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心五蘊皆空四念處觀A

空有之間

般若心經要我們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假有和妙有的差別"

就在執著與了悟之間

【煩惱習氣讓自己的細胞帶上了病毒】

淨空法師慈悲開示: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憨山老人夢遊集》

百千世界空華影。一片身心水月光。

當我們知道真相時,我們就會成為不必多想的人,我們就會成為有智慧的人。 如果我們不知道,我們的思維比智慧更多,或者根本沒有智慧。 很多沒有智慧的思考是極端的痛苦。

佛陀教導往內心去修,

而不是尋找外在的典籍,

最大本的經書,就是這個『五蘊』。

四聖諦——「苦、集、滅、道」在這裡頭,

四念處——「身、受、心、法」,也在這裡頭,

(所應當)思維之處,全都在這裡。

禪修是一具有極大功德的善行,

然而卻“投資”最少的。

因為你不需要花錢、也無需要勞力出汗,

你只需保持你的正念,守護好你的心,

不讓它到外緣到處攀動,

讓心守住一個目標而已。

佈施建廟你得需要花錢,

有時自己還得出力去幫忙,

然而所得到的功德卻比不上禪修。

佛陀教导我们,不要逃避。如果“苦”顯現,就以这个“苦”来思维,以”苦”来学习。如果我们时时有正念正知,也就等于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修行了。

因此不应该以为:佛法很遥远。如果我们把这些事物看作是无常、苦、无我的,那么智慧就产生。不管是开心,难过,喜欢,讨厌,一生起来,我们就如此的思维:也不过如此(无常、苦、无我的)而已……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憨山老人夢遊集》

百千世界空華影。一片身心水月光。

伎倆窮時消息斷。可中無處著思量。

地爐無火石床寒。瓦鼎香消坐夜殘。

萬籟聲沉心更寂。卻疑身在鏡中看。

寒雨瀟瀟風滿林。蓮花漏永夜沉沉。

誰知舉世難醒夢。盡是光明般若心。

夜深獨坐事枯禪。撥盡寒灰火不然。

忽聽樓頭鐘磐發。一聲清韻滿霜天。

雪滿乾坤萬象新。白銀世界裏藏身。

坐來頓入光明藏。此處從來絕點塵。

平湖冷浸菱荷衣。湖上青山絕是非。

塵跡盡消人世遠。白雲鷗鳥總忘機。

湛海波澄一物無。寒空深夜月輪孤。

但看萬里纖雲斷。自覺冰心在玉壺。

一念忘緣寂寂。孤明獨照惺惺。

看破空中閃電。非同目下飛螢。

雲散長空雨過。雪消寒谷春生。

但覺身如水洗。不知心似冰清。

文字眼中幻翳。禪那心上浮塵。

內外一齊拈卻。大千世界全身。

清淨涵空寶鏡。春來水滿彭湖。

照徹廬山面目。月如額上明珠。

世界光如水月。身心皎若琉璃。

但見冰消澗底。不知春上花枝。

卍新纂續藏經 第七十三冊 No. 1456

獨處的藝術——身獨處,心獨處,離煩惱的剎那獨處 阿姜給尊者

01 阿那律的大尋思 Anuruddhamahāvitakka「 02:40-19:06 」

在佛陀的幾大大弟子之中,大家知道那位「天眼第一」的尊者是誰嗎?他就是阿那律尊者,他的天眼通最棒的。

阿那律和阿難尊者是同時出家的,在他剛剛出家不久,就體證到了初果,並且在那一天就有了天眼通。

阿那律尊者的天眼通比其他人都厲害,他可以在一個瞬間看到1000個人的心,啪!所有人的心,他就都知道了。我們這個教室還不到100人,而他一下子就可以看1000個人,而且是從證初果時就可以了。

有一次,阿那律尊者心想:為什麼我還沒有證到阿羅漢果呢?

於是,他就去頂禮舍利弗尊者並問道:我可以在同一個瞬間知道上千個人的心,我非常的精進用功,覺性很快,心也很安住,但為什麼還是沒有體證到阿羅漢果呢?

舍利弗尊者回道:阿那律尊者,您認為自己可以在一瞬間看到1000個人的心,這是我慢。您認為自己非常精進用功、覺性很快、心安住得非常好,這是您的心正在散亂。您覺得自己精進用功卻仍未體證到阿羅漢果,這是您的心正在煩躁不安。

舍利弗尊者直接點出了阿那律尊者的境界,讓他看到了自己的狀態。

阿那律尊者是天眼通第一,他可以看別人的心,但是他忘了回來看自己。所以,舍利弗尊者指出了他內心的煩惱習氣,讓他回來看自己的內心。

舍利弗尊者指出了在阿那律心中的三個煩惱習氣:第一個煩惱習氣是「我慢」,也就是認為自己很棒;第二個煩惱習氣是心的散亂;第三個煩惱習氣是心的煩躁不安。

舍利弗尊者繼續開示:在您心裡有這三個煩惱習氣,要去及時地覺知它,別追隨它。如果它再次生起,也只是看著它,因為您已經看見過了。

阿那律尊者聽完,就回到了自己的地方,開始重新修行用功。經典裡並沒有記載阿那律後來證到了幾果,師父本人估計或許他可能證到了三果。

阿那律已經體證到了非常高的道果,但他知道自己的工作並沒有結束,他去經行,經行很久很累了,就坐在一棵樹下休息。

當阿那律尊者坐在樹下的時候,他開始思維自己所體悟的那些法,他是這樣思維這些法的:

第一,這樣的法,適合那些想要所求不多之人,不適合那些想要所求很多的人。

第二,這樣的法,適合那些容易知足之人,不適合那些不知足的人。

第三,這樣的法,適合那些獨處之人,不適合那些四處攀緣的人。

第四,這樣的法,適合那些精進之人,不適合懶惰的人。

第五,這樣的法,屬於那些有覺性的人,不屬於那些迷失的人。

第六,這樣的法,適合那些心安住的人,不適合那些心隨著境界迷失的人。

第七,這樣的法,適合那些有智慧的人,不適合那些沒有智慧的人。

當阿那律尊者在心中如此思維:所有想要得法之人,都一定要具備這7項特質。

而此時,佛陀正身處在另外一個地方,他知道阿那律有了這樣的領悟,便一瞬間出現在了阿那律面前。

阿那律看到佛陀出現,立馬為佛陀鋪坐,然後頂禮佛陀,於是佛陀為他開示:阿那律,你這樣思維是對的。這些特質是一位「大丈夫(maha-prurisa)」所應具備的特質。

佛陀繼續開示:這樣思維很好,這七條是對的,但還不夠,還應有一條,如果我們按照這7條去實踐之後,就會得到第8條,也就是見法的速度一定不會慢。

佛陀開示之後,阿那律就明白了,但阿那律只是明白了裡面的意思,並沒有體證到阿羅漢果。佛陀知道了阿那律接下來適合在何處用功修行,發現他只須一個人獨處用功,便能很快體證阿羅漢果。佛陀就對他說:你繼續修行吧!

後來,佛陀回到了原來的地方,也跟其他的師父們開示了這段內容。佛陀在與阿那律互動時,只是開示了主題,但後來佛陀為其他師父們的開示,則是非常詳細的八條。

—阿姜給尊者 聽錄自阿姜給尊者,2014年12月3日 在第3屆泰國四念處課程中的開示 中文同聲翻譯|坤能

「聽錄稿音頻來源」 千聊APP,搜索關注:四念處之窗 收聽完整法談,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文稿聽錄、整理者:go sati https://mp.weixin.qq.com/s/UeEpOLMBN8KXejjiC1FCUg

聲明:文字根據法談音頻聽錄、整理而成。文字未經尊者老師、譯者審校;口譯轉文字過程,為通順句意有進行潤色。文稿內容若有任何疏失,皆歸咎於聽錄、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

覺性,讓心醒著。

當 業風 吹來的時候,

擺個姿勢就可以了。

——阿姜甘澎

阿姜甘澎在泰國指導隆波田禪法已多年,他的遭遇見於自傳《殘障身·明亮心》。

24歲那年,這位船民的孩子剛剛成為國立大學的體育老師,由於一次跳水的意外,導致脊椎第五節以下全部癱瘓。

當時醫生的判決是:在無併發症的前提下,他最多可活五年。

然而奇跡般的,臥床約十六年之後,他仍然活著,並且按照佛陀在《大念處經》開示的原則及隆波田的禪法實踐正念覺知。

由於無法移動手臂,他只能躺在床上依靠翻動手掌來建立覺知。

就這樣,他克服了普通人難以想像的艱難,經歷層層遞進的階段,抵達目的地——苦的止息。

導致他癱瘓的事故已過去35年,“最多五年可活”的判決縮短成一次又一次“最多6個月”之類的宣判。

可是許多“6個月”過去了,他還在這裡指導著有所需要的人——帶著接納、放鬆和自然。

* 覺知時,自然的知道即可。

無須用力,用力只會讓心內收。

一般人的心向外馳,散亂而不自知。

習練者則易將心內攝,這是另一極端。

心的自然狀態既不朝內也不朝外,而在中道。

然而當你發現心向外馳或向內收時,也不用提醒自己回到中道,因為提醒只是個(想法)念頭而已。

外馳時,知道外馳;內收時,知道內收。

知道就可以了;覺知到,就放掉。

法喜也好、洶湧之念也好,保持對一切的了知,心會自己回到中道,無須念頭的引導。

* 別跟心情吵架,只要及時認清心情的發生是念頭所造的。

漸漸的,覺性與心情就會分開。

這種分開不是造作出來的,是覺性累積以後自然發生的。

有這樣的結果,是因為你理解到念頭只是自然現象,只是一種事實,無須消滅也無須跟隨,它自己會改變。

覺知,並且不執於能知的心。

* (動中禪的)手部動作或是經行,並不算是修行。

那麼修行是什麼呢?

是始於看到念頭。

* 心和身,本就是分開的,是念頭讓它們攪在一起。

如果不被念頭所擾,就會看到心和身本就是分開的。

同樣,心和念頭也是分開的。

當你經驗到心和念頭是分開的,隨念而起的感受、情緒乃至種種境界,都會成為心所覺知的對象。

最後,只剩下能知的心;繼而你發現,能知的心也是無法把持的,這個“觀者”也是生滅的,不是“我”也不是(屬於)“我的”。

所觀的物件以及能觀的心,裡面都沒有一個“我”,都只是自然現象。

沒有“我”,只有現象與過程;對一切均無執著,才有自由與自在。

* “身苦”是一種不由自主的逼迫,所有的動作都源於身的不適。

試試保持身體不動,看看能堅持多久,然後去覺察心中想動的意欲,就會看到想動的意欲是被身體的不適感所逼迫的。

粗顯的念頭之下,有更多不由自主的念頭潛流,這些“想”從未停止,同樣逼迫著精神之苦。

覺知到念流,你才會明白“想”是多麼累人。

同時也會發現無法停止它,因為它不是“你”,也不屬於“你的”。

由此,又再次回到純然的了知。

* 無論你知道多少關於“覺知”的理論,也不如實際發展一刹那的覺知來得有用。

把覺知帶到每一刻,讓它融入生活。

佛法不是用來教育別人的,而是用來自證自知的。

你無法把它給予別人,但是任何人發展正念覺知到終點,便會看到實效:活著卻沒有心苦——這是真正的勝者。

人的一生,有起有落。

今日風光,明日或許變得潦倒。

沒有什麼是永恆不變,

所以要精進用功行善,累積功德良善。

即使落魄時,還留下功德,

這功德將會幫助你走出黑暗。

Somdej Yannasangwon

前任已故第十九任泰僧皇

泰國聖僧(龍婆坤)語錄

或許你不相信,你今生的一切造作,都決定著你來世的人生劇本,今生你所種的因,來世必然結出豐碩果實。

這種超越時空的因果法則,沒有智慧的人是感觸不到也意想不到,然而,我們過去所做的必然會影響現在,現在做的也必然會影響我們的未來。

換句話說,下輩子的人生劇本,在我們這輩子生命結束前已經全部寫好。

佛法與世事不同:

世間的事是永無止盡的。

比如,今天打掃了家裡的衛生,明天還要打掃;

今天煮了飯,明天還要再煮;

或是賺錢養家,得不斷地做下去,沒完沒了。

佛法的工作卻有終結之時,

那就是心已徹見名色身心的實相,

而後放下名色,再無執取,

心從名色之中獲得解脫,

契入了寂靜之樂。

吉祥禪風集–

不放逸的奮鬥

如果生活上出現什麽委屈,你常常想這一切都會過去的,那就好了。

佛陀在入滅前講:

『Handadāni, bhikkhave, āmantayāmi-vo:

vaya-dhammā saṅkhārā, appamādena sampādethā,

vaya-dhammā saṅkhārā

appamādena sampādethā.』

這是佛陀在世間講的最後一句話。

一切因緣合和的諸行都會壞滅的,一切都會滅的,這個就是真相,認清這個真相,很多煩惱就沒有了;要不放逸的奮鬥,其實是總結了我們修行的精華:

即時時刻刻保持正念,時時刻刻不生起不善法,時時刻刻生起善法。不放逸的奮鬥就是佛陀要我們做到的修行,三十七道品的實踐,到頭來也是這個不放逸的奮鬥。

第一是真相,讓我們了解到真相,醒覺到真相,從而不會苦惱;

第二讓我們記得要奮鬥,不放逸的努力。

吉祥尊者

『如何減少生氣?』

瞋心怒氣,從「貪——想要」而起,當我們想要卻得不到,就生氣。所以,要減少「想要」。佛陀教導我們要學習「安樂知足」,得到什麼都滿意歡喜。

別太過挑剔想要這樣那樣,想要事情變成這樣那樣,一旦達不到心中想要,就生氣。

但如果懂得知足,隨緣歡喜,得到這樣也歡喜,成為那樣也歡喜,如此心就不會生氣。所以要學習減少「想要」、「期望」,學習得到什麼都能安樂歡喜,那就不會生氣。

心情的隨想 160

2021/10/27

空有之間

般若心經要我們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諸法的有是緣起的有

緣滅就消失無蹤了

緣起的有 體性是無常

是無法主宰 是空

眾生以為實在的有

實在的世間 實有的生命

其實都是緣起的假有

執著假有的生命財物

會隨之憂愁煩惱罣礙

然後吵鬧爭執造業

最終生活就會充滿痛苦

菩薩照見諸法緣起緣滅

無法主宰控制 沒有實體

知道諸法皆空 都是幻化

諸法的假有可以變成妙有

菩薩不貪求 不執著諸法

而能把諸法拿來供養

拿來布施 用來慈悲眾生

把自己的資源財富和心智

給有需要的眾生分享應用

自己不執著緣起的假有

拿來慈悲眾生而成為妙有

因為慈悲妙有而能證真空

能得諸佛無上的菩提

假有和妙有的差別

就在執著與了悟之間

執著緣起的諸法

為之分別爭執 吵鬧造業

那就成為痛苦的假有

了悟諸法緣生緣滅

能夠供養布施 慈悲眾生

就成為解脫成佛的妙有

對於世間的萬物諸法

是貪求 吝嗇 執著

還是看破 隨緣 布施

就是眾生和菩薩的差別

人生匆匆短促

世間流轉無常

貪求與爭執只是增加痛苦

了悟和慈悲才能自在安樂

念佛的人也要看得開

不要計較執著 罣礙煩惱

否則與佛心就難以相應

以般若心慈悲心來生活

自然就能夠往生極樂淨土

南無阿彌陀佛

【煩惱習氣讓自己的細胞帶上了病毒】

淨空法師慈悲開示:

現在淨宗方法太妙了,妙極了,叫你一切都放下,你就一心念佛,念佛裡頭,看破、放下統統具足。一心只嚮往極樂世界,只嚮往阿彌陀佛,我願意到極樂世界去,我依阿彌陀佛做老師,做彌陀弟子。這個世間什麼都不要求,連身體健康都不要求,不要求怎麼辦?自己好了,沒事了。天天照顧這個東西也是個妄念,還是沒放下。身體本來是健康的,煩惱習氣讓自己的細胞帶上了病毒。什麼是毒?貪瞋痴慢疑是毒,五毒,這是所有一切病菌的根源。如果人把貪瞋痴慢疑斷掉了,就是金剛不壞身,他就不生病。

  這個東西很麻煩,過去,祖師大德講貪瞋痴的多,稱為三毒,大家都知道,可是慢跟疑講得少。慢之毒、疑之毒絕不亞於貪瞋痴,我們現在才曉得。因為人懷疑,用現在醫學上的一句話說,你免疫的能力全部崩潰掉了,你對自己懷疑,全部崩潰掉了。如果對自己不懷疑的話,你的免疫能力就非常強,一切病菌沒有辦法侵犯你,侵犯不進去。有疑,它就進來了。現代科學家,已經有很多人對於念力很有興趣,都在研究這個東西。研究念力的這種科學家就告訴我們,意念非常重要,意念不相信自己就完了。堅強的意念能夠治絕症,他們現在就用這個來做實驗,在全世界各地方調查,得重病的人,醫生放棄治療,他自己好了,到那裡去調查他,什麼原因。像幾年前,中國山西有四十多個罹患癌症,都是癌症末期醫院放棄治療,告訴他們,他們能存活的時間只有二、三個月。這些人學佛的,他們知道自己壽命到了,所以一心念佛求生淨土。他念,念念都是阿彌陀佛,心是阿彌陀佛,口念的是阿彌陀佛,把這個病完全忘掉,不想。我就求生極樂世界,反正活一天我就多念一天佛,求生極樂世界。念到三個月之後,沒事,再去檢查沒有了。醫院裡不知道什麼原因,感覺得這是奇蹟。這些人現在還在,多少年了!什麼原因我們知道,他念頭改變過來,疑心沒有了。

  所以一個正念,今天我們說念阿彌陀佛這個念頭,在所有念頭是最善的,它跟自性相應。阿彌陀佛就是自己的真如本性,就是真心,跟真心相應,所以那個病自然好了,帶著病毒的細胞統統恢復正常。所以,科學家今天提出來一句話,「以心控物」,心就是念頭,用念頭控制物質。身體是物質的,清淨的念頭、善的念頭你身體健康長壽,念頭重要!他們的研究,人念頭到專一,不但可以治療、治癒你身心的健康,還能夠影響到星球;換句話說,可以治療地球,地球上這些災變可以統統把它化解。能不能?在理論上講決定可能。為什麼?極樂世界為什麼沒災難?我們這個世界上災難為什麼這麼多?居住在這個地方的居民貪瞋痴慢疑,沒有一個沒有。所以對自己身體來講,五臟六腑都是病;居住環境來講,什麼災難都出現了。今天被科學家發現了,真了不起!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就講清楚,問題你信不信?你要信,真管用。不信,那你自己想辦法去,你自己打妄想去,用妄想治妄想永遠治不了。不用妄想,自然就恢復正常,就這麼個簡單的道理。

祈願師父上淨下空老法師。法體安康。正法久住。度生無量。南無阿彌陀佛!

隨喜功德分享此文。皆悉回向給文章、圖片原作者(佛友大德)和眾讀者(佛友大德)及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

感恩南無阿彌陀佛。閱讀開智慧。分享好文。利人利己。正法流通。功德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