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自性念佛壇經一一切

"惟覺安公老和尚"法語:


"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即淨土宗

所說的"阿彌陀佛",

也就是

無量光、無量壽。


契悟當下這念心,

當下就與虛空同壽;

虛空不壞,ˊ

這念心也不壞,

具足無量的壽命。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六祖法寶壇經"曰:


善知識,


心量廣大,遍周法界,

用即了了分明,

應用便知一切。


一切即一,一即一切;

去來自由,心體無滯,

即是般若。


善知識,


一切般若智,

皆從自性而生,

不從外入。


莫錯用意,

名為真性自用。


一真一切真,

心量大事,不行小道。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奢摩他力常知止,

毘婆舍那妙緣起,

寂照不二三摩地,

非一非異總菩提。

==============


開悟

不生不滅

之中道解脫法。


未曾死,

何用論生 ?

即生即是無生法,

無離生法說有無生,

當生即不生。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開悟不生不滅之中道解脫法"。

佛經云 :

一心稱念佛聖號,有位大菩薩護持。

念佛無非是證悟清淨自性。

開悟聖僧云 :

一句阿彌陀佛,以唯佛為宗,以一切萬法既唯心現,全體唯心,心無彼此,心無分際,隨拈一法,即是心之全體,皆具足心之大用,體用一如。

開悟聖僧云 :

如來教人念一句阿彌陀佛,正攝其百念千念萬念,歸於一念,念至一念不起,自然證得阿彌陀佛。

徹悟禪師云 :

能念之心,外無別所念之佛,所念之佛,外無別能念之心,能所兩忘,心佛一如。

(無二性、即佛性。

涅槃:即是不生不滅

。)

徹悟禪師云 :

西方依正莊嚴,皆一切眾生性所本具,將借彌陀大願為增上緣因,西有者,乃自性本具真善妙有之有。

自性即淨土,淨土即自性。

(自性不離淨土,淨土不離自性。)

淨土宗聖僧云 :

若心清淨,所在之處,皆為浄土,其心若不淨,在所生處皆是穢土 ; 淨穢在心

,不在國土,發心向佛道,是生淨佛國。

祖師云 :

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彌陀佛,淨土即此方,此方即淨土,迷悟自殊

,何有聖凡而彼此。

慧海襌師云 :

未曾死,何用論生 ? 即生即是無生法,無離生法說有無生,當生即不生。

"開悟不生不滅之中道解脫法"。

覺悟自性即彌陀

見聞覺知不染境

心本無生因境有

一切諸法因緣生

體性非有亦非無

諸法遇緣體相用

了知名相皆分別

一切眾生語言處

於畢竟中無所得

紅塵離戲捨空花

如眾生性本寂滅

莫取生滅墮輪迴

菩薩生滅見無生

心恆寂靜常自在

文:徐麗珍

"華嚴經"云:

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

衆生心垢淨,菩提月現前。

菩提自性,本來清淨;

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


"六祖法寶壇經"曰:


善知識!

總淨心念,

摩訶般若波羅蜜。


大師良久,復告眾曰:

善知識!

菩提自性,本來清淨;

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解釋:


"心淨聞法,始能解義",

藉由心念

"摩訶般若波羅蜜"

使"妄念澄淨",

故大師開示前,

告大眾"淨念"。


修淨土念佛一般,

經由一句

"南無阿彌陀佛"

以一念制多念,

讓淨念轉染念。


********************

但切不可"只念不解",

如同"鸚鵡學人說話",

應知所念何義,

方能"依教奉行"。

********************


六祖觀大眾"妄念漸息",

隨後說出

頓悟法門的綱要。


當下!

稱一聲善知識!

利根者若能契入,

便能

頓悟自身的本性,

原來清淨無染;

(即自性清淨心)


從今以後,

用此

"清淨不執著的心"

來修行,

即可直達成佛之道。

(悟後須起修)

(全性起修,全修在性)


自身迷悟,

緣於

"一念之間"。


既可成善知識,

也可變惡知識;

既可成佛,

亦可當眾生。


*************************

禪門講究「直下承擔」,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而我們執著自己是眾生,

從不認識自己是佛,

"流轉不停,實是可悲"。

*************************


若能明白

清淨心

即是佛心,

當下"自得心開",

不假次第,直了成佛。


*******************

眾生

為何不解

"自性本清淨"?

因被

無明煩惱

貪瞋癡慢所遮,

故不見清淨佛性,

反造眾多惡業,

以受六道輪迴之苦,

萬劫不得見性;

若能一念覺醒,

便可了脫生死。

*******************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