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东升
2008-07-25
每年进了腊月,都是各单位最忙的时候,外面有欠账的,派人去催。欠账的准备钱还账,或者准备词儿赖账。尤其是后来打工的单位,干的活是老板不管的是我全管,协作单位的账要对,民工要结算回家,杂七杂八的事情有时要忙到年三十。我又不十分注意个人形象,每每年前就不能拾掇自己,聚会时不会垢面但可能是蓬头的,因有人问过我:"你烫过头吗?"
现在退休了,我要拾掇拾掇自己,刚进腊月我就到楼下的美发店去烫发 ,(俗称修理门脸儿)为了躲开高峰,我是中午去的,熟悉的师傅(也是老板)没在,店里一位顾客也没有,小工为我洗了头,只见一位二十郎当岁的小师傅走过来,得,就是他了 。好容易烫回头,爱咋咋吧!小师傅挺爱说话,跟我有一搭无一搭地聊着闲篇儿,听口音他不是本地人,我问:"师傅是哪里人啊?"他说:"是内蒙的牙克什人。"看我拿了一本儿书,说"一看您就是来烫发的,还带本书。"紧接着他又问:"这是什么书?怎么都是外文?"可也是,唐师曾著的《我的诺曼底》封面外文比中文多。我就简单介绍了一下这位新华社的摄影记者,看到他一脸茫然的样子,我问知道诺曼底吗?小师傅回答:"不知道?""爱看美国大片吗?""爱看。""好莱坞拍的《最长一日》就是指二战时期盟军诺曼底登陆这回事。"看到小师傅还是不甚了了的样子,我就闭嘴了。忽然小师傅一句话,我就成了一脸茫然了。小师傅说:"在我们那,根本没有人看书了。""那人们都干什么呢?""挣钱。"是,这是生存需要。小师傅接着说:"老师不好好教,学生不好好念。都惦着挣钱。"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就满脸问号地坐着,从镜子里看着这位自称他爷爷曾是市领导的小师傅。(也算是高干子弟呀)
是啊!过去有句老话叫百无一用是书生。我知道书生没用,可文盲就更可怕了。我满眼全是媒体宣传的山沟里的孩子那一双双渴望求知的眼睛,这位小师傅还不是沟里的,怎么也算是小城市的吧。这个问题一直纠缠着我。读书真的没用?那些小城市的教育状况是什么样子?我不愿意想,教育部长该管的事情老百姓别瞎操心。看了周边一些县城的变化,基本没什么区别,也都是楼房林立,市场繁荣,兴建的开发区,也是一个模子刻的,可是里面的人就不得而知了。我觉得最根本还是在人。你有很好的硬件,但是人的素质差,很快就会破坏殆尽的。素质教育喊了好几年了,广场地灯照样有人砸,痰迹照样遍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但愿我们最基础的教育工作能做扎实。别像小师傅说的那样。
可我积习难改,书还是要看,话还是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