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賢念佛往生錄B

有從曇恒法師入廬山蓮社後,便專志稱念阿彌陀佛聖號,到了東晉安帝義十四年時,有一天,他很虔誠的端坐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一字一字一句一句,

心安住於佛號中;

佛號安住於信願心中,

故得聲與心合一,

不一不異,打成一片。

突然間,

他念阿彌陀佛聲音加大,

阿彌陀佛。。。。,

念不到幾句,就坐化往生。

執持一句佛號,

是出苦海之大渡舟

但將六字出乾坤,

不用三祗修慧。

聖賢念佛往生錄(110-9-60)

再來介紹東晉曇恒法師,他年輕時就親近淨土宗第一代祖師--慧遠大師,同時跟隨大師出家修行,修得相當有成就,在臨命終時端坐合掌,稱念佛號而往生西方淨土。

曇恒法師,山西河東人,童年就歸依慧遠大師,並剃度出家,內外典籍,無不通達貫徹,德行清高,常有鹿群圍繞他禪坐旁邊。自從入廬山蓮社,專志念佛,東晉安義熙十四年,端坐合掌,大聲念佛而往生。

釋文:

曇恒法師是山西省河東人,年輕時歸依慧遠大師,同時也在大師的坐下剃度出家修行。曇恒法師道達世間學及佛學,也就是對內外經典研究得非常貫通,深入三藏教典,持戒的精神非常嚴謹,所以德行非常清高。當他在山上修行時,常有鹿群圍繞在他禪坐的周圍。所謂: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有道德的人,連畜生道的眾生,都能感受到他所散發的慈悲心。

所以山上的鹿都會圍繞在曇恒法師身邊,看到他不會驚惶。

有從曇恒法師入廬山蓮社後,便專志稱念阿彌陀佛聖號,到了東晉安帝義十四年時,有一天,他很虔誠的端坐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字一字一句一句,心安住於佛號中;佛號安住於信願心中,故得聲與心合一,不一不異,打成一片。突然間,他念阿彌陀佛聲音加大,阿彌陀佛。。。。,念不到幾句,就坐化往生。

【執持一句佛號,是出苦海之大渡舟但將六字出乾坤,不用三祗修福慧】。

聖賢念佛往生錄(110-9-59)

總之,

生死輪迴實在太苦了,

把我們折磨得不成人形,

世間的苦,讓人苦不堪言,

如果苦有形相,世間的苦事,

不是用講的講不完?


但是我們無須煩惱,

要將生生世世,

多生累劫的苦,

在今生全部停止下來,

不要再繼續沉淪,

要以苦為師,吃些苦,

更能吃苦離苦。

而享福就是消福,

久而久之福報就會享盡。


縱然家財萬貫,

福報總是會用完。


所以何不以福培福呢?

如同將種子撒入土壤裡,

雖然只是一把種子,

但是當他開花結果後,

就是一整擔的收成,

所以要讓今生所吃的苦有意義,

要從世間畢業,


唯一的方法

就是修行,若是沒有修行,

哪怕一直吃苦,也無法離苦,

修行就是將苦的根源連根拔起。


若沒有修行,

只是盲目的吃苦,

這種苦沒有意義,

所吃的苦無盡期。


人生下來本來就是苦,

種種的煩惱、貪、瞋、癡不間斷,

永遠有吃不完的苦。


所以世人吃的苦是無止境的。

而修行人,

無論出家、在家,知道世間苦的根源,

苦是多生累劫所造的業因,

今生接受業果 ;

或是今生所造的業因,

無論過去、現在造因,都沒関係,

知道它的來龍去脈後,

若能稱念阿彌陀佛,

求生西方淨土,


阿彌陀佛大慈大悲,

必定承蒙所發之誓願,

待娑婆世界的緣盡時,

接引往生西方淨土。

聖賢念佛往生錄(110-9-58)

僧顯法師是一代聖僧如此苦修,奉行善法,由修禪定悟明本性後,因病苦而轉為稱念阿彌陀佛聖號,後來在定中見佛,佛光普照在他身上,僧顯法師在禪宗有成就,修淨土法門也有成就。我們相信法師已在阿彌陀佛身邊,親近、供養、聞法。已經了生脫死,所作皆辦,梵行清淨,直往西方。

開悟本性的人,未必就沒有病苦,過去有很多高僧、開悟的阿羅漢,色身仍受業力牽纏,病苦纏身時,一樣會痛苦的呻吟,但自性如如不動,不受病苦的影響,病痛呻吟只是一種習氣,無傷大雅,仍要念阿彌陀佛聖號

;何況毫無禪定功夫之眾生,一旦受病苦折魔,渾身不自在,所以能不念佛嗎 ? 因為念佛往生淨土是最穩當的法門。在末法時代,要修到開悟證果,沒那麼簡單;但是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淨土,是易如反掌,只要你的信願懇切,發願往生西方淨土,則十人念佛,十人往生;百人念佛,百人往生,関鍵在於能執持佛號。

所以平時念佛,累積往生的資糧,在世緣盡時,有念佛的功夫,遇逆境時就用得上。若平時念佛不純熟、不堅定、不紮實,當百歲命終時,就派不上用場。當你遇到緊急事件,心裡恐怖、驚慌,遭遇生命危險時,你也用不出來。可見平時念佛,要念到有慣性作用,成為習慣性,不假思索,就能念出阿彌陀佛,使佛號能脫口而出,這樣才派得上用場。

念佛的功夫要靠平時鍛練,累積無形的法財資糧,念佛不用花半毛錢,只要有空閒就念佛;找到機會就念佛。念佛若念得很純熟,當你碰到危難、困境時自然佛號就脫口而出,知道要念佛,這代表你念佛號漸漸有成就了。

所以平時要念佛以近程來說,自己可以消災解厄使內心清淨,光明的自性顯露,明心見性;以遠程來說,百歲命終,世間緣盡,西方三聖手執蓮臺,來接引往生西方淨土,所以念佛修行,唯有好處。

聖賢念佛往生錄(110-9-58)

僧顯法師是一代聖僧如此苦修,奉行善法,由修禪定悟明本性後,因病苦而轉為稱念阿彌陀佛聖號,後來在定中見佛,佛光普照在他身上,僧顯法師在禪宗有成就,修淨土法門也有成就。我們相信法師已在阿彌陀佛身邊,親近、供養、聞法。已經了生脫死,所作皆辦,梵行清淨,直往西方。

開悟本性的人,未必就沒有病苦,過去有很多高僧、開悟的阿羅漢,色身仍受業力牽纏,病苦纏身時,一樣會痛苦的呻吟,但自性如如不動,不受病苦的影響,病痛呻吟只是一種習氣,無傷大雅,仍要念阿彌陀佛聖號

;何況毫無禪定功夫之眾生,一旦受病苦折魔,渾身不自在,所以能不念佛嗎 ? 因為念佛往生淨土是最穩當的法門。在末法時代,要修到開悟證果,沒那麼簡單;但是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淨土,是易如反掌,只要你的信願懇切,發願往生西方淨土,則十人念佛,十人往生;百人念佛,百人往生,関鍵在於能執持佛號。

所以平時念佛,累積往生的資糧,在世緣盡時,有念佛的功夫,遇逆境時就用得上。若平時念佛不純熟、不堅定、不紮實,當百歲命終時,就派不上用場。當你遇到緊急事件,心裡恐怖、驚慌,遭遇生命危險時,你也用不出來。可見平時念佛,要念到有慣性作用,成為習慣性,不假思索,就能念出阿彌陀佛,使佛號能脫口而出,這樣才派得上用場。

念佛的功夫要靠平時鍛練,累積無形的法財資糧,念佛不用花半毛錢,只要有空閒就念佛;找到機會就念佛。念佛若念得很純熟,當你碰到危難、困境時自然佛號就脫口而出,知道要念佛,這代表你念佛號漸漸有成就了。

所以平時要念佛以近程來說,自己可以消災解厄使內心清淨,光明的自性顯露,明心見性;以遠程來說,百歲命終,世間緣盡,西方三聖手執蓮臺,來接引往生西方淨土,所以念佛修行,唯有好處。

聖賢念佛往生錄(110-9-57)

今天要向諸位介紹東晉僧顯法師自在念佛,而往生西方淨土,法師平日研究教理,參禪悟道,悟明本性後,在一次的病苦因緣,轉參禪為稱念彌陀聖號,到最後承蒙西方三聖接引。

所以阿彌陀佛不會計較你念佛的數目多寡,只要你虔誠、願意,欲往生西方淨土,深切發願,期望阿彌陀佛接引,則十人念佛,十人往生;百人念佛百人往生。

僧顯法師,俗姓傅,堅定苦修一切善行戒法,諷誦經典修習禪定,常獨處山林,又數日入於禪定中,後來疾病沉重纏綿已久,因此專注憶想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內心虔誠懇切,見到阿彌陀佛放光普照身體,諸苦頓時消滅。到了次日早上,平穩端坐往生,室內有殊勝香味,經十多天才消失。

釋文:

『 聖賢念佛往生錄』自古以來,開悟聖僧、大修行家,包括比丘、比丘尼,在家的男眾、女眾居士,他們念佛往生的情形,能令眾生信心增加,也能了解往生淨土的理論,往生的條件,如何才能蒙西方三聖接引,往生極樂世界,都有詳細的敍述。東晉僧顯法師,俗姓傅,於出家後便堅定信心修苦行,並且只要有利益大眾之善業,他都毫不考慮選擇,以平等心去做,又奉持如來戒律,持戒嚴謹。法師一生當中,很喜歡誦經法華經、涅槃經、大槃若經、金剛經,皆念得非常純熟,並了解經義,通達經典後,不只是停頓在理論上,又能切實的修習禪定,參悟本性,往往喜歡獨處山林,或在溪邊、塚邊,比較清淨,無人打擾,遠離憒鬧的地方,使清淨光明的如來藏性顯露出來,曾經有好幾次入禪定,一入定就是數日。在他晚年時,有些微的病苦,因為四大五蘊之身,是變化無常、是可壞性、非永恆性的,當病痛越來越沉重,久病纏身,更覺得此身體令他很困擾,病魔折騰時,全身不自在,禪定也不容易維持,因此他便專注憶想西方極樂世界,稱念阿彌陀佛聖號,期望阿彌陀佛來接引,他非常虔誠、懇切,佛光普照在他身上,感覺非常柔軟、舒服,一切病苦頓時消滅。到了隔天早上,他非常安穩的端坐著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在念佛聲中徐徐的往生了。室內飄散瀰漫著殊勝的香味,連續維持了十幾天才消失。

聖賢念佛往生錄(110-9-56)

山頂修行與一虎同居,慧永平時嚴持精進苦修,並發願往生極樂淨土,在東晉安帝義熙十年得疾病。有一天,忽然整衣找鞋子穿,起身站起來,大眾問有何事 ? 慧永答:佛來了,話說完當下就往生,年八十三歲,室內奇異香氣七日才消散。

釋文:

慧永法師在山頂山上的茅篷邊修行時,和一隻老虎同居,老虎跟著他進進出出,這隻老虎也算是有修行。但是隻老虎卻和人一起修行,這代表有兩種涵義 : 第一、他們多生累劫曾結善緣。第二、慧永法師修行的德行,降伏了老虎,是一位伏虎的尊者。有句話說: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像這樣的事蹟,經常見於《高僧傳》中,慧永大師與這隻老虎同居,老虎如同他的護法一般,這就是受到慧永大師的德行所感召、攝化。慧永法師平日持戒非常嚴謹,並且發願要往生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在東晉安帝義十年,慧永法師有些微恙。有一天,他突然的弟子發現情形不對,於是問他:師父!你要做什麼 ? 慧永回答:佛已來了,我現在要往生了!話一說完,剎那間就往生,享年八十三歲。

據說當時異香滿室,經過七天,香味才逐漸消散。慧永大師就是德術兼備之人,一生勤苦修行,命終自在往生。所以我們若用功修行,佛不會辜負我們。

東晉慧遠大師、 慧永大師都往生了,現在都在阿彌陀佛的身邊,所以我們要效法先賢,稱念阿彌陀佛聖號,求生淨土。

聖賢念佛往生錄(110-9-55)

接著要介紹同樣的東晉人,叫做慧永法師,他一生當中,非常苦修,往生時也非常自在,而且異香滿室,七天之後,這種感應的瑞相才消散。諸位來看他往生的情形,以及他一生的事蹟。

東晉慧永法師,姓潘,河北河內人,年十二出家,奉事沙門竺曇現為師,最初修習襌定在恒山,後來與達公同依道安法師。東晉考武帝太元初年到廬山,刺史祹範供養施捨自己住宅為西林,迎請慧永法師居住。慧永平日粗布為依,飲食清簡,專一心志返觀自照,面容常帶微笑,言語從不損傷眾生,他在山頂另外建立一間芳篷,常住茅蓬坐禪思惟,走到他所建立之茅篷者,往往都會聞到奇異之香氣,因此被稱為香谷。

釋文 :

東晉慧永大師,和慧遠大師一同親近道安法師,是同門師兄弟,雖然跟隨不同的師父出家。但是後來一起親近道安法師。慧永法師俗姓潘,河北河內人。慧永法師,十二歲就出家,做了將近八年的沙彌,奉事沙門竺曇現為師父,最初跟著師父學習禪定,參禪悟道一段時間。後來他和慧遠大師一同親近道安法師。在東晉孝武帝太元初年時,慧永法師來到廬山,有一位刺史陶範供養、喜捨自己的住宅,給慧永法師安住修行,並將其住宅,給慧永法師安住修行,並將其住宅改名為西林。

慧永法師

本身頗能廻光返照,自愛自律,

平時所穿都是粗布衣服,

飲食簡單,非常清淡。

平日苦修,

一向專心參禪,

有空時就稱念阿彌陀佛聖號。

慧永法師有個特色,逢人總是笑顏常開,看不到他愁眉苦臉,內心世界非常遼闊、光明、常樂我淨,所以他的面貌經常展現笑容,使人一見就起歡喜心,很得人緣,從不曾在言語中傷害眾生。

慧永法師在山上蓋了一間茅篷,他時常茅篷裡坐禪、念佛,每當參訪者走進山谷的茅篷,便會聞到一股非常清香的味道,不知是從那裡來的,所以人們都稱此地為香谷。慧永法師平時非常精進的念佛,最後,在八十三歲時自在往生,與慧遠大師不相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