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崛起及其隱憂

東漢末年,黃巾亂起,遍及各州郡,朝廷改刺史為州牧,自此地方勢力抬頭,中央無法控制。當時,有一董卓,正慢慢崛起,《後漢書・董卓列傳》:


董卓字仲穎,隴西臨洮人也。性麤猛有謀。少嘗遊羌中,盡與豪帥相結。後歸耕於野,諸豪帥有來從之者,卓為殺耕牛,與共宴樂,豪帥感其意,歸相斂得雜畜千餘頭以遺之,由是以健俠知名。為州兵馬掾,常徼守塞下。卓膂力過人,雙帶兩鞬,左右馳射,為羌胡所畏。


桓帝末,以六郡良家子為羽林郎,從中郎將張奐為軍司馬,共擊漢陽叛羌,破之,拜郎中,賜縑九千匹。卓曰:「為者則己,有者則士。」乃悉分與吏兵,無所留。稍遷西域戊己校尉,坐事免。後為並州刺史,河東太守。


董卓以打擊叛亂的羌人而被起用。他後來為何進、袁紹邀請,領兵入宮,廢少帝,立獻帝。


及帝崩,大將軍何進、司隸校尉袁紹謀誅閹宦,而太后不許,乃私呼卓將兵入朝,以脅太后。卓得召,即時就道。並上書曰:「中常侍張讓等竊倖承寵,濁亂海內。臣聞揚湯止沸,莫若去薪;潰幘雖痛,勝於內食。昔趙鞅興晉陽之甲,以逐君側之惡人。今臣輒鳴鍾鼓如洛陽,請收讓等,以清姦穢。」卓未至而何進敗,虎賁中郎將袁術乃燒南宮,欲討宦官,而中常侍段珪等劫少帝及陳留王夜走小平津。卓遠見火起,引兵急進,未明到城西,聞少帝在北芒,因往奉迎。帝見卓將兵卒至,恐怖涕泣。卓與言,不能辭對;與陳留王語,遂及禍亂之事。卓以王為賢,且為董太后所養,卓自以與太后同族,有廢立意。


初,卓之入也,步騎不過三千,自嫌兵少,恐不為遠近所服,率四五日輒夜潛出軍近營,明旦乃大陳旌鼓而還,以為西兵復至,洛中無知者。尋而何進及弟苗先所領部曲皆歸於卓,卓又使呂布殺執金吾丁原而並其眾,卓兵士大盛。乃諷朝廷策免司空劉弘而自代之。因集議廢立。百僚大會,卓乃奮首而言曰:「大者天地,其次君臣,所以為政。皇帝闇弱,不可以奉宗廟,為天下主。今欲依伊尹、霍光故事,更立陳留王,何如?」公卿以下莫敢對。卓又抗言曰:「昔霍光定策,延年案劍。有敢沮大議,皆以軍法從之。」坐者震動。尚書盧植獨曰:「昔太甲既立不明,昌邑罪過千餘,故有廢立之事。今上富於春秋,行無失德,非前事之比也。」卓大怒,罷坐。明日復集群僚於崇德前殿,遂脅太后,策廢少帝。曰:「皇帝在喪,無人子之心,威儀不類人君,今廢為弘農王。」乃立陳留王,是為獻帝。又議太后蹙迫永樂太后,至令憂死,逆婦姑之禮,無孝順之節,遷於永安宮,遂以弒崩。


《後漢書・袁紹劉表列傳上》:


袁紹字本初,汝南汝陽人,司徒湯之孫。父成,五官中郎將,紹壯健好交結,大將軍梁冀以下莫不善之。


紹少為郎,除濮陽長,遭母憂去官。三年禮竟,追感幼孤,又行父服。服闋,徙居洛陽。紹有姿貌威容,愛士養名。既累世台司,賓客所歸,加傾心折節,莫不爭赴其庭,士無貴賤,與之抗禮,輜軿柴轂,填接街陌。內官皆惡之。中常侍趙忠言於省內曰:「袁本初坐作聲價,好養死士,不知此兒終欲何作。」叔父太傅隗聞而呼紹,以忠言責之,紹終不改。


後辟大將軍何進掾,為侍御史、虎賁中郎將。中平五年,初置西園八校尉,以紹為佐軍校尉。


靈帝崩,紹勸何進徵董卓等眾軍,脅太后誅諸宦官,轉紹司隸校尉。


汝南袁氏是地方士族大姓,「四世三公」的家世背景,令袁紹儼然成為地方士族大姓的領袖。


對比之下,曹操出身就卑賤得多,《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太祖武皇帝,沛國譙人也,姓曹,諱操,字孟德,漢相國參之後。桓帝世,曹騰為中常侍大長秋,封費亭侯。養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審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


簡言之,曹操只是宦官養子之後,出身寒門。他能嶄露頭角,全賴「少機警,有權數」,不久更趁董卓被殺,獻帝逃返洛陽時,迎其至許昌,脅天子以令諸侯。《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二月,卓聞兵起,乃徙天子都長安。卓留屯洛陽,遂焚宮室。是時紹屯河內,邈、岱、瑁、遺屯酸棗,術屯南陽,伷屯潁川,馥在鄴。卓兵彊,紹等莫敢先進。太祖曰:「舉義兵以誅暴亂,大眾已合,諸君何疑?向使董卓聞山東兵起,倚王室之重,據二周之險,東向以臨天下;雖以無道行之,猶足為患。今焚燒宮室,劫遷天子,海內震動,不知所歸,此天亡之時也。一戰而天下定矣,不可失也。」遂引兵西,將據成臯。邈遣將衞茲分兵隨太祖。到熒陽汴水,遇卓將徐榮,與戰不利,士卒死傷甚多。太祖為流矢所中,所乘馬被創,從弟洪以馬與太祖,得夜遁去。榮見太祖所將兵少,力戰盡日,謂酸棗未易攻也,亦引兵還......


夏四月,司徒王允與呂布共殺卓。卓將李傕、郭汜等殺允攻布,布敗,東出武關。傕等擅朝政......


是歲,長安亂,天子東遷,敗於曹陽,渡河幸安邑。


建安元年春正月,太祖軍臨武平,袁術所置陳相袁嗣降。


太祖將迎天子,諸將或疑,荀彧、程昱勸之......


洛陽殘破,董昭等勸太祖都許。九月,車駕出轘轅而東,以太祖為大將軍,封武平侯。自天子西遷,朝廷日亂,至是宗廟社稷制度始立。


由「自天子西遷,朝廷日亂,至是宗廟社稷制度始立」,曹操似無意篡位自立。


他一面加強軍事實力,行屯田制,即安排兵隊入無主荒地耕田。《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是歲用棗祗、韓浩等議,始興屯田。


一面應對來自袁紹的壓力。終於在建安五年 (公元 200 年),曹操、袁紹兩軍戰於官渡,袁軍糧草被焚,落敗收場,曹操統一北方。


曹操雖出身寒門,但為他出謀畫策之士,大多出身地方士族大姓。


如荀彧,《三國志・荀彧傳》:


荀彧字文若,潁川潁陰人也。祖父淑,字季和,朗陵令。當漢順、桓之間,知名當世。有子八人,號曰八龍。彧父緄,濟南相。叔父爽,司空。


楊修,修乃「關西孔子」楊震之後。


司馬懿,《晉書・高祖宣帝紀》:


宣皇帝諱懿,字仲達,河內溫縣孝敬里人,姓司馬氏。其先出自帝高陽之子重黎,為夏官祝融。歷唐、虞、夏、商,世序其職。及周,以夏官為司馬。其後程伯休父,周宣王時,以世官克平徐方,錫以官族,因而為氏。楚漢間,司馬卬為趙將,與諸侯伐秦。秦亡,立為殷王,都河內。漢以其地為郡,子孫遂家焉。自卬八世,生征西將軍鈞,字叔平。鈞生豫章太守量,字公度。量生潁川太守儁,字元異。儁生京兆尹防,字建公。帝即防之第二子也。少有奇節,聰朗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


寒門領袖如何駕馭地方士族大姓的大臣,是曹操陣營一大隱疾。這個隱疾,歷曹操、曹丕兩代,終於爆發。


高平陵之變,司馬懿趁著曹魏宗室大將軍曹爽與魏帝曹芳到高平陵謁陵時,發動政變,控制京城,族滅曹爽。自此司馬氏全面掌權,曹氏皇帝淪為司馬家的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