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佛法大智慧回歸自性@(三)

欲脫離無始貪瞋癡習氣/生活踐行是成功唯一保證/從實踐佛法中得真實益

修行須為

認識自己本來面目,

才是真正的究竟處!

廻光返照,歸心三寶,

融相會性,返妄歸真,

返本還源,復本心性,

識自本心,見自本性,

回歸平等一如自性心體。

====================


人生一場夢,"人死"夢一場。

夢裡身榮貴,"夢醒"在窮鄉。

朝朝是作夢,"不覺"夢黃粱。

夢中若不覺,"枉作"夢一場。


顛倒夢想的人生。

認假為真,假戲真做,

來來去去,旋初旋入,

不知歸處,無有歸期。


演了無數的角色,

卻演不了真自己,

找不到回家的路,

總是向外去追尋。


夢幻人生一場戲,

執幻為真輪迴苦,

不識家珍不識心,

名聞利養枷鎖縛。


欲脫離無始之貪瞋癡習氣,

生活踐行是成功唯一保證,

從實踐佛法中得真實利益。


一切皆感恩!

一切皆懺悔!

一切皆慈悲!


一切善惡皆是助緣

一切境緣皆無自性!

廻光返照,遣執破妄!

會歸平等一如無二佛性。

在在處處皆彰現出

"般若空無我慧施無畏"的精神。

時時刻刻悉顯現出

心佛衆生,三無差別,

萬物同體,平等一如,

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之大愛。

"華嚴經"曰:

一切法從心想生。

(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性相一如,因果不二)

(理事一如,真妄不二)

(無二之性,即是佛性)

=========================

當你體悟了

"佛心即為己心"。

(妄心幻影無常假名,佛心空寂恆常真我)/詳見後

妙境長老開示/詳見後

編輯

於一九九八年三月二十一日,開示於正覺精舍

夢參老和尚《覺林菩薩偈》講述

覺林菩薩在《華嚴經》是十林菩薩的第九位。

凡是印《地藏經》的,

都把覺林菩薩贊佛的偈頌印上去。

這是什麼意思?告訴你,

沒有地獄。但是"得你覺悟"。

你不覺,地獄就有,

你覺了,地獄沒有。

欲脫離無始貪瞋癡習氣/生活踐行是成功唯一保證從實踐佛法中得真實益

(一)

重要的是不離於心,

「由心故畫」。

****************

有沒有得到心法

作得好不好,

"才是關鍵"。

****************

華言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偈讚佛。爾時覺林菩薩承佛威力,遍觀十方而說頌言:

譬如工畫師,分布諸彩色。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1。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心中無彩畫,彩畫中無心。 然不離於心,有彩畫可得。彼心恒不住,無量難思議。示現一切色,各各不相知。譬如工畫師,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畫,諸法性如是。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普遍流傳版的地藏菩薩本願經的最前頭,一般都有覺林菩薩偈。地藏經並不難懂,唔,簡單講,就是某次聚會,佛講故事般地敘述了地藏王菩薩發願「地獄不空誓不 成佛」的由來與功德而已。因為地藏王菩薩整天在地獄進進出出的忙著跑,所以佛也順便給還沒有去的我們,來了個無間地獄風光介紹。佛故事講完,照例有 Q&A,其中我覺得最有意思的是閻羅天子﹝註:俗稱的閻羅王?﹞的問題:


「地藏菩薩降子認真又降子法力大,那為什麼救了降子久,地獄就還是沒空咧?」﹝又註:看來閻羅王是在嫌工作太煩太累了。﹞


佛的回答很誠實,他兩手一攤,有些無奈的說:


「菩薩是很拼命拉大家出來ㄚ。

我們也都有努力告訴大家,

此路危險,別過來別過來。

但是眾自取其死,旋出旋入,那有啥辦法咧。」

﹝再註:這是告訴閻王,地藏白跑都沒嫌累,你這管打人的就更別嫌了!﹞


但覺林菩薩偈原本在《華嚴經》裡面,它的前後文是一大堆菩薩輪流說偈,讀來簡直像在看什麼研究成果論文集,大家來比深奧抽象的。論文集就論文集吧,

我的問題是:為什麼要忽然剪下一段,

貼到一個風格全然不同的地藏經前面咧?

流傳版地藏經除了這段覺林菩薩偈以外,

也有其他流傳版經文一樣,前後有香讚、回向等等的。

就是說,

它已經幫你把一堂功課從頭到尾通通都整理好了,

不論你是在家自己念,還是到寺廟裡大家一起念,

都只管從第一頁念到最後一頁就對啦。

降子是很方便,但經文不說話,

它沒告訴你為什麼降子排排念。

覺林菩薩偈讀來有金剛經的味道,

例如「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

「心中無彩畫,彩畫中無心」

的表達方式與義涵都與金剛經很像。

但我覺得這個覺林菩薩偈的特色

在於它在這兩句的後面,

接著分別講了「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然不離於心,有彩畫可得」也就是說,除了理解分析上的有ㄚ無ㄚ空ㄚ色ㄚ等等的,它還給出了一些行動上的指示。既為工畫師,那就得畫ㄚ,

重要的是不離於心,

「由心故畫」。

我想,不只閻王嫌,一定有恆河沙數的人嫌地藏經講的求救、解脫招數怎麼這麼普通。念佛、拜佛、念經,怎麼老是這幾招嘛,真的有效嗎?

降子看來,

放個覺林菩薩偈

在最前頭的用意大概在於:

那要不還能怎麼作佛事呢?

別嫌招數看來普通,

****************

有沒有得到心法

作得好不好,

"才是關鍵"。

****************

欲脫離無始貪瞋癡習氣/生活踐行是成功唯一保證從實踐佛法中得真實益

欲脫離無始貪瞋癡習氣/生活踐行是成功唯一保證從實踐佛法中得真實益

(二)

妙境長老開示/重要節錄/詳見後

於一九九八年三月二十一日,開示於正覺精舍

這是覺林菩薩偈。共有十個偈,這是第一個偈。

「虛妄取異相」,異相,就是差別,譬如我們人的生命體,也是色受想行識組成的,天、地獄、惡鬼、畜生,也是,六道眾生所有的果報,都是色受想行識,當然,有正報,有依報,都包括在內了。

「虛妄取異相」,就是我們虛妄的分別心,執著這個自己的心所創造出來的果報,都是虛妄不真實的,但是,我們執著它是真實的,我們看見那個流水,認為是真的,看見一個山,也是真實的,看見有一個人來,也是真實的,看見一個毒蛇來了,也是真實的,看見蓮花來了,也是真實的,做夢,我夢見佛了,又是真實的。

現在,覺林菩薩説「虛妄取異相」,

是你錯了,

你認為都是真實的,

就是錯了,不對。

「大種無差別」,大種,譬喻什麼呢?

譬喻諸法空相,

你觀一切法都是因緣所有,

都是畢竟空的,在畢竟空上,

無色,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這一切虛妄分別的現象,

都是不可得的。

但是,

我們認為是有這一切相,

而且還是真實的,

這是我們的「虛妄取異相」。

但是,

在諸法的真實相上看,

我們所分別的異相,

都是不可得的,

叫做「大種無差別」。

清涼國師是這樣解釋這段文。

那裏共有十個偈,

前五個偈是"譬喻",

後五個偈是"合法"。

前五個偈裏面,

清涼國師的意思

**********************

前二個偈,

是真如是觀,

後三個偈

是唯心是觀,

就是,

一個真如觀,

一個唯識觀,

一個真如的緣起,

一個唯識的緣起。

就是這樣解釋。

我感覺很有意思,

用這個畫家畫的畫,

來譬喻我們

眾生心的

"惑業苦"的虛妄分別,

(三障)

我感覺到很有意味。

很有意味是很有意味,**********************

**************************

但是,

在我們現在的佛教徒,

不管是在家居士也好,

出家的佛教徒也好,

我們都是佛教徒,

在今天的佛教的情況來看,

"口頭説一説而已"啊!

你沒有真實

在日常生活上

去深入的觀察,

沒有深入的觀察,

有什麼關係呢?

"有關係"!

有什麼關係呢?

如果你深入觀察,

就是隨時

有什麼事情發現,

你心裏面

「即空即假即中」的智慧,

隨時可以用,

你隨時能用這樣的智慧,

因為你不

「虛妄取異相」了,

你知道

「大種無差別」的道理了,

你不去"虛妄取異相",

因為你很熟了,

你常常這樣觀察,

你非常的熟悉,

就像我們

對"貪瞋癡"

是非常的熟悉,

一看見可愛的境界出現,

愛就來了,

可憎惡的境界來了,

立刻瞋心就來了,

我們為什麼會這樣?

就是熟了!

無始劫來,老是這樣,

習慣了,很熟,就這樣用。

**************************

(熟處漸生,生處漸熟)

欲脫離無始貪瞋癡習氣/生活踐行是成功唯一保證從實踐佛法中得真實益


我們如果明白佛法説的道理,

你如果不作如是觀,

只是從文字上這樣講一講,

它不熟,

你也就不能作如是觀,

因為不作如是觀,

所以,這種理論,

「譬如工畫師,分佈諸彩色」,

心裏面不熟悉;

不知道

這是"內心的分別",

現在看見毒蛇來了,

實在沒有毒蛇啊!

毒蛇是"心的影像",

是"心分別是個毒蛇";

一個大蓮花來,

實在是心的分別;

我做夢,夢見佛,

是內心的分別,

離開我們心的分別,

"沒有那件事啊"!

我們若不深入

作如是觀的時候,

沒有這種認識,

不知道

是"內心的分別"。

雖然我還能為別人講,

為別人寫文章,

但是,

寫文章是給你看的,

講是給你聽的,

我自己是不用的,

(南無阿彌陀佛!)我講,

是給你聽的,我自己不用——

念阿彌陀佛也是對的,

沒有什麼不對,

但是,

你對於這種理論不深刻,

隨時有問題的時候,

如果念阿彌陀佛的功夫高深,

也可能好一點,

但是,

我認為還會差一點,

最低限度差三級,

就是

"無始劫來的習氣",

如果唸佛功夫高的人,

習氣稍微輕一點,

但是很難停下來,

不是容易,

就是有這個問題。

如果你"常作如是觀",

經行的時候作如是觀,

靜坐的時候作如是觀,

當然,觀有止的基礎,

不能完全觀,

佛菩薩的大智慧,

告訴我們要

"有止還有觀",

"有觀還有止",

"一定要配合"。

如果你只是止,

那就與外道

是可以共通的。

如果只是觀,

你的身體受不了,

所以用止來平衡它,

慢慢的、慢慢的,

"你就是聖人了"。

阿羅漢住最聖舍,

他的眼耳鼻舌身意

與一切法接觸的時候,

他的心裏面住最聖舍。

舍是什麼意思?

平常説是「無著」,

舍就是不執著的意思,

只是換一個字,

就是「舍」,

舍就是棄捨的舍,

心與一切法不著。

什麼叫做著?

什麼叫做不著?

就是舍不捨的意思。

我們心裏面遇見一切法的時候,

就是要取著,如何知道是取著?

因為你已經生愛、生憎,

就是你已取著了。

阿羅漢以上的聖人,

不取著、不執著,

就像沒有遇見這個境界,

心情是一樣的,

**********************

遇見這個境界

與沒有遇見這個境界,

心情是一樣的,

當然只是「了」,

他的心裏面

也是有「了別」,

但是心裏面

並沒有執著,

所以,

他的心還是保持清淨。**********************

我們有取有舍,就是不清淨了。

所以,

這個偈頌,"譬如工畫師,分佈諸彩色",

啊呀,我的心裏面有許多虛妄分別啊!

分別出來種種境界啊!

"虛妄取異相",

聖人訶斥我們凡夫,

你不要搞錯了,你不要執著,

你不要執著真是有那麼回事,

不是真的。

"大種無差別",

一切法都是空相,

我們所分別的境界,

從諸法空相上看,

是一無所有啊!

是一無所有的。

這是十個偈裏面的

第一個偈頌。

就是你證悟了

一切法空無我

無我所的智慧,

你才是有正見。

欲脫離無始貪瞋癡習氣/生活踐行是成功唯一保證從實踐佛法中得真實益

欲脫離無始貪瞋癡習氣/生活踐行是成功唯一保證從實踐佛法中得真實益

(三)

妙境長老開示

於一九九八年三月二十一日,開示於正覺精舍

這是覺林菩薩偈。共有十個偈,這是第一個偈。由疏抄的解釋,可以明白這個偈的意思,我簡單説一下。

「譬如工畫師」,工,就是善巧的意思,這個人是善於畫畫的人,可以為人師範了,就是一個很成功的畫家,工畫師。我先順一順文。

「分佈諸彩色」,就是他用各式各樣的顏色畫畫,或畫一個山,或畫一個樹,或畫一個河流,各式各樣的畫,顏色是不一樣的,不一樣的彩色,去安排這個山、這個水,就這樣子。

「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畫出這個山、這個水、這個樹、這個花,我們人去看見這個山、這個水、這個人物的時候,

我們心裏面就有執著,

但是,

這個執著者是誰呢?

就是畫畫的自己,

這個畫家自己畫出來以後,

自己就執著這個山水,

自己在執著,

「虛妄取異相」,

就是虛妄的、

錯誤的去執著

這個山這個水。

這個山水是畫的,當然是假的,

不是真是山,也不是真是水,

但是,你畫出來以後,

你就執著

這個山、這個水,

去執著它。

「大種無差別」,大種,就是地水火風、堅濕暖動,叫做大種。種者,是因也。

一切色法

都是由地水火風組織成的,

所以叫做種,種是因,

因此而"有彼"。

大,就是廣大的意思,山河大地是很廣大的,都是由地水火風組成的,所以叫做大種。你畫一棵樹,這棵樹也是地水火風組成的,水裏面也是有地水火風,山也是地水火風,

在地水火風

這一方面來説,

是無差別的,

但是,

在畫出來的

東西就是有差別,

山就不是水,樹就不是花,各式各樣的差別。

就是用堅濕暖動的成份不一樣,堅(就是地)用得太多,就變成黃色,水的成份太多,就變成白色,都是地水火風,但是組織的成份不一樣,所以變現出來(畫出來)的山水就不一樣,

但是,在大種

這一方面來説,

地也好,山也好,

水也好,是無差別的。

在譬喻上是這樣説。

若是在

佛法的理論上説,

就是"緣起"。

以緣起來説,

「譬如工畫師」,

這個工畫師是誰?

就是每一個人自己的心。

每一個人自己的心,

就用畫師來譬喻,

畫師能「分佈諸彩色」,

我們這一念心,

就是"起惑造業",

做種種的虛妄分別,

造了種種業,

就現出種種的果報,

所以叫做「分佈諸彩色」。

畫師用彩色畫出種種畫,

就是我們這一念心,

有種種的虛妄分別,

造出來種種的業,

去得種種的果報。

這樣講,這二句話是這樣的意思。我感覺,清涼國師講的是好。

  

「虛妄取異相」,異相,就是差別,譬如我們人的生命體,也是色受想行識組成的,天、地獄、惡鬼、畜生,也是,六道眾生所有的果報,都是色受想行識,當然,有正報,有依報,都包括在內了。

「虛妄取異相」,就是我們虛妄的分別心,執著這個自己的心所創造出來的果報,都是虛妄不真實的,但是,我們執著它是真實的,我們看見那個流水,認為是真的,看見一個山,也是真實的,看見有一個人來,也是真實的,看見一個毒蛇來了,也是真實的,看見蓮花來了,也是真實的,做夢,我夢見佛了,又是真實的。

現在,覺林菩薩説「虛妄取異相」,

是你錯了,

你認為都是真實的,

就是錯了,不對。

「大種無差別」,大種,譬喻什麼呢?

譬喻諸法空相,

你觀一切法都是因緣所有,

都是畢竟空的,在畢竟空上,

無色,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這一切虛妄分別的現象,

都是不可得的。

但是,

我們認為是有這一切相,

而且還是真實的,

這是我們的「虛妄取異相」。

但是,

在諸法的真實相上看,

我們所分別的異相,

都是不可得的,

叫做「大種無差別」。

清涼國師是這樣解釋這段文。

那裏共有十個偈,

前五個偈是譬喻,

後五個偈是合法。

前五個偈裏面,

清涼國師的意思

**********************

前二個偈,

是真如是觀,

後三個偈

是唯心是觀,

就是,

一個真如觀,

一個唯識觀,

一個真如的緣起,

一個唯識的緣起。

就是這樣解釋。

我感覺很有意思,

用這個畫家畫的畫,

來譬喻我們

眾生心的

"惑業苦"的虛妄分別,

(三障)

我感覺到很有意味。

很有意味是很有意味,**********************

**************************

但是,

在我們現在的佛教徒,

不管是在家居士也好,

出家的佛教徒也好,

我們都是佛教徒,

在今天的佛教的情況來看,

"口頭説一説而已"啊!

你沒有真實

在日常生活上

去深入的觀察,

沒有深入的觀察,

有什麼關係呢?

"有關係"!

有什麼關係呢?

如果你深入觀察,

就是隨時

有什麼事情發現,

你心裏面

「即空即假即中」的智慧,

隨時可以用,

你隨時能用這樣的智慧,

因為你不

「虛妄取異相」了,

你知道

「大種無差別」的道理了,

你不去虛妄取異相,

因為你很熟了,

你常常這樣觀察,

你非常的熟悉,

就像我們

對"貪瞋癡"

是非常的熟悉,

一看見可愛的境界出現,

愛就來了,

可憎惡的境界來了,

立刻瞋心就來了,

我們為什麼會這樣?

就是熟了!

無始劫來,老是這樣,

習慣了,很熟,就這樣用。

**************************

(熟處漸生,生處漸熟)

我們如果明白佛法説的道理,

你如果不作如是觀,

只是從文字上這樣講一講,

它不熟,

你也就不能作如是觀,

因為不作如是觀,

所以,這種理論,

「譬如工畫師,分佈諸彩色」,

心裏面不熟悉;

不知道

這是"內心的分別",

現在看見毒蛇來了,

實在沒有毒蛇啊!

毒蛇是"心的影像",

是"心分別是個毒蛇";

一個大蓮花來,

實在是心的分別;

我做夢,夢見佛,

是內心的分別,

離開我們心的分別,

"沒有那件事啊"!

我們若不深入

作如是觀的時候,

沒有這種認識,

不知道

是"內心的分別"。

雖然我還能為別人講,

為別人寫文章,

但是,

寫文章是給你看的,

講是給你聽的,

我自己是不用的,

(南無阿彌陀佛!)我講,

是給你聽的,我自己不用——

念阿彌陀佛也是對的,

沒有什麼不對,

但是,

你對於這種理論不深刻,

隨時有問題的時候,

如果念阿彌陀佛的功夫高深,

也可能好一點,

但是,

我認為還會差一點,

最低限度差三級,

就是

"無始劫來的習氣",

如果唸佛功夫高的人,

習氣稍微輕一點,

但是很難停下來,

不是容易,

就是有這個問題。

如果你"常作如是觀",

經行的時候作如是觀,

靜坐的時候作如是觀,

當然,觀有止的基礎,

不能完全觀,

佛菩薩的大智慧,

告訴我們要

"有止還有觀",

"有觀還有止",

"一定要配合"。

如果你只是止,

那就與外道

是可以共通的。

如果只是觀,

你的身體受不了,

所以用止來平衡它,

慢慢的、慢慢的,

"你就是聖人了"。

我們凡夫與聖人有什麼不同呢?

凡夫看見山,聖人也看見山,

聖人也不是沒有眼耳鼻舌身意,

聖人也有眼耳鼻舌身意,

也看見山水,凡夫也是看了,

但是不一樣。

凡夫看見山,

認為是真的,執著是真實的,

在那裏起愛起憎。

聖人也看見山,

但是看見山是如幻如化的,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這樣"觀"成功了,

"觀"一切法

如幻如化如夢,

這是聖人境界,

聖人才有這種智慧,

"觀"一切法

如夢如幻如化,

如水中月,如鏡中相,

不是凡夫啊!

凡夫觀察都是真的,不是如夢。

凡夫與有聖人有何差別?

這就是凡聖的差別,

凡夫

不能觀一切法"空",

聖人

能觀一切法"空",

這也是凡聖的差別,

是有差別的。

我們觀察都是真的,

不是愛就是憎,

不是憎就是愛,

老是在愛憎裏面生活,

但是,

聖人在心裏面

住最聖舍。

我們中國佛教當然是大乘佛教,維摩詰經裏面有訶斥阿羅漢,但是,那是站在大菩薩的境界,是超過阿羅漢以上的大聖人,他們訶斥阿羅漢,是希望他再進一步,

用慈悲心、用智慧,説出來這種法語,

不是我們凡夫説輕視誰,不是這樣的意思,如果我們那樣理會,就搞錯了。若真實從聖人與凡夫的情形來説,我們要承認我們是凡夫,雖然出家一百年,但是,你還執著都是真實的,你就還是凡夫。阿羅漢已超過凡夫,他是聖人,雖然不如佛、不如大菩薩的那樣圓滿,但是,阿羅漢是聖人。所以,瑜伽師地論説,

阿羅漢住最聖舍,

他的眼耳鼻舌身意

與一切法接觸的時候,

他的心裏面住最聖舍。

舍是什麼意思?

平常説是「無著」,

舍就是不執著的意思,

只是換一個字,

就是「舍」,

舍就是棄捨的舍,

心與一切法不著。

什麼叫做著?

什麼叫做不著?

就是舍不捨的意思。

我們心裏面遇見一切法的時候,

就是要取著,如何知道是取著?

因為你已經生愛、生憎,

就是你已取著了。

阿羅漢以上的聖人,

不取著、不執著,

就像沒有遇見這個境界,

心情是一樣的,

遇見這個境界

與沒有遇見這個境界,

心情是一樣的,

當然只是「了」,

他的心裏面也是有「了別」,

但是心裏面並沒有執著,

所以,

他的心還是保持清淨。

我們有取有舍,就是不清淨了。

所以,

這個偈頌,

"譬如工畫師,分佈諸彩色",

啊呀,

我的心裏面有許多虛妄分別啊!

分別出來種種境界啊!

"虛妄取異相",

聖人訶斥我們凡夫,

你不要搞錯了,你不要執著,

你不要執著真是有那麼回事,

不是真的。

"大種無差別",

一切法都是空相,

我們所分別的境界,

從諸法空相上看,

是一無所有啊!

是一無所有的。

這是十個偈裏面的

第一個偈頌。

就是你證悟了

一切法空無我

無我所的智慧,

你才是有正見。

如果我現在講這十個偈頌,是好過昨天,因為今天早晨我起來的時候,我又重新看了一下,比以前好一點。但是,今天,我不是講這個題目,是講「持戒與唸佛法門的殊勝」。(中間未完成。)得到菩提的智慧,聲聞菩提、緣覺菩提、佛菩提,得到聖人的智慧了。聖人的智慧,就通達什麼是佛法。八正道里面,第一個是正見,什麼叫做正見?就是你證悟一切法空無我無我所的智慧,你才是有正見。我們一般説那個人沒有正知正見,何謂正知正見?界限在那裏?佛菩薩的話、在教義上,這個界限非常清楚,要到初果聖人才得到正見。沒有到初果,在凡位的暖頂忍世第一,外凡、內凡,到內凡的時候有相似的正見,在我們今天的佛教徒來説,誰是內凡?誰是暖頂忍世第一?都很難説。 [1-2]

欲脫離無始貪瞋癡習氣/生活踐行是成功唯一保證從實踐佛法中得真實益

欲脫離無始貪瞋癡習氣/生活踐行是成功唯一保證從實踐佛法中得真實益

夢參老和尚《覺林菩薩偈》講述(四)

覺林菩薩在《華嚴經》是十林菩薩的第九位。

凡是印《地藏經》的,

都把覺林菩薩贊佛的偈頌印上去。

這是什麼意思?告訴你,

沒有地獄。但是"得你覺悟"。

你不覺,地獄就有,

你覺了,地獄沒有。

爾時覺林菩薩。承佛威力。遍觀十方。而説頌言。

覺悟,就是説他的心。

從他本來具足的到變成眾生,

又從眾生覺悟回到本位,

這叫覺林。

這十個偈頌是用畫家來形容比方,

用畫家的心,用諸顏色來比方。

譬如工畫師 分佈諸彩色 虛妄取異相 大種無差別

大種中無色 色中無大種 亦不離大種 而有色可得

這兩句都是比喻"一心"。

"心"是隨着外緣變化的。

工畫師畫顏色,

他的心跟顏色,跟那些畫不相干。

但是心畫出來了,

畫出來的畫不是心,

那顏色也不是心。

他在分配顏色的時候,

那是虛妄的,是假的。

他的心跟那些顏色不能和合的,

不能和合到一起的。

那他為什麼用筆,用顏色,

畫出個相來?

那個相是假的,

是虛妄的,誰都知道!

但是「大種無差別」。

他那個心跟那個種子,

沒有差別。

這大種就是心,

那些顏色裏頭沒有色相可得。

色裏頭畫出那些顏色來,也沒有大種。

它離開大種,

離開地水火風這四大種,

它又有哪個色相可得!

沒有色相可得。

形容我們

這個心跟世間都如是。

若説到心,其他的相都沒有了。

有其他的相,那心就隨妄了。

真跟妄

是不能合到一起的。


心跟那些顏色跟那畫,不能合到一起,

他怎麼知道畫出來了呢?

能畫的跟所畫的,兩個是不同的。

我們現在這個眾生相,

跟真心是兩回事。

那怎麼合到一起了?

但是畫,縱有顏色有畫筆,

那必須得有個心指揮它來畫。

拿這個作顯現的意思。

説你那個性體,那心跟外邊境界相,

一個相,一個心,互相交織的。

一切相用畫筆來着顏色,它是無情的。

你這個心是有情的,有情的跟無情的,

合到一起嗎?不能合到一起。

那畫又是怎麼產生的?

"這讓你來參"。

重要的是離開心意識

來參,

心裏頭沒有畫,

畫裏頭也沒有心。

心中無彩畫 彩畫中無心 然不離於心 有彩畫可得

心裏頭沒有畫,沒有色彩,什麼也沒有。

彩畫裏也沒有心。若離開心,有彩畫可得嗎?

不離於心才有彩畫。

這畫出顏色或畫出畫來,才能得的到。

我們講〈大乘起信論〉,

彩畫是心生滅的,這叫心生滅門。

心是真心,叫心真如門。

在心真如門、心生滅門,

上頭有一個字,「心」。

這是心,

跟外邊的彩畫彩筆,那是境。

心跟境不即,不是一個,

不能相合也不離,離開也不行,

這叫"不即不離"。

我們經常講不即不離,就是這個意思。

心境,

心跟境不相離也不能合;

但是出來畫了是事實,

這叫彩了。

它雖然不是和合的,它不由心的安排,

哪個用哪個顏色,這是心安排的。

沒有心的安排,能有這些彩色嗎?

畫不是心,是手啊!畫畫的是手,

手跟心又是兩回事,手跟畫又是兩回事。

沒有心指揮手,手怎麼能畫?

"這個道理讓我們要經常去想"。

"這個道理讓我們要經常去想"。

"這個道理讓我們要經常去想"。


譬如「惑」,我們迷惑了,

不論做什麼事,所做的都是錯事。

從這裏"返本還源"。

我們修道,

或是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

是你心念嗎?是你口唸?

心也得想,口裏才能念。

心裏不想,想到別處去了!

你能念阿彌陀佛嗎?

念阿彌陀佛又是誰?

阿彌陀佛是誰?

《阿彌陀經》説西方世界

有一尊佛叫阿彌陀佛,這是聽佛説的。

佛説阿彌陀經》上説十萬億佛土,

那可遠了,

你的心怎麼能觀想得到?

當你念佛的時候,心裏如何想?

你心裏頭沒有阿彌陀佛也沒有極樂世界。

極樂世界阿彌陀那兒,沒能你的心。

不離你的心,

不離你的口,

你念阿彌陀佛,

得到生極樂世界。

這你都可以聯繫這樣觀!

這個心是生滅的,住不住的。

念念遷徙,無窮無盡。

那個思想難思議,

想象不出來的。

它示現一切色,

而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一心」,

諸佛跟我們都是一個心,

可是各各不相知。

佛心,我們不説了,

每個人都有一個心,

我們能互相知嗎?

誰也不知道誰的心在想什麼?

各各不相知。就跟那畫的色相似的,

那個彩色相,紅的跟藍的各各相知嗎?

它們是無情的,

怎麼相知?根本知不了的,

這個就要你去參!

這個就要你去參!

這個就要你去參!


就像我們剛才講的,

心真如是真,

心生滅是妄。

真妄怎麼能合到一起的?

真絕對不是妄,

妄絕對不是真。

但是真妄兩個和合了,

因為

主和合了

才生出三世間,

才生出十法界。

這個比喻

是讓我們思索,

讓我們"依着它起修"。

在《華嚴經》十行法門,

你要修行怎麼修行呢?

你這樣的來觀,

往內觀,觀你的身心。

往外觀,外觀一切世間、一切世界。

思惟觀一切法,無住無相無作。

你所作的業,業業不相知,都是心所作的。

互相不相知,你這個心是真妄和合的。

我們説把妄遮斷

來顯示這個真的,

妄的遮不斷,

真的顯現不出來。

所以"要修行"。

修行的目的

就是經常如是觀,

觀一切法的生滅。

觀的時候有兩種,

一種是"析空觀",

把它分析分析,分析到沒有了,

空了,這叫析空觀。

一種是"體空觀",

知道這個本身,

根本就沒有的,當體即空。

我們心裏最經常的"障礙",

不是斷,就是常。

斷是斷滅知見,死了就有了。

這都是業不由已的,

不是你

想怎麼樣就想怎麼樣。

你得先把妄斷了。

〈起信論〉上講,

不生不滅與生滅和合,

這個就是我們的

阿賴耶識,真妄和合。

我們想遮止一切惡,

斷絕這個妄。

(斷惡修善,積功累德)

有時候把阿賴耶識

當成是斷是常,

即不是斷,也不是常,

非斷排常,恆如是轉。

説它是真!是妄!

它是真妄和合,恆時如是轉。

它是一類一類的,

常時這樣的相續,

不間斷的這樣相續。

流轉生死,

我們要把它斷了,

不再流轉了,

那就要靠修行了,

修行就要下功夫。

彼心恆不住,無量難思議,示現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這是覺林菩薩讚歎偈中,

拿這個畫師來比喻心的變化。

能變所變的形象,

畫的畫,那變化多端了。

所畫的畫不是心,而由心故畫。

心裏所畫出來的,

顯我們這個妄啊!

就是我們現在説的這個妄心,

你心裏想的很多怪念頭,

妄心所想的,

由這個心顯現一切法。

這個涵義不是顯現的,而是斷。

顯現的是常,就是遮斷。

因為我們這個心!

它所變現的一些形象,

覺林菩薩就用這個畫師

來顯現我們這個心。

是心畫的嗎?是手畫的嗎?

而且還要調色或者用紙,

才能畫出形形色色來。

這個心,它是"不住的"。

心裏頭包括無量的,

形形色色的各種想法。

它能表現出來像那畫師似的,

化現一切色。

我們這個心也能變化種種樣樣的。

但是你所變現的東西,互相不相知。

也就是説你心所變現的,

某一段時間的變現

都是不一樣的。

以下就解釋工畫師。

譬如工畫師 不能知自心 而由心故畫 諸法性如是

那個畫師自己

並不曉得他的心,

沒有了解他的心。

一切法,

法不知法,

法法互不相知,

"無心"故。

但是它可能頓現,

就像那個畫師畫畫一樣的,

他不能知道自己的心。畫是由心畫的。

參悟一切法的時候,

你想一個形象,

或者想個什麼東西,

就是心裏在想。

心裏

想的不是事實,是假的。

想的不見得變成真實的!

變成真實的,還是假的。

雕刻匠他拿刀子想刻佛像!雕什麼?

心支配他的手,手支配他的心,

心跟手和合的,

還得有前頭一個模子,

不是自心所造的。

一切法都是如是產生的。

法不知法,

這個法本身不知道,它是無情的。

而由畫師畫出來的,

一切眾生

都不能"了達"他自己的心。

一切事都是他的心做的,

讓我們認識我們這個妄心。

我們的心能現起很多境界,

在這個境界相,

你不去攀緣,不必執着,

沒有實體的。

但是,讓你達到無住,

以"無住"為本。

心能畫,但是它不能知。所作的畫,畫也不能知心,心也不能知畫。像郎世寧畫的馬,那畫的神了!鄭板橋畫的竹子,把那竹子畫的很神了!但是那竹子不是他的心,可是由他的心來畫。這個身體不是我們,是我們畫出來的,沒有這個身又怎麼能顯出來?

我們這個緣唸的心,人心不同,如其面然。

大家看吧!好幾百人,

各各面孔不一樣的。

各各的心不一樣的境。

一切境界相是由心變的,

離開這個心!

沒有境界相可得,境界相無體。

但是我們這個心

又去緣念這些境界相,

攀緣這些境界相。

這個心就像工畫師一樣的,

畫師不知他的心,

但是畫可是由他心生出來的,

他的心裏也沒有畫,

這要你自己去想。

這要你自己去想。

這要你自己去想。

一切諸法的體都如是。

原來是空無所有,

拿一張紙、拿點顏色,就畫出個相來,

畫這人物、畫這山水、就有了。

有的不是實在的,還是個假的,

這要思維修了!換句話説,就是參。

這要思維修了!換句話説,就是參。

這要思維修了!換句話説,就是參。

為什麼讀《地藏經》之前,要先讀覺林菩薩偈頌?

一切境界都是心變現的,

無量地獄相是由心變化的。

心變化的是沒有的,

但是一切眾生受地獄苦,

它又是實在的。

那個實在是非有的,

是心所變化的。

誰心裏又變化個地獄啊!

那是你的心變化地獄,

這種變化可多了。

你造哪種業,就變化哪種地獄。

所以在《地藏經》前,

加上覺林菩薩這個偈頌。

還有另一種説法,有一位大德他墮地獄,到了地獄門前,憶念起:「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這個偈頌。本來他念想完這個偈頌,「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這沒有念出來,地獄就空了。

所以在《地藏經》前頭,印上覺林菩薩偈,

這是這段故事的原因。你要是怖畏地獄苦,

念念覺林菩薩偈頌吧!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覺林菩薩這個偈頌,

我每天念一遍,

大概有二十四年了。

因為念《地藏經》,

一開始就要念覺林菩薩偈頌,

以前講《華嚴經》沒有怎麼注意,

現在唸《地藏經》時就開始注意了。

每天念一遍,經常觀想你這個心,

由這個心才造種種的業。

每天你的思維,一切行動,離開心嗎?也有離開的。

精神錯亂的人,精神錯亂的離開心了,那叫傻子。

我們經常説傻子,傻子老實一點,

瘋子就不老實了,

瘋了嗎!

他就作種種的業

要經常的這樣思維。

這是"觀心法"。

覺林菩薩教我們觀心法,

觀什麼心?因為它是空的,

行菩提道,發菩提心,千萬別產生障礙。

一切法,先悟得它是空的。

因為空,

它沒有障礙了

才能建立一切。

你要怎麼畫就怎麼畫,

如有障礙就不行了。

你只能照葫蘆畫瓢,畫不出別的來,

畫瓢可以,

畫山水畫人物就畫不出來了。

形容你這個心,

主要是讓你觀心。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 

五藴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這個心妙到什麼程度呢?

色受想行識都是心所造的,

從心所生的,何況世間呢?

世間相,什麼都能畫得出來的,

那是心造的,所以能造一切法。

一部大藏經都是心畫出來的,

那是佛心畫出來的,不是我們心畫出來的。

無量無邊的地獄,那是我們心畫出來的,心所畫的。

世間的山河大地

一切事物,全是心畫的。

「無法而不造」,

這個山河大地,

可不是一個眾生心!

無量眾生心,

在這個世界上住的,

所有眾生集體畫出來的。

有時候畫風災,這次大海嘯是誰畫出來的?

自己畫出來的,我們並沒有畫它。

為什麼?我們沒有受難,只是知道而已。

這個心像工畫師一樣的,能夠畫世間。

世間所有的形象,

唯心識所變,

都是你的心識變化出來的。

天堂地獄、你的家庭,

都是你的心變化出來的。

在社會上,他的腦子在那裏想,他有財富,想要開個公司,他變出公司,變出職員。這也開擴,那也開擴的,發展了多少家,就是他思想變的。有時變好了,有時變壞了。變好了呢?公司成立了,賺錢了越來越興盛,掙多少個億,全世界都有他的生意。變壞了倒楣了,什麼都沒有了。

這是業,業是惑,惑是心。

心裏一迷惑,

生出來這麼多問題。

家庭也如是,一切都如是。

總之,

"一切法都是你心所造的"。

就像畫師畫畫一樣,他能畫出各種畫來。但也有畫得好的,也有畫得不好的,畫得好的就是名家了。像我剛才舉了幾個畫好的,好的有什麼現相呢?古來人所有畫竹子的名畫家,你坐在他那畫跟前,你感覺着那個竹子清風吹動似的,有那麼一種感覺。那就是他的心感染到你。郎世寧畫的馬,那馬像活了一樣的,越看越像。那就是他的心有神力,心力所加持的。

為什麼一張畫值幾千萬美金!這就説明心造化的不同。有的畫不值錢。為什麼?他畫的心力不夠,心力不夠就不神。畫畫是畫的神態。例如説那畫竹子的,還作首詩,「重重疊疊上瑤台」,那竹子的影子,重重疊疊上到台階了!「幾度呼童掃不開」,就叫童子把它掃了。那影子哪掃得到呢?怎麼掃也掃不開!太陽一出來,影子沒有了。「剛被太陽收拾去」,太陽把它收拾沒有了,一會月亮雙出來了!「卻教明月送將來」,這個裏頭所含的義很深。(編者按:典出北宋蘇軾「花影」詩句。)

這個是説竹子的影子,另一種是説社會上的壞人擾亂你不得安。太陽一出來,陽光一普照完了,壞人都沒有!晚上那個月亮一來,他的影子又來了。太陽把它收拾走了,月亮又把它送回來了。

故宮有間房子,一到天陰的時候,宮女就在裏頭來回走,這是北京一景。天陰了到故宮裏看這影子。建國初期,這間房子拆了,影子也沒了。北京有個倒影廟(編者按:即北京四西城慈慧寺),那座廟的大殿門有着一個洞,你在這洞裏往外看;不論誰在這裏過,腳在上頭走,腦殼在底下動,所以叫倒影廟。

這是什麼?唯心所造的。

沒有一件真實的,

真的就壞不了了,

可壞性不是真實的。

能造這個心是假的。

所造的一切法呢?

哪有真實的,都是假的。

那畫家拿着手去畫,

這個手就是代表心了。

他的心不注意,心神不在,

他的手畫不出來。

是手畫嗎?是心畫嗎?

説手在畫,心裏在指揮,

心裏動念,手裏在畫,那就和合了。

那手是有形的,心是無相的,

無形無相的,怎麼合到一塊呢?

合不在一塊兒。

分開了畫不出來了,

"合"也不是,"分"也不是。

我們這種種"五藴",

就是這麼樣形成的。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

拿工畫師形容這個心。

我們前頭講,「惑」,

因惑而起業。

惑是把心迷了,起了惑了,

那惑就造很多業了。

拿手畫畫,就是指你造的業。

這是迷惑所造的業,

不是明明白白的,明白心了,

明白心了

"不造這個業了"。

**********************

十方一切法界諸法,

"虛妄不實"的。

告訴你,

沒有一件實在的東西,

讓你這樣觀。

這樣觀就觀空了嗎?

這叫"修道的功行"。

**********************

怎麼行啊?

發了菩提心,行道就是修行,

怎麼修行?

觀一切法是假的、空的。

等你達到空了,

連你這個能觀的心

跟所觀的境,全是空的。

空是性,是諸法的體性。

畫呢?是隨緣而緣起的。

如心佛亦爾 如佛眾生然 應知佛與心 體性畢無盡

若人知心行 普造諸世間 是人則見佛 了佛真實性

世間的五藴,一切境界相。

色就是一切法,色相、受,

這是心法。

色心二法,受想行識,

就這二種。

一個境界相一個心,

全部沒有實在的。

眾生如是,佛亦如是。

心佛都是這樣,佛如是,

一切眾生也如是。心佛與眾生,

所有的境界相,都不是真實的。

這個是從什麼起的?從體性而起的,

體性是無盡,這叫性空。

但是因心緣起,假助緣一切緣。

緣能使這個心,成一切五藴相。

要是能明白了這個心,

這樣的來修行,

你可以照出一切世間的境界相。

這樣子你瞭解心了,就能見佛了。

「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

這就是佛的真實性。

這是什麼呢?

性空。佛是怎麼成就的呢?

緣起,緣起性空。

修行要這樣修行。

觀心行、禮佛、拜懺、讀經、能讀的、所讀的。

所讀的經文,全是隨緣而起的,

隨這個緣能可以漸漸的覺悟。

明白你的心性,這是緣起。

明白你的心性,那是性空,

一切眾生都是心造的,

心是一總相大法門體。

我們講〈大乘起信論〉,

一個心真如,那就是佛。

心真如,心生滅,

那就是眾生心了。

九法界都如是。

心生故種種法生,

心滅故種種法滅。

心有生滅嗎?心無生滅,

隨緣而生一切諸法,

緣盡,還歸於真空,

這叫

"真空妙有,妙有真空"。

一切經論都如是。

修行就是觀你心的起處,

達到無念、無作、無相。

完了就產生無邊的妙用。

如果自己"能悟道了",

任何環境你都能安然自在。

為什麼呢?

你放下了,看破了。

因為你的心不起念,

還有哪個來造這個事呢?

起念才造作。佛就如是,

沒有造作,

能知道你的心裏所做,

能達到無念、無作,

天下太平了。

什麼事都沒有了!

這就見佛了,

了佛的真實性,

這就是佛的真實性。

如果能先觀自己的五藴,先觀你的肉體。誰指揮你的肉體?找找原因吧!為什麼會痛?找找痛的原因吧!為什麼會生病?四大不調。人吃五穀雜糧會害病的,因為病從口入。病是怎麼來的?不是多吃了,或者不吃了,或者食物裏有毒了,吃了不消化了。

這樣去觀。先從有觀,能把有觀到空。那誰也拿你沒有辦法了!什麼害都不會受了!像真歇了禪師、高峯妙禪師,看他們是怎麼成就的?就是這個涵義。等他一入空觀了,鬼拿他沒有辦法了,閻王爺也拿他沒辦法了。哪找他去?沒有。

要這樣子來認識佛,

來認識一切眾生。

現在一切眾生,

"本覺在生滅門中",

認識一切諸佛,

"本覺在真如門中",

"什麼問題都解決了"。

這是"真正的修行",

這叫「一心二門三大」。

這樣去觀,還只是觀。

還在十行位的菩薩。

講修行的方法,

十行就是這麼樣修行的,

達到梵行,

"把一切法都收歸到真理"。

我剛才講的「一心二門」,

「二門」就是一個染法,一個淨法。

心真如就是淨法,心生滅就是染法。

染法也是這個心,淨法也是這個心,

隨眾生的機,就變成染了。

隨順諸佛的行,達到諸佛的境界,就是淨了。

染法、淨法,平等平等,為什麼呢?

一心。一個心生滅,一個心真如。

這是二門。

這個心是住於生滅?還是住於清淨?

下文就説了。

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 

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這就達到"自在"了。

我們認為這個心在我身上,這是肉團心,

這個心沒有作用的。

心不住於身,

那身在心裏頭住吧!

身體住在心裏頭,

身亦不住心,

二俱無住,

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

心跟身是兩個?是一個?

説一不可以,是錯誤的;

説二也不可以。

真、妄,真是心,妄是境。

****************************

要離開真妄,

因為這是相對法。

得達到無對,

依着心體所起的變化隨緣。****************************

身就是變化所產生的,根身器界,

這是有相的,實相分。

什麼相呢?性體的相。

性體本沒有,

隨緣起業用,作諸佛事。

實在是未曾有。

用語言表達,

只能顯示所説的語言表達不出來的,

***************************

表達出來的"都不是"。

表達出來是妄,

不是真。真?

"真得默契",

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

這都從哪來的!

身從何處起?心又從何處生?

這叫性空隨緣,隨緣而不變。

所以説心本來不住身。

大家有沒有讀過《楞嚴經》?

心不在內,

當然不在身體之內,

也不在外,

那在中間了?心不住中間。

在《楞嚴經

是七處徵心,八番顯見,

徵心就是心在哪?

心無不在,而無不在。

真跟妄,真妄就是你心裏

所顯現的境界相,

但是它能作佛事,

"自在未曾有"。

*************************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這個偈頌

把上頭所説的"總結了"!*************************

你要想知道過去現在未來諸佛,

不去觀諸佛,那就觀法界的性體。

觀性體,觀法界性,

就是一真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畫師畫的都是妄境。

因為不知道他的心哪?

觀唯心造,一切法都是心造的。

心造的什麼呢?

能造成佛,

不造妄,不造眾生,

光造佛,常時作觀照。

觀照什麼?

你觀這世間上一切差別,什麼是真佛?

人家説: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在哪裏?

「靈山只在汝心頭」!你的心就是了,

觀你的心就好了。

這就觀法界性的真如門,

一切世間相,

「一念不覺生三細」,

有念頭就生起細相來了,不覺了。

外頭再加上境界的緣,

就長六粗,這叫九相循環。

業相、轉相、現相、智相、

相續相、執取相、

計名字相、起業相、業系苦相,

就造了種種的業。

一造業還不受報嗎?那就越轉越粗了。

一造了業了,

就跑不脱了,"業繫苦"。

業就把你"繫住了,業繫苦"。

但是你一觀法界性,

這些都是"唯心所造"的,

"苦都解脱了"。

沒有了。就像你要做夢,被人家捆綁了!

一醒了,什麼都沒有!哪有這個事?

觀法界的心,真如門,

又觀法界的心,

所造的生滅門,

一個心真如,

一個心生滅,都是一心。

我們拜懺的懺本,都是「一心頂禮」。

一尊佛,一尊佛,一心頂禮,

五十三佛,五十三個一心,還是一心。

達到一心,問題就解決了,

這叫什麼呢?唯心識觀,在《華嚴經》叫法界觀。

但是隨事就不同了,

事事無礙了!

這個是觀真空絕相

(盡空諸相,剿絕情執),

絕一切相,達到成佛了。

但是這個就深了!意思是我們修的時候,不容易做得到。

***********************

你常時心裏繫念,

繫念什麼呢?

"先辨真假,找真斷妄"。

在你心所起念處,

心裏起心動念,

"這全是假的"。

只要一起念,

觀那個無念,

那就是智慧了。

所以須菩提問佛,

「云何應住?」

佛答了那麼多,

就是告訴他,

心無所住」。

心還有住嗎?

無住,無住就無念,

無住、無念,

你應達到一心了,

達到一心了。

這個偈子就是這個意思。***********************

假使你想知道

過去現在未來諸佛,

欲了知過去三世一切諸佛,

那你"觀觀法界性"吧!

這法界性是指觀心真如門。

這一心什麼都沒有,清淨的。

一切世間法,一切有形有相的,

乃至諸佛,染淨諸法,那是唯心造的。

法界性什麼都不造,

唯是一心,

知道一切都是唯心造的。

我的心不造了,

一念不起,什麼也沒有了,

因為我們心裏有生有滅。

若心裏達到無生,

*************************

"諸法無生,

不自生、不從他生"。

"經常這樣觀",

業障自然就消失了,

無業可造的,

能造業的亡了。

那所造的業還在在嗎?

華嚴的懺法,

大乘了義的懺法,

罪要怎麼懺?

教你觀心!罪都是心造的,

心都沒有了,誰來造罪?*************************

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這個偈頌念久了,

什麼也不求了。

無求也無得,

求是得不到的,

因此"常作如是觀"。

這不是一輩子、

兩輩子就可以成佛。

要相續不斷的觀,

永遠不退,

勇猛不退,得髮長遠心。

欲脫離無始貪瞋癡習氣/生活踐行是成功唯一保證從實踐佛法中得真實益

"華嚴經"曰:

一切法從心想生。

(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性相一如,因果不二)

(理事一如,真妄不二)

(無二之性,即是佛性)

=========================

當你體悟了

"佛心即為己心"。

(妄心幻影無常假名,佛心空寂恆常真我)

佛心如太虛空,

真實不虛,如常不變。

虛靈洞徹,澄湛常恆。

即寂即照,非有非空。

絕凡聖之名稱,

無生滅之幻象。

妄心夢幻泡影,

幻有幻住,五蘊無我,

唯是"剎那生住異滅"

因果相續之遷流相也。

緣生之法,相有性無,

生滅變異,虛偽無主。

豁然開朗,恍然大悟/醒,

平等法界,法本無我。

諸法空相,法本無生。

佛在心中,心中有佛。

心佛衆生,三無差別。

踐行/實踐

無緣大慈大悲大愛心行。

身來身去本是三昧(夢幻),

身來身去本是菩提(煩惱),

身來身去本是法身(五蘊),

身來身去本是涅槃(生死),

身來身去本是解脫(幻住),

身來身去本是一如(差別),

身來身去本是無生(生滅),

身來身去本是真常(無常),

身來身去本是陽焰(雲煙),

身來身去本是無念(有念),

身來身去本是無為(有為),


*****************************

會有甚麼好處呢 ?有!

你這輩子會過著

清淨平等自在安樂的生活!

*****************************

(過般若空性智慧的生活)

(華嚴中道無礙圓融境界)

(放下妄想分別執著煩惱)

(慈悲喜捨卻貪瞋悟禪心)

(瞭知轉念工程的重要性)

(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

時刻地觀照正念自己,

一切外境的緣起(顯相),

悉皆來自於自心念頭

"投射作用的現形",

(反射作用所形成)

故千萬不可執著(迷)相也。

迴光返照,返妄歸真,

返本還源,復本心性。

反觀內照自心,正念自己,

謙受益,滿招損,不偏見。

不愚迷,不驕誑,不嫉妒。

常行柔和忍辱法,

安住慈悲喜捨中。

苦而不言,喜而不語。

菩薩願心,六度萬行,

自利利他,福慧雙修,

圓滿無上菩提。

=============================


人隨著

因緣果報

業力的現形,

在禍福之間交相流轉,

實無法擺脫習氣的纏縛。


常自覺照,不為妄轉;

放下妄念,廻光返照,

向內覺照自心,

"正念自己"。


因為世間無常。

因為色身危脆。


有甚麼令自己

討厭或喜歡事,

有甚麼令自己

嫉妬或羨慕事,

有甚麼令自己

怨恨或恩愛事,


一切莫不都是

受著自我意識的設限嗎?

凡事莫不都是

受著貪瞋癡慢的纏縛嗎?

所作所為莫不

受著業力因果的操控嗎?


唯有

佛法的大光明慈悲,

能夠戰勝

貪瞋癡的糾纏,

唯有

佛法的大光明智慧,

能夠超越

無明業識的枷鎖。


四念住:

觀身不淨,觀受是苦,

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四正勤:

莫因小惡而為之,

積小惡必招大惡;

莫因小善而不為,

積小善必得大善;


究竟

破迷開悟,滅苦得樂矣。


一切皆感恩。

一切皆懺悔。

一切皆慈悲。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修行須為

認識自己本來面目,

才是真正的究竟處!

廻光返照,歸心三寶,

融相會性,返妄歸真,

返本還源,復本心性,

識自本心,見自本性,

回歸平等一如自性心體。

====================


人生一場夢,"人死"夢一場。

夢裡身榮貴,"夢醒"在窮鄉。

朝朝是作夢,"不覺"夢黃粱。

夢中若不覺,"枉作"夢一場。


顛倒夢想的人生。

認假為真,假戲真做,

來來去去,旋初旋入,

不知歸處,無有歸期。


演了無數的角色,

卻演不了真自己,

找不到回家的路,

總是向外去追尋。


夢幻人生一場戲,

執幻為真輪迴苦,

不識家珍不識心,

名聞利養枷鎖縛。


欲脫離無始之貪瞋癡習氣,

生活踐行是成功唯一保證,

從實踐佛法中得真實利益。


一切皆感恩!

一切皆懺悔!

一切皆慈悲!


一切善惡皆是助緣

一切境緣皆無自性!

廻光返照,遣執破妄!

會歸平等一如無二佛性。

淨空老和尚慈悲開示:

【 修行人,你會修嗎? 】

會修行的人,

沒有一處不是道場;

不會修行的人,

看到順境就起貪心,

看到逆境就瞋恚,

那你就必定墮三途,

那叫"大起大落"。


所以會的人大起,

往上提升,

不會的人就往下墮落。


我們曉得,

世間所有善惡是非

不是一定的,

沒有一定的。


所以佛說,

外面境界

沒有善惡、沒有是非。


善惡是非從哪裡來?

是自己念頭上生的,

你一念善,

外面惡的境界

都變成善的境界;

你一念不善,

外面善、

佛菩薩境界

也變成不善的境界。


所以才說

"境隨心轉",

一切法從心想生。


問題根本不在外面,

外面沒有問題,

所有問題

都是在起心動念,

都在自己。


明白這個道理,

你的菩薩道

就走得很穩當,

不會出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