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心禪寂常在三昧定慧C

上人晨語曾開示:

要"修定力",要"藉事練心",

"繫緣修心,隨處養心",

不要因人亂了心。

要懂得知足、感恩、善解、包容,把自己的心照顧好。

並且用心觀照,用愛應對,

觀照此時的心是善是惡;

慈悲喜捨的心就是善,

貪瞋癡慢疑的心就是惡。


懺悔完後,內心好像瞬間從地獄上升到天堂,

也體悟到"華嚴經"云:

一切唯心造!

還有上人的教誨~

懺悔即清淨,心轉境就轉!/詳見後

一切唯心造!

靜思精舍德杰師父~

我在精舍修行今年滿 23年….

記得剛回來精舍修行時,因為在家排行老大,所以弟弟妹妹都要聽我的,但回來精舍,我忘記自己變成最小的,所以當別人講了一句不順耳的話,他講一句,我回三句,結果弄得大家不歡而散,結了惡緣。

於是,我學習修忍辱,結果對的忍,不對的也忍,人家修到最高境界是『忍而無忍』,我是修到『忍無可忍』,因為強忍沒有消化,最後是火燒功德林,又結了惡緣。

上人晨語曾開示:

「要"修定力",要"藉事練心",

繫緣修心,隨處養心,

不要因人亂了心。

要懂得知足、感恩、善解、包容,把自己的心照顧好。

並且用心觀照,用愛應對,

觀照此時的心是善是惡;

慈悲喜捨的心就是善,

貪瞋癡慢疑的心就是惡。」


後來我提起勇氣,

嘗試

用感恩、尊重、愛,以善意、柔和的態度溝通,

最後大家互相了解,盡釋前嫌,也就皆大歡喜,


但是一轉眼,境界又來了。

精舍結好緣最快的地方在大寮,火燒功德林最快的地方也在大寮。因為很忙又很急,每天要準備一兩千人的餐,遇到活動就更熱鬧了。

記得十年前,精舍還在燒柴火的年代,一邊燒柴火,一邊看菜色有沒有燒焦,還要看菜色漂亮嗎?有沒有入味?早餐忙完,忙中餐,中餐忙完,忙晚餐…..

有一天好不容易忙完晚餐,正在用餐時,有個人走了進來說:

「這些鍋碗瓢盆怎麼沒有放在灶頭上,用柴火的熱度,把餐具烘乾呢?」

我那時也很累了,並不想收,就回答:

「那不是我放的喔!是別人放的喔!」

過了一會,他又回來跟我講第二次:

「怎麼沒有收呢,剛才不是叫你要收嗎?」

我就生悶氣了,心想:

「我不是告訴你,那不是我放的嗎,為什麼還要叫我收?你不知道我現在很累嗎?」

自己起了無明,身體很勞累了,心又在生氣,感覺身心俱疲。吃完飯洗碗的時候,腦海裡突然冒出了上人的話:

「人人要大懺悔,懺悔身、口、意惡的造作。」

此時,我生起了懺悔的心,真的很對不起上人。


上人每天苦口婆心,講到口乾,講到嘴破,殷殷叮嚀,諄諄教誨,

大家要把"一念心"照顧好。


我那時回來精舍十年了,竟然為了這種小事而心生煩惱,我懺悔自己起了瞋心,我懺悔自己心量太狹小,起了計較心?

懺悔完後,內心好像瞬間從地獄上升到天堂,也體悟到華嚴經云:

一切唯心造!

還有上人的教誨~

懺悔即清淨,心轉境就轉!

上人是我們慧命的導師,精舍裡也有好多善知識,最讓我敬佩的是慈師父的勤勉及慈悲,他一有因緣就會與後輩分享,早期跟隨上人經歷的成長點滴和感想,百聽不厭,每次聽了我都很想哭。

德慈師父說:

「上人強調出家乃大丈夫事,自己的生活要自己承擔,既然挑起如來家業,我們應該要讓社會人群了解佛教精神。

我們以身作則給大家看,

出家不是依賴社會,

是做社會的靠山,

第一代要徹底的犧牲,

吃人家不能吃的苦,

忍人家不能忍。

真正發心出家,

就要為佛教為眾生。

出家人要有赤子之心,駱駝的耐力,獅子的勇猛,我們要為大眾付出,不怕勞苦,靠自己的雙手自力耕生。」

記得剛決定回精舍修行時,爸爸曾講:

「我看你還是不要去好了。」

「不,我一定要去。」

爸爸又說:

「你可不要去托缽。」

我回:

「不用,我們精舍是自力耕生,不用去托缽。」

爸爸想了想說:

「我看你還是老了再去。」

「不,不,不,我是要去付出的,不是去養老的!」

後來有資深的師兄師姊,向父親介紹慈濟,介紹上人,也說到了慈濟在社會上,做了很多貢獻。能夠跟隨上人修行出家,那是多大的福報啊!後來,家人們非常安心及歡喜地接受了。

慈濟在風雨中走過 56年,上人所說的,所做的,

都是「誠、正、信、實」。

前幾年的無明網,傷害了慈濟,好多信心薄弱的人都被吹走了。

其實上人不在乎自己,只擔心人心的無明,造成社會不安,讓好多行善的人退了善心,而人心的向善,是安定社會的一股力量,是祥和人間的一股清流。

感恩當初好多資深師兄師姊回來安慰上人,請上人安心放心,他們一致説:

「 上人!我們道心很堅定,會守住慧命,不會退轉,同時會更精進行善的腳步,我們只懺悔自己做的還不夠,無法淨化人心, 上人!讓您憂心了。」

我看到敬愛的師兄師姊,身行的典範是如此慈悲、謙卑及有智慧,那分貼心令我感動與感恩。

我心中感嘆,當時真的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只能默默守著這個家,做好自己的本分事。

《人身難得今已得,

佛法難聞今已聞,

明師難遇今已遇。》

能付出就是福,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

財富是五家所共有。遇到水災、火災、貪官污吏、盜賊及不肖子孫,財產轉眼成空。

唯有在世間所做的善業與惡業才能帶得走,種善因,結善緣,才能夠得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