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作夢中佛事回歸自性A

法本來常自寂滅相總檔B

佛光大辭典 (慈怡法師主編)

"諸法寂滅相"

全稱"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

謂諸法原本之體性,乃言語所不能盡,亦非思慮分別所能知。

蓋諸法之體性本來清淨寂滅而常住不變,

一切生死煩惱等差別相原本不存,

皆係現象界上

此消彼長、互為因緣而現起之事相,

眾生觀之,妄執為實;

然"究其本來",

既無自(主)性,

亦非真實,

清淨寂滅,

非任何思慮

所能分別、言詮所可了盡者。

〔法華經卷一方便品、卷三藥草喻品〕 p6304

以智慧"明鑒"本心(亦名真如),

以禪定"安樂"本心(亦名自性),

以精進"堅固"本心(亦名實相),

以忍辱"滌蕩"本心(亦名法身),

以持戒"清淨"本心(亦名寂滅),

以布施"解脫"本心(亦名涅槃)。

’智度論五十五曰:

"滅三毒及諸戲論"故名寂

翰林雲端學院高中國文 - 寂滅


同稱:

涅槃」、「寂滅」、「圓寂」。

佛教修行者的終極理想。

意譯為滅、滅度寂滅

指滅一切貪、瞋、痴的境界。

因為所有的煩惱都已滅絕,

所以永不再輪迴生死。

涅槃並非死時才能證得,肉身尚在者稱有餘依涅槃,肉身已死者稱無餘依涅槃。 一般也用來尊稱出家人去世。

同稱:「圓寂」、「滅度」、「涅槃」、「寂滅」。 佛教用語:修行人滅除煩惱,不再生死輪迴的境界。尤其指證悟解脫的佛或阿羅漢的去世。 中國一般習慣稱出家人的去世。

《維摩詰所說經.卷下》:

觀於無我而誨人不倦,

觀於寂滅而不永滅。

《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下》:

佛以寂滅為事,以有身為幻。

也作「涅槃」、「圓寂」。

"法華經"

方便品曰:

我雖說涅槃,是亦非真滅,

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

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

於道場知己,導師方便說。

(此為佛法修行之大綱)

======================

"太虛大師"開示:

"法華經"

方便品曰:

我雖說涅槃,是亦非真滅,

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

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

於道場知己,導師方便說。

(此為佛法修行之大綱)

======================

"宣化上人"開示:

佛學大辭典作者丁福保1922年出版,佛學大辭典 導航

寂滅

(術語)寂滅為梵名涅槃Nirvāna之譯語,其體寂靜,離一切之相,故云寂滅。法華經序品曰:「或有菩薩見寂滅法。」維摩經佛國品曰:「知一切法皆悉寂滅。」註曰:「肇曰:去相故言寂滅。」同弟子品曰:「法本不然,今則無滅,是寂滅義。」無量壽經上曰:「超出世間,深樂寂滅。」智度論五十五曰:「滅三毒及諸戲論故名寂滅。」

寂滅 (佛教用語) 編輯

寂滅為梵名涅槃Nirv&amacron;na之譯語,

其體寂靜,離一切之相,故云寂滅。

法華經序品曰:‘或有菩薩見寂滅法。

’維摩經佛國品曰:‘知一切法皆悉寂滅。

’注曰:

‘肇曰:

去相故言寂滅。

’同弟子品曰:

‘法本不然,今則無滅,是寂滅義。

’無量壽經上曰:

‘超出世間,深樂寂滅。

’智度論五十五曰:

‘滅三毒及諸戲論故名寂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