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家林
2008.08.18
猴谷,位于黄山西南部,其谷口距汤口镇寨西村约三公里。
我们游黄山时,就住寨西。济生曾于晚饭后蹓跶到过那里,回来跟我们说,猴谷风景挺好。后来他跟苗靖因事提前回家,没再去成,也看不到那里的猴子了,颇觉遗憾。他留下的愿望(非遗愿)是叫我们一定去那儿,也替他好好看看。
一
从黄山下来的转天早晨,我们乘车,一会儿就来到猴谷。王伯母和笑英说是怕动物,于是,就在票房附近看了看,拍了几张照片,就随车回住处了。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她俩儿也算到过猴谷,心理上可以满足了,也足以叫苗靖眼馋了。
买门票,老年人可享受半价的待遇。王尧掏出他的美国护照。那卖票的妇女,30出头,一脸的朴实厚道。尽管她不认得洋文,可上面的照片和出生年月的阿拉伯数字是认得的。她对着照片,验明正身,又看了出生日期,没错,60过了。收了他半费___16元。外国人的国民待遇,在她这里竟也兑现了。轮到我和禹森,没带证件,跟她解释说,我们的身份证忘在饭店里,没有带来。以前这人没出国时,跟他是同学,我们的年纪一般大,你看,我们是不是比他还老相呢!好说歹说,她就是不同意,一副坚持原则,公事公办的模样。如回住处取,司机硬说要30元车费。我俩没办法,只好付了64元,买了两张整票。谁让咱自己不细心,不带证件呢。
这售票员眼见工作有了成绩,态度格外热情起来,给我们指路,并说,赶紧去,还能看到猴子。
我们不敢怠慢,赶紧甩开兜售茶叶的村妇们的围追堵截,进谷口,沿山涧旁的沥青小路前行约200米,左拐上一吊索木桥,这桥显然比大渡河的铁索桥容易过。卖茶叶的见我们上了桥,也就不再追赶了。过桥后,再拐上一条山道,攀爬了300多阶的陡峭的水泥台阶,一口气来到第一观猴台。前两天光明顶都爬过了,今天上这观猴台,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二
那观猴台,是一T字形的亭榭长廊,水泥地面,木立柱,木围栏,竹顶篷,亭子的飞檐也是用竹子制成。这是专为游客观猴而设。我们到时,猴子们早已光临了。亭廊中只有一个汉子在。这汉子,40不到,黑里透红的脸庞,着草绿色上衣,蹬一双胶底跑鞋。与他搭话才知道,他是猴群的看护和喂养者,姓谢。他说,他跟这群猴子已有十七八年了。
我们靠着长廊的护栏观看。附近山坡方圆100多米的地段,散布着大小几十只猴子,各自忙着觅食,戏耍,理毛,打逗。有几只猴崽子,瘦骨嶙嶙的,身上还没长出什么毛,吊在母猴的胸腹上,偶尔下来爬几下,就又回到母猴的怀抱里去了。真好似一派秩序井然,小国寡民的太平景象。
小谢说,这是猴谷中最大的一个群体,总共有54只猴子,其占据领地约有20平方公里。它们基本是野生,需要自力更生,解决温饱问题。人工喂养是辅助性的,这群猴一天喂一次,就在此时此地,喂它们的苞米粒,随地撒在附近各处。
猴群的中心部位,大都是些健壮顺溜的个体,其中也有怀抱着小猴的母猴。再往外,是一些一般的猴子,再往远处,则是一些羸弱瘦小的,个别的则远远地孤零零地呆着,可怜兮兮的。显然,猴子在这里的分布,似乎是个等差格局。
小谢指出近处一只大猴给我们看,说那是猴王。果然,它不同一般,肢体强壮,那神态透着王者风范。它那炯炯有神的双眼,藐视一切,居高临下地巡视着自己的领地和臣民。它所君临之处,猴子们无论公母老幼,都是低眉顺眼,肃然起敬的样子,不敢乱说乱动。
然后小谢又指给我们哪只是王后。那母猴真是身材姣好,猴中美女,肚子上还贴着一只幼猴,一举一动神情自若,仪态万方。在这水源附近的中心区域活动的,除了猴王,王后外,当然就是它们的亲随和宠信啦。这里的水和食物,也丰富易得。
显然,这猴群是一个严格的等级社会。过去学的知识是:人类是从猿猴进化来的,人类曾经有过一个平等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后来才进入阶级社会。现在疑问发生了___猿猴是有等级的群体,人类阶级社会也有等级,怎么会在当中插入一个平等的无阶级社会呢?要解决这问题,可不是像观猴那末容易的。
小谢说,这群猴的王,一两个月就要更换一个。这真是闻所未闻,令人惊奇。这也未免太残酷了吧。猴子王朝的更替,怎会如此短促和频繁呢?如果猴王也戴王冠的话,那猴子王国里一年中倒不知有多少顶王冠落地,又有多少顶王冠加冕呢!小谢说,他除了喂它们以外,猴子上山,他也远远地跟着它们活动,他可以认出这猴群中的每一只猴子。我们不得不相信他的话。
有一个被演绎了的猴子争王的故事。90年代初,一只雄猴渐渐强大起来了,它觊觎王位已久。有一天,它突然发动攻击,一拳把独眼老猴王的下巴打碎,紧接着,又一口咬住老猴王的腰部肌肉,把它撕裂。那老猴王惨叫一声,立即摔倒在地,再也爬不起来。这一拳一咬,就搞定了。厉害!从此,新猴王继位。不久,它强占了王后,还把前猴王子打杀。老猴王从此一蹶不振,想俯首称臣都不得,只能当个阶下囚,连吃多少东西都被新王所控制。哈,这简直像某些历史故事的摹写。这凶残毒辣的手段,是人类祖先早已练就了呢,还是人类以己之心,度猴子之腹,加工和编造出来的呢,就不得而知了。
可以想象,在这凭实力说话的猴子王国里,那猴子是靠暴力取得王位的,一旦称王,肯定也是恃强强凌弱,滥施淫威,养尊处优,八面威风。就是那些母猴们,也马上成了它的三宫六院,若干嫔妃。这么糟蹋身子骨儿,难怪王冠保不长久了。所谓"食,色,性也",说的本来不就是人的动物本能麽。在猴子这样群居部落里,这本能一定更为显著吧。历史上的皇帝大部分都寿命不长,其重要原因恐怕就是在食色这两方面挥霍无度,透支了生命。
有研究表明,这猴子百分之九十八点八的基因与人类相似。如果它能再进化一二个百分点,这猴王是否也能找到几个儒猴,制造出王权神授,三纲五常之类的理论,来使自己的臣民驯服。这样的话,它的王朝一定会延长若干时间,也未可知。
观猴台的墙角下,有一石头水池,一只雄猴目中无人,也目中无猴,独自占据水池戏水,不时扑腾溅出水花,从池底下摸出几粒苞米塞入嘴中,边吃边玩,惬意无比。小谢指着它介绍说,这是老四。此时"老四"抬头,见有人指指划划,搅了它的雅兴,冲着我们呲牙瞪眼,伸腰蹬腿,做准备前扑状。嗬,还挺凶。这老四说不定来日也是王位的有力争夺者呢。我们本能地后撤半步,紧张地问小谢,它是否会发起攻击。小谢说猴子一般不主动攻击人,人要进攻它,它也就跑了。只有当群猴中的猴崽子受到侵害时,猴子们才会在猴王的率领下,对侵害者群起而攻之。
小谢说,小猴一岁以内死亡率很高,只有长到一岁以上,才能算成活。公猴长成到四岁左右,就不能呆在这群中了。群内的猴子,特别是那些成年的母猴,都会驱赶它,直到它离开。这成年公猴也得自己上路,寻找新的猴群并加入其中,开始新的生活。若不被接纳,它的悲惨命运,可想而知。
小谢还说,猴子的平均寿命,一般在20-30岁之间。个体衰老之后,就识相地呆在群体的边缘,吃也不争,喝也不争,有一口没一口地苟延残喘,一般也不参与集体活动,慢慢地跟不上群的迁移,就默默地不知所终了。群猴的这些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恐怕也是长期优胜劣汰的结果吧。
三
这天在猴谷,我们三人以外,别无游客。小谢讲的这些猴故事,都是他的第一手资料,就是专业导游,也不会讲得如此精彩有干货的。今天,真叫人大开眼界,大饱耳福。我对老伴儿说,这全价的门票,值!又对王尧开玩笑说,你赚了。听小谢说到第二观猴台的猴群才有20多只,我们就决定不去那儿,而是再往山谷里走走,看看,也顺便回去给济生一个交待。
我们折回,沿沥青路上行,观景,拍照。这一阵子,干旱少雨,山涧里,溪水几近断流,只剩下些小水坑,小水塘。冰臼和怪石,也因没有水的润泽,而失去了往日的光鲜和色彩。两边的山景,也还不错。毕竟是从黄山下来,见过"沧海"了,这小山沟,似已不在话下。唯山坡上那一片片茂密的竹林,葱茏挺拔,苍翠欲滴,这番景致是高山上见不到的。煞风景的是贯穿在山谷中的电线和电缆,高架在电杆上,把纯净清亮的山谷空间都割碎了。无论从哪个角度,拍什么地方,都躲不开它。
山道平缓,不觉已走出三五里路,路旁出现一排崭新的徽式二层楼民居。门前,路旁,整齐地码放着木头拌子。这可能是当地村民用作烧饭和取暖的燃料吧。
这山溪原来叫浮溪,90年代后因黄山开发大旅游,将差不多所有山上的猴子都移民至此,把这里作为它们的保留地(好像美国对印第安人似的)。怪不得我们在山上两天一夜,不但没见到群猴,就连猴毛也没见到一根,只远远看到一只石猴(观海),呆在高山之巅,不知有多少个世纪了。(它可能就是那去西天取回真经的孙悟空的化身吧,用它那经亿万劫练就的火眼真睛,静观人世间轮番上演的悲喜剧。)由此,浮溪之名日蹙,猴谷之名愈彰。原先猴子们占据的黄山数百公里的地盘,也就缩减至十分之一左右了。现在,它们虽贵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专人监护,还有苞谷吃,显出悠然自得,乐不思蜀的样子,但我却着实为它们的前景捏一把汗。
在回旅店的路上,思绪联翩。人对环境的破坏,大量珍稀生物物种的灭绝,或濒临灭绝,并已威胁到人类自己的生存,已是不争的事实。人类自相残杀,国际间还主要通行丛林原则,能够毁灭人类的核武器和生化武器,还在开发和储存。人类中大量的暴行丑行和蠢行,还会继续上演。我不禁想,在上帝或上天的眼里,或是若干万年后更高级的生物(如果有的话)看来,我们人类与猴子或许差不多,或者我们人类离开猴子,并不甚远吧。
附记:猴谷的简介说,它位于黄山浮丘峰和云门峰之间,长十余公里,高处海拔1400多米。其猴,为短尾猴,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990年,在此建野生猴研究基地,有中日美三国科学家进行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