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漢融合:「五胡十六國」之興衰

永嘉之亂後,晉室南渡,長江以北之地區因而落入五胡手中,史稱「五胡亂華」。


所謂「五胡」,主要是指匈奴、鮮卑、氐、羌、羯。其中,匈奴是五胡中最常和漢族接觸者,至於鮮卑,則因其活動地區距離中原較遠,其因此較不受漢族文化的影響(換言之,其亦較為強悍及具有機動性)。


有關五胡進入中原而先後建立政權之事,北魏之崔鴻曾撰有《十六國春秋》一書,以記載此一時期之史事。吾人現在一般亦會稱此段時期為「五胡十六國」時期。


(一) 「十六國」之名稱


「五胡十六國」之十六國,主要包括:


一、前趙、後趙


二、前燕、後燕、南燕、北燕


三、前秦、後秦、西秦、夏


四、前涼、後涼、南涼、北涼、西涼


五、蜀


(二) 五胡內徙長城以南地區之背景


一、匈奴


早自西漢宣帝受呼韓邪單于之降後,匈奴已開始和漢人雜居。東漢初年,朝廷置南單于於西河郡,後南單于徙其庭至左國城(即離石)。董卓亂起,匈奴屯聚於河內郡,種族日盛,大部散居於汾水流域一帶。曹操平定河北,分匈奴為左、右、南、北、中五部。晉武帝時,匈奴內徙者仍眾,并州於是成為匈奴聚居之地。


二、羯


羯族為匈奴別支,隨匈奴入中國,散居於上黨郡的羯室,他們又稱「羯胡」。


三、鮮卑


在五胡中種落最大,亦最遠離中原(故戰鬥力較其他四胡強)。匈奴內附,鮮卑據其故地,迅速發展。東漢桓帝時,鮮卑酋長檀石槐曾為中國大患。三國時,鮮卑部族分立,重要者有慕容、宇文、禿髮(即拓跋)等。鮮卑部族遍佈於北邊,自遼東直到河西,其亦以農業為生。


四、氐


氐原屬於漢時之西南夷。三國時,其漸被移入中國內地。晉時,以武都、略陽二郡為主要根據地。


五、羌


於東漢中葉以後,其一直成為中國之主要邊患。早在東漢時,羌人已入居今甘肅省東部、陝西省北部一帶,惟其於靈帝時被段熲所挫,勢力最弱。


(三) 「五胡十六國」發展概況


一. 漢、趙稱霸


晉武帝時,劉淵繼父劉豹之位,為左賢王及左部帥。武帝以之為北部都尉,惠帝初,淵進為五部大都督。時八王亂起,劉淵之匈奴族人等被引用以助戰。成都王穎鎮鄴,以淵自隨。永興元年(公元304年),淵以晉室內亂,藉恢復漢室為名,起兵叛晉,自稱漢王,都左國城。懷帝永嘉二年(公元308年),劉淵稱帝,並徙都平陽。


永嘉四年(公元310年),劉淵死,其子劉和繼位,不久為劉聰所殺。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劉聰乘機派遣王彌、石勒等人率軍攻洛陽,晉軍連戰失利,洛陽遂陷,懷帝被俘。建興四年(公元316年),劉曜陷長安,愍帝被虜,西晉滅亡。


太興元年(公元318年),劉聰死,其子劉粲繼位,因荒淫好酒色,為司空靳準所殺。時劉曜在長安,石勒在襄國(今河北邢臺),聞訊後發兵討準。靳準不久為部下所殺。劉曜於是在長安稱帝,改國號為趙(史稱前趙),石勒和劉曜不和,即位於襄國,建立後趙。


二. 前、後趙對峙


石勒為羯族人,年輕時曾被販賣為奴,後從劉淵起兵。永嘉亂後,他殺死王彌,併其部屬,勢力更大。司馬睿初於建康即位,石勒本有意南下伐晉,但因漢人張賓主其經略河北,其遂向北發展。


西晉滅亡後,中國北方仍有三數地區,為晉所守,分別是:


1. 并州刺史劉琨(祖逖「聞雞起舞」之年輕友伴)鎮陽曲,北與拓跋猗盧相連,保并州北部。


2. 幽州刺史段匹磾鎮薊(幽州刺史原為王浚擔任),保幽州。


3. 張寔鎮姑臧,保據河西(其父張軌在惠帝時任涼州刺史,晉亡後建立前涼國)


石勒集中經略河北,發展勢力。於是,其先在愍帝時建興四年打敗劉琨,琨投奔匹磾,為匹磾所殺。太興四年(公元322年),石勒派石虎敗段匹磾於厭次,結果幽并全落入石勒手中。此時他西與劉曜相持於河洛,南與晉對敵於淮北,聲勢日盛。


劉曜方面,其也積極經營關中,其先後擊平上郡氐羌及仇池氏楊氏。涼州張茂(寔弟)亦向曜稱藩。前、後趙處於對峙爭雄期。


晉成帝咸和三年(公元328年),石勒率軍與曜戰於洛陽城西,曜酒醉被擒,為石勒所殺。太子劉熙率百官奔上邽,關中大亂。石勒派石生取長安,石虎取上邽,殺劉熙,前趙至此滅亡,北方幾乎全為後趙所統一(僅涼州張駿受晉封拜)。


三. 後趙稱雄期


石勒即位後,重用漢人張賓,注重吏治民生,又尊重「衣冠華族」,故其在位時,中原政局較穩定。石勒在咸和八年(公元333年)死,其子石弘繼位,以石虎為丞相。次年(公元334年),虎把弘殺死。咸康元年(公元335年),虎遷都於鄴。三年(公元337年),自稱「天王」。穆帝永和五年(公元349年),石虎稱帝。


石虎為五胡十六國中最暴虐之君主。其在位時,曾大量徵調境內壯丁(包括女子,共十六萬)興建華林苑。他又將全國年輕的女子納入後宮,不論其已婚未婚(已婚女子之夫婿被施以處死)。他愛石韜,而以石邃為太子。石邃嘗謂左右曰:「我欲行冒頓之事」,虎遂收邃及其妻妾、子女二十六人,同埋一棺中。立石宣為太子,宣殺韜於佛寺,虎遂殺宣及其妻、子二十九人。時龜茲高僧佛圖澄東來,屢以因果報應及輪迴說勸石虎戒殺生,石虎之暴戾才稍抑(關於石虎大量勞役晉人,此亦有因。吳進曾云:胡人氣數已衰,晉人氣數恢復,一定要苦役晉人以壓其氣數。石虎遂有此舉)。


石虎稱帝不久死亡,子石世繼位,兄石遵殺石世奪位。此時大將石閔殺遵,立石鑒為帝。石閔,原姓冉,為漢人(父為冉良),因為石虎養子而改姓石。永和六年(公元350年),石鑒謀誅石閔,事敗,為石閔所殺。不久閔即帝位,改國號魏,史稱「冉魏」。冉閔在位期間,大誅胡羯,死者二十餘萬,殺石虎三十八孫,盡滅石氏(補充:石勒敗劉曜時,亦曾坑其王公以下萬餘人,南匈奴遂滅)。


不過,冉閔大殺胡人的同時,其他為胡族佔領地區的漢人亦被胡人屠殺,冉閔要求東晉派兵返治中原,東晉亦因和冉閔有仇而拒絕。咸康八年(公元342年),前燕派慕容恪和冉閔戰於魏昌,冉閔兵敗被擒,斬於龍城,冉魏滅亡。


四. 燕(前燕)、秦(前秦)對峙及前秦獨尊


慕容氏本為鮮卑中部大帥。至慕容廆時,部族漸盛。晉武帝以之為鮮卑都督。懷帝時,廆自稱鮮卑大單于,兼併遼東附近鮮卑。晉室南渡,廆攻下遼東,並敗高句麗兵。元帝以廆為平州牧遼東郡公。咸和八年(公元333年),廆死,子慕容皝立。咸康三年(公元337年),自稱燕王,遷居龍城。石虎派軍來攻,為皝所敗。皝後來又奪得遼西,闢地千里。穆帝永和四年(公元348年),慕容儁立(皝子),乘後趙內亂,於六年(公元350年)遣師拔薊,以為都城。八年(公元352年),遣其子恪敗冉閔,燕人繼而取鄴。同年冬,儁即帝位,都於鄴,史稱「前燕」。前燕主要據遼東、遼西及關東地區。


至於前秦,前趙時,有蒲洪者,歸降劉曜。前趙滅亡,洪降石虎(羌人姚弋仲亦於此時降虎),屯於枋頭。石虎死,洪降東晉。永和六年,晉以洪為征北大將軍(此時洪改姓苻),意圖西取關中,事未行,洪為部下所殺。其子苻健繼立,率眾入關,攻佔長安(時趙魏內鬥,無暇理會關中)。次年,苻健自稱天王大單于,改國號秦,史稱「前秦」。八年(公元352年),苻健稱帝。桓溫率兵攻關中,苻健以堅壁清野戰術敗之,關中地區更穩握前秦之手。永和十一年(公元355年),健死,子苻生繼位,苻生堂弟堅於昇平元年(公元357年)弒生自立,自此前秦進入新的局面。


苻堅重用漢人王猛,整頓吏治,興建學校,勸農講武,前秦國力因此漸盛。內政修明後,苻堅於是開始向外擴張。昇平四年(公元360年),慕容儁死,其子慕容暐繼位。初時前燕仍由慕容恪輔政,國勢仍強。可是,恪死後,朝政為皇太后可足渾氏及慕容評把持,慕容評為人昏庸,又因忌害慕容垂而把垂迫走(垂後投奔前秦)。前秦見前燕勢衰,遂舉兵伐燕。四年冬,秦遣王猛率師伐燕,次年,秦連取洛陽、晉陽,慕容評兵敗走高句麗,鄴城被圍,慕容暐被俘,前燕滅亡。秦滅燕後,又先後滅仇池、前涼、代國(時為拓跋什翼犍執政),俘晉梁州刺史朱序,取襄陽,至此,前秦統一了北方,且對東晉構成威脅。


苻堅欲乘統一北方之勢南下滅晉,終爆發孝武帝太元八年(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戰。淝水之戰,前秦大敗。在慕容垂的護送下,苻堅雖安全返回洛陽,但前秦國力已大不如前。不久慕容垂以返鄴祭掃廬墓為名,於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稱帝中山,建立「後燕」。慕容暐之弟慕容泓及慕容沖亦攻入長安,叛秦自立,建立「西燕」。姚萇(其兄姚襄曾西入關)迫苻堅交出玉璽,即皇帝位,鮮卑慕容永(西燕)東行後,姚萇進據長安,建立「後秦」。至姚興(姚興之祖父為羌人姚弋仲)時,前秦終被後秦所滅。


五. 燕(後燕)、秦(後秦)對峙


太元十九年(公元394年),後燕慕容垂擊斬慕容永於長子,西燕滅亡。關東地區盡入後燕手中。


北魏本屬後燕,乘慕容垂年老,叛燕自立。太元二十年(公元395年),敗燕於參合陂。隆安元年(公元397年),拓跋珪領兵攻取中山,後燕地多陷於魏。隆安四年(公元400年),慕容德都廣固,建立「南燕」,馮跋於龍城建國,史稱「北燕」。後燕滅亡。


義熙六年(公元410年),晉將劉裕攻陷廣固,慕容超(德子)被殺,南燕亡。後秦自姚興死後,內有其子姚泓之懦弱多病,外有赫連勃勃之大夏侵迫,國力日衰。義熙十三年(公元417年),劉裕向北魏借道滅後秦,姚泓出降,斬於建康,後秦滅亡。


六. 北魏統一


北魏前身為代國,前秦滅代國,苻堅命其首領劉衛辰督攝黃河以西,拓跋鮮卑受其監管。太元十一年,拓跋珪(又名涉珪,拓跋什翼犍的孫子)趁前秦滅亡,重興代國。拓跋珪得其舅父賀蘭部為首的諸部支持,即位為代王,年號登國。初都於牛川,後改遷盛樂,同年四月,改國號魏,自稱魏王。


太元十二年(公元387年),北魏打敗劉庫仁之子劉顯(獨孤部),十五年,征服匈奴鐵弗部,隨後又兼併庫莫奚部等。太元二十年(公元395年),敗後燕於參合陂,自此後燕分南北二部。南燕後為劉裕所滅,後秦亦然。隆安二年,拓跋珪遷都平城,並且稱帝。


拓跋珪晚年因服食寒食散,變得剛愎自用,猜忌多疑。其子拓跋紹不久把拓跋珪殺死。宮中衛士擁立拓跋嗣為帝,殺紹,改年號「永興」,是為北魏明元帝。明元帝亦勤於政事,可惜早死,子拓跋燾(小字佛悝)繼位,是為太武帝。元嘉(劉宋之年號)十三年(公元436年),滅北燕。元嘉十六年(公元439年),北魏大軍圍攻北涼首都姑臧(前首都為張掖),沮渠牧犍出降,北涼亡。元嘉三年(公元426年),北魏攻取長安,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攻克大夏首都統萬城,元嘉八年(公元431年),夏為北魏太武帝所滅(夏由赫連勃勃建國,經赫連昌及赫連定而亡,共二十五年)。至此,北魏統一北方,「五胡十六國」結束。


(四) 「五胡十六國」期間胡漢合作的原因


「五胡十六國」時期,胡漢常有合作。根據錢穆《國史大綱》,其所以合作之原因,約有以下三個:


一、諸胡雜居內地,均受漢族相當之教育。


二、北方世家大族未獲南遷者,率與胡人合作。


三、諸胡以客居漢地而自相團結。


(五) 「五胡十六國」期間諸胡君主對漢文化之接受之概況


一、劉淵父子


粗知學問,淵師事上黨崔游,習《毛詩》、《京氏易》、《馬氏尚書》,皆東漢舊傳統。


二、石勒


徙士族三百戶於襄國,置公族大夫領之。郡置博士祭酒二人,弟子百五十人,又定秀、考試經之制。


三、慕容氏


慕容廆大興文教,以劉讚為東庠祭酒,世子皝率國胄束脩受業。廆覽政之暇,親臨講授。慕容氏於五胡中受漢化最深。


四、苻堅


苻秦諸經皆置博士,惟闕《周禮》,乃就太常韋逞母宋氏傳其音讀,即其家立講堂,置生員百二十人,隔緯紗幔受業。苻堅又重用漢人王猛。猛死,特詔崇儒,禁老、莊、圖纖之學。


五、姚興、姚泓


姚興時,姜龕、淳于岐等教學長安,諸生自遠而至。興每與龕等講論道藝。胡辯講授洛陽,關中諸生赴者,興敕關尉勿稽其出入。姚泓親拜淳于岐於床下,自是公侯見師傅皆拜。


六、拓跋珪


立太學,置《五經》博士,初有生員千餘人,後增至三千。又命梁越受諸皇子經。(以上見《國史大綱》)


(六) 結論


總括而言,「五胡十六國」一方面戰亂頻仍,一方面胡漢文化則相互交融、吸收。日人內藤湖南曾評「五胡十六國」云:「五胡十六國」為胡族吸收了秦漢文化後對中原所作出的反饋,此反饋之主要方式則為武力及戰爭。此評確頗允當。


--------------------------------


[主要參考資料]


1. 錢穆《國史大綱》


2. 傅樂成《中國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