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願行儘管驀直行去B

一心合掌:

世尊一切有部律偈頌:

調伏"寂靜"持淨戒,

常以"妙法"自莊嚴,

於諸"含識"無害心,

是謂"沙門"苾芻行。

一心合掌:

世尊一切有部律偈頌:

調伏"寂靜"持淨戒,

常以"妙法"自莊嚴,

於諸"含識"無害心,

是謂"沙門"苾芻行。


佛法的修學無他,

唯在

"迷與悟"

兩者之間的選擇而已。


"善導大師"云:

成就與否,

總在遇緣之不同。


"彌陀經"云: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

得生彼國。


*******************

"緣"對我們太重要了。

*******************

/詳見後

"慧律法師"慈悲開示:

有一句話,(更新編輯文)

你一定要背起來,

修學佛道的人,

你不必

去戰勝邪惡(外境),

你只要

用一顆智慧的心(內心),

善良的心,"自我降伏",

你就贏得生命的一切。

(證入無相無不相真實性矣)

(回歸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

=====================/詳見後

瞭知

一色一香,

"無非中道,無非佛法"。

一切衆生,皆當作佛。

名字即佛者:


或從善知識,或從經典,

聞知

即心"本具",

寂照圓融,

不生不滅之佛性。


于名字中,

通達瞭解,

知一切法皆為佛法,

一切衆生皆可成佛。


所謂

聞佛性名字,

即得瞭解佛法者,

是也。


觀行即佛者:


(五)

正行六度品,

正行六度,

而自行化他,

事理具足,

觀行轉勝者。


"無機子"頌曰:


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塵,

徧觀諸法性,無假亦無真。


既已

圓悟"佛性",

依教"修觀",

對治"煩惱習氣"。


故曰

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塵。


瞭知

一色一香,

"無非中道,無非佛法"。

一切衆生,皆當作佛。


故曰

徧觀諸法性,無假亦無真。

/詳見後

觀行即佛者:


依教修觀,

圓教五品之外凡位。


五品者,

(一)

隨喜品,

聞實相之法,

而信解隨喜者。

(二)

讀誦品,

讀誦法華,

及諸大乘經典,

而助觀解者。

(三)

講說品,

自說內解,

而導利他人者。

(四)

兼行六度品,

兼修六度,

而助觀心者。

(五)

正行六度品,

正行六度,

而自行化他,

事理具足,

觀行轉勝者。


"無機子"頌曰:


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塵,

徧觀諸法性,無假亦無真。


既已

圓悟"佛性",

依教"修觀",

對治"煩惱習氣"。


故曰

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塵。


瞭知

一色一香,

無非中道,無非佛法。

一切衆生,皆當作佛。


故曰

徧觀諸法性,無假亦無真。


(節錄自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

"慧律法師"慈悲開示:

有一句話,(更新編輯文)

你一定要背起來,

修學佛道的人,

你不必

去戰勝邪惡(外境),

你只要

用一顆智慧的心(內心),

善良的心,"自我降伏",

你就贏得生命的一切。

(證入無相無不相真實性矣)

(回歸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

=====================


"慧律法師"慈悲開示:


你能夠用"大智慧"

打破

無明、煩惱、習氣,

步步為營,

護持這一顆"清淨心"。


這樣子念佛,

保護這一顆"清淨心",

這樣子下決心保護它,

慢慢慢慢,自自然然

牠就會

"變成一隻漂亮的蝴蝶"。


"踐行"

是成功的唯一保障。


佛門四大菩薩,

大悲、大智、大願

都體現在"大行"上,

沒有行,前三者皆落空。


一個人

縱然滿腹經綸,

學富五車,

若不

"發心行願,學以致用",

一生終將空過。


往生極樂世界的人,

沒有任何的中陰身,

是為什麼?因為太快!


這個色身果報盡了,

因為他心二六時中

都是精進的,

而且懂得修福,


他只要是善,

他就想辦法去修;

只要能佈施的,

他也不會吝嗇;


只要能寬恕眾生的,

他也不跟眾生計較,

受到委屈的,也認命。


**********************

當你一生一世,

你堅持念佛的時候,

那這個力量就大!

**********************


************************

"踐行"

是成功的唯一保障。

"清淨心"

才是我們的無價之寶。

************************


當我們

"堅持念佛"的時候,

不管我們

神識什麼時候脫離,


都有人指引我們,

阿彌陀佛現身,

觀世音菩薩現身,

大勢至菩薩現身,

清淨大海眾菩薩現身,


來接引我們往生極樂世界,

"我們出來不會茫茫然",

不會走錯路,何樂而不為?


所以

不要到臨命終的時候,

才聽人家跟你指引,

臨命終就開始要助念,

這個最重要,

強化

那個意生身裡面的"意念"。


所以,

下定決心聆聽、專注、

全神貫注,這個很重要!


"臨命終的時候",

你就是要這樣子:

我不見佛就不斷氣,

就這樣子,

發那種非常堅定的意志,


**************************

在臨命終的時候,

"執持名號,一心不亂",

意思就是沒有

這句"南無阿彌陀佛",

你死定了!

**************************


你不能出三界,

用這種豁出去的心,

用這種好像是

置於死地而後生的心,

堅定的"執持佛號",


那這個"意",

馬上

全心全部都是佛號,

隨著佛號就會

往生極樂世界,

這樣才有辦法!


佛法是導人解脫,

"趣向"究竟的法。


而人天善法,

雖說可以導人向善,

但是不能圓滿佛法

當中"了生死"的部分。


現在大多數佛法修學者,

以老年人居多的一些修行者,

他們往往誤認為

世間的善法就是佛法。


有時會讓我們可嘆,

甚至無力勉回。


例如,

有些人會選擇《了凡四訓》、

《弟子規》、《太上感應篇》、

《三世因果文》等

一些世間善書來努力修行。


但是不管做什麼事,

若把

自己的目標與方向訂錯了,

不管再怎麼精進努力,

也不可能得到預期的結果。


就算盡其一生,

不管多麼努力的修行,

終不能得解脫。


學佛的可貴處

在哪裡呢?


"要會用"。

不是聽經聞法

聽了一大堆。


意思就是說:

*******************

在境界"能解脫",

這個是

學佛的可貴處!

*******************


而不是說:

要把它研究一大堆,

變成學者,


結果

習氣還是習氣,

貪瞋癡還是一樣,

排斥、攻擊、

嫉妒、毀謗,

統統從來沒停止過,

我行我素,

那這個跟學佛

扯不上關係了!


*********************

我們應當瞭解,

找回

自己內心的寧靜,

念念

觀照一切皆是無常。

*********************


這樣,

遇到任何逆境,

就自然放得下,

而能

解脫自在,遠離煩惱,

這樣才是

"懂得享受生命的人"。


佛陀說法

只為了一件事情,


***************************

那就是:

你應該走出

你自己心中的

無明、煩惱"令心解脫"。

好讓你的心

與佛的心相應、相同。

(與道相應,入道修行)

(感應道交,不思議也)

***************************


***********************

"無明"就像一陣風,

來無影、去無蹤。


所以,我們會

莫名其妙的情緒化、

莫名其妙的發脾氣、

莫名其妙的貪瞋痴,

這個就是沒有

"微密的觀照"。

***********************


所以,我們很難去

掌控那種微細的觀念,

或者是煩惱,難以掌控!


但是,

這個「個個圓成」,

雖然說:

每一個人都存在,


但是,

"如果不悟",

就等於沒有,

等於遺失一樣。

(沒有覺了宇宙人生真相)


拿金錢、外在的,

拼命的佈施,

不如一個

懂得

"廻光返照"的人。


什麼叫做

"無心道人"呢?


在《四十二章經》

裡面講說,

飯千億三世諸佛,

不如飯一個

無念、無住、

無修、無證者。


就是供養了

千億的三世諸佛,

這是指事相上的,


**********************

不如一念廻光返照,

自己的清淨心顯現。

**********************


這句話的意思

就是說,

你供養了外在的

這些千百億的佛,

這是福,


不如你廻光返照,

"你自己內心裡面",

無念、無住、

無修、無證,

與絕對的覺性相應。

(即真如自性、一念心性)


**********************

供養

一個"無心道人",

就是指自己的

"不生不滅的心性"。

**********************


所以一個是

站在事相上修行,

百千成萬劫都不能成道,


因為事相是"落入"

因果、生滅次第法嘛,

對不對?(有為法)


*********************

那一念

廻光返照,

"清淨的本體",

在理上一下功夫,

那就顯現出來了。

*********************


簡單說,

拿金錢、外在的,

拼命的佈施,

不如一個

懂得廻光返照的人。

(修"無為法"者)


珠海合十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一心合掌:

世尊一切有部律偈頌:

調伏"寂靜"持淨戒,

常以"妙法"自莊嚴,

於諸"含識"無害心,

是謂"沙門"苾芻行。


佛法的修學無他,

唯在

"迷與悟"

兩者之間的選擇而已。


"善導大師"云:

成就與否,

總在遇緣之不同。


"彌陀經"云: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

得生彼國。


*******************

"緣"對我們太重要了。

*******************


''印光大師''云:


"般若心經"云:

觀自在菩薩,

行深

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五蘊"者,

全體

即是"真如妙心",

但由

"一向迷背",

遂成幻妄之相。


妄相既成,一真即昧,

一真既昧,諸苦俱集。


***************

風動則全水成波,

天寒則即柔成剛。

(迷真成妄)

***************


照以

甚深般若(行深般若),

則了知

迷真成妄,

全妄即真。


***************

風息日煖,

復還水之本體耳。

(全妄即真)

***************


故知

一切諸法,

皆由"妄情"所現。

若離妄情,則當體全空。

(性體唯一,空寂無念)

(妄盡情空,復本心性也)


節錄自

"印光大師"文鈔/八一五頁


*******************

真妄不二,迷悟一如,

*******************

"迷與悟"都無自性,

無自性即是空,

自性本空寂、無念。


大家

空的心性、體性一樣,

謂之"一如"。


*******************

迷如冰塊,悟如海水,

迷悟同屬一體也。

真妄不二也。

*******************

(完結)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衆生,皆共成佛道。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願生西方淨土中,

九品蓮華為父母,

華開見佛悟無生,

不退菩薩為伴侶。


珠海合十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