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定慧三心地無非自性戒

"六祖壇經"曰:

心地無非自性戒。

"六祖法寶壇經"曰:

心地無非自性戒。

心地無癡自性慧。

心地無亂自性定。

增不減金剛。

身去身來本三昧。

佛性人人本來具有,

故應當善加發掘(覺悟)

自己自性中的金剛寶藏!

(善用自心,中道觀行)

(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

"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真實功德第三十一曰:

其智宏深,譬如巨海;

菩提高廣,喻若須彌;

自身威光,超於日月;

其心潔白,猶如雪山;

忍辱如地,一切平等;

清淨如水,洗諸塵垢;

熾盛如火,燒煩惱薪;

不著如風,無諸障礙。

(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

======================詳見後/

*********************

自性的戒定慧,

是人人內心本自具足,

本不動搖,本不來去,

恆常不動的寶藏,

並不是

表相修行才得到的。

*********************


*********************

如果我們懂得自性當中

本自具足

"戒律、禪定、智慧",

信心就會如金剛般堅固,

不為外境所壞,

而且能銷融外境;

即使遇到外境給予的

種種打擊、煩惱是非,

也能

"超越是非、打擊",

"轉煩惱為菩提"。

*********************


*********************

"六祖壇經"

的這四句偈勉勵我們:

佛性人人本具,

應善加發掘(覺悟)

自己自性中的金剛寶藏!

*********************

"六祖壇經"曰:

心地無亂自性定。

"六祖壇經"曰:

心地無自性。?

星雲說偈/自性三學/詳見後/

--六祖壇經. 頓漸品第八@禪行天下

壇經 | 詳見後/

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痴自性慧,心地無亂自性定。

吾所說法,不離自性;

"離體說法,名為相說,自性常迷"。

須知一切萬法,

皆從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

聽吾偈曰:

『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痴自性慧,

心地無亂自性定,不增不減自金剛,身去身來本三昧。』」

誠聞偈悔謝,乃呈一偈曰:

五蘊幻身,幻何究竟?

回趣真如,法還不淨。

師然之。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緣起中道實相觀照修行)

(隨緣不變,明一切皆非,有即非有,色即是空,應無所住。)

(妙有非有,才是真空;離相觀性,頭頭是道。)

(不變隨緣,明一切皆是,非有而有,空即是色,而生其心。)

(真空不空,才能妙有;一切法皆是佛法。)

星雲說偈/自性三學

心地無非自性戒,

心地無癡自性慧;

心地無亂自性定,

不增不減自金剛。

──《六祖壇經》 詳見後/

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痴自性慧,心地無亂自性定

解釋:在自己的心中,從來沒有覺得別人有錯的觀念,這就是自性中本有最好的防止犯錯的守戒行為;在自己的心中,從來沒有對佛法的懷疑與迷惑,這就是自性中本有的無上般若智慧;自己內心寧靜安詳,這就是自性中本具的無上禪定。

"六祖壇經"曰:

心地無非自性戒。


在自己心中,對境遇緣,

常能

廻光返照,內觀自性,

真認自己錯,不見他人過,

他非即我非,一切唯心造。


這就是自性中

最好的

防止犯錯

的守戒行為。


*************

菩薩

勸人不殺生,

不食衆生肉。

生佛同體平等。

*************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六祖壇經"曰:

心地無亂自性定。


在自己心中,對境遇緣,

(1)

不爭、不貪、不求、

(2)

不驕誑、不嫉妒、不愚迷。

(3)

順不貪慳,逆不瞋恚。


自然自己內心

常寧靜和安詳,


這就是自性中

本具有的禪定。


*************

菩薩

勸人不殺生,

不食衆生肉。

生佛同體平等。

*************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星雲說偈/自性三學

心地無非自性戒,

心地無癡自性慧;

心地無亂自性定,

不增不減自金剛。

──《六祖壇經》


這四句偈說的是「戒、定、慧」三無漏學,

即三種

"沒有煩惱,沒有是非",

"善美圓滿"的學問。


「戒、定、慧」三學,沒有離開過我們的心。

你說,哪裡有戒?哪裡有定?哪裡有慧?

都在我們的心中。


因為「心地無非自性戒」,

假如我們的心中

沒有是非得失,

沒有做非法不當、

違反道德的事,

那就是自性的戒律。


*****************************

「戒」,

有防非止惡的意思,

如果心中不計較別人的是非善惡,

對自己也不生起是非善惡的念頭,

在自己的真心本性裡面,

就已經具備戒的力量。

*****************************


「心地無癡自性慧」,

假使心地裡

沒有愚癡、

沒有無明妄想,

那麼我們的

自性就是一種智慧,

智慧現前

就能認識

"宇宙人生的真理"。


「心地無亂自性定」,

內心不妄動,

不為塵境所擾,

內心安詳不亂,

那就是自性裡的定力。


「戒、定、慧」三無漏學,

是佛陀的教說,

實際上在我們

每個人的自性裡,

都已具足

自性的戒、自性的定、自性的慧。


「不增不減自金剛」,

自性裡的戒、定、慧,

並不會因為你持戒,

就增加了戒行,

也不會因為修慧才有智慧,

更不是從

參禪、打坐、入定才產生定。


*********************

自性的戒定慧,

是人人內心本自具足,

本不動搖,本不來去,

恆常不動的寶藏,

並不是

表相修行才得到的。

*********************


*********************

如果我們懂得自性當中

本自具足

"戒律、禪定、智慧",

信心就會如金剛般堅固,

不為外境所壞,

而且能銷融外境;

即使遇到外境給予的

種種打擊、煩惱是非,

也能

"超越是非、打擊",

"轉煩惱為菩提"。

*********************


*********************

"六祖壇經"

的這四句偈勉勵我們:

佛性人人本具,

應善加發掘(覺悟)

自己自性中的金剛寶藏!

*********************

--六祖壇經. 頓漸品第八@禪行天下

壇經 | 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痴自性慧,心地無亂自性定

2020-10-02 由 禪行天下 發表于佛教

志誠再拜曰:「弟子在秀大師處學道九年,不得契悟;今聞和尚一說,便契本心。弟子生死事大,和尚大慈,更為教示!」

師曰:「吾聞汝師教示學人戒定慧法,未審汝師說戒定慧行相如何?與吾說看。」

誠曰:「秀大師說,諸惡莫作名為戒,諸善奉行名為慧,自淨其意名為定,彼說如此,未審和尚以何法誨人?」

師曰:「吾若言有法與人,即為誑汝。但且隨方解縛,假名三昧如汝師所說戒定慧,實不可思議,吾所見戒定慧又別。」

志誠曰:「戒定慧只合一種,如何更別?」

師曰:「汝師戒定慧,接大乘人;吾戒定慧,接最上乘人。悟解不同,見有遲疾;汝聽吾說,與彼同否?

吾所說法,不離自性;

離體說法,名為相說,自性常迷。

須知一切萬法,

皆從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

聽吾偈曰:

『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痴自性慧,

心地無亂自性定,不增不減自金剛,身去身來本三昧。』」

誠聞偈悔謝,乃呈一偈曰:

五蘊幻身,幻何究竟?

回趣真如,法還不淨。

師然之。

--六祖壇經. 頓漸品第八@禪行天下

六祖壇經講記 淨空法師講述

2010-10-5 22:32:24

五蘊幻身。幻何究竟。

迴趣真如。法還不淨。

志誠禪師聽了六祖開示之後,非常感激,後悔過去多年來無法悟入真實的境界。於是他也呈了一首偈,這首偈是他的心得報告。

「五蘊幻身」,

五蘊是色受想行識,也叫做「五陰」。《心經》云:「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他這個心得與《心經》相彷彿。

「幻何究竟」,

幻不是究竟的。

「迴趣真如,法還不淨」。

「迴」是迴向,「趣」是趣入。

你存心要想證得真如本性,

能不能證得?不能證得;

《心經》云「無智亦無得」。

"有心去求",決定求不到;

"無心去求",也求不到;

必須

將有心、無心都離開,

真如本性本來現成。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緣起中道實相觀照修行)

(隨緣不變,明一切皆非,有即非有,色即是空,應無所住。)

(妙有非有,才是真空;離相觀性,頭頭是道。)

(不變隨緣,明一切皆是,非有而有,空即是色,而生其心。)

(真空不空,才能妙有;一切法皆是佛法。)

"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真實功德第三十一曰:

其智宏深,譬如巨海;

菩提高廣,喻若須彌;

自身威光,超於日月;

其心潔白,猶如雪山;

忍辱如地,一切平等;

清淨如水,洗諸塵垢;

熾盛如火,燒煩惱薪;

不著如風,無諸障礙。

(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

======================


我們來到這

二元對立、無常苦空

的人世間,

順境如意歡喜接受,

但莫要貪愛與慳吝;

逆境失意歡喜接受,

也切莫怨恨與懷疑。


了了常明

自己的真如佛性,

本來

沒有愚癡、妄動、

也沒有無明、妄想,

沒有煩惱,

也沒有是非。


佛性人人本來具有,

故應當善加發掘(覺悟)

自己自性中的金剛寶藏!

(善用自心,中道觀行)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

如果我們明白(覺了)

自性當中本自具有

"戒"律、

禪"定"、

智"慧",

信心就會

如金剛般堅固,

不為外境(現實)所壞,

而且能銷融外境(假相)。

*********************


*********************

即使遇到外境給予的

種種打擊、煩惱與是非,

也能夠

"超越是非和打擊",

"轉煩惱為菩提"。

*********************


*****************

"金剛經"曰:

一切法"無我"

得成於忍。

是故難行(法無我),

也要學著行;

難忍,也要學習忍。

非常時期,

更要學會非常忍耳。

*****************


********************

不計較、不比較、

不傲慢、不偏見、

不憂慮、不恐懼。

隨緣妙用,德用自在。

離相觀性,頭頭是道。

性本同體,諸法一如。

生佛同體,萬物平等。

********************


********************

若於轉處不留情,

繁興永處那伽定。

放下我執,遠離是非,

智慧開啟,大悲心生。

********************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