經》:終日度生而終日無所度。這樣的大悲大願大智慧相結合的心,就是菩提心。我們要發起菩提心來,我們能發起這個心,初發心時,便成正覺。如果學佛還沒有發菩提心,或者曾經發過,但又忘掉了。《華嚴》教導我們:「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這句經文應該引起學佛的人的深切注意!離開了菩提心,縱使修種種善法,也是為魔服務。這都是真語實語,佛不會嚇唬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