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消宿業竭誠轉凡心(一)

"印光大師"開示:

敦倫盡分,閑邪存誠,

信願念佛,求生淨土。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印光大師"開示:

念佛方能消宿業,

竭誠自可轉凡心。

敦倫盡分閑邪存誠/信願念佛求生淨土

"世尊一切有部律"偈頌:

調伏寂靜持淨戒,常以妙法自莊嚴,

於諸含識無害心,是謂沙門苾芻行。

"無量義經"德行品第一曰:

是諸菩薩。莫不皆是法身大士。

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之所成就。

(五分法身)

其心禪寂常在三昧。

恬安澹泊無為無欲。

顛倒亂想不復得入。

靜寂清澄志玄虛漠。

五分法身:

以五種的功德法,成就佛身。

戒法身:謂如來三業,離一切的過去。

定法身:謂如來真心寂滅,離一切的妄念。

慧法身:謂如來真智圓明,通達諸法的性相。

解脫法身:謂如來的身心,解脫一切的繫縛。

解脫知見法身:謂如來具有了知自己實已解脫的智慧。

"淨空老和尚"開示

依梵網菩薩心行,修自性覺正淨法,

入華嚴無礙境界,住彌陀寂光淨土。

"心常空寂,湛然清淨",(空山悟佛性) "更不停留,纖毫滯礙",(流水識禪心)

"慧律法師"開示:

萬法本空無自性

萬法,本來就沒有真實的;

萬法,本來就是空無自性的。

我們調來調去,調呼吸、調飲食、內觀,其實都是方便說。

不過,這是修學佛道基本入門的一個開始,也不能說是不對的。

但是如果像這樣子調,一輩子調不回來的!

要了解:一個顆粒微塵,跟一個三千大千世界的真理是一樣的!

一個顆粒微塵,它空無自性;無量三千大千世界,也是空無自性。

體悟聖道的人,行住坐臥,無論走到哪裡,哪裡都是空無自性,都是自己真如心性所顯露出來的。

說「調」,是一種方便;說:「不調」,那麼會是一種妄想。

佛法難,就是難在這個地方。沒見性的,就一直想辦法讓它見性,可是那個「想辦法」,就落入觀念。想辦法,不對;不想辦法,就更糟糕!

要用佛法來解開這個煩惱——有這個念頭,就重增妄想。

因為煩惱自性本空,為什麼要解開它呢?本來就沒有束縛,哪來的解脫呢?

世尊释迦牟尼佛/參考,參考,參考,

般若本义 : 修行一心三观法/LK PANG

外觉 ( 澄心外照,假观)、内觉 ( 住心覌性,空观)、直觉 ( 摄心内证,中观 )。

"六祖法寶壇經"曰: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六祖法寶壇經"又曰: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淨空老和尚"曰:

修自性覺正淨法,

入華嚴無礙境界。

(諸法本一如、平等無二)

======================


"達觀法師"開示:

自心能救度一切


誰能滅我苦,自心能滅;

誰能使我樂,自心能使。

誰能消我罪,自心能消;

誰能給我福,自心能給。

誰能惑我智,自心能惑;

誰能覺我慧,自心能覺。

誰能染我心,自心能染;

誰能淨我性,自心能淨。

誰能亂我心,自心能亂;

誰能定我意,自心能定。

誰能偷我心,自心能偷;

誰能得我佛,自心能得。

誰能障我心,自心能障;

誰能通我行,自心能通。

誰能害我心,自心能害;

誰能救我身,自心能救。


不認識自己(真如自性),

心才會不斷的妄求。


**************

當明白

無一物可得,

無一法可求,

心自然無所求。

**************


若能無求,何來痛苦?

何來煩惱?何來是非?

何來委屈?何來計較?

何來得失?何來貪瞋?

何來迷悟?何來凡聖?

何來真妄?何來對待?

何來有一切罣礙呢?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娑婆世界的苦味,在我從前卻也曉得一星半點,只認為那是偶然的不幸;經你這樣一說,纔恍然大悟,知是任何人皆在苦海裏翻觔斗,沒有一箇人是例外的。更想不到越是死後,越是不了,苦味來的越大。可憐可憐!誰能明白這些麻煩?唉!就是明白了,沒有解決的辦法,也是枉然。

真想不到還有一箇比天堂好萬倍的極樂世界,聽了以後,教我興奮不少。如果我生到那裏去,再有人請我去當天公,甚至讓我去當千萬次,我也是不肯再換掉的。

不過極樂世界這樣的好所在,

當然是根據的佛經,

不會有絲毫的虛假;

但是怎麼一箇去法,

卻要說出來,方不使人空盼望。

問的有理,是要把他說明的。

極樂世界的主人,

就是阿彌陀佛,他老人家,大慈大悲,

發過四十八箇大願,專為救度眾生。

內中就有關於去到極樂的方法,

大意

就是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

到你臨命終時,彌陀便擎著蓮花來迎接你,不消彈指的時間,就能達到。這樣說來,不是很容易嗎?

就是這樣容易,只怕你信不及,工夫不常久,那就辦不到。

世尊释迦牟尼佛/參考,參考,參考,

般若本义 : 修行一心三观法/LK PANG

外觉 ( 澄心外照,假观)、内觉 ( 住心覌性,空观)、直觉 ( 摄心内证,中观 )。

《 华严经》云 ; 「离诸和合相,是名无上觉。」淺言之 ;

外觉 ( 澄心 ) ; 就是离一切有相,修假观。觉守六根,净化六尘,尘相假,于一切法远离生灭相,即「于心无境,于境无心」。正所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如梦如幻,妄想不行,返染还净,回归实相,前六识清净矣。

外觉 : 就是我们的心要做到 ( 能放能收 ),不要勾结在这些相上,心要离开这些虚假的尘相,不起「攀缘心」。心收回安定在那里呢?就是安定在六根自性上,以觉智守住,前六识就清净了。

澄心 : 就是对一切外境,不分别、不爱恶、不取捨,自性平等而住,心不取境,境不临心是也。其真义是令行者依此口诀徹底修行,使六根清净。

内觉 ( 住心 ) : 离一切空相,修空观。静心内观「过去、现在、未来」三心不可得,五蕴悉如幻-----色如聚沫,受如浮泡,想如野马,行如芭蕉,识如幻化-----即「于心无事,于事无心」。寂静如虚空,妄念不起,泯识归性,不起「颠倒心」,七识未那清净矣。

内觉 : 就是要离开这些无形无相的妄念,把心收回安住在不生不灭自性上,回归觉智空性。就是要做到「能放能收」。

住心 : 就是对心内一切事,「过去、现在、未来」,不分别、不爱恶、不取捨,自性平等而住,「于心无事,于事无心」是也。其真义是令行者依此口诀徹底修行,使第七识 ( 末那识 )清浄。

直觉 ( 攝心 ) : 双离二边,修中观,攝心内证。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即不住空有,离相寂灭,深得真空无相之妙,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所谓「三際二边断,常应诸根用,而不起用想 : 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八识各种妄用不行,返流入法性,復性妙用,復显「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八识清净矣。

直觉 : 就是直通,中间没有经过二边的牽制,当下就直通到自性了,这样叫「直觉」。比如我们心有住于「胜负、成败、得失」,自然就分成兩边了 ; 一分成兩边,生起了「生灭心」,这个心就不是一心了,如此心就收不回来了。所以要离二边,把心收回来安住在「平等觉」,这就是「攝心」。就是要做到「能放能收」,就做到「怨亲平等觉」了。

攝心 : 就是对一切外境及心内一切事,将外境内事打成一片,是为「中观」。观外境如梦如幻,内事悉皆空寂,空幻一如,不分别、不爱恶、不取捨、自性平等而住。住世同一梦境,出世还归一如是也。其真义是令行者依此口诀徹底修行,由第八识 ( 阿赖耶识 )清净,转成第九识 ( 菴摩罗识,即清净无染识 ),此识即为行者之「自性、法性、报身一心三法净。」继要安住甚深三摩地,保任此正定,乃至徹底清净,无「我、人、众生、寿者相」,无相过关,则能成就出世解脱之道「无相证因涅槃」 ( 入解脱门------解因缘果)。

《般若本义》出世成就「无相证因涅槃」之后,然后如願再返回这个娑婆世界,就是要做到入世解脱之道成就「无相证果涅槃」。《般若广义》是讲解入世学刁任运「随缘行因 开因不受果」之无上心法,如何行持无相六度波罗密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以「觉行无为解脱法」入世,自解因缘果,而成就「无相证果涅槃」。

如是出世、入世合为一修持,清净平等觉,是为大圆满觉,顿悟佛道,大空自在,成佛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