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六祖壇經瞭知廻光@返照

南懷瑾/金剛經的精神/善護念/善咐囑(十善業/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

長期薰修至誠感通/感應道交不可思議日日薰修常常溫習/學而時習不亦悅乎

因閱

"六祖壇經"

忽爾有省,

乃知"行住坐臥"

時時處處皆明示:

"迴光返照之道"。

(向內觀照/向內省察/向內覺悟)

(離相觀性/融相歸性/回歸自性)


著相修行百千劫,

無相修行剎那間。

捨識用根/念佛轉識成智。/詳見後/

重視:觀心、觀慧、解慧的成就。

學習《壇經》,/詳見後

其實是在學習如何使用這把鑰匙,

關鍵是運用鑰匙,用它來開啟寶藏。

啟動內在智慧的鑰匙: /詳見後

濟群法師"六祖壇經"講記:

一種直指人心的生活意境與精神高度。

一把最快速開啟內在智慧寶藏的鑰匙。

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風範行止所要示現的是:

人"不靠外在物質名利",

以自己內在本有的智慧,就可以活得莊嚴精采。

而內在本有的智慧,正可以靠《六祖壇經》來啟動!

從本質來說,佛法是簡單而非複雜的,是直接而非迂迴的,能化繁為簡,

因為佛法"修行的重點"不在別處,

而是"在我們的心"。/詳見後

只是由於"眾生的根機千差萬別",

佛陀才會應病與藥,開示種種法門,

演說"諸般經教"。

但他所做的這一切,不是為了建立一套龐大的哲學體系,


而是"從不同的契入點",

引導我們將目光轉向內心,

轉向這個和我們生死相隨

但又始終面目模糊的心,

進而"看見心的本來"。

《壇經》是我們認識心地的一把鑰匙,

鑰匙是用來打開寶藏的,但寶藏並不是在鑰匙中。

從這個意義上說,

學習《壇經》,

其實是在學習如何使用這把鑰匙,

關鍵是運用鑰匙,用它來開啟寶藏。

所以,我們不僅要從文字上去理解,更要從內心去對照,去體證,去見到那個本來清淨的菩提自性。否則,即使把《壇經》倒背如流,也不過像六祖所說,「成個知解宗徒」,結果就是拿著鑰匙,看著使用說明,卻從來不去試一試,從來都不知道,鑰匙能打開一個怎樣的世界。/詳見後

如何"顯發"超越輪迴的大智慧。 

六祖在《六祖壇經》裡面講:

“一切萬法不離自心。”

所以,/詳見後/重要/重要/重要

要瞭解自己和宇宙的關係,你就是宇宙的核心。你笑起來,整個世界就笑起來了。希望你們都能記住這些人生的大智慧。

我有明珠一顆塵盡光生。

以果地覺為因地心念佛。

六祖壇經瞭知廻光返照。

調心猶如調水澄入實相。

對境遇緣管控妄心意識。

發現提婆達多洞達無我。

法無頓漸有利鈍名頓漸。

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緣起中道實相觀行。

..........................。

"非真非假名悟道"。

有即非有,非有而有;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六度萬行,慈悲喜捨。

"有心去求",決定求不到;

"無心去求",也求不到;

必須將

有心、無心都離開,

"真如本性"本來現成。

法身緣起,一即一切;

緣起法身,一切即一。

萬事萬物,合而為一。

性本同體,諸法一如。

無有分別,無有執著。

"六祖法寶壇經"

頓漸品第八曰:

吾所說法,"不離自性",

離性說法,名為相說,

"自性常迷"。

(欲返迷歸覺,須捨識用根)


須知一切萬法,

皆從自性起用,

是真戒定慧法。

..........................。


因閱

"六祖壇經"

忽爾有省,

乃知"行住坐臥"

時時處處皆顯示

"迴光返照之道"。

(向內觀照/向內省察/向內覺悟)

(離相觀性/融相歸性/回歸自性)


********************

著相修行百千劫,

無相修行剎那間。

********************


"捨識用根",

念佛轉識成智,

以回歸

平等、一如、不二

之自性性體心體矣。


重視:

觀心、觀慧、解慧的成就。

你心裏面(一心三觀)

"即空即假即中"的智慧,

"隨時可以用",

你隨時能用這樣的智慧。

====================

你沒有真實在日常生活上

去深入的觀察,

沒有深入的觀察,

有什麼關係呢?

"有關係"!

有什麼關係呢?

如果你深入觀察,

就是隨時有什麼事情發現,

你心裏面

「即空即假即中」

的智慧,

"隨時可以用",

(一心三觀)

你隨時能用這樣的智慧,

因為你不

「虛妄取異相」

(遍計執性)了,

你知道

「大種無差別」

(圓成實性)的道理了,

你不去虛妄取異相,

因為你很熟了,

你常常這樣觀察,

你非常的熟悉,

就像我們

對"貪瞋癡"

是非常的熟悉,

一看見可愛的境界出現,

愛就來了,

可憎惡的境界來了,

立刻瞋心就來了,

我們為什麼會這樣?

就是熟了!

無始劫來,老是這樣,

習慣了,很熟,就這樣用。

*************************************************

(修行扼要處:熟處漸生,生處漸熟)

"華嚴經"曰:

一切法從"心"想生。

(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無境唯識,心外無法)

(剎那生滅,遷流之相)

(緣起緣生,緣盡緣滅)

(因果果因,沒完沒了)

(性相一如,因果不二)

(理事一如,真妄不二)

(返妄歸真,返本還源)

(轉識成智,回歸自性)

(無二之性,即是佛性)

==================


當你體悟了

"佛心即為己心"。

妄心/幻影無常假名,

佛心/空寂恆常真我。

佛心/如太虛空,

真實不虛,如常不變。

虛靈洞徹,澄湛常恆。

即寂即照,非有非空。

(不住空有,一道清淨)

(不落二邊,與道相應)

絕凡聖之名稱,

無生滅之幻象。

妄心/夢幻泡影,

幻有幻住,五蘊無我,

唯是"剎那生住異滅"

"因緣果報"

相續之遷流相也。

緣生之法,相有性無,

生滅變異,虛偽無主。

豁然開朗,

恍然大悟/醒,

平等法界,

法本無我。

諸法空相,

法本不生。

佛在心中,

心中有佛。

心佛衆生,

三無差別。

踐行

無緣大慈大悲大愛心行。

身來身去本是三昧(夢幻),

身來身去本是菩提(煩惱),

身來身去本是法身(五蘊),

身來身去本是涅槃(生死),

身來身去本是解脫(幻住),

身來身去本是一如(差別),

身來身去本是無生(生滅),

身來身去本是真常(無常),

身來身去本是陽焰(雲煙),

身來身去本是無念(有念),

身來身去本是無為(有為),


會有甚麼好處呢 ?有!

你這輩子會過著

清淨平等自在安樂的生活!

(過般若空性智慧的生活)

(華嚴中道無礙圓融境界)

(放下妄想分別執著煩惱)

(慈悲喜捨卻貪瞋悟禪心)

(瞭知轉念工程的重要性)

(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

佛性

人人本來具有,

故應當善加發掘(覺悟)

自己自性中的金剛寶藏!

(善用自心,中道觀行)

(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

(因戒生定,因定開慧)

=====================


"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真實功德第三十一曰:

其智宏深,譬如巨海;

菩提高廣,喻若須彌;

自身威光,超於日月;

其心潔白,猶如雪山;

忍辱如地,一切平等;

清淨如水,洗諸塵垢;

熾盛如火,燒煩惱薪;

不著如風,無諸障礙。

(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


我們來到這

二元對立、無常苦空

的人世間,

順境如意歡喜接受,

但莫要貪愛與慳吝;

逆境失意歡喜接受,

也切莫怨恨與懷疑。


*************************

了了常明

自己的"真如佛性",

本來

沒有愚癡、妄動、

也沒有無明、妄想,

沒有煩惱,

也沒有是非。

*************************


佛性人人本來具有,

故應當善加發掘(覺悟)

自己自性中的金剛寶藏!

(善用自心,中道觀行)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

如果我們明白(覺了)

自性當中本自具有

"戒"律、

禪"定"、

智"慧",

信心就會

如"金剛"般堅固,

不為外境(現實)所壞,

而且能銷融外境(假相)。

**************************


**************************

即使遇到外境給予的

種種打擊、煩惱與是非,

也能夠

"超越是非和打擊",

"轉煩惱為菩提"。

**************************


"金剛經"曰:

一切法"無我"

得成於忍。

是故難行,

也要學著行;

難忍,也要學習忍。

非常時期,

更要學會非常忍耳。

(證法無我/達無我法)


不計較、不比較、

不傲慢、不偏見、

不憂慮、不恐懼。

隨緣妙用,德用自在。

離相觀性,頭頭是道。

性本同體,諸法一如。

生佛同體,萬物平等。


*************************

若於轉處不留情,

繁興永處那伽定。

放下我執,遠離是非,

智慧開啟,大悲心生。

*************************

六祖壇經 18 (頓漸品第八 上)


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上)

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本節精華":

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種,見有遲疾;

何名頓漸?法無頓漸,人有利鈍,故名頓漸。

住心觀淨,是病非禪;長坐拘身,於理何益?

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一具臭骨頭,何為立功課。

諸惡莫作名為戒,諸善奉行名為慧,自淨其意名為定。

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癡自性慧,心地無亂自性定,

不增不減自金剛,身去身來本三昧。

五蘊幻身,幻何究竟?迴趣真如,法還不淨。


若悟自性,亦不立菩提涅槃,亦不立解脫知見。無一法可得,方能建立萬法;若解此意,亦名佛身,亦名菩提涅槃,亦名解脫知見。見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來自由,無滯無礙;應用隨作,應語隨答;普見化身,不離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戲三昧;是名見性。(上)


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下)

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本節精華"

佛性若常,更說什麼善惡諸法,乃至窮劫,無有一人發菩提心者;故吾說無常,正是佛說真常之道也。又一切諸法若無常者,即物物皆有自性,容受生死,而真常性有不遍之處;故吾說常者,正是佛說真無常義。


因守無常心,佛說有常性,不知方便者,猶春池拾礫;

我今不施功,佛性而現前,非師相授與,我亦無所得。


吾之所見,常見自心過愆,不見他人是非好惡。


學道之人,

一切善念惡念,應當盡除;

無名可名,名於自性;

無二之性,是名實性,

於實性上,建立一切教門,

言下便須自見。(下)

"六祖壇經"曰:

心地無非自性戒。


在自己心中,對境遇緣,

常能

廻光返照,內觀自性,

真認自己錯,不見他人過,

他非即我非,一切唯心造。


這就是自性中

最好的

防止犯錯

的守戒行為。


******************

菩薩

勸人不殺生,

不食衆生肉。

生佛同體平等。

******************

"六祖壇經"曰:

心地無亂自性定。


在自己心中,對境遇緣,

(1)

不爭、不貪、不求、

(2)

不驕誑、不嫉妒、不愚迷。

(3)

順不貪慳,逆不瞋恚。


自然自己內心

常寧靜和安詳,


這就是自性中

本具有的禪定。


*************

菩薩

勸人不殺生,

不食衆生肉。

生佛同體平等。

*************

如何

"顯發"超越輪迴的大智慧。 

六祖在《六祖壇經》裡面講:

“一切萬法不離自心”

所以,

要瞭解自己和宇宙的關係,

你就是宇宙的核心。

你笑起來,

整個世界就笑起來了。

希望你們都能記住

這些"人生的大智慧"。


我們從生到死的過程中,

時刻都生活在煩惱裡,

"煩惱就是輪迴"。


其實煩惱本身

就是一種能量、智慧,

但是"它的範圍很小"。


我們經常

會遇到事與願違、

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

這是因為

意識(我見妄想)

的範圍"非常狹隘"。


如果想要

超越輪迴,遠離痛苦,

利用意識(我見妄想)

是辦不到的(狹窄心)。


當今只是追求物質

來滿足常恆的快樂

"這是非常困難的"。


**********************

怎樣才能

超越輪迴、戰勝煩惱呢?

必須

"要顯發自己的大智慧"。

**********************


“智慧”

有思惟的智慧、

禪修的智慧

和認識心(性)的光明的智慧等等,


只有

“認識心(性)的光明的智慧”

才是

"超越輪迴的大智慧"。


開發大智慧有很多方法,

首先要看清楚自己是誰?

自己的心(性)在哪裡?

瞭解自己的煩惱根本。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此乃修持佛道的根本)


世界上每天都在上演著

這樣或那樣的不平和事件,

這些都是來自人類

內心的嗔恨、嫉妒、傲慢。


如果人人都有慈悲心,

考慮整個宇宙、整個人類,

乃至

"所有眾生的快樂";

有大智慧,

瞭解人與人、國與國、

人與大自然、人與其他

生命之間

相互依存的關係和重要性,

那麼世界上就不會發生

"這麼多災難和痛苦了"。


一些痛苦

來自於“不瞭解自己”,

很多人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瞭解別人是聰明(入法),

瞭解自己才是智慧(出世法)。


每個人

都有煩惱和負面的情緒,

都是因為不瞭解自己的心(性)。


在這個世界上,

本來

沒有(自己)過不去的事情,

只有(自己)過不去的心情,

因為

我們不知道

心情和煩惱的來源,

所以

深陷在情緒的沼澤裡,

看不到外面的世界。


**********************

我們身體上和精神上

的痛苦及快樂都有它的因緣(果報),

佛學

就是研究

痛苦的產生、煩惱的來源,

明確"學習的目標",

使人生走上(心性)光明的正道。

****************************


************************

佛教關心所有眾生的生命,

因為眾生

追求快樂的願望是平等的,

我們的身體雖然有大小,

長相也不同,

但是眾生

精神上的需求"沒有差別"。

************************


************************

我們的成功

來自於他人的成功,

你怎樣對待世界,

世界就會怎樣對待你;

你怎樣對待每個人,

每個人也會那樣對待你,

這是

"因果的反作用力"。

************************

所以,

有了大智慧,

就能瞭解自己和他人的快樂;

有了大智慧,

我們自然而然會尊敬環境、

身邊的人和整個地球。


所以我們需要

通過各種領域的知識

來增長自己的智慧,

"特別是佛法"。


在大乘佛法裡,

通過

修持慈悲心

來開發大智慧。

有了慈悲與智慧,

"生命才有意義"。

(慈悲無敵人/智慧無煩惱)


**************************

智慧(般若),

是自己通過修行

和淨化心靈而提煉出來的,

"用任何語言都表達不了"。

那是

"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


*************************

這種"大智慧"每個人都有,

只是我們還沒有發現而已,

由於我們"沒有認識它",

所以才"有痛苦、有煩惱"。

*************************


有些人

學佛越久,

分別心越多,

傲慢心越強,

甚至不如沒學佛的人,

連最

基本的善良人格都沒有。


沒慈悲心的人,

全身都是疾病。

煩惱轉變過來了,

世間上一切的

負能量都能轉變過來。


****************************

煩惱來自於(心性)光明的智慧,

也消失在(心性)光明的智慧裡。

****************************


************

如果在

煩惱生滅的過程中

沒有方法,

就會帶給我們痛苦、

壓力和恐懼,

想要更健康、

更快樂地生活,

就要"開發智慧"。

(空有圓融之中道)

************


當煩惱

轉變不過來的時候,

總覺得生活過不下去,

實際上,

我們什麼都不缺,

智慧也是本來具有的。


佛教育我們

怎樣做更好的人、

過更好的生活,

所以,

佛陀的教育

可以

用在我們的工作、

家庭和社會裡。


"傳播大智慧",

就不會出錯、

被社會歧視。


********************

佛法的智慧,

就是

轉變一切

不平等的思想,

打開狹隘(自私)的心。

********************


人生有很多苦,

但是總有

一個方法能解決,

就是"大智慧"。

(空有圓融之中道)


只要通過大智慧

瞭解了

自己的情緒和煩惱,

自己就能解決煩惱,

"不需要依靠別人"。


*********************

當一個

煩惱生起來的時候,

觀察它

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這是一個

"顯發大智慧的竅訣",

*********************


只要願意,

每個人都有這個

條件和能力開顯智慧。

人類本有的大智慧

是超越文字和語言、

超越宗教、

超越邏輯推理的。


***********************

從出生到現在,

我們"心的本體"

都是清淨、光明的,

它一直都存在於內心裡。

***********************


偶爾我們會產生煩惱,

但是

*****************

有一個智慧

一直都知道,

這就是(心體/心性)

原始光明大智慧。

*****************


佛陀清清楚楚地

瞭解我們需要什麼、

能承擔多少、

能得到多少。


學佛

是為了

開發自己的大智慧,

不是為了盲目地弘揚佛法;

學佛

是為了

讓我們"遠離煩惱",

不是為了增加我們的

分別心、傲慢、嫉妒。


有智慧,就有德行,

就有更多的人愛你。

個人的世界亮起來了,

外面的世界就會亮起來。


*************************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拼命

得到的不一定適合自己,

"一定要有德行"。

(從修德中,恢復如來性德)

*************************


*****************

我們

不缺少外面的物質,

而是缺乏內在能量,

所以世界上的財富

雖然都擺在眼前,

但是就是得不到,

"因為沒有德行"。

*****************


************

"完善自己"

是最好的學習。

我們的心沒有大小,

但是"智慧有大小"。

************


************

要培養自己的智慧,

看清自心的問題,

未來的路才會

更順利,更圓滿。

************


*********************

"培養自己的德行",

多站在別人的角度、

社會的角度考慮問題,

"把心胸打開",

一切都會有的。

*********************


六祖在

《六祖壇經》裡面講:

“一切萬法不離自心。”

所以,

要瞭解自己和宇宙的關係,

你就是宇宙的核心。

你笑起來,

整個世界就笑起來了。

希望你們都能記住

這些人生的大智慧。

轉載/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如何

"顯發"超越輪迴的大智慧。 

六祖在《六祖壇經》裡面講:

“一切萬法不離自心”

所以,

要瞭解自己和宇宙的關係,

你就是宇宙的核心。

你笑起來,

整個世界就笑起來了。

希望你們都能記住

這些"人生的大智慧"。


我們從生到死的過程中,

時刻都生活在煩惱裡,

"煩惱就是輪迴"。


其實煩惱本身

就是一種能量、智慧,

但是"它的範圍很小"。


我們經常

會遇到事與願違、

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

這是因為

意識(我見妄想)

的範圍"非常狹隘"。


如果想要

超越輪迴,遠離痛苦,

利用意識(我見妄想)

是辦不到的(狹窄心)。


當今只是追求物質

來滿足常恆的快樂

"這是非常困難的"。


*****************************

怎樣才能

超越輪迴、戰勝煩惱呢?

必須

"要顯發自己的大智慧"。

*****************************


“智慧”

有思惟的智慧、

禪修的智慧

和認識心(性)

的光明的智慧等等,


只有

“認識心(性)的光明的智慧”

才是

"超越輪迴的大智慧"。


開發大智慧有很多方法,

首先要看清楚自己是誰?

自己的心(性)在哪裡?

瞭解自己的煩惱根本。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此乃修持佛道的根本)


世界上每天都在上演著

這樣或那樣的不平和事件,

這些都是來自人類

內心的嗔恨、嫉妒、傲慢。


如果人人都有慈悲心,

考慮整個宇宙、整個人類,

乃至

"所有眾生的快樂";

有大智慧,

瞭解人與人、國與國、

人與大自然、人與其他

生命之間

相互依存的關係和重要性,

那麼世界上就不會發生

"這麼多災難和痛苦了"。


一些痛苦

來自於“不瞭解自己”,

很多人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瞭解別人是聰明(入世法),

瞭解自己才是智慧(出世法)。


每個人

都有煩惱和負面的情緒,

都是因為不瞭解自己的心(性)。


在這個世界上,

本來

沒有(自己)過不去的事情,

只有(自己)過不去的心情,

因為

我們不知道

心情和煩惱的來源,

所以

深陷在情緒的沼澤裡,

看不到外面的世界。


***********************************

我們身體上和精神上

的痛苦及快樂都有

它的因緣(果報),

佛學

就是研究

痛苦的產生、煩惱的來源,

明確"學習的目標",

使人生走上(心性)光明的正道。

***********************************


*******************************

佛教關心所有眾生的生命,

因為眾生

追求快樂的願望是平等的,

我們的身體雖然有大小,

長相也不同,

但是眾生

精神上的需求"沒有差別"。

*******************************


***************************

我們的成功

來自於他人的成功,

你怎樣對待世界,

世界就會怎樣對待你;

你怎樣對待每個人,

每個人也會那樣對待你,

這是

"因果的反作用力"。

***************************


所以,

有了大智慧,

就能瞭解自己和他人的快樂;

有了大智慧,

我們自然而然會尊敬環境、

身邊的人和整個地球。


所以我們需要

通過各種領域的知識

來增長自己的智慧,

"特別是佛法"。


在大乘佛法裡,

通過

修持慈悲心

來開發大智慧。

有了慈悲與智慧,

"生命才有意義"。

(慈悲無敵人/智慧無煩惱)


*******************************

智慧(般若),

是自己通過修行

和淨化心靈而提煉出來的,

"用任何語言都表達不了"。

那是

"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


******************************

這種"大智慧"每個人都有,

只是我們還沒有發現而已,

由於我們"沒有認識它",

所以才"有痛苦、有煩惱"。

******************************


有些人

學佛越久,

分別心越多,

傲慢心越強,

甚至不如沒學佛的人,

連最

基本的善良人格都沒有。


沒慈悲心的人,

全身都是疾病。

煩惱轉變過來了,

世間上一切的

負能量都能轉變過來。


***********************************

煩惱來自於(心性)光明的智慧,

也消失在(心性)光明的智慧裡。

***********************************


*********************

如果在

煩惱生滅的過程中

沒有方法,

就會帶給我們痛苦、

壓力和恐懼,

想要更健康、

更快樂地生活,

就要"開發智慧"。

(空有圓融之中道)

*********************


當煩惱

轉變不過來的時候,

總覺得生活過不下去,

實際上,

我們什麼都不缺,

智慧也是本來具有的。


佛教育我們

怎樣做更好的人、

過更好的生活,

所以,

佛陀的教育

可以

用在我們的工作、

家庭和社會裡。


"傳播大智慧",

就不會出錯、

被社會歧視。


*************************

佛法的智慧,

就是

轉變一切

不平等的思想,

打開狹隘(自私)的心。

*************************


人生有很多苦,

但是總有

一個方法能解決,

就是"大智慧"。

(空有圓融之中道)


只要通過大智慧

瞭解了

自己的情緒和煩惱,

自己就能解決煩惱,

"不需要依靠別人"。


**************************

當一個

煩惱生起來的時候,

觀察它

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這是一個

"顯發大智慧的竅訣",

**************************


只要願意,

每個人都有這個

條件和能力開顯智慧。

人類本有的大智慧

是超越文字和語言、

超越宗教、

超越邏輯推理的。


****************************

從出生到現在,

我們"心的本體"

都是清淨、光明的,

它一直都存在於內心裡。

****************************


偶爾我們會產生煩惱,

但是

**********************

有一個智慧

一直都知道,

這就是(心體/心性)

原始光明大智慧。

**********************


佛陀清清楚楚地

瞭解我們需要什麼、

能承擔多少、

能得到多少。


學佛

是為了

開發自己的大智慧,

不是為了盲目地弘揚佛法;

學佛

是為了

讓我們"遠離煩惱",

不是為了增加我們的

分別心、傲慢、嫉妒。


有智慧,就有德行,

就有更多的人愛你。

個人的世界亮起來了,

外面的世界就會亮起來。


******************************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拼命

得到的不一定適合自己,

"一定要有德行"。

(從修德中,恢復如來性德)

******************************


**********************

我們

不缺少外面的物質,

而是缺乏內在能量,

所以世界上的財富

雖然都擺在眼前,

但是就是得不到,

"因為沒有德行"。

**********************


**********************

"完善自己"

是最好的學習。

我們的心沒有大小,

但是"智慧有大小"。

**********************


************************

要培養自己的智慧,

看清自心的問題,

未來的路才會

更順利,更圓滿。

************************


************************

"培養自己的德行",

多站在別人的角度、

社會的角度考慮問題,

"把心胸打開",

一切都會有的。

************************


六祖在

《六祖壇經》裡面講:

“一切萬法不離自心。”

所以,

要瞭解自己和宇宙的關係,

你就是宇宙的核心。

你笑起來,

整個世界就笑起來了。

希望你們都能記住

這些人生的大智慧。

轉載/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如何顯發超越輪迴的大智慧  

六祖在《六祖壇經》裡面講:

“一切萬法不離自心。”

所以,要瞭解自己和宇宙的關係,你就是宇宙的核心。你笑起來,整個世界就笑起來了。希望你們都能記住這些人生的大智慧。

我們從生到死的過程中,時刻都生活在煩惱裡,煩惱就是輪迴。其實煩惱本身就是一種能量、智慧,但是它的範圍很小。我們經常會遇到事與願違、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這是因為意識的範圍非常狹隘。如果想要超越輪迴,遠離痛苦,利用意識是辦不到的。

當今只是追求物質來滿足自己的快樂是非常困難的。怎樣才能超越輪迴、超越煩惱呢?必須要顯發自己的大智慧。“智慧”有“思惟的智慧”、“禪修的智慧”和“認識心的光明的智慧”等等,但是只有“認識心的光明的智慧”才是超越輪迴的大智慧。

開發大智慧有很多方法,首先要看清楚自己是誰?自己的心在哪裡?瞭解自己的煩惱根本。世界上每天都在上演著這樣或那樣的不平和事件,這些都是來自人類內心的嗔恨、嫉妒、傲慢。如果人人都有慈悲心,考慮整個宇宙、整個人類,乃至所有眾生的快樂;有大智慧,瞭解人與人、國與國、人與大自然、人與其他生命之間相互依存的關係和重要性,那麼世界上就不會發生這麼多災難和痛苦了。一些痛苦來自於“不瞭解自己”,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瞭解別人是聰明,瞭解自己才是智慧。每個人都有煩惱和負面的情緒,都是因為不瞭解自己的心。在這個世界上,本來沒有過不去的事情,只有過不去的心情,因為我們不知道心情和煩惱的來源,所以深陷在情緒的沼澤裡,看不到外面的世界。我們身體上和精神上的痛苦及快樂都有它的因緣,佛學就是研究痛苦的產生、煩惱的來源,明確學習目標,使人生走上光明的正道。

佛教關心所有眾生的生命,因為眾生追求快樂的願望是平等的,我們的身體雖然有大小,長相也不同,但是精神上的需求沒有差別。我們的成功來自於他人的成功,你怎樣對待世界,世界就會怎樣對待你;你怎樣對待每個人,每個人也會那樣對待你,這是因果的反作用力。所以,有了大智慧,就能瞭解自己和他人的快樂;有了大智慧,我們自然而然會尊敬環境、身邊的人和整個地球。

所以我們需要通過各種領域的知識來增長自己的智慧,特別是佛法。在大乘佛法裡,通過修持慈悲心來開發大智慧。有了慈悲與智慧,生命才有意義。智慧是自己通過修行和淨化心靈而提煉出來的,用任何語言都表達不了。這種大智慧每個人都有,只是我們還沒有發現而已,由於我們沒有認識它,所以才有痛苦、有煩惱。

有些人學佛越久,分別心越多,傲慢心越強,甚至不如沒學佛的人,連最基本的善良人格都沒有。沒慈悲心的人,全身都是疾病。煩惱轉變過來了,世間上一切的負能量都能轉變過來。煩惱來自於光明的智慧,也消失在光明的智慧裡。如果在煩惱生滅的過程中沒有方法,就會帶給我們痛苦、壓力和恐懼,想要更健康、更快樂地生活,就要開發智慧。當煩惱轉變不過來的時候,總覺得生活過不下去,實際上,我們什麼都不缺,智慧也是本來具有的。佛教育我們怎樣做更好的人、過更好的生活,所以,佛陀的教育可以用在我們的工作、家庭和社會裡。傳播大智慧,就不會出錯、被社會歧視,佛法的智慧就是轉變一切不平等的思想,打開狹隘的心。

人生有很多苦,但是總有一個方法能解決,就是大智慧。只要通過大智慧瞭解了自己的情緒和煩惱,自己就能解決煩惱,不需要依靠別人。當一個煩惱生起來的時候,觀察它從哪裡來?到哪裡去?這是一個顯發大智慧的竅訣,只要願意,每個人都有這個條件和能力開顯智慧。人類本有的大智慧是超越文字和語言、超越宗教、超越邏輯推理的。從出生到現在,我們心的本體都是清淨、光明的,它一直都存在於內心裡。偶爾我們會產生煩惱,但是有一個智慧一直都知道,這就是原始光明大智慧。

佛陀清清楚楚地瞭解我們需要什麼、能承擔多少、能得到多少。學佛是為了開發自己的大智慧,不是為了盲目地弘揚佛法;學佛是為了讓我們遠離煩惱,不是為了增加我們的分別心、傲慢、嫉妒。有智慧,就有德行,就有更多的人愛你。個人的世界亮起來了,外面的世界就會亮起來。“德不配位,必有災殃。”拼命得到的不一定適合自己,一定要有德行。我們不缺少外面的物質,而是缺乏內在能量,所以世界上的財富雖然都擺在眼前,但是就是得不到,因為沒有德行。

完善自己是最好的學習。我們的心沒有大小,但是智慧有大小。要培養自己的智慧,看清自心的問題,未來的路才會更順利,更圓滿。培養自己的德行,多站在別人的角度、社會的角度考慮問題,把心胸打開,一切都會有的。

六祖在《六祖壇經》裡面講:

“一切萬法不離自心。”

所以,要瞭解自己和宇宙的關係,你就是宇宙的核心。你笑起來,整個世界就笑起來了。希望你們都能記住這些人生的大智慧。轉載/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啟動內在智慧的鑰匙: 

濟群法師六祖壇經講記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12/31


內容簡介

一種直指人心的生活意境與精神高度

一把最快速開啟內在智慧寶藏的鑰匙


「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是仁者心動!」


這些令人耳熟能詳的句子,顯示《六祖壇經》沒有太多的名相術語。

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風範行止所要示現的是:

人不靠外在物質名利,

以自己內在本有的智慧,就可以活得莊嚴精采。

而內在本有的智慧,正可以靠《六祖壇經》來啟動!


發現經典,重磅講述——《六祖壇經》

◎漢傳佛教中唯一被尊為「經」的祖師著述。

◎媲美《論語》、《老子》的華人必讀經典。

◎紀念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圓寂1300年。

◎禪宗最早成立的流派「溈仰宗」第十代傳人濟群法師跨海講述。

◎增加重點標題,有系統的分析與講解,讓你深入經典快速上手。


《六祖壇經》是禪宗最為重要的經典之一,也是漢傳佛教中唯一被尊為「經」的祖師著述,全稱《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以下簡稱《壇經》),是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等地所說之法,由門人記錄、匯總並流傳於世。


太虛大師說過:中國佛教的特質在禪。由此延伸的禪意、禪心、禪茶一味等詞,也廣為教內外人士所熟知。或許人們未必能說出這些詞的真正內涵,但都知道它是代表了一種意境,一種精神高度。


從修行意義上說,《壇經》開顯的方法,能使我們以最快速度開啟內在智慧,親見本來面目。換言之,這是一條修行捷徑,故稱頓教,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法門。


從本質來說,佛法是簡單而非複雜的,是直接而非迂迴的,能化繁為簡,因為佛法修行的重點不在別處,而是在我們的心。只是由於眾生的根機千差萬別,佛陀才會應病與藥,開示種種法門,演說諸般經教。但他所做的這一切,不是為了建立一套龐大的哲學體系,而是從不同的契入點,引導我們將目光轉向內心,轉向這個和我們生死相隨但又始終面目模糊的心,進而看見心的本來。


《壇經》是我們認識心地的一把鑰匙,鑰匙是用來打開寶藏的,但寶藏並不是在鑰匙中。從這個意義上說,學習《壇經》,其實是在學習如何使用這把鑰匙,關鍵是運用鑰匙,用它來開啟寶藏。


所以,我們不僅要從文字上去理解,更要從內心去對照,去體證,去見到那個本來清淨的菩提自性。否則,即使把《壇經》倒背如流,也不過像六祖所說,「成個知解宗徒」,結果就是拿著鑰匙,看著使用說明,卻從來不去試一試,從來都不知道,鑰匙能打開一個怎樣的世界。


濟群法師講《壇經》,根據內容增加了若干細目,讓讀者可以更清楚其中講述了哪些問題;既讓我們的知見更清楚扎實,也可幫助我們,活出智慧與精采的人生。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釋濟群

1984年畢業於中國佛學院,隨後至福建佛學院、閩南佛學院參學任教。多年來,教書育人,學修並重,為禪宗最早成成立的流派「溈仰宗」第十代傳人。現任戒幢佛學研究所所長,閩南佛學院研究生導師,並受聘為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兼職教授,廈門大學宗教研究所高級顧問、客座教授,中國社科院佛教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長期從事唯識、戒律的研究及講授。

教學之餘積極致力於佛法弘揚,時常應邀於高等院校及信眾團體演講,足跡遍布大江南北、港台及歐洲、澳洲等地。此外,出版並發表各類著述、論文兩百餘萬字,如《真理與謬論》、《菩提心與道次第》、《人生佛教叢書》等。繼承太虛大師的人生佛教思想,提出佛法是人生智慧的理念,希望人們擺脫對佛法的誤解,使佛法走入生活。近年來,更將弘法重點轉向道次第、菩提心和皈依,著重佛法基礎建設,引領佛弟子在菩提道上穩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