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三祖僧燦信心銘真妄41

(一)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 於道場知己導師方便說

(二)祖壇經: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三)有禪有淨土/猶如帶角虎/禪淨一如

(四)/Q1三祖僧燦信心銘真妄1~10

信心銘 白話直解 (1)/隨意窩(2)(3)

淨空老和尚開示

依梵網菩薩心行

修自性覺正淨法

入華嚴無礙境界

住彌陀寂光淨土

有人問釋尊.佛法在那裡.

尋尋又覓覓.一年復一年.

汝不知佛法.就在"內心中".

若是"悟心性".不再"煩惱轉".

大地及山河.皆是如來現.

我心若清淨.佛在我心中.

流星劃黑夜.靈山放毫光.

南無阿彌陀佛普愿諸位!

佛子如理思維如法而行!

持之以恆方能安心如意!

行解相資究竟常樂我淨!

常自覺照/不隨妄轉。迴光返照/返妄歸真。善護身口意三業。念佛轉識成智/除妄歸真/返本還源/復本心性/回歸自性心體。

禪宗三祖僧璨大師 "信心銘"

[ 六塵不惡,還同正覺]/詳見後

六塵非真,了幻真(知幻即離);

六塵如幻,離幻覺(離幻即覺)。


[ 六塵不惡,還同正覺]

即一切相離一切相/復能離相行一切法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緣起中道實相觀行


當我們能夠去

"了悟六塵非真",

六塵都是幻化的,

這樣我們就能夠

找到我們的"真如本性",

我們的"自性就顯露"。

叫做

六塵非真,了幻真(知幻即離);

六塵如幻,離幻覺(離幻即覺)。


所以"六塵不惡、還同正覺",

就是已經悟明心性、大徹大悟、開悟見性的人,才有可能達到這種情形;也就是他已經完成佛道,進入佛的領域、佛的境界,才能夠確實達到 "六塵不惡,還同正覺"。

"踐行"菩提自性平等一如不二

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大愛之心行。

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悟禪念佛回歸自性

禪宗三祖僧璨大師 信心銘

[ 六塵不惡,還同正覺]

六塵:色、聲、香、味、觸、法。

六塵對應的就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六根、六塵、六識,合為之十八界。

六塵:色、聲、香、味、觸、法。

"六塵不惡,還同正覺"。

就是說我們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鼻子聞到的、舌頭嚐到的、身體接觸到的、意識所感受到的。

因為六塵:色、聲、香、味、觸、法,

這些也都是緣起,

"緣起"就是無自性,

無自性就是"短暫的幻化生滅無常"。

所以"六塵是幻化,不是真實"。

真實就是它不是緣起、它有自體性、

它永久存在不變,才是真實的。

所以真實的就是我們的本性、真如,

我們的自性、覺性、佛性、如來藏,

小乘說涅槃,這才是真實的。

真實的就是我們本來就有,

也不會改變、也不會消失、

永久存在不變,這才是真實的。


所以六塵所見、所聽、所聞、所嚐、

所感觸,這些都不是永久存在,

所以非真實,它是幻化不實。


所以我們必須要

了知、了悟,

"六塵非真,六塵是幻化"。

當我們能夠去

了悟六塵非真,六塵都是幻化的,

這樣我們就能夠找到我們的

真如本性,我們的自性就顯露。

叫做

六塵非真,了幻真(知幻即離);

六塵如幻,離幻覺(離幻即覺)。


那我們生活在緣起的生活當中,我們無法去閃避六塵,一定會用到六塵。

所以六塵不惡。我們不用去閃避它,不用去消滅它,不用去捨離它;因為六塵是我們生活當中必須要用到、要遇到的,六塵就是我們生活的必須品。

我們在緣起的生活中,六塵既然是必須要用到的、不可能閃避的,所以我們不用閃避,說要消滅六塵,這是沒必要,也是不可能的。

但是,我們能夠了悟六塵,

我們所見、所聽、所聞、所嚐、

身體所接觸到的、所感受到的,

都是幻化不實。

那這樣我們的真如本性就能夠顯露,就能夠"悟出"我們的自性, 這樣就是"六塵不惡、還同正覺"。


在"緣起的生活"當中,

對六塵我們能夠

保持如如不動的心境,

"心不動搖、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只要用這種心境,去修學佛道;

在六塵的生活當中,

我們一樣能夠不受影響

而來明心見性、大徹大悟、

開悟見性、完成佛道。


六塵也是我們自性的影現,

就是我們心的影現,

六塵它既然就是我們自性的影現,

所以六塵就是我們的本性,

就是我們的佛性、覺性。

所以這些六根、六塵、六識、十八界,叫做本如來藏、妙真如性、周遍法界,因為它是我們佛性的影現。


佛性無相,但處處是。

無相,但是我們要用,

處處都能夠拿出來用。(無不相,妙用)

因為無相,所以(真空妙有)

遍一切處、充滿宇宙、充滿法界。


所以無相就是實相,

實相就是我們的本性, 所以周遍法界。

但是要有這種境界,必須要開悟見性、

要大徹大悟,才能夠有這種境界。

這種境界已經是佛的領域、佛的境界。

所以六塵不惡、還同正覺,就是已經悟明心性、大徹大悟、開悟見性的人,才有可能達到這種情形;也就是他已經完成佛道,進入佛的領域、佛的境界,才能夠確實達到六塵不惡,還同正覺。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觀世音菩薩

學人黃峻榮 合十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