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二佛性/煩惱菩提(五)

"智者大師"云:

法界圓融體,作我一念心,

故我念佛心,全體是法界。

站在

"本來沒有煩惱"

的角度來"調伏煩惱"。

==================


一個人

你要進步得快,

你要完全地相信

"你是本來沒有煩惱的"。

"你是本來沒有煩惱的"。

"你是本來沒有煩惱的"。

無為法,

(即焰陽、菩提、涅槃)

(不生不滅法)

須從有為法做出。

(即雲煙、煩惱、生死)

(有生有滅法)

借有為法作路徑,

以無為法為目的。

=================

明"平等法界",

一切法性本無有我。

明"諸法空相",

歸結到不生不滅。

================

離相離念

以除我執者,

無非為遣分別執著。

所謂生滅心也。

遣生滅心,

為證不生不滅之性體也。

(七)(一)八八五五五

放下一切妄想、

分別執著等凡情俗見。

==================


跳不出

輪廻的原因,

就在於缺乏洞見,

"誤將妄念"

(無明業識、因果業力)

"當成智慧",

就看不清事物的真相。

真實的智慧是

明白一切"法爾如是" 。

明白所有的

"法則就是這樣"。

(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願解如來真實義)


"我執",是萬惡之因。


當它生起(起心動念)時,

即使是"一剎那",

也應當立刻加以對治,

如同生病時,

須找醫生拿治療的處方藥。


"楞嚴經"曰:

如來本起因地,最初發心,

先以

直心正念真如,

始能遠離諸幻。


正念,即是覺照。

須徑直覺照"真如本性",

(清淨自性,自性彌陀)

方能

"知其是幻"也。


由此可見

必須先悟

如如不動之本性,

(即清淨自性,自性彌陀)

乃能

"不取於相"矣。


須知"清淨自性",

本來

即"空寂、無相、無念",

本來無一物也。


"星雲大師"

六祖壇經講話:


"華嚴經"云: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佛和眾生的不同,

只在於心的迷悟之間。


一念不覺,就是凡夫;

一念覺悟,就是諸佛。


所以說

"迷即眾生,悟即佛"。


**********************

"金剛經"曰:

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

(妄盡情空,便得解脫)

**********************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金剛經"曰:(一)(十)八八五五五

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如來之義,

"離"一切法差別

不如皆非之"虛妄相",

"證"一切法平等

一如皆是之"真如性"。

不見有諸法差別之相,

謂之"如"。

"轉念"工程的重要性。

不可不知,不可不信。

不可不修,不可不證也。

(願解如來真實義)

(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


"六祖壇經"曰: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自性

本體實為"清淨心",

空寂、無念、

無相、無物。


三千大千世界、

微塵、色身,皆是假名。


一切境緣,

無境唯識(五蘊所顯現),

心外無法,法外無心。

罪業本空,由妄心造。


"修行法門無量",

唯一宗旨主要目的,

"懺除業障"而已。


"慧律法師"法語: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

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要注意

釋迦牟尼佛

所體會的"寂滅為樂"。


這個"寂滅",令心空寂。

要用,大用就可以現前。

不用,就"清淨自在"。


所以

甚麼叫做

大徹大悟的心境呢?


入萬人之中,

如入"無人之境",

叫做

"大徹大悟"。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金剛經"曰:(三)

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如來之義,

"離"一切法差別

不如皆非之"虛妄相",

"證"一切法平等

一如皆是之"真如性"。

不見有諸法差別之相,

謂之"如"。

"轉念"工程的重要性。

不可不知,不可不信。

不可不修,不可不證也。

(願解如來真實義)

(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


人在夢中,不知夢(相),

夢醒,方知一場空(性)。

人生本是一場夢(相),

只因未醒,不知空(性)。

圓真心/圓自性/圓智慧,

去妄心/去妄識/去五蘊。


花開時,笑看落花;

花開花謝,"生滅愚"。

緣起時,淡看因緣;

緣聚緣散,"來去迷"。

懂得放下,捨離我見,

生命才能

無憂無慮、無恐無懼。


身在娑婆紅塵土,

心在極樂佛國界。

心心念念南無佛,

不忘西方禮慈尊。


願生西方淨土中,

九品蓮華為父母,

華開見佛悟無生,

不退菩薩為伴侶。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金剛經"曰:(四)

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如來之義,

"離"一切法差別

不如皆非之"虛妄相",

"證"一切法平等

一如皆是之"真如性"。

不見有諸法差別之相,

謂之"如"。

"轉念"工程的重要性。

不可不知,不可不信。

不可不修,不可不證也。

(願解如來真實義)

(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


"金剛經"曰:

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金剛經"又曰: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應無所住":

放下"妄想分別執著",

放下我見遍計之執情。


"而生其心":

提起

"空性智慧/一念心性",

提起

無限的關愛與照顧。


發心要"普度眾生",

救拔芸芸苦難的眾生。

修"慈悲喜捨四無量心"。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金剛經"曰:(五)

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如來之義,

"離"一切法差別

不如皆非之"虛妄相",

"證"一切法平等

一如皆是之"真如性"。

不見有諸法差別之相,

謂之"如"。

"轉念"工程的重要性。

不可不知,不可不信。

不可不修,不可不證也。

(願解如來真實義)

(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


"空性"不是一把鎖,

而是你與

一切相聯繫的基礎。


"空性",

是在"網狀"的概念中,

牽一線而動全身。

萬物才會息息相關……。

("華嚴經"一即一切")


説到"空性",

"空性智慧/一念心性",

是非常實用的,

一般人

覺得它太深奧跟生活無關,

是佛學院內才用得到。


但"空性"是很實用的,

在"網狀"的概念中,

牽一線而動全身。

(證道歌"一性圓通一切性")


因為一切都是"空性",

(一切也皆是緣起法)

所以有各種可能性,

萬物才會息息相關,

不是侷限的,

是非常的開闊的,

是連結一切的樞紐。


空性(般若智慧),

"不是深重的鎖",

把所有可能性都關閉。


空性(般若智慧),

是你

與一切相聯繫的基礎。


空性(般若智慧),

並不是什麼都沒有的空,

而是具有無限的可能性。

(般若無知,乃根本智)

(應無所住,緣起即性空)

(般若無所不知,乃後得智)

(而生其心,性空能緣起)


萬物

互為緣起,息息相關,

有好的的一面

也可能有壞的一面,

不要去想不好的那一面。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金剛經"曰:(六)

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如來之義,

"離"一切法差別

不如皆非之"虛妄相",

"證"一切法平等

一如皆是之"真如性"。

不見有諸法差別之相,

謂之"如"。

"轉念"工程的重要性。

不可不知,不可不信。

不可不修,不可不證也。

(願解如來真實義)

(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


人與人之間

要建立在關愛,

給予他人照顧,

內心就會生起喜樂慈悲,

這真的非常重要。

(修慈悲喜捨四無量心)

(契入禪定)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緣起,

顯現各種萬法

皆因"空性",

若非"空性",

不會有任何顯現。


佛法說,萬法歸一。

必須參透"一"歸何處?

方能證得"空性"。


"空性"不是虛空,

有人不明白

"空生萬有"的道理。


原因就在未能

參破"一歸何處"?


所謂佛法,

皆在

破一切的執著(執情)。

(剿絕情執,情空妄盡)


真空,要能不空,

才能生妙有;

妙有,必須非有,

才能成真空。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