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律法師空性法語(三)

極樂世界在哪裡?慧律法師主講

觀看次數:27,031次2021年9月6日

慧律長老慈悲開示

「至心一句」,所以單刀直入,所以我說修行並不困難,只要你信得過,一心念佛,至心一句佛號,一句佛號就行了。

「當生解脫」,我們今生往生到極樂世界,我們就不必再輪迴了。

感恩慧律長老慈悲開示:

你修行,要記住一

句話:處處相,處處

無相,你到哪裡統統

解脫,一切都是演

戲,來到這個世間,

都是在演戲,演一齣

戲。我們忍得過,我

們這一齣戲,我們就

演贏了;我們忍不

過,我們這一齣戲就

演輸了,我們就做凡夫。

六道輪回無有盡期,你們要抓緊修行啊!

修行人的通病

慧律長老

人畢竟是人,如心理學所講,一個人的進步如果直線上升,他也會直線下降;人在修行的過程當中要有一個過程,叫做掙扎的過渡時期。

慧律法師《解脫後的心靈》

執著帶給人束縛,使我們不得自在。這就好比犯人被上手拷、腳鐐,行動無法自由。心靈的超越正是讓我們放下執著,擺脫身心的桎梏。

追求心靈的超越,以傳統佛教術語來說,就是達到解脫、自在。現在,依據經論的記載,略為描述解脫後的心境。


解脫者的心境雖然相同,但是,由於個性的差異,以致呈現出不一樣的風範。譬如有的達到解脫後,在為人處世上,則表現出謹嚴拔俗的風格。也有的證悟後,流露出與悟前不同的樣貌。大體來說,貪行人解脫後是和光同塵;嗔行人是嚴謹不群;慢行人則是勇於負責。

雖度無量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可度,

這個是真正的福德和功德。

簡單講修一切善絕不執著,

也不誇大,也不伏法,

完全會歸到空性,

這樣叫做真正的福德與功德。

慧律長老

你想想看,為什麼一直'無'?這個無就不得了了!世間人用'有'來享受生命,我們佛門的弟子,用'無'來享受生命。[無造作],意思就是說,佛體會萬法本來就是空,就是無為法!你有所造作,就是有為法。《金剛經》裡面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凡所有造作,都是虛妄。放下,那一念就是真如!還不能加思索,叫做無造作,本來就是,如如不動。

慧律長老慈悲開示

學佛人為何要有柔軟心,應如何培養

問∶修學佛道的人為何要有柔軟心?柔軟心如何培養?

慧律法師答∶剛硬的心叫做眾生心;柔軟心是佛菩薩的心,它永遠慈悲地對待每一個眾生。只有柔軟心方可進入究竟第一義諦實相的道理。培養柔軟心分兩個角度進行∶

釋迦牟尼佛講經

講了四十九年,

就是講一個「空」字。

空就是放下的意思,

空就是大自在的意思,

空就是距離,

空就是互相尊重,

空就是解脫的意思,

空就是有

無量無邊的容忍,

空就是不生不滅的意思、

不增不減的意思,

空就是如如不動的意思,

空就是永遠如此的意思,

空就是不生煩惱,

空就是大慈大悲!

慧律法師慈悲開示

【善知識,心量廣大,遍周法界;用了即了了分明,應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來去自由,心體無滯,即是般若。】

「摩訶」那就是大,大般若大智慧到彼岸的意思。

所以說你要記住,他有權利讓我們來生氣,我們有權利不要看,不要生氣, why ?你為什麼不享受你的權利?就無所著,就放下,就是這麼簡單的事情啊。

慧律法師慈悲開示

六祖壇經第二品隨緣開示》

慧律法師開示

我們上一次談的是生死的問題,今天我們講的是《六祖壇經》的般若品第二,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本性上的東西,這個是修行的精華。

你不了解我們本性上的東西要談修行那就非常的非常的困難。

如來就是本性,注意著相就不能見本性,這句話是這個意思。

慧律長老慈悲開示

底下講一個很重要的觀念。當我們開始學佛的時候,拚命的誦經,念佛,以為要修出一個什麼東西出來,這個就是錯誤。無常的世間,無我的世間,你修不出任何東西的。

雖度無量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可度,

這個是真正的福德和功德。

簡單講修一切善絕不執著,

也不誇大,也不伏法,

完全會歸到空性,

這樣叫做真正的福德與功德。

慧律長老

你想想看,為什麼一直'無'?這個無就不得了了!世間人用'有'來享受生命,我們佛門的弟子,用'無'來享受生命。[無造作],意思就是說,佛體會萬法本來就是空,就是無為法!你有所造作,就是有為法。《金剛經》裡面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凡所有造作,都是虛妄。放下,那一念就是真如!還不能加思索,叫做無造作,本來就是,如如不動。

但是,對一個沒有開悟的人講'本來就是,如如不動',非常困難描寫。你跟他講如如不動,他因為沒學佛,也沒開悟,就會想:如如不動可能是什麼都不要去想,像一潭死水一樣,像魚被冷凍一樣。這個無明卡住,要講最上乘,實在是有困難。但是又不得不講,為什麼百千萬億的眾生,加起來不如一尊釋迦牟尼佛?因為他大徹大悟。

無明就是零,零加一千萬個零,還是零。所以,幾個人,學佛的小組,一直在探討佛學,多少有一點幫助,但是如果裡面沒有大悟的人指導,他用的是無明來討論佛學。他用的是無明,她用的也是無明,無明加無明,加一千萬個無明,還是零啊,沒有人開悟嘛!悟道,才有辦法帶動其他的眾生,都不懂,就會很困難。


釋迦牟尼佛講經

講了四十九年,

就是講一個「空」字。

空就是放下的意思,

空就是大自在的意思,

空就是距離,

空就是互相尊重,

空就是解脫的意思,

空就是有

無量無邊的容忍,

空就是不生不滅的意思、

不增不減的意思,

空就是如如不動的意思,

空就是永遠如此的意思,

空就是不生煩惱,

空就是大慈大悲!

世間所有的痛苦

都是自己創造出來的牢獄

世間所有的牢獄

都歸結在自我

一個私心的自我

所以

務必要拔除自我

愚痴

所有的牢獄就會消失

我們製造不幸

無明製造不幸

無明也製造牢獄

我們就活在牢獄當中

整個宇宙

只有一個大問題

那就是自我意識

其他沒有什麼問題

諸位!你很平安,碰到困難一切都解決,這個就是佛加被我們,還有一種,你想要佛長年累月的加持你,只有兩個字,「精進」,精進後面再補上兩個字,就是「不懈」。只有精進不懈的人,不懈怠,只有精進不懈的人,可以永久的蒙佛加被,因為是心一直相應啊!菩提心一直燃燒起來。

這個娑婆世界都是

因為念頭不斷而來的,

我們既然要了生死,

為什麼不在念頭裡面

好好的下功夫?

佛法裡面的可貴之處就是這樣子,

會修行的人他唯是一心,

一心就是寂滅,

寂滅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

只要守護六根,就是已控制一切,才能修行圓滿,這正是修習佛法的核心。

正念與覺知是唯一能使我們明瞭內心的方法。沒有正念,就聽不到內心的良知;沒有正念,就守不住生命的根本。

往內心看,你們會看到善與惡;見到了善良,我們便可以將它帶至心靈且去實踐。

藉由持續不間斷的「正念」和「正知」來訓練心,經過實踐和時間的歷練,心成為最大的寶庫。

當我們瞭解我們自己的心,當正念正緊密地看守著心時,就有智慧存在。

「慧律法師」

「摩訶」那就是大,大般若大智慧到彼岸的意思。

所以說你要記住,他有權利讓我們來生氣,我們有權利不要看,不要生氣, why ?你為什麼不享受你的權利?就無所著,就放下,就是這麼簡單的事情啊。


慧律法師慈悲開示

「摩訶」那就是大,大般若大智慧到彼岸的意思。善知識就意思就是稱呼大家,我說「諸位菩薩」,也是這意思啦。

古來高僧大德講:但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這個就是自性的功夫,我們今天不能觀無常,所以在每一個動點上,都會被牽制。什麼意思呢?譬如說布好看不好看?就會產生強烈的一種分別觀念,如果我們的本性、我們內在裡面有大智慧,當下無所著的話,布本身就有生滅法,就沒有實體可言,你執著這一塊布的好跟不好,那就是我們心態的問題。所以但無心於萬物,就是對於千萬的圍繞在四週圍的萬物,當下無心,就是無念,何妨萬物常圍繞,你不妨,一樣的過這種的日子,也是一樣過得很好的人。

外境的東西本來就是不能左右我們的,是我們心自己迷了,自己起心動念去攀緣。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一個有錢的人來,「歡迎光臨,請裡面坐。」有錢的來就那樣子的泡好茶、請上座,又是對待他那麼好。一個殘廢的來、殘障的來:「你來這裡做什麼?出去!你不知道這裡很貴嗎?一小時要好幾百元!」唉!這些眾生啊,每一個個體上,他都是生滅的東西,生滅就是無常,自性本空,奈何你對它的好跟壞起爭執跟分別呢?我們自己生一念的執著,把我們的本性分裂了,這就不是我們的本性了。

我們的本性是看到任何東西都很歡喜,沒有因為他的有錢、沒有錢,也不會說這是是、這是非,而產生強烈的一種牽制意識,所謂牽制,實在是沒有。所以說本來我們可以過的很快樂,這句話很有學問的哦,你不要看這個很平淡,本來我們可以過得很快樂,可是我們卻過得很痛苦。為什麼?就是沒有智慧,當我們有智慧,透視的智慧的時候,任何事情到我們的面前,縱然別人無中生有的攻擊你,你都會很歡喜的,你知道他來誹謗,當下就是無常法,這種漫罵有一天他會消失的,這只是短暫的一種不同的境界現前而已。所以我們一個大修行人,他是 contrlhismind (控制)他整個意志,不讓他動念,久而久之就會無念,然後本性就會因為不動念,而顯現出一種智慧,就變成無念而念,自然產生智慧之念。所以我們今天如果不先控制住我們的心態,我們沒有辦法去了解本性是什麼。

諸位!我教你們做一天的佛陀,很簡單!用控制的,施以方便語,記住!要無所著,任何事情要「放下」兩個字,假如說你肯聽我的話,你明天可以用這種方法試試看,那種日子跟佛一樣的,沒有什麼兩樣。佛子安住於無所著,即是佛受用。如果求佛道的眾生,安住在無所著那個意境,就是佛受用,就是佛安住的地方。

所以說強制、強烈的,用意識上去控制某一種事情,這個意識,後面又有敵對意識,有一天控制不住的時候,他就會發瘋。所以我們講忍耐忍耐忍耐,如果你忍耐,沒有了解我們本性的時候,這種忍耐就完了!碰到什麼事情,一生氣起來:我要忍耐!一生氣起來:我要忍耐!那這種起伏作用,你說要搞到幾時才罷休?要什麼時候才不會忍耐呢?他有一天忍不下去、壓不下去了, broken (爆發)出來,你完了!我們這種修行是不對的!要用什麼?要用觀照的。忍耐的當下,就沒有所謂的忍耐,今天他來侮我 ,這個人本身是無知,我們不要管他就好嘛,他有權利批評我、侮辱我、攻擊我、無中生有的誹謗我,我有權利不要聽,你為什麼不享受你的權利呢?講到這個地方你怎麼不鼓掌呢?(師笑)笨笨的、反應那麼慢。(眾鼓掌)

所以說你要記住,他有權利讓我們來生氣,我們有權利不要看,不要生氣, why ?你為什麼不享受你的權利?就無所著,就放下,就是這麼簡單的事情啊。

慧律法師慈悲開示

【善知識,心量廣大,遍周法界;用了即了了分明,應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來去自由,心體無滯,即是般若。】

善知識,我們胸量很大,遍周法界,所有的盡虛空界、徧法界,都有我們清淨的內在。當我們有所作用,就了了分明,清清楚楚。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來去都自在,心不會停滯在任何一點上,這就是般若。

這好比說,我跑到榮總來,我有清淨的內在,我跑到高雄去,也有一樣盡虛空界,徧法界那種胸量,跑到台北來也有,跑到那裡統統有盡虛空界,徧法界那種胸量。

如果你記住師父幾原則,哇!那你今生今世你用不完,比你賺一百萬、一千萬,都值得,只有幾個原則:

第一、永遠不生氣。你說:這不可能!不可能才叫做修行啊,那可能的話你修什麼行?我們明天學習做佛菩薩,做了三天忍耐不住,我要爆發了,三天而已。千萬記住!不要生氣,這是很重要的,我講這一句話是警告我自己,不是警告你們,因為我這個人脾氣很壞,所以我警告大家,就是警告我自己:不要生氣。

第二、絕對尊重眾生,縱然他有缺點,我們不要看他,如果需要的話,我們警告他,善意的勸告。如果你做得到這第二點,那就沒有紛爭。

第三、交換立場。當你看到一件事情很煩惱的時候,你交換立場,你不是他,他不是你,你不要替人家擔憂,你不要主觀意識的批判人家,因為你不是他,他不是你,我們應該設身處地的交換立場。

第四、秒秒保持觀照。你知道你在說什麼,清清楚楚,這最難的!你在想什麼,你二十四個小時,你都很清楚的,你在想什麼,你在做什麼,我這句話出去有沒有傷害到別人。我告訴你,我的特別的優點,你們做不到的,我胸量很大,真的,我這個人胸量很大,可以包容一切。這個要好好的學習,我這個不是自吹自擂的,這是真的做到這樣子的,所以我自己一個人 designed (設計)那個文殊講堂,每天早上花費多少的時間去監工,應付多少的帳目,我從來沒有動到一個念頭,去對那個工人生氣的,絕對不會的。那些工人做到今天他一直說;哎呀!我們做了一生一世的工,沒有看過一個這麼有修養的師父,不曾看過這麼有修養的老闆。

這很簡單!為什麼?他罵我們一句的時候,我們也罵一句,他說:跟你走(台語三字經諧音——罵人的話)你也:跟你走!一來一往互相叫罵,這樣有什麼意思呢?這個不能講的很直啊,這個點到為止啊,台灣的三字大明咒嘛!他動不動就:跟你走,我也:跟他走,這樣就吃力了!二個人就對罵起來了,知道意思就行了。這是沒什麼意思,但是這像狗一樣的,他沒有修身養性,他跟你咬一口,你也趴下去跟他咬一口,那這像什麼,不可以這樣子。

他們說:這個慧律法師哦,這個給他在世間做事業,哦!一級棒,嘎嘎叫!因為我們是出家,我們了解修養進退尺度,知道怎麼樣做,我們絕對不會像世間人,工作很認真,要領錢,開六個月的票,我不會這樣子的,你認真的做,多少錢馬上開給你,一毛錢都不會少,工人就很有起勁了,要不就是他們工作很勞累的時候,買維士比請他們,只要認真的工作就好了,就這樣子。所以說應付這個工人真的還是要有一套的,很難!

所以說我們今天啊,用既了了分明,我們要清清楚楚,每一分、沒一秒,都知道你在做什麼、你在想什麼,我這樣有沒有傷害到眾生,那這樣的話,你永遠不會去得罪別人。

第五、沉默是金。這是最簡單的,一般人啊造口業、散亂心啊,就是由這個嘴巴來的,尤其是女人這一隻嘴巴,那個三十歲到四十歲、四十歲到四十五歲,你說她懂嘛,她懂得不少,嫁了人又生三、四個小孩,你說她不懂,她又懂得一些。你說她都懂嘛,她又一樣也不懂,她就是像那種半調子的五專生,五專就是即不像大學也不像高中,像不上不下的五專生,這很慘的!所以我碰到三十五歲以上到四十五歲的女人,哼哼哼!哦!都很注意。我最喜歡的就是那個年輕的,年輕的男同學、女同學,他很年輕,他很單純,學生嘛。

我們要了解,我們能夠鞏固這幾點,哎呀!那真是生生世世是享用不盡,這個才是我們無量的財富啊,裝在這個心裡面,隨時掏起來,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所以說,錢是身外之物,那不是永恆的財富,智慧才是永恆的財富,恭喜大家!

你每一分、每一秒都控制你的意識,不讓它落入煩惱,不讓它落入憤怒,我們設身處地的替人家想,我們沉默,我們秒秒保持清淨的心態,用的時候就知道一切。那一起即一,所以的一切都會歸到我們的本性,就是「一」。一是絕對的意思,一切即一。一即一切,當我們自性本空一切的時候,一切的法都包括在我們的自性裡面。

「去來自由,心體無滯。」這是開悟的必須條件。讓我們的心來跟去統統沒有執著,就是沒有停止,就像臭水溝的水不通,不可以。記住!心去來自由,什麼叫去來自由?來者自來,去者自去,但無心於萬物,就是這個意思。去來自由,來不要煩惱它來,去你也不要煩惱它去,不要煩惱它,有一天生命總是會結束的,你就會悟到世間總是無常的,所以說心體無滯,我們心的這個體,它是沒有這個阻礙的,「滯」就是阻礙的意思,這個就是我們的般若。

慧律法師慈悲開示

《六祖壇經第二品隨緣開示》

慧律法師開示

我們上一次談的是生死的問題,今天我們講的是《六祖壇經》的般若品第二,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本性上的東西,這個是修行的精華。你不了解我們本性上的東西,要談修行那就非常的非常的困難。

我們舉一句佛教常用名詞:「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一句話乍聽之下,誤解會很多,而且佛教徒也沒有幾個了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有一個基督徒他就說, 「釋迦老子講了這句話,當時我沒有在旁邊,要不然就宰了他,這麼狂!」他就一直認為我們大慈大悲的佛陀很狂。所以其他的宗教,凡是不是正信的佛教,沒有透徹的去研究經典都會依文解義,也會產生很大的誤會。

「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最重要的一個字就是那個「獨」。這個「獨」字的意義很深,今天你來到人間,單獨來的,沒有人跟你來啊,獨來;你下地獄也是獨往;你上天堂也是獨去;你到人間做牛做馬也是獨往,沒有任何一個人牽制的。這個是站在意識型態的迷糊點來告訴這個「獨」字,就是你什麼事情都必須自己來。

人家問趙州和尚說:「請問禪師!什麼是禪?怎樣修行才能成佛?」 趙州和尚馬上跑到廁所去,不講一句話,然後又回來。

「我問你,你怎麼不回答呢?」

「我已經告訴你了,連上廁所這麼小的事情都要自己來了,成佛有辦法替代嗎?」

連上個廁所也是獨來獨往。你們上個廁所有沒有兩個一起去的呀?有啊?哎呦!那是有問題哦!我們都是單獨來單獨去的,那小便是不是我這裡小,那邊跑出來呢?也是單獨來的,這一根水柱也是自己來的。所以說的獨來獨往,這個「獨」字是站在意識的角度講的。那麼我們現在這個「獨」字,那就不是這樣講了。「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我」就是本性,「獨」不是指最的意思,因為沒有辦法去形容,只有講「最」,「唯我獨尊」就是只有本性最尊、最貴的。

這種解釋很膚淺,會產生一種意識型態的看法不一樣,所以佛教裡面講的就是絕對的意思,這個「獨」就是絕對的意思。而什麼叫做絕對呢?本性是絕對的。今天我們的心,剎那之間在分別、執著,書讀的愈多的人,就執著的愈深,執著什麼?名啊、利啊、色啊,執著自己的事業啊、成就啊、聲望啊。他把內在的心態架構在一種執著、意識的分別、剛強的自我主義之上,並且希望長遠的保護這種自我意識。由於這種強烈的自我意識,他對一切環境的存在就會產生一種意識型態的分裂。意識型態的分裂,就是我們對任何一件事情沒有統一性的看法,所謂統一性的看法,就是內心無所著、無所住,一切因緣所生的這一念,用觀照的力量馬上就突破它,知道緣起自性本空。

我們因為不了解人生宇宙的道理,官當的再大,錢賺的再多,再有聲望的人,都是生活在意識的分裂狀態之下,什麼叫做意識的分裂狀態呢?就是我們內在不能統一,總是偏計所執,執著在某種假相上。所以「獨」字就是進入絕對的狀態。譬如說,一是怎麼來的?一是跟零比較來的。二是怎麼來的?二是跟一比較來的。這個零一二三四五六,是由某一種假設,然後由某一種假設去推論某些符號的存在,我們這個「獨」不是一二三四的「一」,你把這個「獨」當做是一二三四的「一」那就錯。也不是零,所以不能用符號去比較。這個符號的假設,是由某一些意識的觀念,去主觀的產生執著、去定位,有零,所以產生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的,分裂的這種 mark (符號)出來。

絕對的狀態不是這樣子,絕對的狀態是不經過任何的比較,當下超越任何的執著,進入寧靜的狀態,即所謂的安詳、解脫、自在,它觀因緣本空,當下無所著,那就是這個東西。所以修行只有一個字:空;兩個字:放下;三個字:無所著,就是那麼簡單!但是要練到這樣子的功夫、意境,畢竟不是簡單的,因為我們的感情太重,所以中國有一句話:情生智隔,感情生出來智慧就隔,感情太重的人,智慧就發揮不出來了,就沒有辦法了!所以談戀愛的人,他就暈頭轉向的了,看他是個身份的好一點,馬上拼老命的自己送上去了,然後發生一些事情啦。後來又要分開了,很痛苦的分開了,就迷迷糊糊的,感情一衝刺起來,所有的理性啊,所有的智慧啊,所有的能力啊,全部都忘掉了,因為他條件太好了,是不是?

所以,我們內在要進入統一的狀態,我們必須要有悟,要去覺悟。我們眾生所謂的「悟」,大致上都是在意識裡面打轉。我們舉一個例子,譬如說:「無念而念,念而無念」。眾生對這很容易迷惑:怎麼無念又能夠念呢?念了又為什麼講它是無念呢?因為他沒有悟入自性,所以他對這個名詞就很陌生,縱然我告訴他很多無念而念,念而無念的道理,可是對他來講又陌生,然後他就用意識去揣測,無念而念是什麼意思,念而無念又是什麼意思,這樣就搞錯了。所以在《圓覺經》裡面講:未見自性的人,他揣測這個自性啊,就像這個旋火輪一樣的。什麼叫旋火輪呢?這個手拿了一把火把它旋轉,這個火實在是只有一把,眾生一看起來就是圓圈圈。意思就是說,用意識型態去認識這個本性,會誤解我們真正的本性。

我們一定要了解,所謂:「念而無念,無念而念」,我們必須要站在聖者的角度,還要站在凡夫的角度。如果站在聖人的角度,說:念而無念,就是說所有的每一念都是自性,而沒有貪瞋癡這些念頭,叫做雖念而無凡夫俗子之念,就是念而無念。自性本具有念,念念消退自性,所以念本身就具足了自性的功夫。那麼無念而念,對聖人來講的話,雖然他沒有一切具足貪瞋癡,可是他本性有具足有念,所以是無念而念。所以說在聖人的角度來講的話,是念而無念,或者是無念而念,統統是一如的。

那麼凡夫的角度就是不是這樣子的啦?凡夫的角度就是你念或者是無念統統是有念,為什麼?他是用意識的觀念說無念而念,他就想到:無念就是什麼都沒有,像死人一樣的,這叫無念而念,他是以為說我們這個思想上要把這個念頭斬掉、除掉,沒有這個念頭就無念。那麼就是變成說,我們只要把這個念頭除掉,沒有這個念頭,就像一個無知的眾生一樣的,無念——而念,所產生的那個觀念也是執著。那麼在凡夫的角度來講的話呢?無念而念,他以為沒有念頭就可以自己自然產生念頭,所以在凡夫的角度,他認為無念是清淨的,那麼那個「無念」也是意識型態的執著,只是進入一種混沌狀態,無所知的那個無念,他並不是自性的一種無念,是凡夫意識型態的無念,那叫無念而念,所以凡夫角度來講,他是無念也好,是有念也好,這統統是意識型態的東西。換句話說,凡夫的意識,他都是一種強烈的分別,在分別的裡面,就把我們的本性切割成無量的對立,所以就算我們個人想要進入修行,而去了解本性,他用意識型態去對入本性,那麼本性就變成意識型態。

你們到底聽得懂不懂啊?怎麼兩眼無神啊?眼睛一直看著我,聽不懂的舉手,真的聽不懂的舉手,(眾舉手)哇!完了完了完了,講了老半天聽不懂,好了!我們講淺一點的好了,解釋這個都讓你聽的懂的,最好是講故事啦!這個般若思想很重要,很重要!修行不懂這個,那真的是沒有辦法。

摘自:慧律法師(六祖壇經第二品隨緣開示)中的第一段開示

如來就是本性,注意!著相就不能見本性,這句話是這個意思。

慧律長老慈悲開示

底下講一個很重要的觀念。當我們開始學佛的時候,拚命的誦經,念佛,以為要修出一個什麼東西出來,這個就是錯誤。無常的世間,無我的世間,你修不出任何東西的。

那個大寮的信徒來到我這兒,那一天,我留下她吃飯,我說:「你誦《無量壽經》誦多久了?」 「師父,誦十幾年了。」 我說:「你誦一萬部了嗎?」 「超過。」 我說:「你有誦過《金剛經》嗎?」 她說:「有。」

「我現在問你一個問題,《金剛經》裡面講,【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無量壽經》說:【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說說看,兩本經典都是世尊所講的。你現在每天誦《無量壽經》是什麼?以音聲求我。誦《無量壽經》要不要產生音聲,要。想要用這個色相,有形相的見到如來,不可能,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你每天都念《無量壽經》,念阿彌陀佛,說說看。」一下子傻眼,回答不出來。她兩個眼睛瞪得很大,弄了十五年,世尊在世的時候,早證阿羅漢果了,還留到今天。她說:「弟子愚癡,請師父開示。」

兩本經都是佛說的,就是體會不出來,不曉得用什麼,這個說音聲是生滅的,見不到如來。另一個經典說是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我說:要弄清楚,《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這個經題是什麼意?金剛般若智慧到彼岸。世尊之所以講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如來就是本性,注意!著相就不能見本性,這句話是這個意思。生滅,外相,有形相的東西,以音聲求我,也是相,音聲是無形相的相,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這句話不是說不能看到釋迦牟尼佛,是說永遠沒有辦法見到本性。禪宗講的,著相之人累劫不得見性。《金剛經》是叫你見本性的,所以從六祖以後,就傳《金剛經》,不傳《楞伽經》。《無量壽經》告訴你,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這是讓你先轉世。有沒有斷惑,有沒有修行,有沒有見到清淨的本性,不管,先轉世。叫你臨終十念,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是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先叫你轉世到極樂世界去。

因為到極樂世界去不必斷惑,到那邊沒有生老病死苦,壽命永恆。諸佛大菩薩,阿彌陀佛大菩薩一直在講經說法。

我常常舉一個例子,要到其他他方世界,就像要考進高分的大學,像美國的哈佛,台大,要很高的學分。要到極樂世界你只要報名,你只要報名就進去,為什麼只要報名就進去呢?只要你深信切願就是散亂心照樣往生淨土,但必須有深信切願這個先決條件。

慢慢你就會發現,原來佛法是這麼的偉大,聽經聞法是這麼的重要,所以我們要推廣正法,推廣正法才能讓佛教大興盛, 一個道場沒有正法,就像一個人沒有靈魂一樣的。 大家要把聽經聞法的心得,傳播出去。有因緣就要度眾生,有因緣就要勸大家來學佛。

佛法太多了,講也講不完,今天我們就講到這個地方,已經十點四十五分了,講了兩個鐘頭再加十五分鐘。感謝諸位義工來聚餐,諸位求法心切,聽了以後信心大增,淨土有份,所以不能說只有用誦經方式,而不懂得迴光返照,不懂得佛的用意,因為你看經典,又不懂得裡面的義理,諸佛菩薩講法是表法的,你也不知道,所以一直在引用錯誤,所以還是要聽經聞法,聽善知識開示。

摘自:慧律法師(強烈的正念)中的一段開示

慧律長老慈悲開示

「至心一句」,所以單刀直入,所以我說修行並不困難,只要你信得過,一心念佛,至心一句佛號,一句佛號就行了。

「當生解脫」,我們今生往生到極樂世界,我們就不必再輪迴了。

「一生補處」,補處就是補處佛,現在所說的太子的位,皇帝如果退位之後,太子就補位了,所以補處就是補處佛,叫做等覺菩薩。我們生到極樂世界,就能夠補佛的位置,補佛的位置,我們現在是一個凡夫,只要認真念佛,堅持到底,生到極樂世界我們以後就能夠作佛了。對不對?所以在事相上來講,是一定要認真修行。事相上就是要精進拜佛、念佛,所以這裡,如果能夠多辦一些活動,多多拜佛,佛七啦、拜懺啦,都是非常好的!所以事相上來講,一定要努力,就是我們這個色身要吃點苦,可是現在的人太享受了,稍微吃一點苦就受不了,懶散慣了。

底下說:「先果後因」,先果後因這個不是一貫道所講的先得而後修,這句話不是這個意思,先果後因的意思就是說,先拿阿彌陀佛萬德莊嚴的果報,我們用這一句阿彌陀佛萬德莊嚴的果報、萬德具足的果報來作為因地心。後因就是來當作我們的因地心,用阿彌陀佛的果地覺,來當作我們的因地心,果地覺是不生不滅,因地心也是不生不滅,是這個意思。不是先得而後修,世間沒有先果後因的,不是這個意思。這一句話,沒有人講會看不懂。這句話就是說阿彌陀佛有非常無量的莊嚴相,以極樂世界無量的功德,來作為我們的因地心,因地心。我念這句阿彌陀佛,即是無量壽、無量光,無量的莊嚴,一心一意地一直念佛,功德自然具足,是這個意思。

「名實一心」,就是說,雖然一句阿彌陀佛是假名,但是這就是我們的一心,這就是我們的心。所以,先果後因,就是先用阿彌陀佛萬德莊嚴的果報,我們念他的佛名,以此來作為因地心,因地心不離果地覺,果地覺不離因地心,所以一生補處,往生後就決定成佛,所以,名實一心。我們現在用這句佛號,就是我們的本性。

摘自;(慧律長老在基隆照善寺開示)中的一段開示

感恩慧律長老慈悲開示:

你修行,要記住一

句話:處處相,處處

無相,你到哪裡統統

解脫,一切都是演

戲,來到這個世間,

都是在演戲,演一齣

戲。我們忍得過,我

們這一齣戲,我們就

演贏了;我們忍不

過,我們這一齣戲就

演輸了,我們就做凡夫。

六道輪回無有盡期,你們要抓緊修行啊!

我們因為無明迷惑

而造了種種惡業,

又受種種的苦。

而這個苦,

因為沒有聽到人生、

宇宙的真理,

不知道怎麼解脫,

又繼續造業;又迷惑、

再造業、再受苦;

再不知道生命的究竟解脫處,

又迷惑。如此,

迷惑、造業、受苦……

就像時鐘的指針一樣的轉動。

我們假設12點鐘叫做迷惑、

時針轉到4點鐘就是造業,

再轉到8點鐘就叫做受苦。

這樣不停地轉下去,

就是輪回。

六道輪回無有盡期,

你們說要不要抓緊修行啊!

別人罵你,

那是消災;

給你不好的臉色看,

那是最上供養,

要沒有分別,

反而覺得如獲至寶。

一個人碰到

再大的委屈也不解釋,

忍受這份委屈,

這個人就越來越昇華!

胸量有多大,

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

你願意做凡夫,

我沒話說;

你願意做菩薩,

就必須跟著佛陀的腳步走。

必須把真理

運用在你的生命里,

大慈大悲,

心就是正面的能量,

猶如陽光普照

大地眾生毫無分別。

開悟只是理知道而己,

習氣還是要慢慢斷。

「慧律法師開示」

修行人的通病

慧律長老

人畢竟是人,如心理學所講,一個人的進步如果直線上升,他也會直線下降;人在修行的過程當中要有一個過程,叫做掙扎的過渡時期。

修行到一陣子時,他的內心裡會起矛盾,經過矛盾的過濾、昇華,然後再上去一層,之後再停留在某個階段裡面。如果修行是直線上去也,很快還會直線下來,這是對應的。

所以我們在成佛以前會經過無數次的掙扎,很長遠的情緒的調配,而且我們會擬出一套慢慢成佛道是怎樣的。

菩提這條道路靠三點:第一自覺、第二良知、第三因果的觀念。沒有這三個觀念支撐,很難達到菩提的境界。

舉實證的例子比較清楚。我過去碰到過一位四十多歲的男眾,他有一次的開示我實在不敢領教。當時很多在家信徒在聽,他在大眾面前就說極樂世界有女人。

那時我雖然還沒出家,但是跟隨台中李炳南老居士、跟隨懺公也有一段日子,知道色界以上就沒有女人了,何況極樂世界是純粹清淨的淨土,不可能有女人。

我說:「法師,這個佛法不能這樣講,極樂世界怎麼會有女人呢,色界以上就沒有女人了,何況極樂世界是清淨的淨土。」他說:「你懂什麼?我三藏十二部經典都看過了。」

我說可是我沒有看過哪一部經典講極樂世界有女人。我是怕他誤導眾生啊,但我是在家眾,他是出家眾又剛愎自用,講也不聽。

我後來就站起來跟他下跪頂禮了,說:「法師我求懺悔,我是在家居士,不應該指責出家眾。」我那時內心感慨,他出家二十年,自己號稱看過藏經……這是個很嚴重的弊病,非常嚴重。他的個性就是這麼個樣子。

後來他又去住茅蓬,選在好像六龜,再進去就是‘七龜’的地方(眾笑),也不曉得在哪裡暫時命名七龜,就在那個七龜的地方住了下來,住下的時候把大藏經也搬了過去。

他是修密的,持咒、修本尊、念佛等等,很雜。他經教不通,出家以後又剛愎自用,也不聽經聞法——他說看過大藏經也是自己講的,我看可能沒有看過。

剛到山上開始時還很用功,兩三點就起來,唵嘛呢叭咪吽,唵阿吽……修啊修了差不多一個月,因為無聊,就開收音機聽。反正沒有明心見性,都稱為外道,心外求法,情緒有變化就聽聽收音機,他不會聽佛光山的梵唄。聽《夜來香》。

沒有辦法,沒有僧團,只有一個人,onlyone,他是「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就開始聽收音機了。本來早餐按照時間煮,午餐按照時間煮,晚餐也按照時間煮,現在不要了,經過三個月後就不這樣煮了,麻煩!It'sverytrouble.早上煮就吃到晚上,以前兩三點起來,沒辦法,因為久了意志力不夠,沒有僧團打板誰要起來呢?你們做在家居士時有每天凌晨三點起來的舉手,不必客氣,有的話我馬上獎你一萬塊錢!不可能。沒有僧團就是沒有辦法。

後來經過半年,道心就被慢慢磨掉了,後來就睡到早上八點,然後就睡到九點、十點,十點起來用功,也不曉得那是做早課呢,還是做午課?開始搞不清楚了。再後來,懈怠、懶惰,在山上的時間就變成度日。

所以本來是發一個很好的心,要上山去住茅蓬,但是因為沒有群眾的僧團的力量,沒有辦法堅持。

後來,他住的房子因為碰到一次很大的颱風,他看到茅蓬很快就要被風吹走了,於是就把兩邊的門打開,使風互相吸引,從這邊吹到那邊去才免於一難,結果大藏經卻被整個淋濕了。再後來茅蓬裡煮的也沒有了、菜也很少了,又碰到颱風,麻煩大了。後來胃出血,從山上走下來剛兩個鐘頭,走到山下的公路,吐了有一臉盆的血,就昏倒了。我舉這個例子,因為他已經死了,講一點沒什麼關係,他不會來找我算帳(笑)。

這個例子一定要講,就是要告訴大家,修行佛道是很漫長的,不是說你今天這樣隨隨便便跑到山上去住茅蓬。你經教不通,心地不明,戒律開、遮、持、犯都搞不清楚,就要「成佛道」,Areyoukidding?你簡直在開玩笑!你以為佛道是這樣成的?沒這個道理的。我所以舉這個例子,第一點,建議我們的新戒子:出家以後,要好好在戒師的旁邊、在師父的旁邊、在僧團的旁邊,要穩住至少五年到十年的時間,這是我個人很慈悲、很誠懇的建議。

摘自:慧律法師(修行人的通病)中的一段開示

慧律法師《解脫後的心靈》

執著帶給人束縛,使我們不得自在。這就好比犯人被上手拷、腳鐐,行動無法自由。心靈的超越正是讓我們放下執著,擺脫身心的桎梏。

追求心靈的超越,以傳統佛教術語來說,就是達到解脫、自在。現在,依據經論的記載,略為描述解脫後的心境。


解脫者的心境雖然相同,但是,由於個性的差異,以致呈現出不一樣的風範。譬如有的達到解脫後,在為人處世上,則表現出謹嚴拔俗的風格。也有的證悟後,流露出與悟前不同的樣貌。大體來說,貪行人解脫後是和光同塵;嗔行人是嚴謹不群;慢行人則是勇於負責。


俗話說:「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普通人總是被是非、得失、利害所圍繞,一天到晚感到莫名其妙的壓力,展現在臉上都是滿面愁容。

解脫者則深知世間是「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他了解執取人生的現象為實有,根本是種錯覺,所以能夠「安貧樂道,隨遇而安」,在面對生活中的順逆境界,自然知道「人生如戲」,隨緣盡力扮好自己的角色。

因此,解脫者的心境是坦蕩蕩、不憂不悔的。對於已經做過的事情,不起追悔;面對未來,也不嚕憂心忡忡。一切都只是行所當行、受所當受;稱得上是真正的「心安理得」。

達到心靈超越的人,不再為世間的各種學說、主義感到迷惑。

由於解脫者徹見宇宙人生的實相,擁有真知灼見。從內心中流露出絕對的自信,無疑無惑。不再被別人的見解所動搖,即便是魔王化做佛菩薩現身,告訴他過去所教導的佛理是錯誤的,他也不會有絲毫的疑念。

悟道者不會為利、衰、苦、樂、稱、譏、毀、譽八風所吹動。凡夫遇到境界時,立刻生起喜怒哀樂七情六慾,悟道者早已遠離文字相、言語相、心緣相;對於任何順逆境界毫不動心。甚至到了生死關頭,都還能保持寧靜而安詳自在的心境,不為死苦所煩擾。

最後,一個解脫者所證悟的境界,不會忘卻或退失。並且,無論處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直接而明確地呈現自己的悟境。

曾經有個參禪悟道的人,師父為了考驗他是否真正徹悟,於是趁他熟睡時,掐住他的喉嚨。此人一醒,立即不假思索,對答如流,這就是對體證的境界不忘失。

解脫者的心境雖然相同,但是,由於個性的差異,以致呈現出不一樣的風範。譬如有的達到解脫後,在為人處世上,則表現出謹嚴拔俗的風格。也有的證悟後,流露出與悟前不同的樣貌。大體來說,貪行人解脫後是和光同塵;嗔行人是嚴謹不群;慢行人則是勇於負責。

什麼是真正的福德功德

慧律法師答:從粗淺的事相角度來講:一個人經濟很好,也很肯佈施,就說這個人很有福德;來聽經聞法、拜佛、念佛,就說這個人功德無量。簡單講就是用金錢、體力、時間、空間來修福、修慧叫做福德或功德,這是方便給眾生一種信心、支持和讚歎。

從深入的義理上講:真正的福德和功德來自於自性清淨的覺性,叫做自覺聖智。如果沒有開悟見性,只要是生滅法的,不屬於真正的福德與功德,開採自性才是心性的真正的福德與功德。

比如:行善但會繼續輪迴的這個不能算是福德,也不能算是真正的功德,要是以無所住心、清淨心、自覺聖智的心來佈施或者是行善,這就是真正的自性福德與功德;

雖度無量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可度,

這個是真正的福德和功德。

簡單講修一切善絕不執著,

也不誇大,也不伏法,

完全會歸到空性,

這樣叫做真正的福德與功德。

慧律長老

你想想看,為什麼一直'無'?這個無就不得了了!世間人用'有'來享受生命,我們佛門的弟子,用'無'來享受生命。[無造作],意思就是說,佛體會萬法本來就是空,就是無為法!你有所造作,就是有為法。《金剛經》裡面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凡所有造作,都是虛妄。放下,那一念就是真如!還不能加思索,叫做無造作,本來就是,如如不動。

但是,對一個沒有開悟的人講'本來就是,如如不動',非常困難描寫。你跟他講如如不動,他因為沒學佛,也沒開悟,就會想:如如不動可能是什麼都不要去想,像一潭死水一樣,像魚被冷凍一樣。這個無明卡住,要講最上乘,實在是有困難。但是又不得不講,為什麼百千萬億的眾生,加起來不如一尊釋迦牟尼佛?因為他大徹大悟。

無明就是零,零加一千萬個零,還是零。所以,幾個人,學佛的小組,一直在探討佛學,多少有一點幫助,但是如果裡面沒有大悟的人指導,他用的是無明來討論佛學。他用的是無明,她用的也是無明,無明加無明,加一千萬個無明,還是零啊,沒有人開悟嘛!悟道,才有辦法帶動其他的眾生,都不懂,就會很困難。

慧律長老慈悲開示

學佛人為何要有柔軟心,應如何培養

問∶修學佛道的人為何要有柔軟心?柔軟心如何培養?

慧律法師答∶剛硬的心叫做眾生心;柔軟心是佛菩薩的心,它永遠慈悲地對待每一個眾生。只有柔軟心方可進入究竟第一義諦實相的道理。培養柔軟心分兩個角度進行∶

第一,從理體角度,要證得空性,諸法平等。萬法都是自己本性所具足的,每一個眾生都有佛性,都是未來佛,所以,應當尊敬跟柔軟。柔軟心最重要的是要降服自己,對人家好是要昇華自己,對人家好是要對得起自己的靈性,平等心對待他人是佛弟子的一個基本的涵養。

第二,從事相的角度,觀想所有的眾生都是我過去生的父母、兄弟、姊妹來轉世的,沒有必要用嗔恨心來對待他們,應當用柔軟心對待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如果沒有柔軟心,我們就度不了眾生,所有的眾生都不希望看到對方驕傲和狂妄的態度,驕傲和狂妄不但自己的道業和心性會被傷害,同時也無法引導別人入於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