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編輯留言(八2AAA)

*****2022/05/12

CHAN MOEY HUA 新加坡/詳見最後

KimmiCat Soh/黃念祖老居士

【要坚持下去,你就不可思议,你的果报也不可思议】

若能有信如是之事,当知是人不可思议。所得业报亦不可思议”。如果有人能相信这样的事,你这人就不可思议。

所以真正能信净土法门的人,大家也不要自轻自己,应该好好的珍惜,要放光明救度世间,要自己真正往生极乐。示比说重要,讲一辈子经,临命终时种种的横相,那就不妥当了。

“当知是人不可思议,所得业报亦不可思议”,这给我们现在能信净宗的人一个证明与授记。你只要信,你就是不可思议,你所得的果报也不可思议。

以凡夫身到极乐世界就是阿鞞跋致,这真是不可思议。这也就是不可思议的果报,十方世界所没有的。因为这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对于这样难信之法能生信心,所以就有这么大的功德。

还有,今天信明天能不能信?要坚持下去,你就不可思议,你的果报也不可思议。

【“如教奉行”,这四个字最重要!】

弥勒领受佛旨,又向佛汇报了,“受佛明诲”,受佛这样明白的教诲,我们应当“专精修学”,要专心精进来修持学道。“如教奉行”,这四个字最重要!

我们能不能够成功,就在于能不能够“如教奉行”。所谓一般就是信自己,那告诉你“汝意不可信”,那信谁?信教。你所认为的善知识教你怎么做,经上叫你怎么做,你就按着教去做,不要按自己的意思去做。所以“如教奉行”,这是一个关键!

你老把自己的意思搁在善知识意思的上头,甚至于搁在佛的上头。现在有很多人就是这态度,像共产党这么批判接受,边这批判,我认为同意的才接受,那就把自己放在佛之上。这个经是假的,那个经是错的;哪一句可以接受,哪一句不行;原来必须得改,现在行不通。

要如教奉行,你也选择适合于你的经(当然很多经),既然选定了,就按经的教化去修行。不但密宗是尊师,禅宗也是一样,“欲求无上道,第一莫疑师”。要求无上道,第一就是不要怀疑老师。“但摘果子吃,莫问树横直”。你摘果子吃就好了,你管树的枝子是横的、是直的呢,你多事啊!要求无上道,第一个正事,你有果子吃。

所以这就是弥勒回答:“如教奉行,不敢有疑。”弥勒领解佛训,舍疑之劝,决定遵行。对于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不敢生疑。疑者乃万惑之所由生,故应断也。

隋唐间布袋和尚的话:“祗这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妙用纵横可怜生(神通妙用、妙用纵横,可怜得很),一切无如心真实。”所以真实之际也就是自心,开化显示真实之际也就是明自本心、见自本性。

至于念佛法门,能念的就是佛,所念的还是佛。能念的佛就是这个本心,所念的佛号也正是本心;能所不二,唯是一心。所以一声佛号一声心。

《大集经》上说:“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所以禅宗和净土何尝是两物。密宗还说:“声字皆实相。

【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

我的先师跟别的净土宗略有不同的,我们从来不压禅,而时常是赞叹禅,希望大家能够融会。

所以持名有事念与理念,理一心则可破无明、显法身,往生净土最上为常寂光土,寂照同时,心土不二。

《观经》:“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故知净佛国土就是净我自心。

是以〈四料简〉说:“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这种根器不多。说无禅不要紧,“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跎,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参禅开悟的人,阴境现前还不能不受后有,当然还可以有智慧,但这么转下去如果不能进修,就一生不如一生,慢慢这一点慧的光辉也就显现不出来了。

所以“若圆会宗下”,谈教谈宗,隋唐间布袋和尚的话:“祗这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妙用纵横可怜生(神通妙用、妙用纵横,可怜得很),一切无如心真实。”

所以真实之际也就是自心,开化显示真实之际也就是明自本心、见自本性。

至于念佛法门,能念的就是佛,所念的还是佛。能念的佛就是这个本心,所念的佛号也正是本心;能所不二,唯是一心。所以一声佛号一声心。

《大集经》上说:“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所以禅宗和净土何尝是两物。

密宗还说:“声字皆实相。”这个又进一义。我们常常说“实相无相”,但是忘了“实相也无不相”。所以密宗最根本的,声和字都是实相。念咒是声,观想字种是字,声字就是实相。

如果你这见解太低,没有理解到,就以为密宗是什么密诀,这持诵就变成一个有为法,求什么、得什么种种的,虽然修法,这么去修去念,也不容易相应。

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 印光法師說“誠敬”兩個字,是入佛門的秘鑰,你要是真正把它做到,這鑰匙你就得到了. 誠則靈 .一心就能感,.,感應道交不可思議.. 此德號者,一聲稱念,至德成就滿足, 眾禍皆轉.十方三世德號之本. 故曰德本

【行善不发菩提心,也就生不了极乐世界】

问:您刚才说,一个人行善,如果没发菩提心,这善行也算是魔业,是不是?

答:这是《华严经》的话,这是一种很深刻的愿文。

问:如果不知道的人,他没有发菩提心,那他所做的善行算不算是啊?

答:这个善还是善,这个善你所得的只是人天福报,对于解脱生死没有什么关系。你得了福之后往往,这是古人说的,修持不彻底,结三世冤。

怎么结三世冤呢?今生修得很好,来生享受福报,你就有大富大贵。大富大贵就要造业,造业第三世就比那五逆十恶,只是差一生。

问:得到了人天福报,为什么会造业?

答:第二世大富大贵之后,富贵人的享受、行动容易造业。不一定造业,但很容易有这些机会。

他就比那个穷人浪费,穷人就不能那么做了,做坏事往往做不成。因为有钱的人可以买的动人啊,可以买人去杀害谁,就好办好多坏事啊。他可以玩弄妇女种种的,做好多好多坏事,但是没有钱的人就做不成。这样的话,就结三世冤,所以从这个原理去看,很可怕。

从彻底来看,这样一个因所结的果不究竟,还是免不了造业。因此我们就不是像一般说的,必须得求来生得福,来生得享受,而是要结一个成佛的果,众生成佛是你的事业。

那么你这只是行善不发菩提心,也就生不了极乐世界。对于自己本人来说,第三世很危险,来生一享福就迷了本性,就造了好多好多罪业。

——选自《茎草集》1987年於美国维州莲舍法会答与会者问

【冤家宜解不宜结】

“或时心诤”,“或时”,指某一个时候。某一个时候心里头生气了,彼此之间有所斗争,于是就恚怒,脾气上来发怒了,这就表示不和了。

“恚怒”,嗔恚忿怒,乃三毒之一。一时脾气有所发作,造成小恨。在这一生只是一个小的开始,互相争吵伤害了对方,虽然只是个小事,但冤冤相报,没有停止的时候。

怨憎常会,互相杀害,到了后世愈演愈烈,互相杀害,“后世转剧,至成大怨”。都是要受报的,而且这个报都是超过他应有的。

本来是要账的,没有一个不要过分的,所以这个事情不能了就在这儿。因为他很狠毒,绝不会因为你曾经打过我三棍子,我就打回你三棍子要回了账,他要打你三十棍子才出气。那么你这二十七棍子就是不应该受的,因此本来是欠债的,就变成债权人了,你又有二十七棍子的债权,将来可以跟他要。等你要的时候,就不是要二十七棍子了,你给他三刀,于是乎你又变成欠账的了。

这就互相越来越厉害……,所以怨家宜解不宜结,就是这个道理。

陳鳳德/詳見最後

從金剛經的五眼,來看病毒…../樂樂

吳煥中

轉依如來藏,自性三歸依

若欲自正行,應修如來常,

當觀如是法,長存不變易。

復應生是念,三寶皆常住,

是則獲大護,如咒枯生果。

是名為三寶,四眾應善聽,

聞已應歡喜,即發菩提心。

若能計三寶,常住同真諦,

此則是諸佛,最上之誓願。

----《大般泥洹經卷第二》

林妙純/詳見後

大乘贊十首--寶誌禪師

(一)

大道常在目前,雖在目前難睹。

若欲悟道真體,莫除聲色言語。

星雲大師 開示 :

1) 我們學佛的目的就是為了脫苦。

2) 學佛的目的,最主要就是要解決生死問題,所以淨土宗主張念佛往生淨土,就是要了脫生死;禪者參禪以期明心見性,也是要了生脫死。

3) 學佛的目的,不外是要開智慧,求覺悟,而其關鍵,即在去除煩惱障及所知障。

假使頂戴經塵劫/身為床座遍三千/講唯識

見仁法師/shih jianjen/

若不傳法度眾生,畢竟無能報恩者。

(JOANNE CHU)

所有外境善惡的因緣

/悉皆來自內心之妄念。

當我們對朋友發起慈悲心時,自己內心會感受到無比的喜悅,甚至只是一點點的幫助也會產生極大的喜悅,這是我執在消融的緣故。

(JOANNE CHU)(以後)

慈悲心的生起會使我執開始消融,

所有一切罪業因而得到清淨。

如果能時時這樣修持,自然會如同〈佛子行三十七頌〉第三十六個偈頌所說,

在日常的所有行儀中,

時時以正念正知去守持自心,

不去生起各種的煩惱丶嫉妒等等惡業,

因為內心具有正念正知,

所以安住在煩惱熄滅的情境之中。

總之,修持就是要平息我們的煩惱,

要將自己心性上的污垢洗淨,

像在洗臉時把臉上的骯髒洗乾淨,

把自己心上的垢染洗淨。噶千仁波切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恒河大手印和禪宗一模一樣,它也不講用什麼法修,而是講無修無得無證,直指人心成佛。但無修無得無證這是真如本性的自然智,我們要證到這種境地,才談得上無修無得無證,而不是空口說白話的。

如果僅懂得一些義理,

而沒有做到

"心境一如,順逆無拘,縱橫自在",

就說無修無得無證,那就完全失去意義了!

- 元音老人 《大手印淺釋》

修學佛法的第一步,

就是要靜下心來,

把目光收回來,不看世界,

不看別人,只看自己。


就像對著一面鏡子一樣,

去觀察自己,

如果連自己的條件和狀態都搞不清楚,

怎麼可能搞得清楚自己的心,

那就更別說是修心、修行了。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先講「暇滿人身難得」,因為這是認清和瞭解自己的第一步。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 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2021菩提道燈論》

佛法的妙處,不可思議,

只要肯「倒過來作人」,

什麽奇跡都可能發生。

和冤親債主化解怨結的好方法

——果卿居士

我們學佛之人,如果過去跟某人有怨結,甚至已很久不講話了。今天我們成為了佛弟子,應當「 只認自己錯,莫論他人非,他非即我非,同體名大悲」。不再怨他人的不對,只想自己哪裏做錯了,才招至對方與自己結怨。

只要真心生起懺悔之意,可在佛前焚香禮佛叩拜,跪在佛前,念著某人的名字,對他講懺悔的話,如同某人就跪在佛旁邊一樣。然後說自己對不起他,願為他念誦《地藏經》增加他的福報。

從這天起,建議你每天都能抽空為他在佛前跪讀《地藏經》一遍。誦前說一句為某某人誦《地藏經》,希望他健康幸福,離苦得樂之類的話就可以了。

誦過之後不需要再說回向詞。因為你只要在佛前一念某人的名字,某人的神識立即就聽到了,即刻會跪在佛前,盡管他還對你有仇有怨。

我前邊講過,誦一遍《地藏經》如同給他送去二十萬人民幣,加上你真的認錯向他懺悔,他不會拒絕的。你只管每天一部地堅持誦,不可太快,口齒要清楚。有一天你們偶爾碰面,他可能會主動跟你打招呼。若真如此,你也要主動當面認錯說幾句道歉的話,矛盾怨恨就此化解。

若要跟已死去的人化解怨恨,也用此法,在佛前說定為故去的某人誦《地藏經》,三遍、五遍、七遍或二十一遍都可,當然是越多越好了,來世再也不會孽緣相會了,可能他還會在夢中向你示好。

上面的話千真萬確,希望讀者參考並實踐。

佛法的妙處,不可思議,

只要肯「倒過來作人」,

什麽奇跡都可能發生。




大乘贊十首--寶誌禪師

(一)

大道常在目前,雖在目前難睹。

若欲悟道真體,莫除聲色言語。

言語即是大道,不假斷除煩惱。

煩惱本來是空,妄情遞相纏繞。

一切如影如響,不知何惡何好。

有心取相為實,定知見性不了。

若欲作業求佛,業是生死大兆。

生死業常隨身,黑暗獄中未曉。

悟理本來無異,覺後誰晚誰早。

法界量同太虛,眾生智心自小。

但能不起吾我,涅槃法食常飽。

(二)

妄身臨鏡照影,影與妄身不殊。

但欲去影留身,不知身本同虛。

身本與影不異,不得一有一無。

若欲存一捨一,永與真理相疏。

更若愛聖憎凡,生死海裡沉浮。

煩惱因心故有,無心煩惱何居。

不勞分別取相,自然得道須臾。

夢時夢中造作,覺時覺境都無。

翻思覺時與夢,顛倒二見不殊。

改迷取覺求利,何異販賣商徒。

動靜兩忘常寂,自然契合真如。

若言眾生異佛,迢迢與佛常疏。

佛與眾生不二,自然究竟無餘。

(三)

法性本來常寂,蕩蕩無有邊畔。

安心取捨之間,被他二境迴換。

斂容入定坐禪,攝境安心覺觀。

機關木人修道,何時得達彼岸。

諸法本空無著,境似浮雲會散。

忽悟本性元空,恰似熱病得汗。

無智人前莫說,打你色身星散。

(四)

報你眾生直道,非有即是非無。

非有非無不二,何須對有論虛。

有無妄心立號,一破一個不居。

兩名由爾情作,無情即是真如。

若欲存情覓佛,將網山上羅魚。

徒費功夫無益,幾許枉有功夫。

不解即心即佛,真似騎驢覓驢。

一切不憎不愛,這個煩惱須除。

除之則須除身,除身無佛無因。

無佛無因可得,自然無法無人。

(五)

大道不由行得,說行權為凡愚。

得理返觀於行,始知枉用功夫。

未悟圓通大理,要須言行相扶。

不得執他知解,回光返本全無。

有誰解會此說,教君向己推求。

自見昔時罪過,除卻五欲瘡疣。

解脫逍遙自在,隨方賤賣風流。

誰是發心買者,亦得似我無憂。

(六)

內見外見總惡,佛道魔道俱錯。

彼此二大波旬,便即厭苦求樂。

生死悟本體空,佛魔何處安著?

只由妄情分別,前身後身孤薄。

輪迴六道不停,結業不能除卻。

所以流浪生死,皆由橫生經略。

身本虛無不實,返本是誰斟酌?

有無我自能為,不勞妄心卜度。

眾生身同太虛,煩惱何處安著?

但無一切希求,煩惱自然銷落。

(七)

可笑眾生蠢蠢,各執一般異見。

但欲傍鏊求餅,不解返本觀面。

面是正邪之本,由人造作百變。

所須任意縱橫,不假偏耽愛戀。

無著即是解脫,有求又遭羅羈。

慈心一切平等,真如菩提自現。

若懷彼我二心,對面不見佛面。

(八)

世間幾許癡人,將道復欲求道。

廣尋諸義紛紜,自救己身不了。

專尋他文亂說,自稱至理妙好。

徒勞一生虛過,永劫沉淪生老。

濁愛纏心不捨,清淨智心自惱。

真如法界叢林,反作荊棘荒草。

但執黃葉為金,不悟棄金求寶。

所以失念狂走,強力裝持相好。

口內誦經誦論,心裡尋常枯槁。

一朝覺本心空,具足真如不少。

(九)

聲聞心心斷惑,能斷之心是賊。

賊賊遞相除遣,何時了本語默。

口內誦經千卷,體上問經不識。

不解佛法圓通,徒勞尋行數墨。

頭陀阿練苦行,希望身後功德。

希望即是隔聖,大道何由可得。

譬如夢裡渡河,船師渡過河北。

忽覺床上安眠,失卻渡船軌則。

船師及彼渡人,兩個本不相識。

眾生迷倒羈絆,往來三界疲極。

覺悟生死如夢。一切求心自息。

(十)

悟解即是菩提,了本無有階梯。

堪歎凡夫傴僂,八十不能跋蹄。

徒勞一生虛過,不覺日月遷移。

向上看他師口,恰似失奶孩兒。

道俗崢嶸聚集,終日聽他死語。

不觀己身無常,心行貪如狼虎。

堪嗟二乘狹劣,要須摧伏六府。

不食酒肉五辛,邪眼看他飲咀。

更有邪行猖狂,修氣不食鹽醋。

若悟上乘至真,不假分別男女。

顶礼感恩大慈弘恩法师慈悲开示,南无阿弥陀佛

『 佛法是治癒抑鬱症最為殊勝的良藥 』

色陰如影像,受陰如陽焰,

想陰如夢境,行陰如電光,

識陰如幻事。

佛法是治癒抑鬱症最為殊勝的良藥。為什麼呢?因為只有佛法能夠辨清抑鬱症的本質----抑鬱症就是想陰虛妄!我們講五陰虛妄,色、受、想、行、識都是虛妄的,「色陰如影像,受陰如陽焰,想陰如夢境,行陰如電光,識陰如幻事」,我們為什麼會出現心裡的種種胡亂想象,就是因為我們困於自我意識,由迷亂的顛倒妄想所導致的,這就是想陰虛妄。

我們很容易相當然地將自我的顛倒妄想認作是理性的推論,同時將臆想出來的種種境相妄執為真實的存在,兩者交織纏縛,相互影響,就對我們身心起到一種負面的抑鬱作用,纏縛越久,抑鬱的情緒就越重,以至於無法自拔,這是很危險的。抑鬱症,說白了是由「想」而生,所以一定要認清把握「想陰虛妄」這個本質。

如何用佛法對治抑鬱症的影響?首先是要對佛法升起無偽的信心(不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以佛法的智慧看透抑鬱症的來源就是想陰虛妄。具備這個前提,人的心就更容易靜下來,然後通過念佛、誦經、禪修等方式來進行不斷地轉化自己的妄想執著,不隨自己過去的認知流轉。

但因為想陰虛妄的力量很強大,自己正念的力量不夠,其間可能會遇到種種困難與煩惱阻礙,這時候也可以依止一個好的共修團體,或者依止僧團,用大眾共修的力量來規範、警惕、策勵自己,以升起信心,提起正念。譬如我們參加長途跋涉,靠自己的力量無法完成,但是有了集體的鼓勵帶動,我們就很容易戰勝困難。人生很多事情都是這樣,自己沒有力量的時候,要學會走出去,尋求大眾的幫助,這個幫助也是相互的,對彼此的修行都是一種增進。

我們始終要堅定信心,佛法中一定具有對治的妙方,通過對佛法信心以及智慧的確立,不斷地修行,以完善與突破自我,使自己擁有自利利他的品質、自淨其意的修為,這樣,就能讓自己的生命達到一個嶄新的境界,抑鬱症也就不治而愈了。

顶礼感恩大慈上师堪钦索达吉堪布慈悲讲授中观的见解之《观如来品》——(二五一)

今实不受阴,更无如来法。

若以不受无,今当云何受?

现在实际上不能取受五蕴,也更不能有如来之法;如果说不取受五蕴就不可能有如来,那现在又该如何取受呢?

“今实不受阴”,由于先于五蕴的如来不存在,所以无法取受五蕴。比如提水者之前不会有,没有提水者也就不能提水;再比如,在总管财产之前并不是总管者,不是总管者也就不能总管财产了。同样,取受五蕴之前并不会有取受者如来,没有如来也就不可能取受了。

“更无如来法。” 不依靠五蕴就更不可能成立如来之法。

“若以不受无,今当云何受?” 如果说不取受五蕴就没有如来,那现在又该如何取受呢?而取受不成立,也就不会有所取受的五蕴。

(待续)

仁波切的淚 ─ 不可思議的加持

文:堪布丹傑

佛法到底是什麼?我想是感動,是能夠觸動我們內心深處的那股力量,能勾起我們的愛與溫暖。

那晚走在菩提迦耶的路上,準備去吃晚餐。突然一個人從背後把我緊緊抱住,我嚇了一跳,趕緊回頭一看,竟然是喇嘛羅卓(馬來西亞創古中心住持)。

他臉上的笑容是那麼開心,好甜好真,我想我一輩子都忘不了。在他身後,是馬來西亞團的弟子們,他們的表情也好開心。

之後吃飯時,我問喇嘛羅卓聽說他之前在瓦拉那西為馬來西亞團的弟子上課時哭了,是什麼原因?他笑著問我,誰告訴你的?我說是Jacky(一位馬來西亞弟子)。

「我跟他們分享了創古仁波切的一些故事,」喇嘛靜靜的說:「很自然的,我就哭了出來。我每次只要講到創古仁波切,想到仁波切的功德事業與一言一行,自然地就會哭。」

他吃著包子,沾著一點辣椒。並且喝了幾口湯,接著說:

「很奇怪,我平常也沒有時常想著上師,或者天天修上師相應法…我相信當時真的是上師的加持,還有信心吧!」

「您以前提到仁波切也會哭嗎?」我很好奇。

「沒有,是這幾年才開始的。大概有三年了。」

「很多時候對信徒們開示,」喇嘛向我解釋他的感受:

「如果自己沒有真的感動,弟子們也一定不會有任何感受。但是,如果是發自內心的真心話,時常就會感動大家。那天,我一哭大家都哭了。」喇嘛笑得好開心。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有一年創古仁波切在瓦拉那西為僧眾講課時,提到第十六世大寶法王,也就是仁波切的根本上師的恩德時,老仁波切在大眾面前感動的流下了眼淚。演講就這樣停了十幾分鐘,年輕的弟子們靜靜地低下頭來,有的也跟著仁波切哭泣。後來喇嘛們都說:「仁波切的淚,有著不可思議的加持。這就是最殊勝的上師相應了。」

顶礼感恩大慈印光法师慈悲开示,南无阿弥陀佛

『 只要彻底清除知道烦恼如同梦幻泡影,它就像晨露,经不起阳光的照耀。』

我們学法修法,一定要瞭解自己要修持什麼,自己身口意的自主權,要交給誰?要交給惡的一方,或是要交給善的一方呢?

因此在一開始,自己就應該決定,之後就永遠也不要遲疑,或是中斷放棄。這樣,我們听聞正法並融入自己的相續,到了最後臨終的時刻,我們就會產生一種信念:『我沒有虛度此生!我一直都在修法,心裡沒有任何的遺憾和悔心,也沒有任何放不下的。』這樣才是真正的修法,也才是真正好的修行者。

比方說下棋,如象棋和圍棋是華人傳統娛樂休閒,世間人用來比賽,也有不少修行人,不論在家或出家,也會以下棋的方式來了悟禪意。

也有人用白黑色的棋子來分別記錄善惡業。過去噶當派的大師們,如果生起一個善念就放一顆白石子,生起一個惡念就放一顆黑石子,然後計算白石子多或是黑石子比較多。

一日中生起多少善念,又生起多少惡念?然後慢慢地讓自己去改善,有這樣的一種修持法。

我們也應該像這樣去修持,一天之中從早到晚要去看自己生起多少善、惡念,一一去計數,去辩別並加于改善,否則,就会一直都讓自己处在放逸散亂当中。如此修法就只是口頭上的詞語了,它無法對治自己的煩惱,心与言行也就不相符合,到最後什麼都沒有做到,如此一來,和沒有修法的普通人就没有任何差別了。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 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無死甘露妙樹》又稱《百段引導文》

「學佛的最終目的」是什麼?這問題每人的答案都不一樣,因為每人的路各盡不同,於是目的也不一樣 !

歡迎說說 :

您「學佛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星雲大師 開示 :

1) 我們學佛的目的就是為了脫苦。

2) 學佛的目的,最主要就是要解決生死問題,所以淨土宗主張念佛往生淨土,就是要了脫生死;禪者參禪以期明心見性,也是要了生脫死。

3) 學佛的目的,不外是要開智慧,求覺悟,而其關鍵,即在去除煩惱障及所知障。

4) 佛教講到生命,分有佛、菩薩、聲聞、緣覺、天、人、修羅、畜生、餓鬼、地獄等,合稱十法界,前四者稱為四聖,後六者稱為六凡,又稱六道,學佛的目的就是要超凡入聖,證悟成佛,以免六道輪迴之苦。

5) 「苦」是人生的實相,如何離苦得樂,求得究竟解脫,是我們學佛的目的所在。佛陀成道之初,為了讓眾生從煩惱痛苦中解脫出來,特別開示了八條進趣聖人之境的修行方法,稱為八正道。

一、正見,即正確的知見。

二、正思惟,即正確的思考。

三、正語,即正當的言語。

四、正業,即正當的行為。

五、正命,即正當的職業。

六、正精進,即正當的努力。

七、正念,即正確的觀念。

八、正定,即正確的禪定。

修此八正道,可證得阿羅漢果。

6) 學佛的目的,就是為了開發內在的般若智慧,去除無明愚癡。

7) 學佛的目的不是只為了吃素,真正的學佛,「吃」並不是重要的問題,心意清淨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滿口的慈悲、仁愛,心裡卻充滿著貪、瞋、邪見,就是終日吃素也違背良心也無益啊!

8 ) 學佛不一定要吃苦,苦不是學佛的目的,苦是增上緣。

9) 學佛的目的,是欲求無上正等菩提,戒不但是菩提根本,也正因行者持戒之精嚴,菩提、功德均由此得以培植、增長,進而達到圓滿之境地。

10) 我們學佛的目的,也在於還給自己真實的面貌,才能看到自己「用」的真義。人人需要不斷的再生,所謂修行者,如是而已!

11) 觀世音菩薩之所以倒駕慈航,迴入娑婆,也是為了「拔苦與樂」,可見「歡喜」才是佛教的本質,「快樂」才是學佛的目的。因此我們要效法諸佛菩薩的慈心悲願,將歡喜的種子散播到世間每一個角落。

12) 以下分三點說明學佛的目的:

(一) 為淨化自己而來學佛

(二) 為廣度眾生而來學佛

(三) 為復興佛教而來學佛

13) 在佛法上如能有證悟的體驗,這時候山河大地已經不是石頭,不是水流,而是如來清淨自性。學佛的目的,就是要證悟這「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的道理,能夠如此,才不失學佛的意義。

14) 學佛的目的:

(一) 是為了利濟世間,還是為了自我了脫?

(二) 是為了現世安樂,還是為了未來往生?

我也曾問自己,到底我「學佛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什麼呢 ?

心告訴我 : 是為了「 度己度人、度人度己 」。

歡迎說說 :

您「學佛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放老師

放下自在

心靈教育研究

林妙純

「芥子納須彌,須隬納芥子」

芥子很小可以包容整個虛空,量周沙界,心包太虛!

當心清淨時,你所看到的一切眾生皆是善知識、皆是諸佛如來

而我們心量小,被瞋恨嫉妒所障礙、看眾生都是仇人

我曾經也是這樣 看到別人寫的文章

不如法也會心生煩惱,不與對方吵一下很難過

經過這一年在《金剛經社團》被師兄師姐教育磨練以後,

反觀自己的心,才發現是自己愚痴心在做怪!

別人的好壞跟自己沒半點關係,心不隨境走,怨恨嫉妒是心靈的殺手

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慈悲沒有敵人!

修行是修正自己,而不是修理別人,別人有錯點到為止,理性討論溝通,口不出惡言,不輕視別人用心分享的文章,意見不同時請用婉轉慈悲的口氣表達,千萬不要一屁打過江,沒有幾個能承受的住

當我用更慈悲的心面對一切一切的眾生時,我發現我以前看不順眼的人,原來在她身上有滿滿的智慧

也許這叫一花一世間、一葉一如來

我用瞋心看,看不到美麗的世界,

當我用善心去面對一切時,

原來山河大地皆是如來、一切眾生都是諸佛菩薩,真正體會到萬法唯心造。心的染污不去除,都是白修

「主觀、偏見、傲慢」是意識心永恆的牢獄!萬法皆如幻,無有一法真,放下即見真,見真即如如。

《金剛經》有謂:「一念淨信,能滅八萬四千無量劫重罪」,一念清淨的慈悲心起,則東南西北無處不是淨土,隨其心淨,則國土淨

因此我們修行學道,必須時時調整自己心態,浄化自己的心念

一念清淨心起,哪怕是一花一葉

一沙一塵,都可以從中看到如來的般若妙意~

若人識得般若性 春花秋月大地春

林妙純

沒有在長夜痛哭過的人,不足以談人生!

痛就是人生的一堂必修課

我們這一生都彷佛在和痛做抗爭

出生是痛、死亡是痛

而在這兩端的中間我們將經歷各種各樣的身痛、心痛!

我們在痛中治癒、我們也在痛中成長

穿越痛苦的方法:「經歷它、吸收它、探索它、超越它。」

理解它到底意味著什麼,不必將痛拒之於門外!

唯一要做的是不要忘記給自己點一盞「希望的燈火」

普希金在詩中寫道:「災難的姐妹,希望永遠會喚醒勇氣和歡樂。」

痛苦是人生的一部分,它考驗著我們每一個人的品格和智慧

唯有明因識果、肯認命、肯吃虧、肯吃苦、經受住考驗的人,才能享受到由痛苦轉換而成的財富。

心懷希望,萬事可期;

心懷慈悲,萬物可親。

林妙純

珍惜所有的相遇,也尊重所有的失去,

哪怕你週圍的世界再復雜,也要保持內心的善良和溫暖!

無論在什麼位置,「我們都可以選擇當一個更有溫度的人」

抱怨身處黑暗,不如提燈前行

人在旅途,難免會遇到荊棘和坎坷,但風雨過後,一定有美麗的彩虹

跨過晨昏線,便是永夜

林妙純

佛家有語「萬般神通皆小術,唯有空空是大道」。 神通只是一種顯現,修行到某一層次,一切自然而然的發生, 在你修證的過程中,是必然要發生的,都會出現的,但是沒有大德會去做,因為那不是目標。 金剛經要求的就是眾生破相,應該無所住而生其心,這樣你才可以得到大道。

大道無形,大道無痕,大道無相!

神通敵不過業力,唯有善業能融化惡業

林妙純

(轉載)

108 顆佛珠 108 句禪意,句句經典!

1. 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2. 學佛就是在學做人而已。

3. 沈默是毀謗最好的答覆。

4. 你要感謝告訴你缺點的人。

5. 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6. 你隨時要知命改變命運,因為你是人。

7. 每一種創傷,都是一種成熟。

8. 對人恭敬,就是在莊嚴你自己。

9. 在順境中修行,永遠不能成佛。

10. 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錯誤的觀念。

11. 你永遠要感謝給你逆境的眾生。

12. 能為別人設想的人,永遠不寂寞。

13. 只有面對現實,你才能超越現實。

14. 與人相處之道,在於無限的容忍。

15. 這個世間只有圓滑,沒有圓滿的。

16. 今日的執著,會造成明日的後悔。

17. 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沒有救。

18. 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別人。

19. 憎恨別人對自己是一種很大的損失。

20. 內心沒有分別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21. 永遠扭曲別人善意的人,無藥可救。

22. 佛菩薩只保佑那些肯幫助自己的人。

23. 擁有一顆無私的愛心,便擁有了一切。

24. 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無味之中。

25. 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

26. 這個世界本來就是痛苦的,沒有例外的。

27. 其實愛美的人,只是與自己談戀愛罷了。

28. 廣結眾緣,就是不要去傷害任何一個人。

29. 你什麼時候放下,什麼時候就沒有煩惱。

30. 承認自己的偉大,就是認同自己的愚疑。

31. 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於淡泊,樂於寂寞。

32. 醫生難醫命終之人,佛陀難渡無緣的眾生。

33. 不寬恕眾生,不原諒眾生,是苦了你自己。

34. 時間總會過去的,讓時間流走你的煩惱吧!

35. 為了讚美去修行,有如被踐踏的香花美草。

36. 別人永遠對,我永遠錯,這樣比較沒煩惱。

37. 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這樣比較少後悔。

38. 能夠把自己壓得低低的,才是真正的尊貴。

39. 自以為擁有財富的人,其實被財富所擁有。

40. 創造機會的是勇者。等待機會的是愚者。

41. 不要浪費你的生命在你一定後悔的地方上。

42. 學佛是對自己的交待,不是給別人看的。

43. 默默地關懷與祝福別人,是一種無形布施。

44. 認識自己,降伏自己,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別人。

45. 你可以擁有愛,但不要執著,因為分離是必然的。

46. 與其說是別人讓你痛苦,不如說自己的修養不夠。

47. 說一句謊話,要編造十句謊話來彌補,何苦呢?

48. 原諒別人,就是給自己心中留下空間,以便迴旋。

49. 白白的過一天,無所事事,就像犯了竊盜罪一樣。

50. 情執是苦惱的原因,放下情執,你才能得到自在。

51. 來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須,隨緣不變。

52. 隨緣不是得過且過,因循苟且,而是盡人事聽天命。

53. 用傷害別人的手段來掩飾自己缺點的人,是可恥的。

54. 世間的人要對法律負責任。修行的人要對因果負責任。

55. 你硬要把單純的事情看得很嚴重,那樣子你會很痛苦。

56. 永遠不要浪費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歡的人。

57. 當你對自己誠實的時候,世界上沒有人能夠欺騙得了你。

58. 多用心去傾聽別人怎麼說,不要急著表達你自己的看法。

59. 不要常常覺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們痛苦的人還要多。

60. 多講點笑話,以幽默的態度處事,這樣子日子會好過一點。

61. 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別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嗎?

62. 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夾雜著傲慢。不要使你的謙虛心缺乏智慧。

63. 心中裝滿著自己的看法與想法的人,永遠聽不見別人的心聲。

64. 與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實,你不如去接受它,這個叫做認命。

65. 一個人如果不能從內心去原諒別人,那他就永遠不會心安理得。

66. 毀滅人只要一句話,培植一個人卻要千句話,請你多口下留情。

67. 眼睛不要老是睜得那麼大,我且問你,百年以後,那一樣是你的。

68. 當你知道迷惑時,並不可憐,當你不知道迷惑時,才是最可憐的。

69. 仇恨永遠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這是永恆的至理。

70. 愚癡的人,一直想要別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卻努力的了解自己。

71. 你每天若看見眾生的過失和是非,你就要趕快去懺悔,這就是修行。

72. 逆境是成長必經的過程,能勇於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會日漸的茁壯。

73. 別說別人可憐,自己更可憐,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74. 當你煩惱的時候,你就要告訴你自己,這一切都是假的,你煩惱什麼?

75. 內心充滿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語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76. 當你勸告別人時,若不顧及別人的自尊心,那麼再好的言語都沒有用的。

77. 多少人要離開這個世間時,都會說出同一句話,這世界真是無奈與淒涼啊!

78. 當你未學佛的時候,你看什麼都不順。當你學佛以後,你要看什麼都很順。

79. 請你用慈悲心和溫和的態度,把你的不滿與委屈說出來,別人就容易接受。

80. 你不要一直不滿人家,你應該一直檢討自己才對。不滿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81. 同樣的瓶子,你為什麼要裝毒藥呢?同樣的心理,你為什麼要充滿著煩惱呢?

82. 當你快樂時,你要想,這快樂不是永恆的。當你痛苦時你要想這痛苦也不是永恆的。

83. 忌妒別人,不會給自己增加任何的好處。忌妒別人,也不可能減少別人的成就。

84. 要了解一個人,只需要看他的出發點與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85. 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因為你自己的內心,你放不下。

86. 不要刻意去猜測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沒有智慧與經驗的正確判斷,通常都會有錯誤的。

87. 你認命比抱怨還要好,對於不可改變的事實,你除了認命以外,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88. 不要因為眾生的愚疑,而帶來了自己的煩惱。不要因為眾生的無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89. 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會香的。名聲與尊貴,是來自於真才實學的。有德自然香。

90. 如果你能像看別人缺點一樣,如此準確般的發現自己的缺點,那麼你的生命將會不平凡。

91. 你目前所擁有的都將隨著你的死亡而成為他人的,那為何不現在就布施給真正需要的人呢?

92. 在你貧窮的時候,那你就用身體去布施,譬如說掃地、灑水、搬東西等,這也是一種布施。

93. 活著一天,就是有福氣,就該珍惜。當我哭泣我沒有鞋子穿的時候,我發現有人卻沒有腳。

94. 福報不夠的人,就會常常聽到是非;福報夠的人,從來就沒聽到過是非。九、修行是點滴的工夫。

95. 你永遠要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他傷害過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96. 業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真正修行的人,從不會去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

97. 一切惡法,本是虛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虛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98. 根本不必回頭去看咒罵你的人是誰?如果有一條瘋狗咬你一口,難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嗎?

99. 學佛第一個觀念,永遠不去看眾生的過錯。你看眾生的過錯,你永遠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100. 別人講我們不好,不用生氣、難過。說我們好也不用高興,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壞,就看你會不會用?

101. 笑著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註定讓一生改變的,只在百年後,那一朵花開的時間。

102. 誇獎我們,讚歎我們的,這都不是名師。會講我們,指示我們的,這才是善知識,有了他們我們才會進步。

103. 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災禍橫生,多看看橫死在你刀下的眾生又有多少?

104. 每一個人都擁有生命,但並非每個人都懂得生命,乃至於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對他來說,是一種懲罰。

105. 戀愛不是慈善事業,不能隨便施捨的。感情是沒有公式,沒有原則,沒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們至死都還在執著與追求。

106. 人不是壞的,只是習氣罷了,每個人都有習氣,只是深淺不同罷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諒的就原諒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壞人。

107. 你要包容那些意見跟你不同的人,這樣子日子比較好過。你要是一直想改變他,那樣子你會很痛苦。要學學怎樣忍受他才是。你要學學怎樣包容他才是。

108. 得不到的東西,我們會一直以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為你對他了解太少,沒有時間與他相處在一起。當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後,你會發現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麼美好。

吳煥中

轉依如來藏,自性三歸依

若欲自正行,應修如來常,

當觀如是法,長存不變易。

復應生是念,三寶皆常住,

是則獲大護,如咒枯生果。

是名為三寶,四眾應善聽,

聞已應歡喜,即發菩提心。

若能計三寶,常住同真諦,

此則是諸佛,最上之誓願。

----《大般泥洹經卷第二》

若諸修定人,住定攀緣境,

即便為聲色,誑惑生取著,

不能得堅固,亦名散動心,

以斯邪定縛,流轉生三界。

若有勝瑜祇,善住三摩地,

遠離能所取,寂然心不生,

是名真實修,無相觀行者,

欲生密嚴土,常應如是觀。

-----《大乘密嚴經 卷中》

一切諸如來,遠離於眾相,

若能知是法,乃見世導師。

菩薩三昧中,慧光普明了,

能知一切佛,自在之體性。

見佛真實體,則悟甚深法,

普觀於法界,隨願而受身。

從於福海生,安住於智地,

觀察一切法,修行最勝道。

一切佛剎中,一切如來所,

如是遍法界,悉見真實體。

十方廣大剎,億劫勤修行,

能游正遍知,一切諸法海。

唯一堅密身,一切塵中見,

無生亦無相,普現於諸國。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六》

我身既然,有情亦爾,自我及他皆無恃怙,是故歸依真實三寶。何以故?以常住故。譬如有智之人於險難中,求有力者以為救護。眾生亦爾,生死險難,歸依三寶以為其主,方能越渡生死大河。我若得已亦為其主,覆護一切苦難眾生。』能發如是大誓願者,得大信心,而於佛前長跪合掌偏露右肩,作是歸依佛法僧寶。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善思童子!是故菩薩摩訶薩等,若欲速疾安樂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應須念常相、樂相、我相、淨相,及眾生相,壽命、養育、福伽羅相,此相即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真正直路。善思童子!我於往昔發心行於菩薩行時,常念此路,以是義故,我乘此路得至菩提;然其此路無有一法而可得者,此即是我無上菩提。

-----《善思童子經卷上》

善男子!如琉璃寶,於百千歲處不淨中,不為臭穢之所染著,性本淨故。菩薩摩訶薩菩提心寶亦復如是,於百千劫住欲界中,不為欲界過患所染,猶如法界性清淨故。

------《大方廣佛華嚴經〈80華嚴卷〉第七十八》

一切法界,實無有身;實相之相,畢竟真實,是名如來。無量無邊、不可思議諸大功德之所成就,如是身者,即是諸佛真法身也,其義甚深,不可思議。如來法界,深邃幽遠,不移本處宣說正法,十方諸佛皆得聞知。所以者何?如來自在神力行故,如是深語,聲聞、緣覺所不得聞。

----《大方等無想經卷第一》

汝若欲知諸佛如來常恒不變,應當受持如是經典,讀誦、書寫、解說其義。何以故?是經所說不可思議,如來常恒,無有變易,終不畢竟入於涅槃。汝當廣為一切眾生,敷揚解說常樂我淨。諸佛如來,無有畢竟入涅槃者,法僧常住亦無滅盡。

----《大方等無想經卷第二》

是大涅槃甚深境界不可思議,善說如來微密之性,以是義故,諸善男子、善女人等,應於如來生常住心,無有變易,正法不斷,僧寶不滅,是故應當多修方便,勤學是典,是人不久當得成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此經名為無量功德所成,亦名菩提不可窮盡,以不盡故,故得稱為大般涅槃;有善光故,猶如夏日,身無邊故,名大涅槃。

----《大般涅槃經〈40卷〉第九》

善男子!汝於我所但作是念:『如來常住,法、僧亦然,此三事者,非無常法。常住不變,清涼真實,離諸惱患。若不爾者,彼善男子、善女人清淨三歸悉不成就。』應如是修不可思議常住之法。善男子!譬如有此樹者必有此影,若無彼樹亦無彼影,若不見樹而言見影,無有是處。如是,既有如來必為一切常作大樹,覆護眾生,為眾生依;若使如來是無常者,不名應供,為諸天人作最上依。

----《大般涅槃經〈40卷〉第十》

念佛三昧云何是耶?所謂非色相生,亦非受想行識生,非前後邊際智慧生,亦非現在見聞所生。」佛告阿難:「其念佛三摩地不可思議,於諸法無所行而觀諸法如實相,無說無示、無相無名。此即名為念佛三昧。」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第二》

阿難汝諦聽,我承佛威力,宣說金剛王,如幻不思議,佛母真三昧。汝聞微塵佛,一切祕密門,欲漏不先除,畜聞成過誤。將聞持佛佛,何不自聞聞。聞非自然生,因聲有名字,旋聞與聲脫,能脫欲誰名。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脫,見聞如幻翳,三界若空花。聞復翳根除,塵銷覺圓淨,淨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卻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摩登伽在夢,誰能留汝形。如世巧幻師,幻作諸男女。雖見諸根動,要以一機抽,息機歸寂然,諸幻成無性。 六根亦如是,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一處成休復,六用皆不成。塵垢應念銷,成圓明淨妙,餘塵尚諸學,明極即如來。

大眾及阿難,旋汝倒聞機,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圓通實如是。此是微塵佛,一路涅槃門。過去諸如來,斯門已成就,現在諸菩薩,今各入圓明。未來修學人,當依如是法,我亦從中證,非唯觀世音。

誠如佛世尊,詢我諸方便,以救諸末劫,求出世間人,成就涅槃心,觀世音為最。自餘諸方便,皆是佛威神,即事捨塵勞,非是長修學,淺深同說法。頂禮如來藏,無漏不思議,願加被未來,於此門無惑,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難,及末劫沈淪,但以此根修,圓通超餘者,真實心如是。」

----《大佛頂首楞嚴經》

善知識!色身是舍宅,不可言歸向者。三身佛在自性中,世人總有。為自心迷,不見內性,外覓三身如來,不見自身中有三身佛。汝等聽說,令汝等於自身中見自性有三身佛。此三身佛,從自性生,不從外得。

何名清淨法身佛?世人性本清淨,萬法從自性生;思量一切惡事,即生惡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為浮雲蓋覆,上明下暗,忽遇風吹雲散,上下俱明,萬象皆現;世人性常浮游,如彼天雲。善知識!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於外著境,被妄念浮雲蓋覆,自性不得明朗。若遇善知識,聞真正法,自除迷妄,內外明徹,於自性中,萬法皆現,見性之人,亦復如是。此名清淨法身佛。‧‧‧‧‧‧‧‧‧‧‧‧‧‧‧‧

-----《六祖法寶壇經懺悔品第六》

無上大涅槃,圓明常寂照,凡愚謂之死,外道執為斷。諸求二乘人,目以為無作,盡屬情所計,六十二見本。妄立虛假名,何為真實義?惟有過量人,通達無取捨。以知五蘊法,及以蘊中我,外現眾色像,一一音聲相。平等如夢幻,不起凡聖見,不作涅槃解,二邊三際斷。常應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別一切法,不起分別想。劫火燒海底,風鼓山相擊,真常寂滅樂,涅槃相如是。吾今強言說,令汝捨邪見,汝勿隨言解,許汝知少分。

-----《六祖法寶壇經機緣品第七》

我今歸三寶,甚深如來性;

自身如來藏,佛法僧是三;

如是歸依者,是名最上依。

----《大般泥洹經卷第五》

在此祝願大眾學法無礙,福慧增長,早證菩提!以上摘錄提供參考閱讀,更願大眾閱讀後法喜充滿!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