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五A)

***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中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2處

***生無所住心放下萬緣

***應無所住生其心/緣起中道實相觀行

緣起

"中道觀行"

順逆從緣 隨緣妙用

順境如意 不生愛戀

不住有相

喜而不語

慈悲喜捨

逆境失意 不生怨尤

不住空相

苦而不言

靜寂養晦

法法皆如 法法皆真

與道相應

感應道交 不可思議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緣起

中道觀行

得失從緣 隨緣妙用

得意

喜而不語

微笑柔和 慈悲喜捨

不住有相

失意

苦而不言

沈默忍辱 沈潛養晦

不住

空有雙離 一道清淨

久久自然體會

佛性空性之妙處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緣起

中道觀行,

得失從緣,隨緣妙用。


得意,

喜而不語,

微笑柔和,慈悲喜捨,

不住有相。


失意,

苦而不言,

沈默忍辱,沈潛養晦,

不住空相。


空有雙離,一道清淨。

久久自然體會

佛性空性之妙處。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緣起中道觀行"

得失從緣 隨緣妙用

得意

喜而不語

微笑柔和 慈悲喜捨

不住有相

失意

苦而不言

沈默忍辱 沈潛養晦

不住空相

空有雙離 一道清淨

此是

做人處世

最勝之磁場

每個人的一生

都需要歷經

許多

酸甜苦辣的過程

許多

稱譏褒貶與毀譽

沉潛

則是生涯當中

一個重要的過程

珍珠沉潛於海底

寶藏沉潛於深山

韜光養晦 厚積薄發

低調做人 高調做事

這是

處世頂尖之策略

每個人的一生,

都需要歷經

許多

酸甜苦辣的過程

許多的

稱譏褒貶與毀譽。


沉潛,

則是生涯當中

一個重要的過程。


珍珠

沉潛於海底,

寶藏

沉潛於深山。


韜光養晦厚積薄發。

低調做人高調做事。

這是

處世頂尖之策略。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見後

佛性人人本俱足

放下執著勤念佛

念佛

清心又自在

五蘊皆空緣起法

煩惱痛苦不覺心

求不得苦莫強求

"悟"

世間諸法相皆無常

"終究"

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

有什麼

好執著放不下的

念佛

禪心禪悅得自在也

我們因為有五蘊

而顯現

高低美醜貴賤的世界

不清楚這是

善惡因果生死輪迴

枷鎖了本有的自性

佛說苦集滅道

楞嚴經講

一念不覺生三細

境界為緣長六粗

起信論云

本覺本有不覺本無

皆為喚醒

我們本來佛性

不明白這是

稱譏毀譽利衰苦樂

無常苦空和不自由

生滅對待法之境界

覺性

所以佛說苦集滅道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應無所住

乃佛的智慧

身心世界一切放下

知幻即離 離幻即覺

而生其心

乃佛的慈悲

以救苦救難之心為心

以利人利物之事為事

本來無我

因我的執著

即攀緣攀比心

讓我們受苦和受難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應云何住

"云何降伏其心"

應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

應如是生清淨心

不應住色生心

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離一切諸相

則名諸佛

(回歸平等自性)

(緣起中道實相觀行)

我的佛法

體會與認知

菩薩願行自利利他

柔和忍辱微笑沈默

慈悲喜捨四無量心

向內觀心

不攀緣不攀比

內遣我相外除我見

當機立斷用佛智

韜光養晦學大愚

歷事練淨心

生活即修行

修行即生活

作中學學中覺

般若心經曰

舍利子

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

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心無罣礙無罣礙故

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槃

(回歸平等自性)

般若心經曰

觀自在菩薩

"行深"

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

"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三世諸佛

般若波羅蜜多故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回歸平等自性)

觀察自己

運用觀照般若

諸法一如法無我

一如之諸法無我法

修行的扼要點

乃行住坐臥

處處皆是顯示

迴光返照之道

人生

當如"掃相破執"

遣除我相 破除執見

做回真實的自己

回歸清淨平等自性

真心妄心 本來同體

真妄一如 真妄不二

起心動念 全真成妄

心開念息 全妄即真

所謂除妄 實無可除

所謂降伏

善巧轉移

念佛"轉識成智"也

煩惱即菩提 五蘊即法身

生死即涅槃 夢幻即三昧

自性是真實體

無明是虛妄相

一真一妄

雖無始來 和合為一

實則表合"裏不合"

本不相應 各不相涉

圓覺經

此無明者 非實有體

如夢中人 夢時非無

及至於醒 了無所得

學佛首須信此

入道乃得其門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

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


是故

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

乃至

無意識界;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乃至

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


般若波羅蜜多故,

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

般若波羅蜜多故,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

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說

般若波羅蜜多咒,


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三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