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離當處沐浴極樂中12

不問活佛問石佛

不離當處,沐浴在極樂世界中。

白雲與我"最相知"

我住山時"他亦隨"

侵早和風"辭嶂外"

晚來

依舊"護柴扉"

~宋·湛然禪師

雲彩變化多姿來無影去無蹤

天空是雲兒展示的舞台

但白雲卻不住於天空

白雲伴隨著天空,相互照印,不離不棄,就像佛陀對衆生不離不棄,等待著衆生回頭是岸

雲彩豐富天空,佛法滋潤心田,唯願眾生早日覺悟六道輪迴之苦,趨向寂靜涅槃,究竟常樂。


不離當處,沐浴在極樂世界中

修行之途,一切皆靠自力。自力即是心力,即是佛力,三世諸佛加持全是自己心念。修行途中,無自無他,全是一心。能見、所見是自心。一切修造,是自心逐自心。越造作、越追逐,自迷越深,是故三世諸佛,皆勸人息心,自淨其意,佛土自現其前,自是西方極樂世界。

西方極樂,息方極樂,唯此是也。極樂即是至樂,超諸對待,若不息心,妄念狂生,能所不斷,求極樂世界終不可得。是故息心淨意,不離座下,極樂現前。十萬億遠方佛剎,只是十萬億妄念阻隔,妄心頓息,即在極樂。

不生一心,不著一念,不染一相,當體無心即是淨土。於見聞覺知之心,不立見聞覺知之意,即是無心。活生生的,可照可用,周流十方,不遣障礙。無心是佛,無心即是無念,念無心亦是念無念。所以,真念佛即是無念,無念是真淨土。

一句聖號,只是一念,一念脫落時,無念應時而現,即是圓覺大海。是故,專持一聖號,只乘一念船,能到西方世,淨土現其前。諸聖教導,只在自心作正確領會,合他聖意,即是聖途,去聖不遠。不正確領會,不合聖意,去聖路遙,多費周折。故而不管修何宗何門,以正見為先導,導其正路直走直行,直趣無上涅盤,不枉用心力。

法無自性,法無對錯,只看你如不如。你若如,一切皆如。如來如去,只關自心,不關外物。忘心論法,大糊涂矣,窮劫修行,不能悟道。但向自心中尋,清其所有,西方淨土、極樂世界至矣。

不管修何種聖道,但自歸心。去除自心亂意,佛光淨土自己現前,西方世界現汝腳邊。汝若心淨,所見即是淨土;汝若是佛,所見即是佛土。沒有妄念,本來自性清淨光現前,一切聖境界現前,無有秘密,不從外來,不藉他力。是故息卻自己心,一念、無念,以至無念之心現其面前。腳跟下干淨,不移半寸土,當下而往生!

不管先聖教念什麼,都為導向一念,導向無念,導向無心之心。無心即淨心,唯其淨心是真淨土。十方佛子,二六時中,做個干淨人。是心干淨,是身干淨,是口干淨,一切干干淨淨,即是淨土中人。成此淨土中人,不離當處,沐浴在西方極樂世界中。

不問活佛問石佛

有困惑,人們習慣向外尋求答案,尤其喜歡詢問世間智者或高僧大德。實際上,真正能解決內心困惑的智慧或答案,是自己內心生起的。外在的答案即使再微妙正確,也不怎麼給力,除非你認同了;而你認同的早已存在你內心,只是你沒注意而已。

困惑生起,你能聽到自己內心那真正有用的聲音嗎?這非常重要。首先安靜自己,然後輕輕聆聽,耐心等待它出現。

習慣向他人詢問答案的人,不如去廟裡詢問木石銅佛更好,那些不會開口說話的佛像,會給你更多、更真。當你冷靜下來,面對永不開口說話的它們,你只能聽到來自內心的聲音,那時正是內觀或觀照的好時節。真正對你有用或能解決困惑的答案,會在那些內觀中出現。

清理自己故事不夠徹底的“智者”,會把自己的“看法”、“認為”塞進你的世界,把你推進死胡同,封閉你看問題的更廣視角和自己智慧的迸出,使你的心在虛妄世界裡生生死死。不如去問佛像更乾淨利索,它們的堅定沉默,迫使你靜下來,傾聽自己的心,獲得那真正對自己有用的答案——本源自性佛的聲音。

某些時候,人類以外的事物,對我們有更大的幫助。佛像等這些無情物,雖不能直接幫你,但能“啟動”那真佛——“你自己”來幫助你。山河大地,花草樹木,一切萬物,都是佛的化身。只要用心,向它們發問,藉它們靜心,都能對你有所裨益。拜一塊普通的石頭,和拜廟裡的金佛相同,如果你跳過你的故事,具備靜心和內觀品質的話。

山河大地之間,如果用心,藉對它們的尊敬、安靜和如實看待,你將能收穫到最真正有用的智慧。好像反光鏡,都在返回你的心智,都在照見心的影子,都在幫你解決你的困惑。鳥叫、花草、石頭、人物…,若能真見,你的人生將無憂,你將從那些人際糾纏中解脫。

客觀地觀察你自己、你的心,能夠消彌內心湧起虛妄的影和響。以客觀的態度,觀察那心和念頭,虛幻的故事、不真的情識,將不為而退,不退無害。在純客觀的世界,痛苦即使生起,又化為無痛苦的客觀存在。能堅定的活在這種純客觀的世界,將是極樂世界,彌陀的世界。以不帶故事的心走過世間,經過萬物,是一位佛的旅程。

人生的災難,都是由你的故事造成的。注意觀察心裡泛起的故事,識出它們的虛假,從中解脫。不拜真佛拜木佛,不問活佛問石佛;只因木石更客觀,沉默不語聽吾說。我心即是真佛心,我心即是真正佛。若有疑惑來相問,不問此心問何心?不聽此佛聽何佛?誰說都是自心說,只是凡夫勘不破。凡人若能知此事,當下無作是佛陀。

白雲與我"最相知"

我住山時"他亦隨"

侵早和風"辭嶂外"

晚來

依舊"護柴扉"

~宋·湛然禪師

雲彩變化多姿來無影去無蹤

天空是雲兒展示的舞台

但白雲卻不住於天空


白雲伴隨著天空,相互照印,不離不棄,就像佛陀對衆生不離不棄,等待著衆生回頭是岸

雲彩豐富天空,佛法滋潤心田,唯願眾生早日覺悟六道輪迴之苦,趨向寂靜涅槃,究竟常樂。



禪師視幻化無常的白雲為知己

其含意深遠

更將白雲擬人化

禪詩中的白雲知己

其實象徵人人本具的真如自性

而和風吹散白雲

就如真心被妄想分別執著蒙蔽

以致讓人在物質世界

迷失真我

隨業流轉

經歷種種悲歡離合

嚐盡酸甜苦辣

身心俱疲



直至有朝一日

真如自性被喚醒

覺悟堪忍的娑婆世界苦多樂少

實非久留之地

於是悟後起修

渴望永遠離苦得樂

一旦步上菩提道

邁向靜寂涅槃也就有望

故而白雲晚來依舊護柴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