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幻即離離幻即覺(二)

修行成佛之道 (四) 知幻即離,離幻即覺/詳見後

在《圓覺經》中,普賢菩薩請法:既已聞圓覺之理,應當怎樣去實修呢

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知幻即離離幻即覺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知幻即離 離幻即覺

三界唯心 萬法唯識

若人欲了知

三世一切人應觀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楞嚴經云

自心取自心

非幻成幻法

不取

無非幻

非幻尚不生

幻法云何立

圓覺經云

知幻即離 不作方便

離幻即覺 亦無漸次

回歸自性

知幻即離 離幻即覺

若知得

一切法之真實狀況

莫不

"空有同時"

上自十方諸佛

下至一切眾生

莫不皆以

"自性清淨心"

為體

真如實相 一真法界

本是

空有一如 無實無虛

性德本然 諸法一如

知幻即離 離幻即覺

妄想

眾生無始來之病根

不過錯用 所以成病

轉識成智 斷妄歸真

恍然大覺

了達

萬法一如

本是一真法界

本無人我差別

萬念冰消

回歸

平等無二自性心體

無二之性 即是佛性

知幻即離 離幻即覺

多讀大乘

親近大善知識

明瞭

六塵等境

唯虛無實 不為所迷

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

一切法"唯心"

無境唯識 心外無法

此是

遣蕩塵境之方便

漸漸

胸無點塵

慧光開矣

知幻即離 離幻即覺

一切眾生

"從本以來"

不了達

十法界理事

一真法界 諸法一如

楞嚴經

一切眾生 從無始來

生死相續

皆由不知

常住真心 性淨明體

用諸妄想

此想不真故有輪轉

知幻即離 離幻即覺

當知般若

是人人本具之智

即是清淨心

此清淨心

住處無方所

用時無痕迹

取不得的

所謂

心月孤圓 光吞萬象

般若無言無說

境智一如

非實有一法

而法法皆般若之意

以明"諸法一如"

知幻即離 離幻即覺

我本

緣生幻有

當其現幻相時

即是非有

本非真實 皆是妄相

五蘊本空

我人眾生相

莫非五蘊假合

壽者相

亦是

念念遷流 剎那生滅

之相續相也

一真法界

本無差別 本來常恒





知幻即離 離幻即覺

六道衆生

在三界中 輪廻不已

不知

色身命運 皆是自己

過去世

心念意識所影響造成的

譬如

翳眼見空花

花處即空處

何必

滅花而別取空

翳淨則花自無

即轉妄歸真

回歸自性也

青松讀書會/部落格

分享:

修行成佛之道 (四) 知幻即離,離幻即覺

在《圓覺經》中,普賢菩薩請法:既已聞圓覺之理,應當怎樣去實修呢

對圓覺的清淨境界,信也信了,解也解了,但是還證不到,還不知如何去體現它。這時普賢菩薩替我們提出如何修圓覺的問題,這就是相應於我們的根機而緣起的正行。因為我們雖然了悟到圓覺佛性本來具足,性諦天然,法爾常住,但還未明緣起大用。所以普賢菩薩的提問無疑是接引我們,使我們解行相應

成佛之道,來自於圓解的智慧。修行的人在圓智觀照下,必能呈露廣大的願力與妙行。因此,文殊圓滿無礙的智慧與普賢深妙自在的行持,相攝相融地形成了整個悟修的全部過程。只有依圓解而展開圓行的人,方能圓成無上大道。

佛陀回答普賢菩薩的提問:「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應當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修行就是要離開一切虛假,是虛假的就要遠離它。講到修行,一定要注意「」這個字,因為佛性本具一切功德智慧,但被無始以來的無明幻妄所覆蓋,所以不能顯發妙用。稱性圓行的人,通過止、觀等方法,如果能離盡一切幻化,之後,就能透盡業垢,成就大道。

要如何離幻?如何才能虛幻滅盡?「心是幻者,亦復遠離;遠離為幻,亦復遠離;離遠離幻,亦復遠離;得無所離,即除諸幻。」虛幻要離,離遠離,離虛幻,也是虛幻,都要遠離。要遠離到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再遠離了(得無所離)。

佛陀回答普賢菩薩的提問,其中說了四個漸次,裡面也含了一個方便。第一個漸次,就是你要遠離一切幻化的外境,幻境是無始劫來執著慣了,怎麼能遠離掉?就得加一個方便,你要堅固執持遠離心,才能遠離幻境。不然五欲的境界,六塵的境界,你怎麼能離開呢?第二個漸次要離心,心是幻者,亦復遠離;第三個漸次,要遠離智慧。離境、離心要用智慧,但是執著有智慧還是錯誤的。第四個漸次,有了智慧就證得圓覺,但是證得圓覺卻不能執著。你說有覺,還是如幻,「有無俱遣」有或無都不可以說,這樣才把它遠離得清清淨淨,這個時候圓覺才清淨,不然,留個覺在,還是不清淨。

最後,佛陀總結說:「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離諸幻。」知道這是幻,就立刻離開,絕不妥協;離幻就是徹底的覺悟,沒有漸次。「幻從諸覺生,幻滅覺圓滿」。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如果照著這樣子修行,就能永遠離開諸幻。「覺則無漸次,方便亦如是」。也就是說,有關圓覺的修行,佛陀還是希望我們頓悟頓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