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振刚
2006/08/30
那一年,老徐通过"运动",把工作关系从山西省的阳城县调到了河北省的廊坊市,这次老徐终于如愿以偿了。不过,这次办调动费了多少劲儿,花了多少钱,老徐心知肚明,人情冷暖呀,这些有权有势的人只认钱不认人。
老徐来报到的这家工厂主要生产工艺美术类产品,工厂坐落在廊坊市的安次区,离火车站很近。其实老徐的年龄并不是很大,那年只有三十出头,不知是人长的老相,还是这么叫着顺口,从二十岁那年刚上班的时候,人们就开始这么称呼他了。
按调令上所规定的那一天,老徐来廊坊市的工艺美术厂报到,可工厂的头却说,暂时安排不了工作,什么时候能安排还没准儿,让他听通知。老徐感到有点沮丧,什么时候能去上班还不知道,不上班就没工资,没工资生活就会窘迫,还得赶紧想办法挣钱呀。可刚到廊坊市,人生地不熟的,这可怎么办呢?老徐突然想到,有个原来曾在阳城县一个厂上班的同事小黄,前几年调到这个市的一家服装厂工作,这个小黄的年龄比老徐只小一岁,老徐决定找那个原来的同事小黄,看看他有什么办法。
从美术厂到服装厂骑车只有十几分钟路,过一个地道桥,再走不远就到了(其实廊坊市本身就不大)。老徐在服装厂找到了正在上班的小黄,小黄这几年一点都没变,还显得那么年轻。经过一番寒暄后,小黄带老徐去了服装厂家属院的宿舍,宿舍是里外两间房,还有一个做饭的小屋和一个不算大的院子。小黄一进门就热情的招呼老徐坐下,又是沏茶水又是递烟。坐稳后,老徐用羡慕的眼光看着小黄,说道:"你这家伙日子过的不错呀,又是冰箱又是彩电的,还有这么大的两间房,可以呀你。"小黄谦虚的说:"哪有啊,我这才哪到哪呀,我和人家比可差远了。哎,别光说我呀,你现在怎么样了?不是调到美术厂上班了吗,工作还行吗?咱们还是一个系统的呢,都属市轻工局管。"一提美术厂上班的事,老徐的气就来了:"别提了,报到了吧,还说暂时安排不了工作,让在家听信,这是什么事呀。我老婆过几个月也调到这来,跟我在一个厂,这要是两口子都不上班,还不得喝西北风呀。""那,你有什么打算?""什么打算?我是黔驴技穷,没招了。我这次就是来跟你商量商量,看看你有什么办法。"老徐说话的语调都有点哭腔了。小黄劝解道,"车到山前必有路,别着急,反正这几天厂里也不忙,我请几天假,明天咱们两个去天津的批发市场看看,看有什么货在这好出手。不过我觉得这几天气候转凉,是该换季的时候了,我想进点毛衣,只要咱们的货时髦,就不愁不好卖,怎么样,要不要试试。"老徐就好像抓住了救命稻草,连声应道:"好,好,太好了,就这么办。"
货批发来了,确实是新鲜的样式,颜色也不错,听批发的人介绍,这是一种新的针法叫'菠萝针',用这种针法织的毛衣立体感特别强。小黄看了看批发来的毛衣,认真的跟老徐说:"老徐啊,货是办来了,下一步可就看咱们会不会卖了,从今天开始,你每天下午四点到我家来找我,咱们一块儿去市中心最热闹的地方去卖,要是卖的好的话,咱们还可以再去批发几次。
" 小黄说的那个地方,人来人往的,的确很热闹,这是条不算宽的马路,马路两旁除了商店就是饭店,一个挨一个的,据说,这条街是那时廊坊市最繁华的地方了。小黄和老徐各骑一辆自行车到了那,他俩选择了一下有利的位置后,随即固定好放在自行车后衣架上的纸箱。老徐这时显得有些紧张,他瞅了瞅小黄,想看看小黄是怎么吆喝的。小黄真有两下子,只见他一手提着一件毛衣,一边晃动着,一边嘴里大声叫喊这:"买毛衣了!快来看看啦,最新的菠萝针毛衣呀,领导毛衣新潮流啦!东西不多,过了这村,可就没这店了!"这边老徐虽有些胆怯,可是一看小黄那个投入劲儿,也就被感染了。他俩一个在马路这边叫卖,一个在马路那头喊叫,上下和弦,把路人都给吸引过来了。别说,开张第一天毛衣卖的就不错,是个好兆头。
'菠萝针'毛衣的生意的确不错,短短二十天的时间,就卖出去了近百件。在秋冬交替的那些天,气温下降的特快,说冷,一下子就冷了。毛衣的市场已经过去了,小黄找老徐商量,是不是去批发点防寒服来卖。老徐琢磨着:"反正厂里也没通知上班,闲着也是闲着,再去天津的批发市场一趟,等什么时候厂里通知上班再说。"这一次他俩批了些儿童穿的防寒服,小黄说的有道理:"现在都是独生子女,都跟宝贝似的,而且孩子个子长的还 快,咱们这次批的货又不算太多,十天之内卖掉这些防寒服应该没什么问题。"可是没想到,结果却出人预料,防寒服卖的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好多家长只相信大商场,相信名牌,像老徐他们这样的马路天使,问津的人很少。眼瞅十天就过去了,防寒服只卖出去了一半,小黄和老徐都有点沉不住气了,再不想办法,这东西可就砸手里了。还是小黄脑瓜够用,突然,小黄略显激动的对老徐说:"老徐,你说咱们傻不傻,在这个地方卖不出去,咱们不会换个地方试试呀,真是的。明天,明天去银河小区,我就不信没有人买,实在不行按进价甩,不管怎么说,那也比压在手里强呀。"
银河小区是个比较大的小区,小区里居住的大部分是工人家庭,这些人的收入一般都比较低,真正的名牌价格太高,他们舍不得买,对于他们来说,只要是样子好,质量好,价钱便宜就行。转天,小黄他俩就在银河小区门口叫卖了起来。真像小黄预料的那样,没费什么劲儿,一会儿功夫那些防寒服就都出手了。这下子把老徐给乐的呀,真有如释重负的感觉:"小黄,这次多亏了你呀,你的脑子还真够用的,要是我,就想不出这个办法,看来你还真是个做生意的坯子,我算是服了你了。"经老徐这么一说,小黄还有点不好意思了,小黄结结巴巴的说:"别拿我找乐儿了,这是咱们配合的好,光我一个人哪能行呀。哎,对了,厂里通知你上班了吗?"经小黄这么一说,老徐突然想起来了:"坏了,你不说我还给忘了,厂里通知我下周一上班。小黄啊,这段时间要不是你帮我,我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是你帮我度过了这段困难的阶段,多亏了你呀。"说到这里老徐心里热呼呼的。
没过几天,老徐就成为了工艺美术厂的一名"正式"员工,又过了没多少天,老徐老婆的工作关系从山西的阳城县也转到了廊坊市的工艺美术厂,好像这一切都是在顺其自然的发展。其实不然,这是和人的努力分不开的。人就是这样,你要是一味的被动期盼,等着你的肯定就是无奈,如果你要是积极进取,那么你的收效就不仅仅是你当初所期待的那些。
这就是那一年,老徐和小黄的那段故事。