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心猶如調水澄入實相一

*****2022/0502

沒有念頭調伏煩惱念頭ABC

人人本具如如不動之"自性"。

無明為障,致妄心生滅不停。

應"廻光返照",不向外馳求,

應"返觀內照",息分別執著,

"返聞聞自性,反念念自性"

時時念、時時聞,

遣除我法二執,我法雙空,

則返本還源,轉識成智矣。

即見諸法實相,則見如來。

=======================

站在

(用自性清淨心)

"本沒有煩惱"

的角度來"調伏煩惱"。

(捨識用根/轉識成智)

==================

"調心之道,猶如調水"。

(熟處漸生/息滅貪瞋癡)

(生處漸熟/勤修戒定慧)

(漸悟/漸修~頓悟/大徹大悟)

你說煩惱很重,

我用佛號跟你拼了,

最後兩敗俱傷。

你怎麼拼得過它呢?

它是無始劫累積來的能量,

你這個佛號才念了兩三年。

"煩惱"是你熟悉境界,

"佛號"是你生疏境界,

你用佛號來抵抗它,

你怎麼是它的對手呢?

就像黃河泛濫的時候,

你做堤塘,再大的堤塘,

全部被衝壞,不能抗拒的。

以智慧"明鑒"本心(亦名真如),

以禪定"安樂"本心(亦名自性),

以精進"堅固"本心(亦名實相),

以忍辱"滌蕩"本心(亦名法身),

以持戒"清淨"本心(亦名寂滅),

以布施"解脫"本心(亦名涅槃)。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緣起

中道實相觀行,

"得失從緣,隨緣妙用"。

得意,

喜而不語,

"微笑柔和,慈悲喜捨",

不住有相。

失意,

苦而不言,

"沈默忍辱,沈潛養晦",

不住空相。

"空有雙離,一道清淨"。

久久自然體會

佛性"空性"之妙處。

珍珠沉潛於海底(流水識禪心),

寶藏沉潛於深山(空山悟佛性);

養深積厚(厚積薄發)。

人的一生,需要歷經很多過程、很多階段;

「沉潛」

可能就是生涯當中一個很重要的過程,

也是必經的階段。

因為人生世間,不可能一帆風順,

人生路上難免會有起起落落的時候,

就像潮水,潮起潮落,這是自然的現象。

人生時來運去,時窮時通,

當因緣具備時,自然應該勇往向前;

如果因緣不具時,不妨趁機自我沉潛一番。


人生什麼時候當沉潛呢?

五、不流於俗時:

有的人為學做人,希望「登高致遠」,不希望逞一時之快隨俗浮沉,

最好的辦法就是找個機會沉潛。諸葛亮躬耕南陽隆中,就是自我沉潛

;蔡松坡辭官隱退,就是沉潛救國;章太嚴、康有為,自覺不合時宜,

不願與世俗合流,因此沉潛以待未來。

「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

「沉潛」也是為了更長遠、

更重要的未來而

養深積厚(厚積薄發)。

珍珠沉潛於海底(流水識禪心),

寶藏沉潛於深山(空山悟佛性);

是寶物,

就不怕沉潛,愈是沉潛,

愈能發光,愈發有未來。


一、時運不濟時:一個人求官,仕途無望;經商,事業難成,這時就需要沉潛


了。戰國時的蘇秦,屢試不第,只有發憤圖強,所謂「懸梁刺股」,苦讀太公


陰符,後來遊說六國,佩六國相印。所以,

沉潛對未來的發展,有很大的助益。


二、遭謗批評時:一個人的言行無論是實是虛,如果社會對你的評論不好,不


要怨天尤人,必得自我檢討。息謗的最好方法,就是沉潛。如果受人毀謗、批


評的時候,一味地爭逐名聞利養,讓人譏為厚顏無恥,就會謗上加謗、貧中加


貧。假如遭受譏評毀謗時,自我沉潛,一般社會都會給予同情,讓當事者有重


新再起的機會。


三、蓄勢待發時:

學業完成了,技術也學通了,

在應世之前,不妨再沉潛一番。

因為一切學問、技術,

溫故而能知新,有個沉潛的機會,

讓自己再把所學的加以醞釀、發明、思考,

一旦上台之後,駕輕就熟,日行千里,何患事業不能成就?


四、深入研究時:有人為了專心研究一門學問,閉門沉潛。例如梁涑溟先生,


在江西古寺藏經樓上,研究教育救國之道;梁啟超先生所著《飲冰室全集》,


可見其曾經闢室沉潛研究。太虛大師在普陀山閉關,蔡元培先生當過教育總長


,辭職後再到德國進修。之外還有許多哲學家、科學家,

他們都因為潛心研究,

所以能夠發揮所長,造福人群。


五、不流於俗時:

有的人為學做人,希望「登高致遠」,不希望逞一時之快隨俗浮沉,

最好的辦法就是找個機會沉潛。諸葛亮躬耕南陽隆中,就是自我沉潛

;蔡松坡辭官隱退,就是沉潛救國;章太嚴、康有為,自覺不合時宜,

不願與世俗合流,因此沉潛以待未來。

「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

「沉潛」也是為了更長遠、

更重要的未來而

養深積厚(厚積薄發)。

珍珠沉潛於海底(流水識禪心),

寶藏沉潛於深山(空山悟佛性);

是寶物,

就不怕沉潛,愈是沉潛,

愈能發光,愈發有未來。

一切唯心造!

靜思精舍德杰師父~

我在精舍修行今年滿 23年….

記得剛回來精舍修行時,因為在家排行老大,所以弟弟妹妹都要聽我的,但回來精舍,我忘記自己變成最小的,所以當別人講了一句不順耳的話,他講一句,我回三句,結果弄得大家不歡而散,結了惡緣。

於是,我學習修忍辱,結果對的忍,不對的也忍,人家修到最高境界是『忍而無忍』,我是修到『忍無可忍』,因為強忍沒有消化,最後是火燒功德林,又結了惡緣。

上人晨語曾開示:

「要"修定力",要"藉事練心",

繫緣修心,隨處養心,

不要因人亂了心。

要懂得知足、感恩、善解、包容,把自己的心照顧好。

並且用心觀照,用愛應對,

觀照此時的心是善是惡;

慈悲喜捨的心就是善,

貪瞋癡慢疑的心就是惡。」


後來我提起勇氣,

嘗試

用感恩、尊重、愛,以善意、柔和的態度溝通,

最後大家互相了解,盡釋前嫌,也就皆大歡喜,


但是一轉眼,境界又來了。

精舍結好緣最快的地方在大寮,火燒功德林最快的地方也在大寮。因為很忙又很急,每天要準備一兩千人的餐,遇到活動就更熱鬧了。

記得十年前,精舍還在燒柴火的年代,一邊燒柴火,一邊看菜色有沒有燒焦,還要看菜色漂亮嗎?有沒有入味?早餐忙完,忙中餐,中餐忙完,忙晚餐…..

有一天好不容易忙完晚餐,正在用餐時,有個人走了進來說:

「這些鍋碗瓢盆怎麼沒有放在灶頭上,用柴火的熱度,把餐具烘乾呢?」

我那時也很累了,並不想收,就回答:

「那不是我放的喔!是別人放的喔!」

過了一會,他又回來跟我講第二次:

「怎麼沒有收呢,剛才不是叫你要收嗎?」

我就生悶氣了,心想:

「我不是告訴你,那不是我放的嗎,為什麼還要叫我收?你不知道我現在很累嗎?」

自己起了無明,身體很勞累了,心又在生氣,感覺身心俱疲。吃完飯洗碗的時候,腦海裡突然冒出了上人的話:

「人人要大懺悔,懺悔身、口、意惡的造作。」

此時,我生起了懺悔的心,真的很對不起上人。


上人每天苦口婆心,講到口乾,講到嘴破,殷殷叮嚀,諄諄教誨,

大家要把"一念心"照顧好。


我那時回來精舍十年了,竟然為了這種小事而心生煩惱,我懺悔自己起了瞋心,我懺悔自己心量太狹小,起了計較心?

懺悔完後,內心好像瞬間從地獄上升到天堂,也體悟到華嚴經云:

一切唯心造!

還有上人的教誨~

懺悔即清淨,心轉境就轉!

上人是我們慧命的導師,精舍裡也有好多善知識,最讓我敬佩的是慈師父的勤勉及慈悲,他一有因緣就會與後輩分享,早期跟隨上人經歷的成長點滴和感想,百聽不厭,每次聽了我都很想哭。

德慈師父說:

「上人強調出家乃大丈夫事,自己的生活要自己承擔,既然挑起如來家業,我們應該要讓社會人群了解佛教精神。

我們以身作則給大家看,

出家不是依賴社會,

是做社會的靠山,

第一代要徹底的犧牲,

吃人家不能吃的苦,

忍人家不能忍。

真正發心出家,

就要為佛教為眾生。

出家人要有赤子之心,駱駝的耐力,獅子的勇猛,我們要為大眾付出,不怕勞苦,靠自己的雙手自力耕生。」

記得剛決定回精舍修行時,爸爸曾講:

「我看你還是不要去好了。」

「不,我一定要去。」

爸爸又說:

「你可不要去托缽。」

我回:

「不用,我們精舍是自力耕生,不用去托缽。」

爸爸想了想說:

「我看你還是老了再去。」

「不,不,不,我是要去付出的,不是去養老的!」

後來有資深的師兄師姊,向父親介紹慈濟,介紹上人,也說到了慈濟在社會上,做了很多貢獻。能夠跟隨上人修行出家,那是多大的福報啊!後來,家人們非常安心及歡喜地接受了。

慈濟在風雨中走過 56年,上人所說的,所做的,

都是「誠、正、信、實」。

前幾年的無明網,傷害了慈濟,好多信心薄弱的人都被吹走了。

其實上人不在乎自己,只擔心人心的無明,造成社會不安,讓好多行善的人退了善心,而人心的向善,是安定社會的一股力量,是祥和人間的一股清流。

感恩當初好多資深師兄師姊回來安慰上人,請上人安心放心,他們一致説:

「 上人!我們道心很堅定,會守住慧命,不會退轉,同時會更精進行善的腳步,我們只懺悔自己做的還不夠,無法淨化人心, 上人!讓您憂心了。」

我看到敬愛的師兄師姊,身行的典範是如此慈悲、謙卑及有智慧,那分貼心令我感動與感恩。

我心中感嘆,當時真的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只能默默守著這個家,做好自己的本分事。

《人身難得今已得,

佛法難聞今已聞,

明師難遇今已遇。》

能付出就是福,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

財富是五家所共有。遇到水災、火災、貪官污吏、盜賊及不肖子孫,財產轉眼成空。

唯有在世間所做的善業與惡業才能帶得走,種善因,結善緣,才能夠得善果!

人人本具如如不動之"自性"。

無明為障,致妄心生滅不停。

應"廻光返照",不向外馳求,

應"返觀內照",息分別執著,

"返聞聞自性,反念念自性"

時時念、時時聞,

遣除我法二執,我法雙空,

則返本還源,轉識成智矣。

即見諸法實相,則見如來。

=======================


一切外境

皆來自內心念頭的投射,

"無境唯識心外無法"之義,

心外無法,

故法法不外一真如。


放下

妄想分別執著,回歸自性。


持戒為本,

觀心(自性)為要,

華嚴為宗,淨土為歸。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念佛成佛,信願行三,

"西方極樂是我家鄉"。


*********************

修淨業的念佛人,

"印光大師"文鈔,

不可不讀,

此乃

淨土念佛人的寶藏。

"印光大師"乃

西方三聖大勢至菩薩

乘願再來應化身。

求生淨土,依教修行,

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

*********************


***********************

"生死妙法"

貪瞋癡三,為生死根本。

信願行三,為了生死妙法。

欲捨彼三,須修此三。

此三得力,彼三自滅矣。

***********************


****************

人身難得今已得,

佛法難聞今已聞,

此身不向今生度,

更待何生度此身。

****************


讚佛偈

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

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

四十八願度眾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回向偈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華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

大慈大悲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珠海合十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