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内耗主页 | 序 | 前言 | 第一章 教育 | 第二章 环境和我的中国 | 第三章 人口:中国发展的千斤坠 | 第四章 人有旦夕祸福 |
第五章 安得广厦千万间 | 第六章 说说政府服务的效率 | 第七章 说说“十三亿水手” | 第八章 不是结尾的结尾 |
内耗
序
葛荃
2000年,我终于有机会到日本访研。在京都,亲眼看到了日本的繁华与质朴,现代与传统。对于京都的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真的羡慕得紧。那清澈跌宕的鸭溪,至今让我留恋。尤其是初到京都的那一段,什么都觉得新鲜。一天,立命馆大学国际课的山下君陪我出去参观,一路看来,颇有感触,不觉赞美有加。山下君说:现在中国的状况,正是日本30年前的样子。30年前,日本在发展中,也是环境污染得很严重……再过30年,中国会发展起来,会超过日本。山下君是日中友好人士,听了这番话,觉得他倒不全是为了消解我的尴尬而有意溢美,他说的是实话。由此也印证了80年代以来很多人的一种看法:对于中国来说,在现代化的发展中付出环境什么的做代价可能也是正常的吧。
日本真的有点儿小,无论多么现代化,城市道路总是窄得让人揪心。回国,从北京机场到天津,行经西青道,看着宽敞的马路,齐整的高楼,顿时觉得心放下了,敞开了,刹那间,忽然觉得中国的现代化业已不亚于日本,而且,看着比日本痛快。
这种感叹发自内心,阔别只半年,脑子里竟然会冒出了“耳目一新”这类的词儿来。原来,中国的现代化已经很不错了呀。原来,思乡之情,只有离开了故土才会有所感知和感动哦。于是,我才真的理解和感受到了什么叫做“每逢佳节倍思亲”。其实,一旦漂洋过海,人在域外,不是佳节,也会思亲。很多有过这样那样经历的人都说,出了国的更爱国,这在我是亲身体验了一把。
无独有偶,吴量福君,侨居美国,拳拳爱国之心,愈老弥坚,愈发热烈。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吴教授几乎每年都回中国,应国家外专局之邀,演讲政府应急管理。如此频繁飞越大洋,其身心情感理念等等经常处于中美两种国情与文化的差异及冲撞之中,从而愈发有了与常人不同的切身感受与感慨。看到中国发展了,吴君欣喜,发现社会弊端了,吴君懊恼。近年来,对于学术腐败、抄袭剽窃、弄虚作假等现象,其深恨之,频频发文,予以抨击。同时,他更感受到了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着相对程度的“自我削减”现象,以环境、人口、医疗、教育等方面为典型。吴教授遂查阅文献,收集资料,从前述诸多层面着笔,既要条分缕析,又要“让事实说话”。洋洋洒洒,竟然连缀成篇,几达二十万言。这不,已经呈现在了读者面前。
中国民谚有“忠言逆耳,良药苦口”之说,吴君之论,正应了这句老话儿。他针砭积弊,所言成理,实则情真意切,为的是给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把一把脉搏,找一找缺漏,为的是能警醒世人,促成调整与补救,以轻减发展的代价或成本。然而,人之常情,“实话实说”常常会不招人待见。吴君心有顾忌,就在扉页大书到:“祖国,不要因为我批评了你就不爱我了”。其悠悠赤子之情,切切苦口婆心,于斯可见耶。
是为序。
2009-9-20于巢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