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定歷事鍊心慈悲喜捨A

「禪淨雙修」身心自主的利器-四講之二

觀看次數:1,474次

詳見後/身心"自主"的利器

「禪淨雙修」身心自主的利器-四講之一

觀看次數:10,042次

詳見後/身心"自主"的利器

心心念念:佛教心、意、識諸說-三講之二

觀看次數:3,731次

究竟"心識"是怎麼運作?

對我們有哪些影響?

怎樣才能"轉識成智",

"跳脫"生死的瀑流呢?詳見後/

制意調心的教法《佛遺教經》-四講之二/常用法師

觀看次數:8,695次

生理、心理與情境交疊互動的狀態,

是每一個人的生命和日常生活的現象。

受無明愛結的牽動,使我們在這些現象中一再增長煩惱,心隨境轉。

佛陀深知五欲的過患,在經中教導以戒律行儀調御五根,

依止清淨的慈悲與智慧,清楚觀照身口的造作,讓境隨心轉。


無爭貪求的人,

心中擁有無際之藍天。

有爭貪求的人,

心中浮雲空來又空去。

==================詳見後/

受持金剛般若智慧,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緣起中道實相觀行。

====================

隨緣不變,明一切皆非;

不變隨緣,明一切皆是。

真妄一如,佛魔不二,

諸法一如,法爾如是。

以智慧明鑒本心(亦名真如),

以禪定安樂本心(亦名自性),

以精進堅固本心(亦名實相),

以忍辱滌蕩本心(亦名法身),

以持戒清淨本心(亦名寂滅),

以布施解脫本心(亦名涅槃)。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何謂禪淨雙修有何意義(聖嚴法師-大法鼓 0088)DVD

在中國佛教裡,有一種叫做禪淨雙修的修行詳見後/方法,是說除了修行禪宗之外,還可以修行淨土宗的法門,為什麼要禪淨雙修呢?是不是這樣比單獨的修禪宗或者單獨的修淨土法門更有保障,或者是更好、更快呢?

詳見後/

心心念念:佛教心、意、識諸說-三講之二

觀看次數:3,731次

唯識學對心識有很詳細的解析。

一般人對前六識運作,可能比較容易感受及體會,

對第七、八識的認識會相對陌生,

而這兩識與眾生的流轉輪迴息息相關。


究竟"心識"是怎麼運作?

對我們有哪些影響?

怎樣才能"轉識成智",

"跳脫"生死的瀑流呢?

制意調心的教法《佛遺教經》-四講之二/常用法師

觀看次數:8,695次

生理、心理與情境交疊互動的狀態,

是每一個人的生命和日常生活的現象。

受無明愛結的牽動,使我們在這些現象中一再增長煩惱,心隨境轉。

佛陀深知五欲的過患,在經中教導以戒律行儀調御五根,

依止清淨的慈悲與智慧,清楚觀照身口的造作,讓境隨心轉。

「禪淨雙修」身心自主的利器-四講之一

觀看次數:10,042次

身心"自主"的利器

漢傳佛教修行者

多以

禪修為功課、

淨土為目標。

不論念佛求生淨土,

或參禪明心見性,

都是希望"離苦得樂",

兩者的目標"不相違背",

兩者的方法"相輔相成"。

禪淨雙修,

由"自力"引發他力的感應,

由"他力"而加強自力的力量。

隨時讓"心安定"、身清楚,

不為外境所轉,達到"解脫自在"。

「禪淨雙修」身心自主的利器-四講之二

觀看次數:1,474次

我們所處的娑婆世界是釋迦牟尼佛的淨土,

而且佛說:十方皆有佛國淨土,

感覺淨土很多,似乎無處不在,

究竟淨土從何而來?

要如何才能到淨土?

佛教的淨土思想

自印度起源傳至中國,

融合漢地的歷史環境,多年來產生各種演變,

"清楚完整的流變",

更有助於"禪淨雙修"。

無爭貪求的人,

心中擁有無際之藍天。

有爭貪求的人,

心中浮雲空來又空去。

==================


無爭貪求的人,

此乃無我的根本,

能夠

廻避一切苦厄的因果。


無我無心的人,

心量廣大、自由自在、

包容一切、寬恕一切、

平等一切、慈悲一切。


無心無我的人,

天真自然,隨順因緣,

和人相處,

微笑、沉默、

柔和、忍辱。


有爭貪求的人,

此乃有我的根本,

必隨時

攜帶有苦厄的因果。


有自我存在的人,

常會

虛假不實、膨脹自己、

驕誑嫉妒、傲慢偏見。


這是

不能自主的"自找苦吃",

倒頭來

"受累受苦"的還是自己。


**********************

受持金剛般若智慧,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隨緣不變,明一切皆非;

不變隨緣,明一切皆是。

**********************


*******************

離相觀性,頭頭是道。

著相修行百千劫,

無相修行剎那間。

*******************


*******************

瞭知一切法皆是佛法,

諸法一如,法爾如是。

融相會性,會相歸性,

回歸平等不二自性佛。

*******************


***********************

修行歷鍊自己,

不是向前而是回歸,

回到最初

無心、無我的真如佛性,

會歸自性佛,恢復法身佛,

"本源自性天真佛"。

這是我們本來真實的面目。

***********************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受持金剛般若智慧,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緣起中道實相觀行。

====================


隨緣不變,明一切皆非;

不變隨緣,明一切皆是。

真妄一如,佛魔不二,

諸法一如,法爾如是。


一個人

若想要在

佛法中產生重大的突破,

就一定要相信

"六祖法寶壇經"云: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因為

自己的本來面目是清淨的,

所以

所有的經驗及感受都是生滅的,

都是可以改變的。

(轉有生有滅法為不生不滅法)


為什麼要空掉

內心的妄想分別執著呢?

因為我們內心中

早已帶來累劫過去世

許多許多錯誤的經驗與習氣。


若沒有這樣的"觀照般若",

(法本來無我,本來無我法)

你的修學佛法

想要突破因果業障習氣

就會變得"異常的困難"。


為什麼

講"般若空性"呢?


因為你的自我意識,

即內心我執取相之習氣,

依然存在著並沒有改變,

所以立即

建立"般若空性"的思想

是非常重要的。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