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文鈔精要(五)

(一)(七)

修淨業的念佛人,

"印光大師"文鈔,

不可不讀,

此乃

淨土念佛人的寶藏。

================

"華嚴經"曰:

常行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捨中。

菩薩願行,六度萬行,慈悲喜捨,歷事鍊心。

柔和忍辱,微笑沈默,以利益一切衆生是也。

"苦而不言,喜而不語"。

這短短兩句話,

卻統括了做人的最高境界,

亦是昇華人生之最勝磁場。

孟子曰: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必先

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行拂亂其所為,

所以動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

然後知

"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孟子曰:「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閒,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一)

修淨業的念佛人,

"印光大師"文鈔,

不可不讀,

此乃

淨土念佛人的寶藏。

================


"印光大師"開示:


"般若心經"云:

觀自在菩薩,

行深

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夫"五蘊"者,

全體

即是"真如妙心",

但由

一向迷背,

遂成幻妄之相。


妄相既成,一真即昧,

一真既昧,諸苦俱集。

風動則全水成波,

天寒則即柔成剛。


照以

甚深般若,

則了知

迷真成妄,全妄即真。

如風息日煖,

復還水之本體耳。


故知

一切諸法,

皆由"妄情"所現。

若離妄情,則當體全空。

(妄盡情空,復本心性)


"楞嚴經"云:

若有一人發真歸元,

(發大菩提心)

十方虛空,悉皆消殞,

照見

五蘊皆空之實效也。


歸者,歸投,歸還,

返照廻光,

復本心性之義。


然欲

返照廻光,復本心性,

非先

歸心三寶,

依教奉行不可。


既能

歸心三寶,依教奉行,

自可

復本心源,徹證佛性。


既得

復本心源,徹證佛性,

方知

"自心至寶",

在迷不減,在悟不增。


但以

順法性故,則得受用,

違法性故,反受損傷,

利與害天淵迥別耳。


節錄自

"印光大師"文鈔八一五頁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二)

修淨業的念佛人,

"印光大師"文鈔,

不可不讀,

此乃

淨土念佛人的寶藏。

================


"印光大師"開示:


衆生者,未悟之佛。

佛者,已悟之衆生。


"心性本體",

平等一如,無二無別。


苦樂之受用,

天地懸殊者,

稱性順修,背性逆修

之所致也。


其理甚深,不易宣說。

欲不費詞,姑以喻明。


(上)

諸佛

致極修德,徹證性德。


譬如

大圓寶鏡,其體是銅。

知有光明,日事揩磨。

施功不已,塵盡光發。

高臺卓豎,有形斯映。

大而天地,小而塵毛。

森羅萬象,炳然齊現。


*******************

正當

萬象齊現之時,

而復

空洞虛豁,了無一物。

諸佛之心,亦復如是。

*******************


斷盡煩惱惑業,

圓彰智慧德相。

盡來際以安住寂光,

常享法樂。

度九界以出離生死,

同證涅槃。


節錄自

"印光大師"

文鈔菁華錄/一七五頁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三)

修淨業的念佛人,

"印光大師"文鈔,

不可不讀,

此乃

淨土念佛人的寶藏。

================


"印光大師"開示:


其理甚深,不易宣說。

欲不費詞,姑以喻明。


(下)

衆生

全迷性德,毫無修德。

譬如

寶鏡蒙塵,不但毫無光明,

銅體亦被鏽遮,而不復現,

衆生之心,亦復如是。


若知

即此銅體不現之廢鏡,

具有照天照地之光明。


從兹

不肯廢棄,日事揩磨。

初則

略露銅質,

次則

漸發光明。


倘能極力儘磨,

一旦塵垢淨盡,

自然遇形斯映,

"照天照地"矣。


然此光明,鏡本自具。

非從外來,非從磨得。

然不磨,

則亦無由而得也。


衆生"背塵合覺",

返妄歸真,亦復如是。

漸斷煩惑,漸增智慧。


迨至

功圓行滿,

斷無可斷,證無可證。

圓滿菩提,歸無所得。


神通智慧,功德相好,

彼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了無異致"。


然雖如此,

但復本有,別無新得。


唯任性德,不起修德,

則盡未來際,

常受

生死輪迴之苦,

永無

復本還元之日矣。


節錄自

"印光大師"

文鈔菁華錄/一七五頁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四)

修淨業的念佛人,

"印光大師"文鈔,

不可不讀,

此乃

淨土念佛人的寶藏。

================


"印光大師"開示:


衆生一念,與佛無二,

由迷而未悟,

"全智慧德相",

"煩惱業苦海"。


心本是一,

迷悟/殊,

苦樂/異矣。


是知

"一念心性",

本是智慧功德海,

煩惱障蔽,無智慧照了,

則全體成煩惱業苦海。


智慧覺照之,

即"煩惱業苦海",

成"智慧功德海"。


''華嚴經''云:

一切衆生,

皆具如來智慧德相,

但以

妄想與執著,

而不能證得。


若離妄想,

則一切智,

無礙智,則得現前。


是知

最初一著,

唯"智慧"為要。


有智慧則,全妄即真;

無智慧則,全真成妄。

慧海之義,如是如是。


節錄自

"印光大師"文鈔三編238頁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五)

修淨業的念佛人,

"印光大師"文鈔,

不可不讀,

此乃

淨土念佛人的寶藏。

================


"印光大師"開示:


所問

入佛問答之覺。

約"本"而論,

一尚不可得,

說甚無量乎。


約各人所證未證,

有不同

得受用覺海之實益者,

則亦

未可以一而不二言也。


譬如虛空,本無有二。


由以

有質礙之物間隔之,

則彼此各別處,

不勝其多也。


若將質礙者去之,

復歸於無有彼此矣。


衆生與佛,心性無二。

(同一體性)

由衆生

迷而未悟,種種執著。


****************************

一覺海中,

遂成隔礙而成業海。

(本來為一覺性功德海的"諸佛")

(變為無量無明業識海之"衆生")

****************************


能將煩惱斷盡,

如撤去有質礙物,

成"無二之空"。


''華嚴經''云:


十方諸如來,同共一法身,

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


"心佛衆生,三無差別"。


其差別者,

乃幻妄相,非本體也。

(真如性體唯一,衆生無量)


節錄自

"印光大師"文鈔三編375頁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六)

修淨業的念佛人,

"印光大師"文鈔,

不可不讀,

此乃

淨土念佛人的寶藏。

================


"印光大師"開示:


吾人之心,

與菩薩之心,同一體性。

吾人

由迷悖故,仗此心性,

起惑造業,受諸苦惱。


若知

此起"貪瞋癡之心",

即是菩薩

圓證"戒定慧之心"。


"起心動念",

何一非

菩薩顯神通,

說妙法乎?


節錄自

"印光大師"

文鈔菁華錄/六十五頁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七)

修淨業的念佛人,

"印光大師"文鈔,

不可不讀,

此乃

淨土念佛人的寶藏。

================


"印光大師"開示:


應發切實誓願,

願離娑婆苦,

願得極樂樂。


其願之切,

當如

墮廁坑之急求出離,

又如

繫牢獄之切念家鄉;

己力不能自出,

必求有大勢力者提拔令出。


======================

"生死妙法"

貪瞋痴三,為生死根本。

信願行三,為了生死妙法。

欲捨彼三,須修此三。

此三得力,彼三自滅矣。

======================


節錄自

"印光大師"文鈔

與陳錫周居士書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