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本具如如不動之自性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學人黃峻榮

[ 真如,真心本如 ]

六祖惠能大師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詳見後

自性清淨心為什麼叫做真如?

觀看次數:6,303次

「《大乘止觀》曰:此心」,就是我們現在這一念心性,「即自性清淨心」,因為這一念心性沒有迷,迷悟都沒有,所以叫「真如」,「亦名佛性,亦名法身,亦名如來藏,亦名法界,亦名法性」,你看這麼多名詞;不止這麼多,略舉。自性清淨心為什麼叫它做真如?在宇宙當中只有它是真的,其餘它所現的、所生的全是虛妄。佛教裡面的真妄,它有個很明顯的定義,什麼叫真?永恆不滅叫真;什麼叫妄?有生有滅就叫妄。現在科學家告訴我們,整個宇宙的現象歸納為三大類,物質、信息、能量,這三種現象都是從波動產生的。他說這個波動,就是佛經上所說的「一念不覺」,一念不覺是動相,就是波動開始,就能生萬法。為什麼會生萬法?自性裡頭本具萬法,它具足,只是不顯而已。一念不覺這是個緣,因是本有的,本自具足的,有這一念不覺就現相,有相就起用。沒有這一念,它沒有相,它不起作用,但是它統統都具足。具足,因為它三種現象都沒有,我們八識五十一心所都緣不到。能緣必有所緣,自性不是所緣,所以你緣不到它,就用個空字做代表。所以這個空不當作無講,空是沒有現象,但是它有體,它有實體,它能現相。

  現在我們知道,為什麼原因現相?眾生有感,自性就有應,感應道交絲毫不爽,所以它會現相。它所現的相,你可以受用它,你不能執著它,那就是智慧;你要是執著它,那就叫煩惱。煩惱跟智慧是一樁事情,不執著就是智慧,執著就是煩惱;你想佔有它就是煩惱,沒有佔有的念頭是智慧;你想控制它也是煩惱,不想控制它、沒有控制的念頭,那就是智慧。只要你對於一切萬法,你可以任情去享受,不分別、不執著,沒有控制的念頭、沒有佔有的念頭、沒有支配的念頭,你得大自在!佛法裡面講法身、般若、解脫,你全得到了。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0九集) 2012/2/24  檔名:02-037-0209

人人本具如如不動之"自性"。

無明為障,致妄心生滅不停。

應"廻光返照",不向外馳求。

應"返觀內照",息分別執著。

返聞聞自性,反念念自性,

時時聞、時時念。

分別遣盡,則六識轉。

執著遣盡,則七識轉。

"二識既轉,則我法雙空",

即轉識成智,返本還源矣。

則見諸法實相,即見如來。

=======================

奢摩他力常知止,

毘婆舍那妙緣起,

寂照不二三摩地,

非一非異總菩提。

==============

「無境唯識,心外無法」

之義也。

法根源既得,法滅心亦泯。

五蘊既空寂,一真亦不立。

圓滿菩提道,度一切苦厄。

=====================

奢摩他力常知止,

毘婆舍那妙緣起,

寂照不二三摩地,

非一非異總菩提。

==============


開悟

不生不滅

之中道解脫法。


未曾死,

何用論生 ?

即生即是無生法,

無離生法說有無生,

當生即不生。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自性清淨心為什麼叫做真如?

觀看次數:6,303次

「《大乘止觀》曰:此心」,就是我們現在這一念心性,「即自性清淨心」,因為這一念心性沒有迷,迷悟都沒有,所以叫「真如」,「亦名佛性,亦名法身,亦名如來藏,亦名法界,亦名法性」,你看這麼多名詞;不止這麼多,略舉。自性清淨心為什麼叫它做真如?在宇宙當中只有它是真的,其餘它所現的、所生的全是虛妄。佛教裡面的真妄,它有個很明顯的定義,什麼叫真?永恆不滅叫真;什麼叫妄?有生有滅就叫妄。現在科學家告訴我們,整個宇宙的現象歸納為三大類,物質、信息、能量,這三種現象都是從波動產生的。他說這個波動,就是佛經上所說的「一念不覺」,一念不覺是動相,就是波動開始,就能生萬法。為什麼會生萬法?自性裡頭本具萬法,它具足,只是不顯而已。一念不覺這是個緣,因是本有的,本自具足的,有這一念不覺就現相,有相就起用。沒有這一念,它沒有相,它不起作用,但是它統統都具足。具足,因為它三種現象都沒有,我們八識五十一心所都緣不到。能緣必有所緣,自性不是所緣,所以你緣不到它,就用個空字做代表。所以這個空不當作無講,空是沒有現象,但是它有體,它有實體,它能現相。

  現在我們知道,為什麼原因現相?眾生有感,自性就有應,感應道交絲毫不爽,所以它會現相。它所現的相,你可以受用它,你不能執著它,那就是智慧;你要是執著它,那就叫煩惱。煩惱跟智慧是一樁事情,不執著就是智慧,執著就是煩惱;你想佔有它就是煩惱,沒有佔有的念頭是智慧;你想控制它也是煩惱,不想控制它、沒有控制的念頭,那就是智慧。只要你對於一切萬法,你可以任情去享受,不分別、不執著,沒有控制的念頭、沒有佔有的念頭、沒有支配的念頭,你得大自在!佛法裡面講法身、般若、解脫,你全得到了。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0九集) 2012/2/24  檔名:02-037-0209

"開悟不生不滅之中道解脫法"。

佛經云 :

一心稱念佛聖號,有位大菩薩護持。

念佛無非是證悟清淨自性。

開悟聖僧云 :

一句阿彌陀佛,以唯佛為宗,以一切萬法既唯心現,全體唯心,心無彼此,心無分際,隨拈一法,即是心之全體,皆具足心之大用,體用一如。

開悟聖僧云 :

如來教人念一句阿彌陀佛,正攝其百念千念萬念,歸於一念,念至一念不起,自然證得阿彌陀佛。

徹悟禪師云 :

能念之心,外無別所念之佛,所念之佛,外無別能念之心,能所兩忘,心佛一如。

(無二性、即佛性。

涅槃:即是不生不滅

。)

徹悟禪師云 :

西方依正莊嚴,皆一切眾生性所本具,將借彌陀大願為增上緣因,西有者,乃自性本具真善妙有之有。

自性即淨土,淨土即自性。

(自性不離淨土,淨土不離自性。)

淨土宗聖僧云 :

若心清淨,所在之處,皆為浄土,其心若不淨,在所生處皆是穢土 ; 淨穢在心

,不在國土,發心向佛道,是生淨佛國。

祖師云 :

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彌陀佛,淨土即此方,此方即淨土,迷悟自殊

,何有聖凡而彼此。

慧海襌師云 :

未曾死,何用論生 ? 即生即是無生法,無離生法說有無生,當生即不生。

"開悟不生不滅之中道解脫法"。

覺悟自性即彌陀

見聞覺知不染境

心本無生因境有

一切諸法因緣生

體性非有亦非無

諸法遇緣體相用

了知名相皆分別

一切眾生語言處

於畢竟中無所得

紅塵離戲捨空花

如眾生性本寂滅

莫取生滅墮輪迴

菩薩生滅見無生

心恆寂靜常自在

文:徐麗珍

"華嚴經"云:

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

衆生心垢淨,菩提月現前。

唯心所現,誰的心?

自己的心,

不是別人的。

唯識所變,誰的識?

自己的識。

整個宇宙千變萬化,

是自己的情識,

分別執著主宰的。

換句話說:

自己的(妄)心意識,

主宰自己的吉凶禍福,

以及宇宙一切的變化。

(共業與不共業)

(引業與滿業)

==================


"慧律法師"開示:


萬法,本空無自性,

萬法,本來就沒有真實的;

萬法,本來就是空無自性的。


我們調來調去,

調呼吸、調飲食、

內觀,其實都是方便說。


不過,

這是修學佛道

基本入門的一個開始,

也不能說是不對的。


但是

如果像這樣子調,

一輩子調不回來的!


要了解:

一個顆粒微塵,

跟一個三千大千世界

的真理是一樣的!


一個顆粒微塵,

它空無自性;

無量三千大千世界,

也是空無自性。


體悟聖道的人,

行住坐臥,

無論走到哪裡,

哪裡都是空無自性,

自己真如心性

所顯露出來的。


說「調」,

是一種方便;

說:「不調」,

那麼會是一種妄想。

佛法難,

就是難在這個地方。


沒見性的,

就一直想辦法讓它見性,

可是那個

「想辦法」,就落入觀念。


想辦法,不對;

不想辦法,就更糟糕!


要用佛法

來解開這個煩惱

——有這個念頭,

就重增妄想。


因為煩惱自性本空,

為什麼要解開它呢?

本來就沒有束縛,

哪來的解脫呢?


附註:

緣起中道實相觀行。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入道修行,與道相應。

感應道交,難思議也!

==================


緣起即知性空:

應無所住/真空,

不住貪愛有,

大智慧也。

厭離娑婆/放下執著。


性空而能緣起:

而生其心/妙有,

不住瞋恨空,

大慈悲也。

欣求極樂/念佛成佛。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人人本具如如不動之"自性"。

無明為障,致妄心生滅不停。

應"廻光返照",不向外馳求。

應"返觀內照",息分別執著。

返聞聞自性,反念念自性,

時時聞、時時念。

分別遣盡,則六識轉。

執著遣盡,則七識轉。

"二識既轉,則我法雙空",

即轉識成智,返本還源矣。

則見諸法實相,即見如來。

=======================


應即早悟了、覺了

宇宙人生之真實相,

即"諸法實相":

諸法空相,法本不生。

自性平等,法本無我。

一真法界,諸法一如。

法法真如,平等無二。


重要提示:

"印光大師"開示:

學道之士,識此關要,

"性相顯密,悉是一如"。

隨語生執,了無指歸,

"入海算沙,徒勞辛苦"。


"般若心經"云:

觀自在菩薩,

行深

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印光大師"開示:


世出世間法,

唯是"一心"作。

心生則法生,心滅則法滅。


欲得"滅心法",

須知"法根源"。


***********************

法根源既得,法滅心亦泯。

五蘊既空寂,一真亦不立。

圓滿菩提道,度一切苦厄。

***********************


大乘百法明門論者,

天親菩薩

欲令世人咸知

心之本體"不生不滅",

常住不變,故造此論。


以明

世出世間所有諸法,

舉其大數,厥目有百。


此百法中,

唯有

真如一法,為其主體。

其餘諸法,皆依此立。


若能了知

一切諸法,本自不生。

一切諸法,皆是真如。

法法圓通,頭頭是道。

寂照雙融,左右逢源。


隨機以利生,

萬德圓彰。


冥心以契理,

一法不立。


觀世音菩薩

深般若

照見五蘊皆空。


五蘊

百法之略稱耳。


既見其空,

五蘊

"悉成深般若"矣。


佛光一照,羣暗皆消,

"更無少暗之或留者"。


*********************

學道之士,識此關要,

"性相顯密,悉是一如"。

*********************


*********************

否則

隨語生執,了無指歸。

"入海算沙,徒勞辛苦"。

*********************


*********************

蓋欲閱者

同開"真正知見"。

同悟"唯心法門"。

同於百法中

證"本具真如"。

同於五蘊中

見"諸法空相"。

*********************


學者

果能於

博中得約,衆中識主。


不但

諸法不可得,

真如空相亦不可得。


方可

慶快平生,無所事事。


節錄自

"印光大師"文鈔三編七七二頁


*********************

一切外境的緣起(顯相),

悉皆來自於自心念頭

"投射作用的現形",

故千萬不可著相也。

*********************


江味農居士著

"金剛經講義節要"

(淨空老和尚節錄)


「心行」,

心之行動,起心動念也。

「諸法」,外境也。

內心外境以"明正知",

意在使知

「無境唯識,心外無法」

之義也。


*******************

心外無法,

法法不外一真如。

*******************


但眾生

外為境相所迷,

內為心念所擾,不能證得。

般若所以令離相離念也。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緣起中道實相觀行)


性體空寂,本無有念。

諸法緣生,本來無生,

"當體即空"。


心行諸法,不一也。

叵得緣生,不異也。

不一不異(非一非異),

"諸法如義"也。

如是而知名曰「正知」。


放下

妄想分別執著,回歸自性。


持戒為本,

觀心(自性)為要,

華嚴為宗,淨土為歸。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念佛成佛,信願行三,

"西方極樂是我家鄉"。


*********************

修淨業的念佛人,

"印光大師"文鈔,

不可不讀,

此乃

淨土念佛人的寶藏。

"印光大師"乃

西方三聖大勢至菩薩

乘願再來應化身。

求生淨土,依教修行,

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

*********************


***********************

"生死妙法"

貪瞋癡三,為生死根本。

信願行三,為了生死妙法。

欲捨彼三,須修此三。

此三得力,彼三自滅矣。

***********************


****************

人身難得今已得,

佛法難聞今已聞,

此身不向今生度,

更待何生度此身。

****************


讚佛偈

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

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

四十八願度眾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回向偈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華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

大慈大悲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珠海合十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奢摩他力常知止,

毘婆舍那妙緣起,

寂照不二三摩地,

非一非異總菩提。

==============


江味農居士著

"金剛經講義節要"

(淨空老和尚節錄)


「心行」,

心之行動,起心動念也。

「諸法」,外境也。

內心外境以"明正知",

意在使知

「無境唯識,心外無法」

之義也。


*******************

心外無法,

法法不外一真如。

*******************


但眾生

外為境相所迷,

內為心念所擾,不能證得。

般若所以令離相離念也。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緣起中道實相觀行)


性體空寂,本無有念。

諸法緣生,本來無生,

"當體即空"。


心行諸法,不一也。

叵得緣生,不異也。

不一不異(非一非異),

"諸法如義"也。

如是而知名曰「正知」。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人人本具如如不動之"自性"。

無明為障,致妄心生滅不停。

應"廻光返照",不向外馳求,

應"返觀內照",息分別執著,

"返聞聞自性,反念念自性"

時時念、時時聞,

遣除我法二執,我法雙空,

則返本還源,轉識成智矣。

即見諸法實相,則見如來。

=======================


一切外境

皆來自內心念頭的投射,

"無境唯識心外無法"之義,

心外無法,

故法法不外一真如。


放下

妄想分別執著,回歸自性。


持戒為本,

觀心(自性)為要,

華嚴為宗,淨土為歸。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念佛成佛,信願行三,

"西方極樂是我家鄉"。


*********************

修淨業的念佛人,

"印光大師"文鈔,

不可不讀,

此乃

淨土念佛人的寶藏。

"印光大師"乃

西方三聖大勢至菩薩

乘願再來應化身。

求生淨土,依教修行,

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

*********************


***********************

"生死妙法"

貪瞋癡三,為生死根本。

信願行三,為了生死妙法。

欲捨彼三,須修此三。

此三得力,彼三自滅矣。

***********************


****************

人身難得今已得,

佛法難聞今已聞,

此身不向今生度,

更待何生度此身。

****************


讚佛偈

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

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

四十八願度眾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回向偈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華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

大慈大悲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珠海合十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法根源既得,法滅心亦泯。

五蘊既空寂,一真亦不立。

圓滿菩提道,度一切苦厄。

=====================


"印光大師"開示:


世出世間法,

唯是"一心'作。

心生則法生,心滅則法滅。


欲得"滅心法",

須知"法根源"。


***********************

法根源既得,法滅心亦泯。

五蘊既空寂,一真亦不立。

圓滿菩提道,度一切苦厄。

***********************


大乘百法明門論者,

天親菩薩

欲令世人咸知

心之本體"不生不滅",

常住不變,故造此論。


以明

世出世間所有諸法,

舉其大數,厥目有百。


此百法中,

唯有

真如一法,為其主體。

其餘諸法,皆依此立。


若能了知

一切諸法,本自不生。

一切諸法,皆是真如。

法法圓通,頭頭是道。

寂照雙融,左右逢源。


隨機以利生,

萬德圓彰。


冥心以契理,

一法不立。


觀世音菩薩

深般若

照見五蘊皆空。


五蘊

百法之略稱耳。


既見其空,

五蘊

"悉成深般若"矣。


佛光一照,羣暗皆消,

"更無少暗之或留者"。


*********************

學道之士,識此關要,

"性相顯密,悉是一如。"

*********************


*********************

否則

隨語生執,了無指歸。

"入海算沙,徒勞辛苦"。

*********************


*********************

蓋欲閱者

同開"真正知見"。

同悟"唯心法門"。

同於百法中

證"本具真如"。

同於五蘊中

見"諸法空相"。

*********************


學者

果能於

博中得約,衆中識主。


不但

諸法不可得,

真如空相亦不可得。


********************

方可

慶快平生,無所事事。


(文鈔三編七七二頁)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學人黃峻榮

[ 真如,真心本如 ]

六祖惠能大師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本心就是我們本來具足的佛心,佛的心。就是說人人本來具足佛的心性。

所以才說眾生本來是佛,因為人人本來具足佛性。那我們能夠來認識、明白自己本來這顆佛的心,這樣叫做明心。

所以叫做識本心,識本心就是明心,明心就見性。

見到我們本有、具足的佛性,有的說自性、本性、覺性、真如、如來藏等等,小乘稱呼它是涅槃。

真如就是佛性的稱呼之一。大乘佛法對佛性有很多的名稱,小乘只有涅槃。

真如,真心本如。

真心:如實不虛之心。

真心就是佛的心,真真心就是我們本來具足的心性,人人本來具足佛性。

所以,真心就是我們本來的佛性,佛的心。

本如:如者,如實之境,如如不動。

本有、本來存在,無所動搖的如實之境,叫做本如。

所以,真如,真心本如。

是我們本來就有、就具足的這顆佛的心,就是我們的佛性。

本來人人皆具備、皆具足,這是佛如實之境,如如不動,這樣叫做真心本如,就是真如。

因為人人本來佛性具足,所以說眾生本來是佛;也可以說人人本來具足佛性,只因迷而未覺,變成眾生。

所以能回光返照、觀照自心,去悟出、去體會出我們本有的智慧佛性,自覺聖智,那這樣人人可以成佛。

成佛主要在心。心有妄想心,也就是意識分別心;心有真心,真心就是我們的清淨自性。

以清淨心去體會心性、觀照自心,領悟出所有的萬象都是緣起,緣起本空。

萬法都是空無自性。所有緣起的萬象、一切萬法都是空無自性。所以一切萬象都是空相。

一切法都是空無自性,所以所有萬象、一切法都是空性、空無自性。

也就是說空性是所有法,所有包括相、包括法都是空性。空性就是佛性的本體,佛性就是佛的本體、本性,佛是佛性的具體化。

佛是相,佛性是體。佛是佛性的具體化,就是相;佛性就是空性,就是性,這樣就是性相一如。

那真空妙有,就是說佛性是如如不動、不生不滅、本來面目、無所動搖、無來無去;但是佛性是空性,它能起作用、生妙用,這樣叫做真空妙有。

妙有就是無常,因為無常所以能夠起作用,也就是佛性的妙用跟展現。

所以佛性非常、非無常。佛性非常就是無常,不是固定的、不是一層不變,所以它能夠起作用、生妙用,這樣人人才有可能成佛。

因為佛性無常,它才能夠轉識成智、轉煩惱為菩提、轉眾生成佛等等。就是說佛性無常,就是佛性能夠起作用、生妙用。

所以真心本如,真如。真心就是佛的心,就是我們自己本來佛性具足,就是佛性本如,就是本來備有而具足,本來如如不動,它是如實之境,這樣叫做真心本如,也就是真如。

我們說佛性非常、非無常。佛性常,就是我們如來藏、覺性、本性、自性、真如,它是我們本來的面目,不生不滅、無來無去、如如不動、不起妄想、不起妄念、不受污染。

因為佛性無相,所以要找找不到,找不出一個真實的東西;但是要應用無所不在。

佛性無相,要應用處處都是,所以遍一切處、充滿宇宙、充滿法界。

所以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才說,祂的法身遍一切處、充滿宇宙、充滿法界。說離開也沒離開,說來也沒來,所以無所從來,亦無所去。這是之前對你所開示的。

佛性常,所以我們真心安住不動搖。佛性常,就是我們佛性的本體。

佛性無常,就是佛性起妙用、起大用,這樣叫做體用一如、體用不二。

所以佛性非常非無常。

眾生本來佛性具足,眾生本來是佛;人人皆具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眾生雖然妄想、執著、顛倒、意識的分別、煩惱,通通是有;但是因為他自己不知道,將緣起虛幻不實的萬象當作是真實的,不了解緣起性空的法、的真理。

所以如果能夠覺察、能夠一念回光返照,知道妄想、執著、意識的分別、顛倒種種,本空。

因為緣起的萬象也是本空,空相就是空性,只要眾生能覺悟到萬象皆空,萬法空無自性,那這樣一念回光返照,當下就能夠覺悟。

所以悟則一剎那,迷則塵點劫。

所以佛法要悟、要悟、要用悟的。

佛法並不是說你懂很多、知道很多,但是沒有悟出我們本有的佛性、的大智慧,這樣並不能開悟見性,就是叫做不識本心,學佛無益。

佛法最重要就是要悟,悟就是要解行並重。

佛法是信解行證。信則能入、解如目、行如足、唯證相應。

解行要並重,悟後起修就是解行並重。

在道理上悟了,這是解悟。

在緣起的生活當中,將悟出來的法,應用在緣起的生活當中的一切行住坐臥,在生活當中去體悟、去體會、去參悟。

在生活當中悟出來的叫做證悟,因為表示你能夠做得到。

行就是你除了已經在道理上悟出來,你在心境上也能夠達到那種心境,在生活當中也能夠做得到,這樣叫做證悟。

道理懂了,又能夠做到。心境上也確實能達到那種心境,這樣是證悟。

證悟了就與佛道相應,就與佛性相應,就與佛的心相應,這樣就是叫做識自本心,見自本性。這樣就是明心見性、開悟見性。

當然這每個人、每一個眾生,要來明心見性、開悟見性、成就佛道;每一個眾生他的時間都不一樣。

因為環境不同、觀念不同、看法不同,他過去世修學也不同。所以修學佛道要開悟見性、成就佛道,是要看多世的修學,並不是只看今世。

多世呢?好幾百世、好幾千世、甚至更多。

那這世你看到的,可能是在你修學佛道的過程中間的一小段而已。

過去修學佛道的成果,都是會含藏在你的如來藏,也就是第八意識。

過去修學佛道的成果,跟你這世的修學;你確實是信解行證都完成,因緣時節成熟,智慧善根各種條件具足,在這世你頓悟,這樣一念之間、一剎那你就完成佛道。

只要以禪宗來修學佛道的學人,能夠大徹大悟、開悟見性、完成佛道,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就會親身降臨,來為學人印證。

這是稀有難得的遭遇,但是因為太稀有、太難得,所以很少、很少人會來相信這種事情。除非他本身就是再來人,他也經過這個過程,他才會來相信。所以信者恆信,不信者是正常。⋯⋯⋯

真如,就是真心本如。

南無觀世音菩薩開示(2022 04 16)

學人黃峻榮 合十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