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清涼遊畢竟空入實相(一)

Q4講演星雲清涼月畢竟空

念念為芸芸不覺苦難衆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

念念為正法久住,請轉法輪,請佛住世,常隨佛學。

六大宗旨: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語。

感恩一切,懺悔一切,慈悲一切。諸法本一如、平等、不二。

不住空有/不落二邊/一道清淨/圓融無礙。真誠清淨平等正覺。

"華嚴經"云:詳見後/

菩薩清涼月,

常遊畢竟空,

衆生心垢淨,

菩提影現中。

==========

藉由觀賞外在

皎潔之明月

以啟發人人本俱

清淨覺相之真如佛性

進而"福慧雙修"

圓證菩提。

*********************

澄入"諸法實相",

覺了宇宙人生真實相,

以恢復自己

父母未生前本來之面目。

*********************

【游心法界如虛空,心充滿了法界,跟虛空一樣】詳見後/

感恩淨空老和尚一生慈悲教誨:

故經云:游心法界如虛空,心充滿了法界,跟虛空一樣。則知諸佛之境界,

什麼人知道諸佛境界?

遊心法界如虛空的人他知道,

他成佛了。

而且心跟法界、跟虛空是一,一而三,三而一,心有多大?跟法界一樣大,跟虛空一樣大,沒有邊際。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華嚴經"云:

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

衆生心垢盡,菩提月現前。

======================


"星雲大師"講述:


《華嚴經》有一首偈頌:「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眾生心垢淨,菩提月現前」,意思是:菩薩就像天上的月亮,常遊於虛空之中。眾生要如何與菩薩感應道交呢?只要眾生的心海清淨,沒有塵垢,菩提月光就會映現在我們的心上。假使眾生的心不清淨,品德汙穢,不但不能顯露光明,佛性也不會現前。


我們看天上的月亮是一個,這個人看月亮是一個,那個人看月亮也是一個。月亮雖只有一個,但是它在不同的時空下,不論江、湖、河、海,只要有水的地方,都可以有月亮的顯現。如偈語說「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藉由月映水中,來譬喻菩薩的修行,能因應眾生千差萬別的根性普應群機,給予不同的感應。


曾有人說,東方人念觀世音菩薩,西方人也念觀世音菩薩,為了大家求這個、要那個,菩薩常常要「千處祈求千處應」,東奔西跑,怎麼忙得過來呢?還有人說,怎麼這個人有菩薩感應,那個人也有菩薩感應,而自己卻沒有得到菩薩的感應?

其實不然!這就是「菩薩清涼月,常遊行畢竟空;眾生心垢淨,菩提月現前」的道理。沒有菩薩的感應,不能怨怪菩薩,而是要真心的問問自己,自己的心湖清淨嗎?不管是江、湖、河、海,只要心清淨了,菩提的月亮自然會現前。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人能得到菩薩的感應,有的人無法得到菩薩的感應。


菩薩如同圓滿皎潔的月亮,以和藹、清涼的光輝,平等普照大地。然而有的地方能受到月光映照,有的地方接收不到,這是眾生接受條件的問題。好比眾生心中的貪欲、瞋恚、愚痴,遮蔽了自己的真心佛性,就不能怪菩薩沒有感應了。


《華嚴經》的這一段偈子告訴我們,要得到諸佛菩薩的感應,念念自淨其心,時時自修自行是很重要的!

星雲大師

「不動念頭」是全世界最大的力量

淨界法師

一個人要懂得放下,/詳見後

你才能夠擁有所有的東西,這個思想很重要。

「二十五圓通」的根本思想,就在這一句話:

「不為物轉,則能轉物。」

就是這個思考。

「不動念頭」是全世界最大的力量

淨界法師

這裡所要詮釋的觀念,就是《楞嚴經》一再強調的一個觀念:

「不為物轉,則能轉物,即同如來。」就這一句話!

我們這個明瞭的心,剛開始是「為物所轉」,這個「物」就是一個假相,凡是有相狀的,就叫做「物」,我們的心是沒有相狀的,那麼我們一開始被它所轉,久了變成怎麼樣呢?變「物化」了。你看有些人說:「欸!你怎麼這種個性呢?」「欸,我改不過來。」被物化了嘛!你怎麼改不過來呢?你本來不是這個樣子的,是我們自己覺得改不過來,那就真的改不過來。所以說:

你不要認為:你業障深重,你認為你業障深重 ,你果然業障深重,你被業障「物化」了!

【游心法界如虛空,心充滿了法界,跟虛空一樣】

感恩淨空老和尚一生慈悲教誨:

故經云:游心法界如虛空,心充滿了法界,跟虛空一樣。則知諸佛之境界,

什麼人知道諸佛境界?

遊心法界如虛空的人他知道,

他成佛了。

而且心跟法界、跟虛空是一,一而三,三而一,心有多大?跟法界一樣大,跟虛空一樣大,沒有邊際。

中國古人說這兩句話非常非常有道理:「大而無外,小而無內」,這是什麼?這是心。無外是講廣,無內,沒有底限,妙,妙極了,能生一切萬法,能現一切萬法。

宇宙的來源、萬法的來源、一切眾生的來源,就是自性一念變現,沒有先後,沒有古今,確實就是一念,當下這一念。一念裡面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沒有空間,沒有距離;沒有時間,沒有先後,真正清淨平等到極處。

佛知道,佛,悟了,佛知道眾生,眾生迷了,眾生怎麼迷的他知道,用什麼方法幫助眾生回歸到覺悟,他也知道。只要眾生肯聽話,肯接受他的方法,依照他的方法去做,很快就覺悟。眾生為什麼這麼難?眾生就是頭一個他懷疑,他不能相信,他不能接受,這就難了。

或者是接受了、相信了,不徹底,牽腸掛肚的事情很多,想放放不下,這個麻煩。這裡面,佛沒有一樣不知道。

眾生跟佛的關係,雖然迷悟不同,體是一個,都是一個心,一個心變現出來的。

「故法華經云: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這是佛無差別。到成佛了,對於一切法的真相完全明瞭,不是說這尊佛明瞭多一點,那尊佛明瞭少一點,沒有,平等的。

你不問他的時候他不知道,你問他的時候他什麼都知道。不問他的時候,他心在定中,問他的時候,這定起作用,他什麼都知道,他能現身、他能說法。你要問他,他起心動念沒有?告訴你,他沒有起心、沒有動念。

這個妙,這個不可思議!沒有起心動念能現相?對,真心沒有起心動念,現了整個宇宙,現了一切萬法。換一換迷,真心不迷,什麼時候迷?起心動念就迷了,起心動念叫阿賴耶,從真心裡面跑出來一個妄心,這妄心就是迷。

你要是不注意,妄心就代替了真心,這個麻煩了,那就搞六道、搞十法界,想出來不容易了。於是我們就明白,怎樣才能回歸到自性?要轉八識成四智,要把它扭轉過來,就是轉迷為悟,問題就解決了。迷是虛妄的,悟是真的,返妄歸真,破迷開悟,這問題就解決了。

迷是自己迷的,悟還得自己覺悟,別人沒辦法幫助你覺悟。別人可以把覺悟的方法教給你,你要真幹你才會覺悟;方法教給你,自己不幹,還是悟不了。所以佛也沒有能力幫助我們開悟,一定要自己修。

可是雖然不能幫助我們,細想他幫助我們一個很大的忙,那是什麼?阿彌陀佛他建立一個極樂世界,就是幫我們最大的忙。我們不要破迷,帶著迷可以到極樂世界去,到極樂世界再破迷開悟,這個辦法妙極了。

往生到極樂世界,沒有一個不開悟的,到極樂世界的人沒有一個不放下的,為什麼?沒有需要了。極樂世界所有一切,你所需要的東西,它是心想事成。我想要飲食,飲食自然就在面前,不要了,不要就沒有了,你對這個還要操心嗎?不要操心。

我想要居住的房子,房子現成的,就在面前,你就住進去了;不要了,不要就沒有了,乾乾淨淨,痕跡都找不到。我要衣服,衣服在身上了。不必要儲存,想什麼就有什麼,心想事成,不想就沒有了。

哪有這個世間這麼麻煩?所以,人的貪瞋痴慢疑全斷了,沒有一個人有貪心,資源太豐富、太多了。你說你有萬貫家財,累贅,多麻煩!極樂世界人聰明,不找麻煩,要的時候它就有,不要的時候就沒有了,不必要去保存。你就想到多自在,這麼一個好地方。

十方世界六道裡頭,跟我們這兒情形差不多,有這麼一個肉身,這個肉身需要飲食、需要穿衣服、需要有房屋居住,樣樣都很辛苦的才能得到。

得到又怕丟掉,患得患失,這就叫煩惱,這就叫憂慮。這些事在極樂世界完全沒有,身是法性身,永遠不會生病,永遠不需要飲食,精神飽滿。用什麼來養這個身體?用歡喜,歡喜能養身體,中國古人所謂「人逢喜事精神爽」。

人要常常生活在歡喜裡面,這個人不容易衰老;如果這個人有憂慮、憂愁,他很快就老了,這個事情我們有經驗。我在台灣,去的時候一個人,到台灣之後,遇到了很多同學、老師,抗戰期間同學,大家組織一個同學會,我到那裡面看到好多熟人,都年輕,歡歡喜喜。以後我出家了,他們也很歡喜。

到五、六十歲的時候退休了,沒有退休的時候生龍活虎,工作的精神好,退休之後沒事情做,想想自己老了。兩年沒見面,碰到了,我一看很驚訝,兩年好像老了二十年,怎麼老得這麼快?這佛經上說的,憂慮。

人的觀念不一樣了,工作的時候把年齡忘掉了,把老也忘掉了,一退休的時候就發現什麼?天天想到我老了,你看不能上班了。想老就老,老得好快,想病就病,病得好苦。老年人就想到會病,病就想死,他怎麼會不死

一切法從心想生。所以同學看到我都問,你沒有老。是,我沒有想老,我每天還在工作,每天工作八個小時,讀經四小時,講經四小時,工作很忙,沒想老他就不老。出家人怎麼老的?也是年歲大了天天想老。跟我同年的人很多,都老了,我還沒老,什麼原因?

他們天天想老、天天想病,所以一身都是病。我們天天想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不老,阿彌陀佛也不生病。想的不一樣,念頭不相同,總得明白這個道理。學佛殊勝,學佛的好處就在眼前,得真幹,把佛教給我們的道理貫通。

教給我們哪些該做的、哪些不該做的,不該做的全放下,該做的隨緣,有緣就做,沒緣別去找,叫隨緣,隨緣就自在!

我們跟一切諸佛如來沒兩樣,就是迷悟不同。「故涅槃經云:一切眾生即是佛,是名眾生無差別」。

《華嚴經》上佛說得更好;「一切眾生本來是佛」,跟《涅槃經》上講一個意思,真的不是假的。迷了叫眾生,悟了叫佛,迷了也是這個自性,也是這個心,覺悟了還是這個心,心沒改變。

所以,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一體!講倫理,只有佛法講到最極圓滿,圓滿到極處。

恭錄於淨土大經科註 五十一集

念佛廻向給地球上所有衆生,

念佛廻向虛空法界一切衆生。

(代衆生苦供養)(普賢行願七大法供養)

代"一切衆生來念佛",

願大家一起同生淨土。

(普賢行願品/十大願王導歸極樂)

==========================


善男子,

諸供養中,法供養最。

所謂

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

代眾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捨菩薩業供養,

不離菩提心供養。


娑婆世界的一切美好,

不如

極樂世界的一粒沙子。

*******************

全體法界是心在念佛。

以法界心來念法界佛。

以全體這一念心來念,

則整個宇宙都在念佛。

*******************

念佛為喚醒夢中的自己。

"常念死"。

決定至誠、懇切、自性信願心念佛。

南無阿彌陀佛!

"華嚴經"曰:

一切法從心想生。

(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心識不二,真妄一如)

(無二之性,即是佛性)

=========================

當你體悟了

佛心即為己心,

(妄心幻影,佛心恆常)

(豁然開朗,恍然大悟/醒)

(心佛衆生,三無差別)

(佛在心中,心中有佛)

(無緣大慈,大悲大愛)

身來身去本是三昧(夢幻),

身來身去本是菩提(煩惱),

身來身去本是法身(五蘊),

身來身去本是涅槃(生死),

身來身去本是解脫(幻住),

身來身去本是一如(差別),

身來身去本是無生(生滅),

身來身去本是真常(無常),

身來身去本是陽焰(雲煙),

身來身去本是無念(有念),

身來身去本是無為(有為),

會有甚麼好處呢 ?有!

你這輩子會過著

清淨平等自在安樂的生活!

(過般若空性智慧的生活)

(華嚴中道無礙圓融境界)

(放下妄想分別執著煩惱)

(慈悲喜捨卻貪瞋悟禪心)

"華嚴經"云:

菩薩清涼月,

常遊畢竟空,

衆生心垢淨,

菩提影現中。

==========


藉由觀賞外在

皎潔之明月

以啟發人人本俱

清淨覺相之真如佛性

進而"福慧雙修"

圓證菩提。


放下我見情執之病,

遣分別執著取相之病,

就是"降伏自心"也。

就能見到自性的月亮。


************************

歸心三寶,內觀自性,

"戰勝無明煩惱習氣"。

"六祖法寶壇經"懺悔品:

自心衆生無邊誓願度,

自心煩惱無邊誓願斷,

自性法門無盡誓願學,

自性無上佛道誓願成。

************************


************************

發菩提心,發六度心,

菩薩願行,自利利他,

慈悲喜捨,歷事鍊心,

"修鍊自性清淨心"。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


**************************

澄入"諸法實相",

覺了宇宙人生真實相,

以恢復自己

父母未生前本來之面目。

**************************


''印光大師''開示:


吾人之心,

與菩薩之心,同一體性。

吾人

由迷悖故,仗此心性,

起惑造業,受諸苦惱。


若知

此起"貪瞋癡之心",

即是菩薩

圓證"戒定慧之心"。


"起心動念",

何一非

菩薩顯神通,

說妙法乎?


節錄自

"印光大師"

文鈔菁華錄/六十五頁


廻向

法界芸芸衆生同生極樂國


願以此功德 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衆生 皆共成佛道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願生西方淨土中

九品蓮華為父母

華開見佛悟無生

不退菩薩為伴侶


珠海恭敬/合十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不動念頭」是全世界最大的力量

淨界法師

這裡所要詮釋的觀念,就是《楞嚴經》一再強調的一個觀念:

「不為物轉,則能轉物,即同如來。」就這一句話!

我們這個明瞭的心,剛開始是「為物所轉」,這個「物」就是一個假相,凡是有相狀的,就叫做「物」,我們的心是沒有相狀的,那麼我們一開始被它所轉,久了變成怎麼樣呢?變「物化」了。你看有些人說:「欸!你怎麼這種個性呢?」「欸,我改不過來。」被物化了嘛!你怎麼改不過來呢?你本來不是這個樣子的,是我們自己覺得改不過來,那就真的改不過來。所以說:

你不要認為:你業障深重,你認為你業障深重 ,你果然業障深重,你被業障「物化」了!

你不要老是想你「煩惱深重」,你要經常想:「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所以你看經典裡面,佛陀告訴我們菩薩要怎麼想?你要思惟:「我的心是本來清淨、本來光明、本來具足無量功德的。」菩薩要經常這樣想;你老是想你煩惱重,你就被煩惱物化了,你就被它束縛住了,所以首先「不為物轉」是關鍵。

蕅益大師在解釋「二十五圓通」的時候,他舉出一個很重要的思想:

他說:「釋迦牟尼佛」,他來到人世間,因為過去的業力,他有十種的餘報,比方說:「馬麥」,佛陀曾經三個月,沒有人供養他,結果馬伕拿粗的馬麥給佛陀吃。我們旁邊的人,看到佛陀真的把馬麥吃下去,但事實上是這樣嗎?不是。蕅益大師說 :「入此人口,成甘露味。」佛陀真如的心啊,跟馬麥接觸時,轉成「常樂我淨」的甘露。佛陀啊!「佛為法王,於法自在。」你說:「欸!釋迦牟尼佛假設生長在我們這個時代,也跟我們吃同樣的飯,那他是什麼相貌呢?」表面看是跟我們一樣,但實際上不一樣,因為他不為物轉,所以他能夠去改變外境。

我們一般人「改變外境」方法錯誤,向外去改變,你永遠改變不了。你過去有一個業力,結果你去跟它對立,兩個人惡緣越結越深,就像滾雪球一樣,輾轉增勝。佛陀告訴你,你不要這樣做,你遇到惡因緣,你把心帶回家,它自然脫落嘛!你只要不為它轉,你就能夠轉它,因為它是虛妄的。你想想看,後面《楞嚴經》說:你安住在真實,它活在虛妄,當然是你轉它。

諸位要知道:一個人「不動念頭」是最大的力量,「無念」是全世界最大的力量!

所以在「二十五圓通」佛陀說:魔王來干擾你……開玩笑,魔王是什麼境界啊?六欲天的天主啊!他過去生的福報比我們大啊,他那個魔王也有一點禪定的,起碼有「未到地定」了,能夠做魔王也不簡單啊,我們一個生死凡夫,憑什麼能夠跟那個魔王抗拒呢?憑的就是我們安住真實,他活在虛妄。佛陀說:你安住真如就像 「光明」一樣,他活在虛妄顛倒當中就像「黑暗」。佛陀說:你看過哪一個黑暗去破壞光明?不可能。所以我們面對事情:第一個安住真實,不隨妄轉,你就能夠轉變它。你看他遇到了淫欲之火,他安住、他迴光返照,就「神光內凝」,然後再用種種的方法對治,他就能夠轉物——「轉淫欲之火,成智慧之火」。

一個人要懂得放下, 你才能夠擁有所有的東西,這個思想很重要。

「二十五圓通」的根本思想,就在這一句話:「不為物轉,則能轉物。」就是這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