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东升
2009.3.4
我这里说的可不是人鼻子,是汽车的"鼻子"。上世纪九十年代有一家贸易公司定了我们厂的电梯,欠下了货款,要用"140"大货车顶账。销售部不敢做主,问生产科要不要,因为运输队归生产科管。生产科长不怠慢,立即和车队商量,车队队长和司机们异口同声说:"不要"。理由很简单,因为"140"没有鼻子,不安全。这事儿就这样黄了。
车队也是九十年代归生产科管的,生产科长本来就嘴碎,车队一归他管"话儿就更密了"。用他的话讲:"车队没有好小子"。这安全教育就是家常便饭,时不时就敲打一顿。套句文革语言就是"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导致的结果是没多长时间,科长的声音嘶哑了,刚开始没在意,以为上火了,天天抱着水瓶子猛灌。生产科长嘛,就是厂里的管家,话少了不行。也不知道是那个车间的一位"半仙儿",对科长说:"你介(嗓子)没事,你每天来我给你治"。当时厂里的医药费就很难报销了,有这不花钱的好事就瞧瞧呗。也不知这位半仙儿练的什么功,对着科长的后背是连敲带拍,口中还念念有词。一连一星期,科长的声音越来越嘶哑了,得,别财迷了,赶紧上医院,医生检查之后说:"声带上长了一块息肉,需要手术。"手术不大,门诊就做了。也不挡吃,也不挡喝,就是得"噤声"一星期。科长休息期间,我和几位同事去看他,只见科长满面笑容地迎出来,就是不说话,任我们几个人调侃。我说:"你休息这一星期,谁最高兴?"看他满脸问号,我接着说:"车队!可没人'嘚啵'他们了。"科长立即把脸转向车队队长,车队队长一脸严肃地说:"是,我们耳朵根清静不少,大夫怎么才让你'噤声'一星期?"气的科长只有瞪眼的份儿。我们呆的这段时间,科长的表情极丰富,最后的表情我记住了,就是,等我上班再说!
我们厂在郊区,市里的人大部分坐班车,差几分8点,是班车进厂的时间,在门口要形成一个进厂高潮。一天,我坐的班车第一个进厂,按理后面的班车应该陆续跟上才对,可直到我做完办公室的卫生,竟一辆车都没进厂。这时骑车进厂的人说:"津霸公路出事了,有两辆大货车'对车'了。咱厂班车全阻在后面。"原来如此。又过了一会子,同办公室的耀华进来了,进门就找科长,要车去事故现场看。我说:"那多血腥,怎么还往前凑?"科长拉着耀华居然走了。半天两个人都铁青着脸回来了,耀华只说了两个字:"蜡像"。科长朝我喊:"小岳,给后面(车队所在地)打电话,上午谁也别出车,开会"。得,这安全教育又要开现场会了。
原来这场车祸是一辆有着大鼻子的解放牌大货车和一辆没鼻子的"奔驰"拉集装箱的货车"对的车"。耀华和科长去看时,两辆车已经分开,正从大鼻子里往外拽人呢!路边放着大鼻子的副驾驶,(已经没气儿)大鼻子的司机还没拽出来,这两人胆儿也忒大,一直看到事故处理完。大鼻子司机拉出来也没气儿了。再看没鼻子"大奔",开着走了。估计科长想起几个月前的事了。"没鼻子"的不要。今天的安全教育可够这帮司机喝一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