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編輯留言(八1AAA)

*****2022/05/12

附註:

佛法是以智慧

為教學的總目標,

三學裡面

因戒得定,因定開慧。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

「般若能生智慧」,

般若就是實相智慧。


戒、定、慧三學

清淨

貪、瞋、癡三毒,

名為修行。

奢摩他力常知止,

毘婆舍那妙緣起,

寂照不二三摩地,

非一非異總菩提。

===============


若能

一念"迴光返照"

"全體真如自性",

何處不是佛法也。


修行,

即是斷惡向善、不執著。

在迷網中解脫、即是涅槃。


六度萬行,自利利他,

慈悲喜捨,歷事鍊心。

(修煉自性清淨心)


讚不及,毁不及,

若了一,萬事畢,

無欠無餘若太虛,

為君題作"波羅蜜"。


****************

戒、定、慧三學

清淨

貪、瞋、癡三毒,

名為修行。

****************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大方廣佛華嚴經"

初發心功德品曰:

其心廣大等法界,

"無依無變如虛空",

趣向佛智無所取,

"諦了實際離分別"。

================

好文分享

(大心凡夫念佛心)

轉載自樂樂菩薩臉書

塵緣 - 李翊君 (E-Jun Lee)

詞:娃娃

曲:徐日勤

"塵緣如夢"

幾番起伏總不平

到如今都成煙雲

情也成空

宛如揮手袖底風

幽幽一縷香

飄在深深舊夢中

繁花落盡

一身憔悴在風裏

回頭時無晴也無雨

明月小樓

孤獨無人訴情衷

人間有我殘夢未醒

漫漫長路

起伏不能由我

人海漂泊

嘗盡人情淡薄

熱情熱心

換冷淡冷漠

任多少深情獨向寂寞

人隨風過

自在花開花又落

不管世間滄桑如何

一城風絮

滿腹相思都沉默

只有桂花香暗飄過

繁花落盡

一身憔悴在風裏

回頭時無晴也無雨

明月小樓

孤獨無人訴情衷

人間有我殘夢未醒

漫漫長路

起伏不能由我

人海漂泊

嘗盡人情淡薄

熱情熱心

換冷淡冷漠

任多少深情獨向寂寞

人隨風過

自在花開花又落

不管世間滄桑如何

一城風絮

滿腹相思都沉默

只有桂花香暗飄過

一城風絮

滿腹相思都沉默

只有桂花香暗飄過


網路轉載/

如有侵權 立即刪除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風中的承諾


昨夜的雨 惊醒我沈睡中的梦

迷惑的心 缠满著昨日的伤痛

冷冷的风 不再有往日的温柔

逝去的爱 是否还能够再拥有


漫漫长路 谁能告诉我

究竟会有多少错 何处是我最终的居留


曾经在雨中对我说 今生今世相守

曾经在风中对我说 永远不离开我

多少缠绵编织成的梦 多少爱恨刻画的镜头

为何一切到了终究 还是空


多少缠绵编织成的梦 多少爱恨刻画的镜头

为何一切到了终究 还是空


曾经在雨中对我说 今生今世相守

曾经在风中对我说 永远不离开我

多少缠绵编织成的梦 多少爱恨刻画的镜头

为何一切到了终究 还是空


多少缠绵编织成的梦 多少爱恨刻画的镜头

为何一切到了终究 还是空

有一種修行

1.

當你明白無常,你就不會張揚,

今日華麗風光,明日可能狼藉一場。

當你明白無常,你就不會悲傷,

今日愁雲慘澹,明日可能滿天陽光。

當你明白無常,

得,有什麼喜?失,有什麼傷?

得失在不停轉化中。

當你明白無常,一切都覺得正常,

真正時時看見看著無常的心,

獲得真正的平靜安詳。

健康來源在吃素

=============


"楞伽經"曰:

食肉無慈悲

永背正解脫

及違聖表相

是故不應食

得生梵志種

及諸修行處

***********

智慧富貴家

斯由不食肉

***********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變種流行病毒

永遠不會離開我們。

除非我們改變

停止吃食衆生肉習慣。

欲免遭受病毒的侵害,

即早作決定吃素修福。

==================


菩薩觀到了因和果,

凡夫看見了對與錯。

菩薩畏因,衆生畏果。


"印光大師"開示:


總因

宿世惡業,

感此

極苦惡報。

(新冠病毒疫情)


當以

"三世因果''

與一切有緣者說,

勿令

再造此業報之因,

則將來

自可不受

此種惡報之果矣。


*****************

此種惡因,

多半

因''殺生食肉''而起。

*****************


凡一切人,

皆當令其

''戒殺護生,吃素念佛''。

則為

"從根本上"

解決之無上妙法。


"惜乎",

只知有己,不知有人。

尚論

推及''一切物類"乎。


及至

"惡報臨頭'',

則人之受刑殺,

比畜之受刑殺,

又何各別乎哉。


經云:

菩薩畏因,衆生畏果


畏因,則可不受果。

畏果,則毫無所益。


倘移

畏果之心,以畏因,

"世界自可清寧矣"。


節錄自

"印光大師"文鈔三編/八五五頁


上列文鈔意指

"菩薩"

"知因識果",

了知

有如是因,必感如是果。

故"畏因"。


慎思,慎言,慎行,

造善因,必得善果。


"衆生"

則"不信因果",

謗無因果,壞諸善事,

見到惡果纏繞己身後,

才相信有因果,

故"畏果"。


然為時已晩,難以挽救也。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變種流行病毒

永遠不會離開我們。

除非我們改變

停止吃食衆生肉習慣。

欲免遭受病毒的侵害,

即早作決定吃素修福。

==================


菩薩觀到了因和果,

凡夫看見了對與錯。

菩薩畏因,衆生畏果。


"印光大師"開示:


總因

宿世惡業,

感此

極苦惡報。

(新冠病毒疫情)


當以

"三世因果''

與一切有緣者說,

勿令

再造此業報之因,

則將來

自可不受

此種惡報之果矣。


*****************

此種惡因,

多半

因''殺生食肉''而起。

*****************


凡一切人,

皆當令其

''戒殺護生,吃素念佛''。

則為

"從根本上"

解決之無上妙法。


"惜乎",

只知有己,不知有人。

尚論

推及''一切物類"乎。


及至

"惡報臨頭'',

則人之受刑殺,

比畜之受刑殺,

又何各別乎哉。


經云:

菩薩畏因,衆生畏果


畏因,則可不受果。

畏果,則毫無所益。


倘移

畏果之心,以畏因,

"世界自可清寧矣"。


節錄自

"印光大師"文鈔三編/八五五頁


上列文鈔意指

"菩薩"

"知因識果",

了知

有如是因,必感如是果。

故"畏因"。


慎思,慎言,慎行,

造善因,必得善果。


"衆生"

則"不信因果",

謗無因果,壞諸善事,

見到惡果纏繞己身後,

才相信有因果,

故"畏果"。


然為時已晩,難以挽救也。


"印光大師"開示:


世人食肉已成習慣,

但須知無論任何肉,

均有毒,

是因生物被殺時,

"恨心怨氣"所致。


凡學佛之人,

有一必須注意之事,

"切戒食肉",

食葷能增"殺機"。


人與一切動物

同生天地之間,

心性(自性)"原是相等",

但以

惡業因緣,

"形體大相殊異"。


若今世汝吃牠,

來世牠又吃汝,

"怨怨相報",

世世"殺機"無有已時。


"果能人人茹素",

即可

培養其慈悲心,

"而免殺機"。


否則

縱能念佛,

而仍圖

口腹之樂,大食葷腥,

亦能得

"學佛之利益"幾何哉!


(節錄自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印光大師"開示:


世人食肉已成習慣,

但須知無論任何肉,

均有毒,

是因生物被殺時,

"恨心怨氣"所致。


凡學佛之人,

有一必須注意之事,

"切戒食肉",

食葷能增"殺機"。


人與一切動物

同生天地之間,

心性(自性)"原是相等",

但以

惡業因緣,

"形體大相殊異"。


若今世汝吃牠,

來世牠又吃汝,

"怨怨相報",

世世"殺機"無有已時。


"果能人人茹素",

即可

培養其慈悲心,

"而免殺機"。


否則

縱能念佛,

而仍圖

口腹之樂,大食葷腥,

亦能得

"學佛之利益"幾何哉!


(節錄自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

諸法的空相與我們的心念,生活,從來沒有過距離,只因我們的心念被妄想雜念占據了,這個思想的領地被煩惱盤踞著,所以空性、空相、心的原態顯露不出來。

用功的目的,就是要把盤踞在我們思想領地的種種妄想,雜念一齊打掃乾淨,清除乾淨。

說到打掃、清除的時候,各位不要誤會,以為一定要找到一個東西成為對立面,然後儘量地壓抑它、排除它。其實不然。

所謂「念起即覺,覺之即無」,不去理它,煩惱自然就不起作用。你越是理它,在意它,越是想消除煩惱,可能它的那種反彈力反而會勝過你正念的力暈。

所以要調心,只可以調,不可以把它當作對立面,去硬性地加以抵制。越抵制,越壞事;越抵制,煩惱越多;越抵制,心越是安定不下來,功夫越是不能上路。

本PO文重點提示:

諸法的空相

(與"自性"異名同義)

與我們

的心念,生活,

從來沒有過距離,

只因我們的心念

被妄想雜念占據了,

這個思想的領地

被煩惱盤踞著,

所以

空性、空相、心

的原態顯露不出來。


用功的目的,

就是要把盤踞

在我們思想領地

的種種妄想,

雜念一齊打掃乾淨,

清除乾淨。


附註:


"華嚴經"出現品云:

一切眾生,

皆有如來智慧覺性,

但以妄想執著所障,

不能證得。


*******************

妄想,即分別心是。

執著,即我法二執是。

我執,即我相(四相)。

法執,即我見(四見)。

*******************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華嚴經"出現品云:

一切眾生,

皆有如來智慧覺性,

但以妄想執著所障,

不能證得。

==================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第五十一曰:


奇哉!奇哉! ...

釋迦牟尼佛於菩提樹下,

初成正覺,

所證悟到的

宇宙人生的實相、奧秘。


... 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

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 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

但以"妄想顛倒執著"而不證得;

若離妄想,

一切智、自然智、

無礙智則得現前。


"大方廣佛華嚴經"

如來出現品第三十七之二曰:

復次佛子。

如來智慧,無處不至。


何以故。

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

但以妄想顚倒執著而不證得。


若離妄想,

一切智,自然智,

無礙智,則得現前。


"大佛頂首楞嚴神咒"云:


妙湛總持不動尊,

首楞嚴王世希有,

"銷我億劫顛倒想",

"不歷僧祇獲法身"。


願今得果成寶王,

還度如是恆沙衆,

將此深心奉塵剎,

是則名為報佛恩。


"般若心經"云:


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心無罣礙,無罣礙故,

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槃。


"大乘起信論"云:


以不達一法界故,

不覺念起,而有無明。


不達即不覺,

無明即妄想執著。


*******************

妄想,即分別心是。

執著,即我法二執是。

我執,即我相(四相)。

法執,即我見(四見)。

*******************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生活即修行」的本體——「性在作用」!

「生活即修行」的原理來自如來藏思想,眾生身中皆具足平等無差別的如來性,「在纏名如來藏,出纏名法身」,後來禪宗提倡「見性成佛」,強調悟入事物的本性。但是,本性是依現象而顯示,故依現象而直示法性,這樣身心活動即為本性——「性在作用」的思想逐漸顯露出來。

宋譯《楞伽經》卷二說:

或有佛剎瞻視顯法,或有作相,或有揚眉,或有動睛,或笑或欠,或聲咳,或念剎土。或動搖。大慧!如瞻視及香積世界,普賢如來國土但以瞻視,令諸菩薩得無生法忍及殊勝三昧。是故非言說有性有一切性。大慧!見此世界蚊蚋蟲蟻,是等眾生無有言說,而各辦事。

這正是藉助「揚眉」、「笑」等身心動作的「作用」,指示學人悟入般若法性。當然,生命現象是二元分別對待之心、境,必須有般若法性的作用,才能「見性成佛」,這就是「性在作用」。

所以,「生活即修行」的本體在於「般若法性」,這不僅是理悟,更是實踐的我、法雙空,必須通過猛烈身心動止來展現,這才是棒喝、棍打的意義所在。

反過來說,如果離開「般若法性」觀照和反思,生活方式就是欲望的墮落與對待的分別,根本不是修行。或許可以這樣說:生活即修行,修行離不開生活;但並不是所有生活方式都是修行,只有「般若法性」作用的生活方式才是修行!自由、寧靜、靈性(戒、定、慧)的生活方式。

本PO文重點提示:

「生活即修行」

的本體在於「般若法性」,

(即真如本心/性)

這不僅是理悟,

更是實踐的"我、法雙空",

(即遣除"我法二執")

必須通過猛烈身心動止來展現,

這才是棒喝、棍打的意義所在。

("踐行/實踐/"是成功唯一保障)


反過來說,

如果離開「般若法性」

(即自性清淨心)

觀照和反思,

*****************

生活方式

就是

欲望的墮落

與對待的分別,

"根本不是修行"。

(沒有般若智慧相隨)

*****************


或許

可以這樣說:

生活即修行,

修行離不開生活;

但並不是

所有生活方式

都是修行


只有

「般若法性」

(即真如本心/性)

作用的生活方式

才是修行!


自由、寧靜、靈性

(戒、定、慧)

的生活方式。


附註:

"六祖法寶壇經"云: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淨業三福/人天福:

孝養父母奉事師長,

慈心不殺(生),修十善業。

(念佛是因,佛是果)

(深信因果,老實念佛)

=====================

媽,對不起,

請原諒我!

我們回家去吧!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有如是因,感如是果。

莫忘"百善孝為先"。

深信因果,老實念佛。

==================

媽,對不起,

請原諒我!

我們回家去吧!

"大方廣佛華嚴經"

初發心功德品曰:

其心廣大等法界,

"無依無變如虛空",

趣向佛智無所取,

"諦了實際離分別"。

================


好文分享

(大心凡夫念佛心)

轉載自樂樂菩薩臉書


(一)

將心頭的靈思 敲叩

定觀自在 靜觀自得

會心於裊裊禪聲

磊落的胸襟 法喜處處

菩薩前 禪定般若

身心俱淨 了悟真常

隨 十方諸佛

慈妙端行 悲憫蒼生

拓 一畝光明淨土

植 一畦無量福田

藉菩薩的甘露一滴

為 糜糜的塵囂

淨化三千界

紅塵千萬丈

萬相皆虛空

疊疊的世俗心

莫讓 貪瞋夢入心眼

唯有自定禪修

方能啟悟 開智慧

********************

一切思維 一意心念

願與菩薩法益共霑

菩提道上 從此

讓毫光蘊現於 天地間

********************


(二)

朝唸佛號暮唸經

持誦的法音 一聲聲

流露出 淨妙的莊嚴 

敞開塵封的心靈

自在念彌陀

以 淨覺之聲

開拓福德的智慧

好 淨化一身愚垢

虔然地 誦經禮佛

願 隨諸佛的真言之語

悉消業障 了卻罣礙

不為貪嗔痴所惱

天天以佛法 觀照自己

時時以佛法 淨養心神

杜絕一切的惡業

啟迪心靈的通達

不斷地 學習自在與歡喜

在 這紛攘的紅塵中

欲身心康樂 與佛 

果正菩提 法露均霑

******************

"常持一顆慈悲心"

藉 佛的護佑 

行菩薩道 渡迷津

******************


(三)

一禮膜拜

清香一柱 敬十方諸佛

一心虔敬

佛號一聲 性靜觀自在

欲 與佛攀緣

******************

"禪修悟真常"

摯守 一份修持心

以佛心為己心

******************

願 三千法喜

淨化身心 無礙

盤坐於天地間

靜心思惟

讓靈思悠哉 不惹塵埃

雲天浩瀚

身處於 無量大千世界裡

願 心能與日月同光

達觀自如 自性清明

蒼海邈邈 塵囂漫漫

願 藉十方諸佛照引

一心與佛共證菩提

虔心皈依 受勝妙樂


珠海恭敬/合十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作意觀行 遠離貪慾/樂樂

一念斷瞋痴 一念起智慧

念念我佛修禪意

念佛參佛 心不惹雜染

在 眾生來去之間

思量意 了別識

生之初始 一切皆以因緣

一切果報 但求離苦得樂

若能自心還自心

將起真心拈菩提 

聞思修證 虔誠向佛

開悟塵心 清明見性

從此滅妄想於空 禪凈熏修

圓融自性 制心參佛

一生誠與諸佛 共霑法喜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普陀峯下/樂樂

盡是 芸芸眾生

禪定苦修 

眉宇之間 了卻多少雲煙

青燈常伴 木魚相左右

一聲聲虔誠的佛號

渡化了 一心的善念

大千世界 大乘佛緣春暖

有多少的楊柳甘露

可以淨化 頹靡的蒼生

南無阿彌陀佛 

佑 吾土斯民

離苦海 得福田

菩薩摩呵薩

庇 蒼生座化在朝暮晨昏裡

去愚痴 明智慧

梵聲裊裊倍怡人,猶似天池洗俗塵

懸崖峭壁流音澈,心澈佛景普門前

用 至極的善念/樂樂

以大慈大悲的胸懷

投諸在 三千大千世界中

為 凡塵眾生慈航普渡

三十三應身 

一一 莊嚴妙淨

苦渡迷津 施無畏

一心菩提妙音勝

芬陀利花   

一朵一碩美

朵朵 為大乘尊者

昇騰出 瓣瓣蓮馨的芳馥

大覺有情者

讓 眾生也自覺

心拈清淨 無垢

菩薩摩訶薩

一切法相近在思惟的心中

不斷綿延著 

觀音大世 

那 聞聲救苦的大願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朝唸佛號暮唸經/樂樂

持誦的法音 一聲聲

流露出 淨妙的莊嚴 

敞開塵封的心靈

自在念彌陀

以 淨覺之聲

開拓福德的智慧

好 淨化一身愚垢

虔然地 誦經禮佛

願 隨諸佛的真言之語

悉消業障 了卻罣礙

不為貪嗔痴所惱

天天以佛法 觀照自己

時時以佛法 淨養心神

杜絕一切的惡業

啟迪心靈的通達

不斷地 學習自在與歡喜

在 這紛攘的紅塵中

欲身心康樂 與佛 

果正菩提 法露均霑

常持一顆慈悲心

藉 佛的護佑 

行菩薩道 渡迷津

一禮膜拜/樂樂

清香一柱 敬十方諸佛

一心虔敬

佛號一聲 性靜觀自在

欲 與佛攀緣

禪修悟真常

摯守 一份修持心

以佛心為己心

願 三千法喜

淨化身心 無礙

盤坐於天地間

靜心思惟

讓靈思悠哉 不惹塵埃

雲天浩瀚

身處於 無量大千世界裡

願 心能與日月同光

達觀自如 自性清明

蒼海邈邈 塵囂漫漫

願 藉十方諸佛照引

一心與佛共證菩提

虔心皈依 受勝妙樂

將心頭的靈思 敲叩/樂樂

定觀自在 靜觀自得

會心於裊裊禪聲

磊落的胸襟 法喜處處

菩薩前 禪定般若

身心俱淨 了悟真常

隨 十方諸佛

慈妙端行 悲憫蒼生

拓 一畝光明淨土

植 一畦無量福田

藉菩薩的甘露一滴

為 糜糜的塵囂

淨化三千界

紅塵千萬丈

萬相皆虛空

疊疊的世俗心

莫讓 貪瞋夢入心眼

唯有自定禪修

方能啟悟 開智慧

一切思維 一意心念

願與菩薩法益共霑

菩提道上 從此

讓毫光蘊現於 天地間

守一段時光/樂樂

靜坐於

綠苔滋長的舊木窗

放飛心靈翅膀

纖長指尖

捧一杯縷縷香茗

細細品嚐

茶香

溫潤了心房

茶韻清楊

如一泓清透的泉水

如一曲古韻空靈婉轉

縱然

世事萬物如何變遷

心依然

寧淡安祥

"大方廣佛華嚴經"

初發心功德品曰:

其心廣大等法界,

"無依無變如虛空",

趣向佛智無所取,

"諦了實際離分別"。

================


好文分享

(大心凡夫念佛心)

轉載自樂樂菩薩臉書


(一)

將心頭的靈思 敲叩

定觀自在 靜觀自得

會心於裊裊禪聲

磊落的胸襟 法喜處處

菩薩前 禪定般若

身心俱淨 了悟真常

隨 十方諸佛

慈妙端行 悲憫蒼生

拓 一畝光明淨土

植 一畦無量福田

藉菩薩的甘露一滴

為 糜糜的塵囂

淨化三千界

紅塵千萬丈

萬相皆虛空

疊疊的世俗心

莫讓 貪瞋夢入心眼

唯有自定禪修

方能啟悟 開智慧

********************

一切思維 一意心念

願與菩薩法益共霑

菩提道上 從此

讓毫光蘊現於 天地間

********************


(二)

朝唸佛號暮唸經

持誦的法音 一聲聲

流露出 淨妙的莊嚴 

敞開塵封的心靈

自在念彌陀

以 淨覺之聲

開拓福德的智慧

好 淨化一身愚垢

虔然地 誦經禮佛

願 隨諸佛的真言之語

悉消業障 了卻罣礙

不為貪嗔痴所惱

天天以佛法 觀照自己

時時以佛法 淨養心神

杜絕一切的惡業

啟迪心靈的通達

不斷地 學習自在與歡喜

在 這紛攘的紅塵中

欲身心康樂 與佛 

果正菩提 法露均霑

******************

"常持一顆慈悲心"

藉 佛的護佑 

行菩薩道 渡迷津

******************


(三)

一禮膜拜

清香一柱 敬十方諸佛

一心虔敬

佛號一聲 性靜觀自在

欲 與佛攀緣

******************

"禪修悟真常"

摯守 一份修持心

以佛心為己心

******************

願 三千法喜

淨化身心 無礙

盤坐於天地間

靜心思惟

讓靈思悠哉 不惹塵埃

雲天浩瀚

身處於 無量大千世界裡

願 心能與日月同光

達觀自如 自性清明

蒼海邈邈 塵囂漫漫

願 藉十方諸佛照引

一心與佛共證菩提

虔心皈依 受勝妙樂


珠海恭敬/合十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有一種修行

1.

當你明白無常,你就不會張揚,

今日華麗風光,明日可能狼藉一場。

當你明白無常,你就不會悲傷,

今日愁雲慘澹,明日可能滿天陽光。

當你明白無常,

得,有什麼喜?失,有什麼傷?

得失在不停轉化中。

當你明白無常,一切都覺得正常,

真正時時看見看著無常的心,

獲得真正的平靜安詳。

2.

當你明白無常,滿月升上天堂,

你不會欣喜成狂,因為你知道,

它的圓相正在漸漸地消亡。

當你明白無常,

即使殘花一地,你也不會憂傷,

因為你看到新的花朵正趕爬枝頭上。

當你明白無常,

盛,有什麼喜?衰,有什麼傷?

盛衰正在不停轉換。

當你明白無常,就會覺得一切平常,

真正時時看見看著無常的心,

擁有真正平靜的力量。

3.

有一種修行叫時時看見無常,

時時看著無常,

在每一件事上,在每一樣物上。

有一種修行叫時時看見無常,

時時看著無常,

在每一張臉上,在每一個人身上。

當我們能在事物上看見無常,

就不會陷入心靈的幻象,

我們會保持理智清醒,

享受生命真正的安詳。

4.

當我們看見無常,

生,有什麼喜?死,有什麼傷?

萬物只不過是來趕場。

在花上看見無常,在日上看見無常,

在孩童身上看見無常,

在自己身上看見無常,

當我們能於處處

看見無常、看著無常,

我們就不會陷入悲傷或者輕狂,

我們會保持理智平靜,

把內在的生活過得穩穩當當。

5.

有一種修行叫看見無常,看著無常,

你是否修行它,作為日常?

當我們看見無常,

萬物有,有什麼值得欣喜若狂?

無,有什麼值得慟哭哀傷?

一切來來去去,只是夢幻一場。

花開了會落,月圓了會缺,

人生了會死,舊的會被新的頂替。

當我們看見無常,看著無常,

內心會生起安定的力量;

沒有什麼能打破看到無常的心,

一切無常,此心恒常。

6.

有一種修行叫看見無常,看著無常,

你是否修行它,作為日常?

花開了、花落了;日出了、日沒了;

人生了、人死了;錢多了、錢少了;

你得了、你失了;

你是否看見無常,在天上,在地上;

你是否看見無常,在身上,在心上……。

7.

有一種修行叫看見無常,看著無常,

花開隨花開,月落任月落。

有一種修行叫看著無常,跟隨無常,

天黑隨著黑,天亮隨著亮。

有一種修行叫跟隨無常,投入無常,

上升就上升,下降就下降,騎在波浪上。

有一種修行叫投入無常,超越無常,

上坡即上坡,下崗即下崗,走在平地上。

8.

有一種修行叫超越無常,不壞無常,

長風隨意吹,虛空不會傷。

有一種修行叫不壞無常,擁抱無常,

草長任草長,春天滿山崗。

有一種修行叫擁抱無常,不見無常,

萬物自流動,不見生與長。

有一種修行不見無常,亦不見常,

生滅自生滅,涅槃現實相……。

9.

有一種修行叫看見無常,看著無常,

你是否修行它,作為日常?

有一種修行叫看著無常,看透無常,

你是否修行它,作為日常?有一種修行……

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淨業三福/人天福:

孝養父母奉事師長,

慈心不殺(生),修十善業。

(念佛是因,佛是果)

(深信因果,老實念佛)

=====================


媽,對不起,

請原諒我!

我們回家去吧!


兒子下班回來

剛走到家門口就聽見:

媳婦大聲的對婆婆說:


“煮淡一點你就嫌沒有味道,

現在煮鹹一點你卻說咽不下。

你究竟想怎麼樣?”


兒子打開大門,

母親一見兒子回來,

二話不說,

便把飯菜往嘴裡送。


兒子過去試了一口,

馬上吐出來,

轉身對老婆說:

“我不是說過了嗎,

媽有病不能吃太鹹!”


"那好!媽是你的,

以後由你來煮!

”媳婦怒氣沖沖地回房。


兒子無奈地輕嘆一聲,

然後對母親說:

“媽,別吃了,

我去煮個麵給您吃”。


“仔仔,

你是不是有話想跟媽說,

是就說好了,別憋在心裡!”


“媽,公司下個月升我職,

我會很忙,至於老婆,

她說很想出來工作,所以……”。


母親馬上意識到兒子的意思:

“仔仔,不要送媽去老人院。”

聲音似乎在哀求。


兒子沉默片刻,

他是在尋找更好的理由。


“媽,其實老人院

並沒有甚麼不好?

知道老婆一但工作,

一定沒有時間好好服侍。

老人院有吃有住有人服侍照顧,

不是比在家裡好得多嗎?”


“可是,阿財叔他……”。


洗了澡,

草草吃了一碗泡麵,

兒子便到書房去。


他茫然地佇立於窗前,

有些猶豫不決。


“你媽都這麼老了,

好命的話可以活多幾年,

為何不趁這幾年好好孝順她呢?

樹欲靜而風不息,子欲養而親不在啊!”

親戚總是這樣勸他。


兒子不敢再想下去,

深怕自己真的會改變初衷。


傍晚,

太陽收斂起灼熱的金光,

躲在山後憩息。

一間建在郊外山崗的

一座貴族老人院。


是的,錢用得越多,

兒子才心安理得。

當兒子領著母親步入大廳時,

嶄新的電視機,

42英寸的螢幕正播放著一部喜劇,

但觀眾一點笑聲也沒有。


幾個衣著一樣,

髮型一樣的老嫗

歪歪斜斜地坐在沙發上,

神情呆滯而落寞。


有個老人在自言自語,

有個老人正緩緩彎下腰,

想去撿掉在地上的一塊餅乾吃。


兒子知道母親喜歡光亮,

所以為她選了一間

陽光充足的房間。


從窗口望出去,

樹蔭下,一片芳草如茵。


幾名護士推著坐在輪椅的

老者在夕陽下散步,

四周悄然寂靜得令人心酸。


縱是夕陽無限好,

畢竟已到了黃昏,

他心中低低嘆息。


"媽,我……我要走了!”

母親只能點頭。


他走時,母親頻頻揮手,

她張著沒有牙的嘴,

蒼白乾燥的咀唇在囁嚅著,

一副欲語還休的樣子。


兒子這才注意到母親銀灰色的頭髮,

深陷的眼窩以及打著細褶的皺臉。

母親,真的老了!


“媽媽不要丟下我!媽媽不要走!”

最後母親沒有丟下他!

(仔仔想起小時候情景)。


他連忙離開房間,

順手把門關上,不敢回頭,

深恐那記憶

像鬼魅似地追纏而來。


他回到家,

妻子與岳母正瘋狂的

把母親房裡的一切

扔個不亦樂乎。


身高3英寸的獎杯──

那是他小學作文比賽

《我的母親》第1名的勝利品!


華英字典──

那是母親整個月省吃省用

所買給他的第1份生日禮物!


還有母親臨睡前要擦的風濕油,

沒有他為她擦,

帶去老人院又有甚麼意義呢?


“夠了,別再扔了!”

兒子怒吼道。


“這麼多垃圾,不把它扔掉,

怎麼放得下我的東西。”

岳母沒好氣地說。


"就是嘛!

你趕快把你媽那張爛床給抬出去,

我明天要為我媽添張新的!”


一堆童年的照片展現在兒子眼前,

那是母親帶他到動物園和遊樂園

拍的照片。


"這些東西都是我媽的財產,

一樣也不能丟!”


“你這算什麼態度?

對我媽這麼大聲,

我要你向我媽道歉!”

(老婆嚷嚷著)


"我娶你就要愛你的母親,

你嫁給我就不能愛我的母親嗎?”

(仔仔終於覺醒了)


雨後的黑夜分外冷寂,

街道蕭瑟,

行人車輛格外稀少。


一輛寶馬在路上飛馳,

頻頻闖紅燈,陷黃格,

呼一聲又飛馳而過。


那輛轎車一路奔往

山崗上的那間老人院,

停車直奔上樓,

推開母親臥房的門。


他幽靈似地站著,

母親正撫摸著

風濕痛的雙腿低泣。


她見到兒子手中

正拿著那瓶風濕油,

顯然感到安慰的說:

“媽忘了帶,幸好你拿來!”


他走到母親身邊,跪了下來。


“仔仔,已經很晚了,

媽自己擦就可以了,

你明天還要上班,快回去吧!”


*************************

他囁嚅片刻,

終於忍不住啜泣道:

“媽,對不起,

請原諒我!我們回家去吧!”

*************************


隨著自己愈長大,

看著父母親臉龐從年輕變憔悴,

頭髮從烏絲變白髮,

動作從迅捷變緩慢,多心疼!


******************

父母親總是將最好、

最寶貴的留給我們,

像蠟燭不停的

燃燒自己,

照亮孩子!

******************


而我們呢?

有沒有騰出一個空間給我的父母,

或者只是在當我需要停泊岸時,

才會想起他們……。


其實

父母親要的真的不多,

只是一句隨意的問候

「爸、媽,你們今天好嗎?」


隨意買的宵夜,

煮一頓再普通不過的晚餐,

睡前幫他們蓋蓋被子,

天冷幫他們添衣服、戴手套....

都能讓他們高興溫馨很久。


有時,我們常在想:

我們希望子女以後

如何對我們。

那現在,

我們有沒有如此對待父母?


我相信,人是環環相扣的;

現在,你如何對待你的父母;

以後,你的子女就如何待你。


*************************

朋友,

人世間最難報的就是父母恩,

願我們都能:

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

以感恩之心孝順父母!


生命不要求我們成為最好的,

只要求我們作最大的努力!

*************************


勤念彌陀

增上佛果

愿生極樂

阿彌陀佛


珠海合十/網路轉載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媽,對不起,請原諒我!我們回家去吧!”】

兒子下班回來剛走到家門口就聽見:

媳婦大聲的對婆婆說:“煮淡一點你就嫌沒有味道,現在煮鹹一點你卻說咽不下。你究竟想怎麼樣?”

兒子打開大門,母親一見兒子回來,二話不說便把飯菜往嘴裡送。

兒子過去試了一口,馬上吐出來, 轉身對老婆說:“我不是說過了嗎,媽有病不能吃太鹹!”

"那好!媽是你的,以後由你來煮!”媳婦怒氣沖沖地回房。

兒子無奈地輕嘆一聲,然後對母親說:“媽,別吃了,我去煮個麵給您吃”

“仔仔,你是不是有話想跟媽說,是就說好了,別憋在心裡!”

“媽,公司下個月升我職,我會很忙,至於老婆,她說很想出來工作,所以……”

母親馬上意識到兒子的意思:“仔仔,不要送媽去老人院。”聲音似乎在哀求。

兒子沉默片刻,他是在尋找更好的理由。

“媽,其實老人院並沒有甚麼不好?知道老婆一但工作,一定沒有時間好好服侍。老人院有吃有住有人服侍照顧, 不是比在家裡好得多嗎?”

“可是,阿財叔他……”

洗了澡,草草吃了一碗泡麵,兒子便到書房去。他茫然地佇立於窗前,有些猶豫不決。

“你媽都這麼老了,好命的話可以活多幾年,為何不趁這幾年好好孝順她呢?樹欲靜而風不息,子欲養而親不在啊!”親戚總是這樣勸他。

兒子不敢再想下去,深怕自己真的會改變初衷。

傍晚,太陽收斂起灼熱的金光,躲在山後憩息。一間建在郊外山崗的一座貴族老人院。

是的,錢用得越多,兒子才心安理得。當兒子領著母親步入大廳時,嶄新的電視機,42英寸的螢幕正播放著一部喜劇,但觀眾一點笑聲也沒有。

幾個衣著一樣,髮型一樣的老嫗歪歪斜斜地坐在沙發上,神情呆滯而落寞。

有個老人在自言自語,有個老人正緩緩彎下腰,想去撿掉在地上的一塊餅乾吃。

兒子知道母親喜歡光亮,所以為她選了一間陽光充足的房間。

從窗口望出去,樹蔭下,一片芳草如茵。幾名護士推著坐在輪椅的老者在夕陽下散步,四周悄然寂靜得令人心酸。

縱是夕陽無限好,畢竟已到了黃昏,他心中低低嘆息。

"媽,我……我要走了!”母親只能點頭。

他走時,母親頻頻揮手,她張著沒有牙的嘴,蒼白乾燥的咀唇在囁嚅著,一副欲語還休的樣子。

兒子這才注意到母親銀灰色的頭髮,深陷的眼窩以及打著細褶的皺臉。

母親,真的老了!

“媽媽不要丟下我!媽媽不要走!” 最後母親沒有丟下他!(仔仔想起小時候情景)。

他連忙離開房間,順手把門關上,不敢回頭,深恐那記憶像鬼魅似地追纏而來。

他回到家,妻子與岳母正瘋狂的把母親房裡的一切扔個不亦樂乎。

身高3英寸的獎杯──那是他小學作文比賽《我的母親》第1名的勝利品!

華英字典──那是母親整個月省吃省用所買給他的第1份生日禮物!

還有母親臨睡前要擦的風濕油,沒有他為她擦,帶去老人院又有甚麼意義呢?

“夠了,別再扔了!”兒子怒吼道。

“這麼多垃圾,不把它扔掉,怎麼放得下我的東西。”岳母沒好氣地說。

"就是嘛!你趕快把你媽那張爛床給抬出去,我明天要為我媽添張新的!”

一堆童年的照片展現在兒子眼前,那是母親帶他到動物園和遊樂園拍的照片。

"這些東西都是我媽的財產,一樣也不能丟!”

“你這算什麼態度?對我媽這麼大聲,我要你向我媽道歉!”(老婆嚷嚷著)

"我娶你就要愛你的母親,你嫁給我就不能愛我的母親嗎?”(仔仔終於覺醒了)

雨後的黑夜分外冷寂,街道蕭瑟,行人車輛格外稀少。

一輛寶馬在路上飛馳,頻頻闖紅燈,陷黃格,呼一聲又飛馳而過。

那輛轎車一路奔往山崗上的那間老人院,停車直奔上樓,推開母親臥房的門。

他幽靈似地站著,母親正撫摸著風濕痛的雙腿低泣。她見到兒子手中正拿著那瓶風濕油,顯然感到安慰的說:“媽忘了帶,幸好你拿來!”他走到母親身邊,跪了下來。

“仔仔,已經很晚了,媽自己擦就可以了,你明天還要上班,快回去吧!”

他囁嚅片刻,終於忍不住啜泣道:“媽,對不起,請原諒我!我們回家去吧!”

隨著自己愈長大,看著父母親臉龐從年輕變憔悴,頭髮從烏絲變白髮,動作從迅捷變緩慢,多心疼!

父母親總是將最好、最寶貴的留給我們,像蠟燭不停的燃燒自己,照亮孩子!而我們呢?有沒有騰出一個空間給我的父母,或者只是在當我需要停泊岸時,才會想起他們……

其實父母親要的真的不多,只是一句隨意的問候「爸、媽,你們今天好嗎?」隨意買的宵夜,煮一頓再普通不過的晚餐,睡前幫他們蓋蓋被子,天冷幫他們添衣服、戴手套....都能讓他們高興溫馨很久。

有時,我們常在想:我們希望子女以後如何對我們。那現在,我們有沒有如此對待父母?

我相信,人是環環相扣的;現在,你如何對待你的父母;以後,你的子女就如何待你。

朋友,人世間最難報的就是父母恩,願我們都能: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順父母!

生命不要求我們成為最好的,只要求我們作最大的努力!

勤念彌陀

增上佛果

愿生極樂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